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三十章

网络 2023-09-21 04:36:11

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三十章

作者:卢国龙时间:2016-07-22 20:10:26 繁體中文版

原文: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天下,其事好还。师之所处,荆棘生焉。大军之后,必有凶年。故善者果而已,不敢以取强。果而勿矜,果而勿伐,果而勿骄,果而不得已,是果而勿强。物壮则老,是谓不道,不道早已。

注解:这一章的主题,好像是讲给军迷们听的。军迷们热衷于探讨如何“以兵强天下”的问题,从装备、训练、技战术到作战双方的相对优劣势等等,都在军迷们热情关注的范围之内。这些方面,老子或许不是很内行,所以他所关注的焦点,不是如何参与战争,而是如何理解并且掌控战争。

掌控战争当然是个政治话题,距离军事专业大概有点远。但对于成熟的军迷来说,军事原本是政治手段的延伸,只有在政治方式不能解决问题的时候,才会采取军事行动,所以真正的资深老军迷,必定会像老子这样,善战却不好战,能以理性的精神和态度,理解并且掌控战争。

怎样以理性的精神掌控战争呢?我们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战争经验,只是从影视剧里看到过被导演的战争场面,似乎战争最需要的是激情和勇气,至于指挥官运筹帷幄的奥妙,在剧情里不容易表现出来,通常都只是拿个烟斗或者夹根烟卷察看地图什么的。而据《道德经》说,以理性掌控战争,关键在一个“果”字。

《道德经》所说的“果”,究竟是什么意思?历代注家的解释,各不相同。如汉代的河上公注解说,“善兵者,当果敢而已”。曹魏时王弼的注解则说,“果犹济也。言善用师者,趣以济难而已矣,不以兵力取强于天下也”。北宋王安石又将“果”理解为“胜”,说“果者,胜之辞”。元代人吴澄的理解则是果决,“兵之善者,果决于一时以定乱而已”。将古人的注解归纳起来,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着眼于决策的角度,谓之果决、果敢;另一类着眼于效果的层面,谓之济事、获胜。理解的角度不同,但都有道理。我们将这章与第十六章联系起来,也试着做出一种解释,各位看看是否也有些道理。

第十六章讲“归根复命”,讲果实是对种子的复归。这个思想,或许就是理解“善者果而已”的关窍。根据这个思想,从种子到果实,是可以预期的,其中包含着规律性、必然性。也唯其掌握着规律性、必然性,才可以果断地做出决策,并且期以必胜。否则,撇开《道德经》“归根复命”的思想逻辑,撇开规律性、必然性的观念意识,单纯讲果决、果敢,可能会流于意气用事,而所谓期以必胜,也难免是一厢情愿。

掌握着规律性、必然性,只意味着对事情的进程有一个宏观的评估,可以依据这个评估进行谋划,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情况和状态。绝不能自以为掌握着规律性、必然性,就矜持倨傲,丧失应对新情况的灵动,也不能因此居功自得,忘记了建立军功只是不得已的选择。当战争像预期的那样发生并且结束的时候,我们能否走出战时秩序的紧张和僵硬?能否恢复常规生活弹性的、柔和的空间?战争带给社会秩序的影响,往往是“物壮则老”,尤其是新秩序完全由战功来安排时,社会就要面对近乎空气凝固的“凶年”。

所以对于军迷们来说,这一章或许可以作为境界升华、凿开洞见的“圣经”,有醍醐灌顶的功效。

附《诗译道德经》

(图文转载自大道家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79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