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夏至

网络 2023-09-20 23:04:33

上清真境大罗灵宝天尊,又称太上道君,居玄都七宝紫微宫、禹余天宫,与玉清圣境大罗元始天尊、太清仙境大罗道德天尊合称虚无自然大罗三清三境三宝天尊。大罗灵宝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阴阳初分、灵宝出法,随世度人的道教第二个大世纪,道教称洪元时期,故以阴生阳消、昼长夜短的夏至为诞辰。在道教宫观“三清殿”中,其塑像居左位,大多手捧如意。太上玉晨大道君最早出于上清派,还另有“太清大道君”,灵宝派则有“太上大道君”。

混洞太无元,化生天宝君,治玉清境,清微天宫,其炁始青,号元始天尊,演洞真一十二部尊经;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治上清境,禹余天宫,其炁元黄,号灵宝天尊,演洞玄一十二部真经;冥寂玄通元,化生神宝君,治太清境,大赤天宫,其炁玄白,号道德天尊,演洞神一十二部尊经。是谓三元、三清、三宝、三境,三十六部尊经,真文宝符,历劫开化,无量度人。

1、灵宝天尊是道教三宝君“经宝”神化

灵宝,道的别名之一。故万物莫不是灵宝。变化无方曰灵,钦崇贵爱曰宝,在天曰灵,在地曰宝。天有灵化,神用不测,则广覆无边;地有众宝,济养群品,则厚载万物。如天如地,能覆能载,有灵有宝,功德无穷。证得此道心,故名灵宝。灵者,众圣之通称也。宝者,众圣之所珍也;空玄为灵,入藏为宝,故曰灵宝。

道教以“玉清天宝君、上清灵宝君、太清神宝君”为道教三宝,尊为最高之神。道教以学道、修道、行道为本,故又有以所本的三要旨,尊为三宝。学道者,以玉清元始天尊为道宝尊,上清灵宝天尊为经宝尊,太清道德天尊为师宝尊,作为皈奉道法之“道、经、师”三宝;修道者,以人身之“精、气、神”为修养性命、作出世工夫的三宝;行道者,以“慈、俭、让”为立身行道,作入世工夫的三宝。《老子·三宝章》云:“我有三宝,持而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据《洞玄本行经》,灵宝天尊以灵宝之法,随世度人。自元始kaiguang,至于赤明元年,经九千九百亿万劫,度人有如尘沙之众,不可胜量。凡遇有缘好学之人,请问疑难,灵宝天尊即不吝教诲。天尊有三十六变、七十二化,人欲见之,随感而应,千万处可分身即到。

2、灵宝天尊是道教第二纪“洪元”象征

据《云笈七签》引《洞真大洞真经》,灵宝天尊系“玉晨之精气,九庆之紫烟,玉晖焕耀,金映流真,结化含秀,苞凝元神,寄胎母氏,育形为人”。《灵宝略记》则称“太上大道君以开皇元年托胎於西方绿那玉国,寄孕於洪氏之胞,凝神琼胎之府三千七百年,降诞於其国郁察山浮罗之岳丹玄之阿侧,名曰器度,字上开元。及其长,乃启悟道真,期心高道,坐於枯桑之下,精思百日而元始天尊下降,授灵宝大乘之法十部妙经”。

据《云笈七签》和《道法会元》等道书记载,清微天玉清境,混洞太无元,其气始青,真道升圣境,天宝尊(元始天尊)治之;禹余天上清境,其气元黄,仙道升真境,灵宝尊治之;大赤天太清境,其气玄白;人道升仙境,道德天尊居之。

《大洞真经》有,上清高圣太上大道君者,盖玉晨之精气,庆云之紫烟,玉晖曜焕,金映流真,结化含秀,包凝立神,道君即广宣经箓,传乎万世。”《云笈七签》卷三有,“玉晨道君者乃大道之化身也,言其有不可以随迎,谓其无复存乎恍惚,所以不有而有,不无而无,视之无象,听之无声,于妙有妙元之间大道存焉,道君即审道之本,洞道之元,为道之炁。”

“道”衍化历混元、洪元、太初三个阶段,依次化为元始天尊、灵宝天尊、道德天尊。其中,大罗灵宝天尊主宰和象征混沌始清、阴阳初分、灵宝出法,随世度人的道教第二个大世纪,称洪元时期。

3、灵宝天尊是道教三洞经“洞玄教主

《道门大论》有:三洞者,洞言通也。通玄达妙,其统有三,故云三洞。第一《洞真》,第二《洞玄》,第三《洞神》。乃三景之玄旨,八会之灵章,凤篆龙书,金编玉字,修服者因兹入悟,研习者得以还源。《道教三洞宗元》说:天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真教主;灵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玄教主;神宝君说十二部经,为洞神教主。三洞合成三十六部尊经。三洞经又各有垂教的对象,以合乎学道修道的品级。开始人道修学之人,始入仙阶,登无累境,故初教以洞神神宝经。其次智渐精胜,既进中境,故中教以洞玄灵宝经。最后即登上境,智用无滞,故上教以洞真天宝经。其目的都是通过经教文化,诱俗修仙,从凡证道。

《玉经隐注》有:三洞经符,道之纲纪。《本际经》云:若有经文,具十二部,应三洞者,是名正法。《洞真》以不杂为义,《洞玄》以不滞为名,《洞神》以不测为用。故洞言通也。三洞上下,玄义相通。《洞真》者,灵秘不杂,故得名真。《洞玄》者,生天立地,功用不滞,故得名玄。《洞神》者,召制鬼神,其功不测,故得名神。此三法皆能通凡入圣,同契大乘,故得名洞也。其中,《洞玄》之教,以教主灵宝君为迹,以赤混太元无上玉虚之气为本。《洞玄法》灵宝君住上清境。三清妙境,乃三洞之根源,三宝所立。

延康元年,灵宝君,化在上清境,说洞玄经十二部,以教天中九真,中乘之道也。《玉纬》云:洞玄是灵宝君所出,高上大圣所传。《四极盟科》有:洞玄经万劫一出,今封一通于劳盛山。昔黄帝于峨嵋山诣天真皇人,请灵宝五芽之经。于青城山诣宁封真君,受灵宝龙蹻之经。又九天真王降于牧德之台,授帝喾灵宝天文。帝行之得道,遂封秘之于锺山。又夏禹于阳明洞天感太上,命绣衣使者降授灵宝五符以理水,檄召万神。后得道为太极紫庭真人。演出大、小劫经,中山神咒,八威召龙等经。今行于世矣。时太极真人徐来勒,与三真人以己卯年正月降天台山,传《灵宝经》以授葛玄。玄传郑思远,思远以灵宝及三洞诸经付玄从弟少传奚,奚付子护军悌,悌付子洪,洪即抱朴子也。又于马迹山诣思远告盟奉受。洪又于晋建元二年三月三日于罗浮山付弟子安海君、望世等。后从孙巢甫,晋隆安元年传道士任延庆、徐灵期,遂行于世。今所传者,即黄帝、帝喾、禹、葛玄所受者,十二部文未全降世。

4、灵宝天尊不是小说演绎的“通天教主”

《封神榜》,又名《商周列国全传》、《武王伐纣外史》,以姜子牙辅佐周室(周文王、周武王)讨伐商纣的历史为背景,描写了阐教、截教诸仙斗智斗勇、破阵斩将封神的故事,包含了大量民间传说和神话。有姜子牙、哪吒、杨戬等生动、鲜明的人物形象,最后以姜子牙封诸神和周武王封诸侯结尾。随着《封神榜》的不断翻拍,其中的角色已经开始走出小说登上了人们的视野,甚至进入了人的生活。除了那些耳熟能详的人物,比如姜子牙、苏妲己、申公豹等外,还有另外三个特别的人物特别引人注意,他们是太上老君、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对道教有了解的人不难发现,道教的三清中虽然也有太上老君、元始天尊两位尊神,但是地位却也是不一样,而通天教主在道教中也没有相关的说法,因没有提及灵宝天尊,很多人便以为通天教主就是灵宝天尊。那么究竟是不是呢?

灵宝天尊象征无极生太极,太极成五行的道之进程,可以说是天道的生成,从此天地有规矩,万灵归其宗,为宇宙的繁荣奠定了基础。其实,在道教三清信仰中并无通天教主一说,以《真灵位业图》(梁陶弘景)和道教神系三清为玉清元始天尊虚皇道君、上清灵宝天尊玉宸道君、太清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在道教典藏里,元始天尊象征天道秩序所列之前,即鸿蒙世界,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甚至于无所谓无所谓的玄妙状态。就是宇宙生成之前那一个微小的点扩张之前的状态。灵宝天尊象征无极生太极,太极成五行的道之进程,可以说是天道的生成,从此天地有规矩,万灵归其宗,为宇宙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大道“生乎妙一,分为三元。”其中第二赤混太无元,化生灵宝君,居上清境禹余天。它的气元黄,为洞玄教主,传授洞玄部经典。古灵宝经中的《五篇真文》发乎始青之天,起于混沌之先,而色无定方,文势曲折,不可寻详,共有六百六十八符文组成,灵宝《度人经》将五篇真文视做天地之根。

“上清宝诰”中有“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太清玉册》卷八称九霄名分别为,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太霄。道经称九霄各有大帝主之,一曰神霄玉清大帝、二曰青霄好生大帝、三曰碧霄总生大帝、四曰丹霄太平大帝、五曰景霄中极大帝、六曰玉霄皓元大帝、七曰琅霄始青大帝、八曰紫霄合景大帝、九曰太霄晖明太帝,皆为神仙所居之所。

“上清宝诰”中有“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元洞谓构成天、地万物之祖气。玉历,语出《度人经》。《度人经集注》称:“玉者,玉字也;历者,记也。元始结自然之精,以成八角垂芒之文。玄洞虚空,光照四方,二仪分判,日月星宿,于是列明,众圣所珍,号为玉历;记天帝劫运,推历度数,真人书记其事,撰结成经,故曰玉历也。”五劫,道教所划分天地未分,既分及化生万物的五大劫号名。即延康、龙汉、赤明、开皇、上皇等。

上清宝诰

志心皈命礼。上清真境,禹余天宫。紫微琼台之中,玄都玉京之上。接元始虚皇之统系,超西那玉国之根苗。人黍米珠,尽挹真玄之精粹;在香林苑,屡谈秘要之诠谛。妙德难思,神通莫拟。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无量度人,灵宝天尊。

志心皈命礼。强名曰道,尊以为君。居上清七宝之玄台,为三洞九真之圣主。演说三乘教,鸿开众妙门。度圣成真,为上—下之梯级;安民保国,超劫运之始终。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志心皈命礼。居上清境,号灵宝君。祖劫化生,九万九千余梵炁。赤书焕发,六百六十八真文。因混沌赤文而开九霄。纪元洞玉历而分五劫。天经地纬,巍乎造化之宗。枢阴机阳,卓尔雷霆之祖。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宸道君,灵宝天尊。

结空梵气,大方一丈启真源;刻玉铸金,理别三乘开妙绪。龙凤为文,蝌蚪作篆。谓之曰经,阐乎其奥。此世他生,常当信礼。上清真境,大罗灵宝天尊。

夏至是什么

《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夏至期间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现在,懂视小编来告诉你夏至是什么?
一、夏至的相关知识夏至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
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左右。
二、夏至的饮食推荐关于夏至的饮食习俗,有?冬至馄饨夏至面?的说法。在西北地区如陕西,此日食粽,并取菊为灰用来防止小麦受虫害。在南方,此日称人以验肥瘦。农家擀面为薄饼,烤熟,夹以青菜、豆荚、豆腐及腊肉,祭祖后食用或赠送亲友。?以外,还有些地方有夏至吃狗肉的习惯,甚至于喝凉茶,吃荔枝也不少见。
夏至期间,应保持神清气和,快乐欢畅,心胸宽阔,精神饱满,尽量避免发火,饮食也宜以清淡为主。下面推荐两款夏至食谱。
荷叶茯苓粥:荷叶1张,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此粥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夏至是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没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摄氏度左右。
今天是夏至(6月21日),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在农历夏至后第三个庚日即进入伏天。此时天气炎热,人们食欲不振,开始消瘦,即?枯夏?。民间开始偷闲消夏,注意饮食补养。夏至后入伏有初伏、中伏、末伏之分,三伏天是一年之中最炎热的时期,容易中暑、生病。
因此,旧时在这时多驱鬼以求安,同时也讲究中午歇晌,讲究吃补食。此外,还要特别注意防暑。古人对于夏季的养生也是很有讲究的。嵇康《养生论》对炎炎夏季有其独到之见,认为夏季炎热,?更宜调息静心,常如冰雪在心,炎热亦于吾心少减,不可以热为热,更生热矣。?即?心静自然凉?,这里所说就是夏季养生法中的精神调养。
起居调养,以顺应自然界阳盛阴衰的变化,宜晚睡早起。夏季炎热,?暑易伤气?若汗泄太过,令人头昏胸闷,心悸口渴,恶心甚至昏迷。安排室外工作和体育锻炼时,应避开烈日炽热之时,加强防护。合理安排午休时间,一为避免炎热之势,二可恢复疲劳之感。每日温水洗澡也是值得提倡的健身措施,不仅可以洗掉汗水、污垢,使皮肤清洁凉爽消暑防病,而且能起到锻炼身体的目的。另外,夏日炎热,腠理开泄,易受风寒湿邪侵袭,睡眠时不宜扇类送风,有空调的房间,室内外温差不宜过大,更不宜夜晚露宿。(转节气知识民民插图)
兔肉健脾汤:兔肉20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大枣30克。兔肉洗净与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2小时,汤、肉同食,可健脾益气。
三、夏至日期的计算公式:[Y*D+C]-L
公式解读:Y=年数后2位,D=0.2422,L=闰年数,21世纪C=21.37,20世纪=22.20。
举例说明:2088年夏至日期=[88?.0.2422+21.37]-[88/4]=42-22=20,6月20日夏至。
四、各地区夏至习俗山东夏至习俗
夏至日是我国最早的节日。清代之前的夏至日全国放假一天,回家与亲人团聚畅饮。《礼记》中也记载了自然界有关夏至节气的明显现象:?夏至到,鹿角解,蝉始鸣,半夏生,木槿荣。?
说明一年的这一时节鹿角开始脱落,蝉儿开始鸣叫,半夏、木槿两种植物逐渐繁盛开花。从中医理论讲,夏至是阳气最旺的时节,养生要顺应夏季阳盛于外的特点,注意保护阳气,着眼于一个?长?字。
夏至这天山东各地普遍要吃凉面条,俗称过水面,有?冬至饺子夏至面?的谚语。
凉面莱阳一带夏至日荐新麦,黄县(今龙口市)一带则煮新麦粒吃,儿童们用麦秸编一个精致的小笊篱,在汤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里捞,既吃了麦粒,又是一种游戏,很有农家生活的情趣。
平阴一带,夏至日祭祀祖先。
伏日。夏至后第三个庚日为初冥_伏,第四庚日为中伏,立秋后第一个庚日为末伏,总称伏日。伏日人们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谓之?苦夏?,山东有的地方吃生黄瓜和煮鸡蛋来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鸡蛋,不吃别的食物。
伏日这天,山东民间都要改善饮食,胶东东部都吃面条,长岛民谣:?立秋(饺子)入伏面。?招远吃水饺,无棣习惯吃面条、豆汤和面棋子,邹城喜欢喝冰水,有的人还到峄山山洞里避暑。
临沂地区有给牛改善饮食的习俗。伏日煮麦仁汤给牛喝,据说牛喝了身子壮,能干活,不淌汗。民谣说:?春牛鞭,舐牛汉(公牛),麦仁汤,舐牛饭,舐牛喝了不淌汗,熬到六月再一遍。?入伏后是种秋菜的季节,有?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能种荞麦?之谚
夏至的

夏至是什么时候?

小夏至盛夏始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视太阳运行至黄经90度为夏至,此时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半球的日照时间最长。夏至为五月中。夏为大,至为极,万物到此壮大繁茂到极点、阳气也达到极致,所以是一年中夜最短、昼最长的一天,接近极地处是白夜,一年中最有诗意的一天。中国古人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夏至还是民间重要的传统节日——“夏至节”。民间有祭神祀祖、消夏避伏、吃面条、食粽子等习俗。

夏至已至“不过夏至不热”,“夏至三庚数头伏”。夏至虽表示炎热的夏天已经到来,但还不是最热的时候。夏至后的一段时间内气温仍继续升高,大约再过二三十天,一般是最热的天气了。文章图片4《夏 至》[宋] 范成大李核垂腰祝饐,粽丝系臂扶羸。节物竞随乡俗,老翁闲伴儿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69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