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
注解:这一章的修辞形式很有意思,将“民”与“其上”对应起来,明确讲清楚二者的反变关系。如果不是《道德经》太古老了,确实会让人觉得有某种阶级分析的味道,而老子很早就发现了社会的尊卑贫富差距,并将这种差距归结为不合理的阶级结构的恶果。
“其上”吃税太多了,民众因此挨饿;“其上”的政策花样百出,民众也只能想尽方法找对策。这些反变关系好像都只是社会常态,所以什么时候都不要指望“其上”会真的和“民”同甘苦、共命运。实际上,如果没有“民”的饥寒交迫,那么“其上”虽锦衣玉食,也不能找到幸福感,因为吃得合适和穿得舒服是不需要锦衣玉食的。这种看别人挨饿所以吃得香的感觉,与自己挨饿所以吃得香的感觉完全不一样,后者是自然的反映,而前者叫“求生之厚”,活出了奢侈,活出了非分的大滋味。然而,既然“其上”是要活给“民”看才有滋味,那么“民”看了后会作何感想?答案是“轻死”,比较级的痛苦强化了绝对痛苦的感受,生命不值得留恋,就会做出许多“轻死”的事情。一旦“民”选择“轻死”了,“其上”又能活到哪里去?所以老子告诫说,真正善于养生的人,不干那些“求生之厚”的蠢事。
附《诗译道德经》
(图文转载自大道家园)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74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卢国龙教授讲道德经第七十四章
下一篇: 阴符经要旨探究(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