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灵官祖师,道教尊为先天一炁威灵显化天尊、太乙雷声应化天尊、三五火车王灵官、隆恩真君等,为道教护法神王等,居都天豁落府。按《新搜神记》及《通俗编》记载,王灵官本名王善,曾从西蜀萨祖受道符之法。
王灵官是道教的护法镇山神将,据《灵官小赞》载,灵官天将,道君化身。可见,王灵官本是道君化身,为先天一炁所分化而来。另外,道教山门内第一座殿一般是为护法灵官殿,供奉护法王灵官。王灵官的造像一般是赤面髯须,身披金甲红袍,三目怒视,左手掐诀,右举金鞭,脚踩雷火轮,形象威武勇猛。
道教有五百灵官,其中王灵官与正一监经灵官马天君、上清金轮院正一玄坛赵天君、地祇太保铁甲飞雄上将温天君合称“玄帝御前护卫三境四灵四圣王马赵温四大元帅(居丹天风火院)”,又称四大护法灵官、四显灵官等。
1、观过错于一十二年,纠察天上人间除邪祛恶
据《火车王灵官真经》载,王灵官是南斗星宫,离火之首,掷火千重,焚燮万里,火车豁溶,飞走乾坤,功莫大焉。玉帝敕召,鞭龙行雨,奉命布泽,孽龙袖筋,缠缚身腰,以此勇猛,湘潭立miao,威镇里域,供祭如在。宋朝萨公,忽游miao祠,乃以雷火焚祠。其神奏帝,敕赐金鞭,随公察过一十二年。真人道贯先天,法显龙兴,西河功满,位立三天,神于水中,部领副将,出现河中,投礼师真,改恶从善,愿随护侍。对师盟天发誓,永矢忠心,滴血分明,誓当辅助帝君,护国安邦。
简单的说,王灵官本是南斗星官,受玉帝敕召监督龙神行雨布泽,王灵官鞭死老龙抽其筋为龙索缠于腰间,以此而降到湘潭而受祭。威风远镇乡里,供祭如在。宋代的萨祖因云游而到miao祠以雷火焚祠,王灵官神奏玉帝,得赐金鞭随萨祖纠察其善恶十二年。因萨祖“道贯先天,法显龙兴,西河功满,位立三天”以至于竟无过犯。于是神现河中,礼敬萨祖为师,改恶从善,愿随护侍。并起誓永矢忠心,滴血分明,誓当辅助帝君,护国安邦。奏上封为先天御前雷霆猛吏,三五火车都天纠察铁面无私豁落雷公。职任先天,翦除凶恶,专治不忠不孝暹违背君亲师友诸事总管。
按道教有关壁画记载,有瓜秧挂钱,为人诊病等传说。所以,王灵官的塑像中头用包巾为黄色者,据言为萨祖收灵官为弟子,用医生用的包药物布帛为之。
2、积功勋于百千万种,收瘟摄毒伏群魔
据《火车王灵官真经》载,王灵官祖师专寻忤逆事,誓重如山,救拔世人。
遣吾上天界,朝奏玉皇尊。遣吾入水府,四海波涛翻。
遣吾到人间,立便救众生。遣吾入地府,直至幽阴宫。
遣吾救病者,病者即安宁。遣吾捉鬼者,摧破诸鬼营。
遣吾捉妖怪,穿山破石寻。遣吾救火者,一时雷雨倾。
逍吾祈雨者,滂沱沛甘霖。遣吾止风雨,风雨实时停。
遣吾要晴者,天日即朗清。遣吾焚怪miao,怪miao化微尘。
遣吾催生者,胎孕顺转轮。遣吾杀伐者,噉怒冲雷霆。
遣吾驱雷者,雷鼓响惊人。遣吾起风云,风云即便兴。
遣吾纠真官。金鞭立面陈。遣吾起土者,土皇心胆惊。
遣吾治瘟者,瘟司即便降。遣吾奏帝者,玉帝准吾言。
相传北七真成道后,上帝一一敕封俱已谢恩,唯有邱祖不肯谢恩,三官大帝喊说“邱长春怎不谢恩?”。邱祖俯伏玉阶,涕泣奏曰:“后世修行学道之人,如臣受那百千万苦而不退初心者,万中难选一也……好最难学,非学好不能了道。”
帝及群仙听完邱祖奏后,王灵官对邱祖说:“后世若有修行之人,学道之士,他有三分xiuchi,我有七分感应,他有十分xiuchi,吾便随时照临。”邱祖闻听王灵官之言,方才谢恩,又与王灵官作礼。道教宫观的布局进入山门后,就是灵宫殿,盖原因就在于此。
其中,《祝将科仪》就是向灵官祈祷,护持玄门香火之意。凡朔、望、诞辰、建醮,是必不可少的重要科仪,其宗教意义在于向灵祖祈祷,护持玄门常清常静,所祈所愿,如志如心。
3、王灵官祖师信仰的后世影响
明朝永乐年间,杭州道士周思德,因会王灵官法术名声显赫于京师。据《新搜神记·神考》记载,周思德行“灵官法,知祸福先,文皇帝(朱棣)数试之,无爽”。以至“至招弭祓除,神鬼示魅,逆时雨,灾兵,远罪疾”,无所不能。
永乐皇帝为王灵官在禁城之西建天将miao及祖师殿,供奉王灵官和萨祖,内奉二十六天将,以王灵宫为首。永乐皇帝便一个世传的灵官藤像,藤像份量很轻,永乐皇帝将其放入寝宫,“崇礼朝夕,如对宾客”。永乐帝雄武大略,征战一生。每次出战,都带上灵官藤像,作为军中的保护神。第五次出征漠北,打到金川河时,忽然藤像重得抬不动了。永乐帝祷告,答曰:“上帝有界,止此也。”不久,永乐帝果然病重,不能前行,最终病死在返京途中。可见,在称史笔记中,神明“灵验”的的故事不胜枚举,亦表明灵官信仰的深远。
宣德年间,明宣宗将天师miao改为火德观,并封萨真人为“崇恩真君”,王灵官为“隆思真君”,并加封为“玉枢火府天将”,又在现内建崇恩殿、隆恩殿。成化年间,明宪宗改观为宫,称之为显灵宫,四季为二神更换饱眼,三年一小焚化,十年一大焚化,复换新饱服,珠玉锦绣。每年的万寿圣节(皇帝生日)、正旦、冬至及二真君示显之日(六月十三、六月廿三日、九月廿三),派遣官员致祭。
灵官咒
仰启神威豁落将,都天纠察大灵官。火车三五大雷公,受命三清降鬼祟。
手执金鞭巡世界,身披金甲显威灵。绿靴风带护身形,双目火睛耀天地。
顷刻三天朝上帝,须臾九地救生灵。麟牙凤嘴将三千,虎首貔貅兵百万。
走火行风前后卫,穿山破石捉邪精。祈晴祷雨济世间,附体圆光通事意。
治病驱邪如电闪,收瘟摄毒伏群魔。飞腾云雾遍虚空,号令雷霆轰霹雳。
三界大魔皆拱手,十方外道悉皈依。弟子启请望来临,大赐雷威加拥护。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
灵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先天主将,一炁神君。都天纠察大灵官,三界无私猛吏将。金睛朱鬓,号三五火车雷公;凤嘴麟牙,统百万貔貅神将。飞腾云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驱邪治病。观过错于一十二年,受命玉帝;积功勋于百千万种,誓佐祖师。至刚至勇,济死济生。方方阐教,处处开坛。豁落猛吏,三五火车,太乙雷声,应化天尊。
志心称念威灵显化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道教分宇宙为大罗天.三清境.四梵三界卅二天,共为卅六天,各天都有帝王治其中,有辅助之神无数;又有日月星宸.风雷雨电.河岳山川等神团,神名亦甚繁。这里只能就其为一般教徒日常崇祀的四御.三元.日月星宸.风雨雷电.河岳山川等神团之大神,略为列举。
首先要讲的是主宰天地事务的四御.即四位天帝。而四御中最受崇奉的是玉皇大帝。据《玉皇本行集经》中说:玉皇是诸天之主.万天之尊,其地位仅次于三清,《玉皇经》中说,光严国.妙乐土中,宝月皇后梦太上道君与诸至真金姿玉质清净之俦,驾五色龙舆,拥耀景旌荫明霞。盖是时太上道君安坐龙舆,抱一金婴,身遭毫孔放百亿光照,……皇后收已,便从梦归,觉而有娠,怀胎一年,于丙午岁正月九日午时诞于王宫。尔后舍其国,于普明香岩山中修道,经三千二百劫,始证金仙,号曰清净自然觉王,又经十万劫,方证玉帝之位。功成道备,故妙相卓冠于诸天;心广体胖,故慈光遍于三界。位尊而上极无上,道妙而玄之又玄,真圣宗师,天人依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穹苍圣主玉皇大天尊。又赞曰:尊居帝位,高处天宫,遍游于一切白玉京中,普现于十方黄金阙内,定而能应,去来自在,以无拘合而可分,变化圆通而莫测,演清净解脱之道,济沉迷忧苦之徒,自然而然,非识可识,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现清净自然之身玉皇大天尊。《弥罗诰》曰:太上弥罗无上天,妙有玄真境,渺渺紫金阙,太微玉清宫。无极无上圣,廓落发光明。寂寂浩无宗,玄范总十方。湛寂真常道,恢漠大神通。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按我国民间很早便崇奉玉皇大帝,说他是总管三界.十方.四生.六道一切祸福的崇高天神。在南朝梁陶弘景撰《真灵位业图》中,列于玉清第一阶右方的第十二位尊神,称之为玉皇道君。唐人诗中亦常见玉皇一词,如韩愈诗:夜饭张彻投卢同,乘云同至玉皇家。陆龟蒙诗峨眉道士风骨峻,手把玉皇书一通。元稹诗我是玉皇香案史,谪居独得住蓬莱。道教尊为玉皇大帝,宋代又出现有《皇经》.《皇忏》,为醮仪中诵念之道经。
次于玉皇大帝的是勾陈上宫天皇大帝。《云笈七签》卷廿四《总说星》谓:璇玑星君字处行,勾陈水星主之,常陈天之虎贲也。《天皇诰》:紫微宸极,勾陈天宫。九光宝苑之中,五?玄都之上。体元皇而佐司玄化,总两极而共理三才。主持兵革之权衡,广推大德。统御星辰之缠次,毋失常经。上象巍峨,真元恢漠。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勾陈上宫,天皇大帝。
次为中天紫微北极大帝。据《云笈七签.日月星辰部》中谓:北辰星者,众星之本也。凡星各有主,掌皆系于北辰。北辰者,北极不动之星也,其神正坐玄丹宫,名太一君也。极之为言界也。是五方界俱集于中央。是最尊居中也。中极一名为天中上极星也,是最居天之中,……故最高最尊为众星之主也。《星主诰》:大罗天阙,紫微星宫。尊居北极之高,位正中天之上。金轮炽盛,玉斗玄尊。璇玑玉衡齐七政,总天经地纬,日月星宿约四时。行黄道紫垣,万象宗师,诸天统御。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万星教主,无极元皇 中天紫微北极大帝。
再次为后土皇地只。《云笈七签.天地部》谓:三十六土皇,上应三十六天,中应三十六国。如是土皇皆位齐玉皇之号。《后土诰》:九华玉阙,七宝皇房。承天禀命之期,主阴执阳之柄。道推尊而含弘光大,德数蓄于柔顺利贞。效法昊天根本,育坤元之美。流形品物生成,施母道之仁。岳渎是依,山川咸仗。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
总论四御即玉皇上帝,又称昊天金阙至尊上帝,为总执天道之神;勾陈上宫天皇上帝,为协助玉皇执掌南北极与天地人三才,并主宰人间兵革之神;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为协助玉皇执掌天经地纬.日月星辰.统御诸星和四时气候之神;后土皇只,又称承天效法后土皇地只,掌阴阳生育.万物之美与大地山河之秀的女神。四御之徽号均为宋真宗.徽宗时所加。在四御之后,还有一位长生大帝。《神霄诰》谓:高上神霄府,凝神焕照宫。会元始祖?以分真,应妙道虚无而开化。位乎九霄之上,统理诸天;总乎十极之中,宰制万化;宣金府而垂光济苦,施惠泽而覆育兆民。恩溥乾元,仁敷浩劫。大悲大愿.大圣大慈,玉清真王南极长生大帝,统天元圣天尊。按神霄玉清及神霄之长子长生大帝君,皆宋徽宗与道士林灵素所编造,宋徽宗册己为长生大帝,事见《宋史.林灵素传》。
道教的大神,还有十方诸天尊.圆明道母天尊.三官大帝.降魔护道天尊.真武大帝.文昌帝君.太乙救苦天尊.太乙雷声普化天尊.南极寿星.东岳大帝等。十方诸天尊:东方玉宝皇上天尊.南方玄真万福天尊.西方太妙至极天尊.北方玄上玉宸天尊.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上方玉虚明皇天尊.下方真皇洞神天尊。《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云:十方诸天尊,其数如沙尘,化形十方界,普济度天人。委?聚功德,同声救罪人。
圆明道姆天尊:斗姆,北极坎宫。民间信仰南斗注生,北斗注死,故人有病,多向北斗乞命。《太上玄元斗姆大圣元君本命延生经》.《北斗九皇隐讳经》.《北斗治法武威经》等,均为醮坛常持诵之道经。《斗姆诰》云:西天竺国,大智光中,真空妙相法王师,无上玄元天姥主。金光烁处,日月潜辉,宝杵旋时,鬼神失色,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圣德巨光天后,摩利?天大圣,圆明斗姥天尊。
三官:为道教最先奉祀的神团,即天官.地官.水官。《后汉书.刘焉传》注引《典略》说,请祷之法,书病人姓字,说服罪之意,作书三通。其一上之天,置山下;其一埋之地;其一沉之水,谓之三官手书。南北朝时,三官又称三元,《魏书.释老志》说:道有三元九府,天地水三官。三元者,正月十五为上元,即天官检勾;七月十五为中元,地官检勾;十月十五为下元,水官检勾。一切众生,皆是天地水三官所统摄。有道经《太上三元赐福赦罪解厄消灾延生保命妙经》(又称《三官经》),宣称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诰》云:唯三圣人,乃一太极,普受浩劫家之命,鼎膺无量品之褒,紫微清虚洞阴,总领功过,赐福赦罪解厄,普济存亡,道冠诸天,恩覃三界,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元三品,三官大帝,三宫九府,应感天尊。
真武大帝:亦即佑圣灵应真君.翊圣保德真君.佑圣真君玄天上帝.荡魔天尊。为职司北方之天的尊神。我国古代传说青龙.白虎.朱雀.玄武为职司四方之大神,真武即是玄武。《淮南子.天文训》:北方,水也,其神为宸星。《史记.天官书》索隐谓:北宫黑帝,其精玄武。宋王钦若编集时《翊圣保德真君传》。道教对真武大帝的信仰,隆盛于宋.明。有《元始天尊说北方真武妙经》。宣称真君原为净乐国太子,辅助玉帝,誓斩天下妖魔,救护群迷,后辞家入武当山修道四十二纪,功德成满,玉帝闻其勇猛,敕镇北方,统摄真武之位。《真武本传神咒妙经》亦有很多宗教传说之记录。道教还以真武为雷部之祖,简称雷祖,即总司风雨雷电之神;又以真武为武曲大神。《玄天诰》云: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惠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左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道教崇祀真武,至今不衰。
文昌帝君:亦即梓潼帝君.保德宏仁大帝.更生永命天尊.元皇大帝。民间奉为天上掌管文化教育的尊神。道教将民间信仰的文昌与四川地方大神梓潼张亚子合而为一,以文昌帝君即张亚子。《明史.礼志》说:道家谓,帝(玉皇)命梓潼掌文昌府及人间福籍。元代加帝君封号。道教有《元始天尊说梓潼帝君本愿经》等道经。《文昌诰》云:不骄帝境,玉真庆宫。现九十八化之形藏,显亿千万种之神异。飞鸾开化于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成乎三教,不骄不乐,职尽乎天地水官。功德难量,威灵莫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辅元,开化主宰,司禄职贡举真君,七曲灵应,保德宏仁大帝,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降魔护道天尊:亦称高明大帝.祖天师,即道教创立者张道陵。《祖天师诰》说:本来南土,上诉蜀都。先获皇帝九鼎之丹书,后侍老君两度于玉局。千轴得修真之要,一时成吐纳之功。法箓全成,受盟威品而结璘诀,夺福庭治而化咸泉,德就大丹,道齐七政,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天扶教,辅玄体道,大法天师。雷霆都省,太玄上相,都天大法王。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六合无穷,高明大帝。降魔护道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 亦称青玄上帝。《救苦诰》说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度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一救苦天尊,青玄上帝。
太乙雷声普化天尊:亦称都天纠察大灵官.王善天君。道教奉为护法大神。先天主将,一?神君,都天纠察大灵官,三界无私猛烈将,金睛朱发,号三五火车雷公,凤嘴银牙,统百万貔貅神将,飞腾云雾,号令雷霆,降雨开晴,驱邪治病,观过错于一十二年,受命玉帝,积功勋于百千万种,誓佐祖师,至刚至勇,济死济生,方方阐教,处处开坛,豁落猛吏,三五火车大灵官,王天君,太乙雷声应化天尊。
南极长生司命真君:亦称南极真人.寿星.老人星。《史记.封禅书》索隐:寿星.盖南极老人星也。见则天下理安,故祠之以祁福寿。《后汉书.礼仪志》:仲秋之月,祀老人星于国都老人庙。道教奉南极寿星为长寿之神。
东岳大帝:全称为东岳天齐仁圣大帝,又称东岳天齐大帝,东岳泰山君,酆都大帝。道教所奉泰山神,为五岳神之首尊。中国古代皇帝多以祭泰山为重要祀典。《东岳大帝本纪》说:泰山乃天帝之孙,群灵之府,主掌人民贵贱尊卑之数;籍十八地狱,六案簿笈,七十二司生死修短之权。《云笈七签》卷七十九《五岳真形图序》说:东岳泰山君,领群神五千九百人,主治死生,百鬼之主帅也,血食庙祀之所宗也。世俗所奉鬼祠邪精之神,而死者皆归泰山受罪考焉。为道教阴神中之尊神。唐玄宗褒封为天齐王,宋真宗封他为仁圣天齐王,元世祖封他为东岳天齐大生仁皇帝。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日为祭祀日。
道教奉祀的大神很多,还有大明之神(日),夜明之神(月).二十八宿之神.风雨雷电.五岳五镇四渎四海之神.山川社稷之神等等。
二月初三是文昌菩萨的生日。
拓展资料:
文昌本星名,古时认为是主持文运功名的星宿。星座名。共六星,在斗魁之前,形成半月形状。或特指文昌宫六星的第四星,即大熊星座中的f星。亦可指星神文昌帝君。其成为民间和道教所信奉的文昌帝君,与梓潼神张亚子有关。
文昌星,是文运的象征,原本是星宫名称,不是一颗星,共六星组成形如半月,位于北斗魁星前,因其与北斗魁星同为主宰科甲文运的大吉星,所以同文曲星混为一体于同魁而分不清。实际上,是不同星座的两码事,文曲星是北斗魁星中的其中一颗星,而文昌星则是六颗星的总称。但文昌星与北斗魁星太异曲同工而同称为文昌斗魁。同时,二十八星宿中的西方奎星,也因主宰科甲文运而称文昌奎星。中国易卦风水与命理中有文昌星,同是主管文运又注吉祥的贵人星。道教也将其尊为主宰功名禄位之星君,称文星,是读书文人求功名所尊奉的文圣星。总的来说,文昌星在风水与命理上是文才与贵人星,而在科甲文运中是司礼文武爵禄科举之本,与北斗魁星和西宿魁星同堂通用。
以前皇帝曾把文昌帝君列为重要祭典之一,凡是读书人必要奉祀文昌帝君。每逢文昌帝君诞辰,童生、秀才、禀生、贡生、举人以及私塾老师都要准备全牛及供品,至文昌庙行“三献礼”祭祀之。
历代官府都要通令天下学校,来奉祀这位文昌神:农历二月初三为文昌帝君圣诞。
参考链接:_文昌星
玄门日诵晚坛功课经经文校录:张誉月 [经前诸赞韵] [步虚韵] 大道洞玄虚 有念无不契 錬质入仙真 遂成金刚体 超度三界难 地狱五苦解 悉皈太上经 静念稽首礼 [举天尊] 太乙救苦天尊 [下水船] 救苦天尊妙难求 身披霞衣累劫修 五色祥云生足下 九头狮子道前游 盂中甘露时常洒 手内杨柳不记秋 千处请师千处降 爱河常作度人舟 香供养 十方救苦天尊 [大启请] 种种无名是苦根 苦根除尽善根存但凭慧剑威神力 跳出轮回五苦门道以无心度有情 一切方便是修真若皈圣智圆通地 便是生天得道人 [小启请] 道场众等 人各恭敬 恭对道前 诵经如法 [开经偈] 寂寂至无宗 虚峙劫仞阿 豁落洞玄文 谁测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 孰计年劫多 不生亦不灭 欲生因莲花 超凌三界途 慈心解世罗 真人无上德 世世为仙家 [诸品仙经]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尔时 救苦天尊徧满十方界 常以威神力 救拔诸众生 得离于迷途 众生不知觉 如盲见日月 我本太无中 拔领无边际 庆云开生门 祥烟塞死户 初发玄元始 以通祥感机 救一切罪 度一切厄 渺渺超仙源 荡荡自然清 皆承大道力 以伏诸魔精 空中何灼灼 名曰泥丸仙 紫云覆黄老 是名三宝君 还将上天炁 以制九天魂 救苦诸妙神 善见救苦时 天上混无分 天炁归一身 皆成自然人 自然有别体 本在空洞中 空洞迹非迹 徧体皆虚空 第一委炁立 第二顺炁生 第三成万法 第四生光明 天上三十六 地下三十六 太玄无边际 妙哉大洞经 皈命太上尊 能消一切罪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玄上玉宸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道言十方诸天尊 其数如沙尘 化行十方界 普济度天人 委炁聚功德 同声救罪人 罪人实可哀 我今说妙经 念诵无休息 归身不暂停 天堂享大福 地狱无苦声 火翳成清署 剑树化为骞 上登朱陵府 下入开光门 超度三界难 径上元始天 于是飞天神王 无鞅数众 瞻仰尊颜 而作颂曰 天尊说经教 接引于浮生 勤修学无为 悟真道自成 不迷亦不荒 无我亦无名 朗咏罪福句 万徧心垢清 尔时 飞天神王及诸仙众说是颂毕稽首天尊奉辞而退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终) 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 尔时 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 玉京山中 为诸天仙众说此生天得道真经 告诸仙曰 吾今为汝 略启身心 明宣道要 十方得道神仙 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 善男子善女人 依凭斋戒 作是津梁 一切有为 显诸真路 体此法相 乃可受持 能屏众缘 永除染着 外想不入 内想不出 于正念中 乃得五脏清凉 六腑调泰 三百六十骨节之间 有诸滞碍 十恶之业 百八十烦恼之业 众苦罪源 悉皆除荡 即引太和真炁 注润身田 五脏六腑 心目内观 真炁所有 清净光明 虚白朗耀杳杳冥冥 内外无事 昏昏默默 正达无为 古今常存 总持静念 从兹解悟 道力资扶 法药相助 仍节饮食 驱遣鬼尸 安寂六根 静照八识 空其五蕴 证妙三元 得道成真 自然升度 尔时 诸天仙众 上白天尊言 自从无始以来 至于今日 未闻如是大乘经典 我等缘兹幸会 广及一切道果圆明 而说偈曰杳杳冥冥清静道 昏昏默默太虚踪 体性湛然无所住 色心都寂一真宗 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终)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 尔时 太上道君与诸圣众在八骞林下 七宝台中 罗列威仪 敷陈道要 怡神默坐 如玉京山 放七宝光明 照福堂地狱 见福堂之内 男女善人快乐无为逍遥自在 复见诸地狱之中 饿鬼穷魂 以日继夜 受种种苦恼 悉无人形 五体坏烂 饥飡猛火 渴饮镕铜 足履刀山 身负铁杖 遍体流血 悲号彻天 是时会中有一真人 名曰广信 从座而起 稽首前进 上白道君曰 不审此辈穷魂 生有何咎 而受兹苦道君曰 受诸罪者 在世之时 不敬三光 欺负神理 十恶五逆 不忠不仁 不慈不孝 毁伤物命杀害众生 福尽寿终 当受斯苦 是时广信真人心生哀悯 欲其济拔 幸望妙力威光 许令开度伏蒙道君 垂赐金言 广设法要 为诸众生演说是经 名曰解冤拔罪 流布于世 利益存亡 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一心专志 入静持斋 焚香行道 六时转念是经 吾当随愿保佑其人 使宿世冤仇乘福超度 幽魂苦爽 各获超升 真人广信 欢喜再拜 覼缕胜因 而作颂曰 伟哉大道君 常普无量功 舟楫生死海 济度超罗酆 罪对不复遇 福报与冥通 用神安可测 赞之焉能穷 是时广信真人与诸圣众 闻法将毕 各各稽首皈依 信受奉行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终) [诸真宝诰] [斗姥诰?拜诰] 恭对宝殿 称扬圣号志心皈命礼 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姥元君众等志心皈命礼 西天竺国大智光中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姥元君众等志心皈命礼 真空妙相法王师无上玄元天母主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姥元君! 众等志心皈命礼 金光烁处日月潜辉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姥元君! 众等志心皈命礼 宝杵旋时鬼神失色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姥元君! 众等志心皈命礼 显灵踪于尘世卫圣驾于阎浮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姥元君! 众等志心皈命礼 众生有难若称名大士寻声来救苦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姥元君! 众等志心皈命礼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姥元君! 志心皈命礼 摩利攴天大圣,先天斗姥元君 志心皈命礼西天竺国 大智光中 真空妙相法王师 无上玄元天母主 金光烁处 日月潜辉 宝杵旋时 鬼神失色 显灵踪于尘世 卫圣驾于阎浮 众生有难若称名 大士寻声来救苦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圣德巨光天后 摩利攴天大圣 先天斗姥元君 [三官诰] 志心皈命礼 唯三圣人 乃一太极 昔受浩劫家之命 鼎膺无量品之褒 紫微清虚洞阴 总领功过 赐福赦罪解厄 溥济存亡 道冠诸天 恩覃三界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三元三品 三官大帝 三宫九府 应感天尊 [玄天诰] 志心皈命礼 混元六天 传法教主 修真悟道 济度群迷 普为众生 消除灾障 八十二化 三教祖师 大慈大悲 救苦救难 三元都总管 九天游奕使 佐天罡北极 右垣大将军 镇天助顺 真武灵应 福德衍庆 仁慈正烈 协运真君 治世福神 玉虚师相 玄天上帝 金阙化身 荡魔天尊 [天师诰] 志心皈命礼 本来南土 上泝蜀都 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后事老君两度于玉局 千轴得修行之要 一时成吐纳之功 法箓全成 受盟威品而结磷诀 正邪两辨 夺福庭冶而化咸泉 德就大丹 道齐七政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三天扶教辅元体道大法天师 雷庭都省泰玄上相 都天大法主 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 六合无穷高明大帝 降魔护道天尊 [吕祖诰] 志心皈命礼 玉清内相 金阙选仙 化身为三教之师 掌法判五雷之令 黄粱梦觉 忘世上之功名 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 四生六道 有感必孚 三界十方 无求不应 黄鹤楼头留圣迹 玉清殿内錬丹砂存道像于岩祠 显仙迹于云洞 阐法门之香火 理玄嗣之梯航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开山启教灵应祖师 天雷上相灵宝真人 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 兴行妙道天尊 [萨翁真君诰] 志心皈命礼 派流西地 迹显龙兴 施财合药济群生 积行累修至道授铁师之教旨 掌玉府之雷书 身披白衲伏魔衣 手执五明降鬼扇 代天宣化 咒枣书符 运风雷于咫尺之间 剪妖魔于斗罡之下 道参太极 位列先天 松筠野鹤任纵横 遐迩孤云常自在 方方阐教 为万法之宗师 处处开坛 作后人之模范 都天宗主 一元无上萨翁真君 [王灵官诰] 志心皈命礼 先天主将 一炁神君 都天纠罚大灵官 三界无私猛吏将 金睛朱髪 号三五火车雷公 凤嘴银牙 统百万貔貅神将 飞腾云雾 号令雷霆 降雨开晴 驱邪治病 观过错于一十二年 授命玉帝 积功勋于百千万种 誓佐祖师 至刚至勇 济死济生 方方阐教 处处开坛 豁落猛吏 三五火车 太乙雷神应化天尊 [救苦诰] 志心皈命礼 青华长乐界 东极妙严宫 七宝芳骞林 九色莲花座 万真环拱内 百亿瑞光中 玉清天宝尊 应化玄元始 浩劫垂慈济 大千甘露门 妙道真身 紫金瑞相 随机赴感 誓愿无边大圣大慈 大悲大愿 十方化号 普度众生 亿亿劫中度人无量 寻声赴感 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九阳上帝 [反八天] 青化妙严 慈相亿千 身居长乐 尊座金莲 慧光无碍 照诸幽泉甘露流润 遍洒空玄 朽骸枯骨 咸得光鲜 拔度沉溺 不滞寒渊 [解厄真言] 上请天官解天厄 地官解地厄 水官解水厄 五帝解五方厄 四圣解四时厄 南宸解本命厄 北斗解一切厄 于是七元君 大圣善通灵 济度诸厄难超出苦众生 若有急告者 持诵保安平 尽凭生百福 咸契于五行 三魂得安健 邪魅不能停 五方降真炁 万福自来骈 长生超八难 皆由奉七星 生生身自在 世世保神清 善似光中影 应如谷里声 三元神共护 万圣眼同明 无灾亦无障 永保道心宁 [报恩诰] 志心皈命礼 玄元应化 武曲分真 垂念我等众生 有相脱生 父母怀躭十月 乳哺三年 辛苦百千 殷勤寸念 怜我父母 日渐衰朽 我今持念平等 悉灭崄峻贪嗔 礼帝为师 祈恩报本 愿我现在父母 福寿增延 过去宗祖 早得超生 大圣大慈 大仁大孝 八十二化 报恩教主 佑圣真武 治世福神 玉虚师相 玄天上帝 金阙化身 终劫济苦天尊 一愿风调雨顺 二愿五谷丰登 三愿皇王万岁 四愿国土清平 五愿民安物阜 六愿福寿康宁 七愿灾消祸散 八愿水火无侵 九愿聪明智慧 十愿学道成真 十一愿诸神拥护 十二愿亡者超升 一切飞禽走兽一切蝼蚁蛇虫一切冤家债主一切男女孤魂 四生六道 一切寒林 闻经听法 早得超升 闻经听法 早得超升 闻经听法 早得超升 [小赞韵] 青华教主 太乙慈尊 玉清应化显金身 大千甘露门 接引群生 永出爱河津 接引群生 永出爱河津 [回向偈] 愿灭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心明了 普愿灾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无上道 四恩三宥均利益 十洲三岛任逍遥 回向四府众龙神 礼谢道经师三宝 向来诵经福无边 风调雨顺民安乐 愿以此功德 普及于一切, 诵经保平安 消灾增福寿。 [土地咒] 此间土地 神之最灵 升天达地 出幽入冥 为吾关奏 不得留停 有功之日 名书上清 向来诵经功德 上奉高真 下保平安 赐福消灾同赖善功 证无上道 一切信礼 志心称念 太乙救苦天尊 不可思议功德 [三皈依] 志心皈命礼 无上道宝 当愿众生 常侍天尊 永脱轮回 众等志心皈命礼 无上经宝 当愿众生 生生世世 得闻正法 众等志心皈命礼 无上师宝 当愿众生 学最上乘 不落邪见
有可能做晚课,诵《太上玄门晚坛功课经》。主要是礼斗赞斗母元君祈愿大众延生得福,赞救苦天尊祈愿拔度孤魂滞魄。
太上玄门日诵 - 晚坛功课经
时间:2012-06-26 10:45:06 浏览:2759次
经前诸韵赞
步虚韵
大道洞玄虚 有念无不契 炼质入仙真 遂成金刚体 超度三界难 地狱五苦解 悉归太上经 静念稽首礼。
举
十方救苦天尊
种种无名是苦根 苦根除尽善根存 但凭慧剑威神力 跳出轮回五苦门 道以无心度有情 一切方便是修真 若皈圣智圆通地 便是升天得道人。
下水船
救苦天尊妙难求 身批霞衣屡劫修。
五色祥云生足下 九头狮子道前游。
盂中甘露时常洒 手中杨柳不记秋。
千处寻师千处降 爱河常作渡人舟。
香供养十方救苦天尊。
开经偈
五节清香彻夜焚 天仙玉女尽遥闻 味通气
和遥相应 绛节霓旌下五云 道场众等人个
恭敬 恭敬瑶坛 晚课如法。
玄蕴咒
寂寂至无宗 虚峙劫仞阿 豁落洞玄文 谁测此幽遐 一入大乘路 孰计年劫多 不生亦不灭 欲生因莲花 超凌三界途 慈心解世罗 真人无上德,世世为仙家。
晚坛诸品真经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尔时 救苦天尊 遍满十方界 常以威神力 救拔诸众生 得离于迷途。众生不知觉如盲见日月 我本太无中 拔领无边际 庆云开生门 祥烟塞死户 初发玄元始 以通祥感机 救一切罪 度一切厄 渺渺超仙源 荡荡自然清 皆承大道力 以伏诸魔精 空中何灼灼 名曰泥丸仙 紫云覆黄老 是名三宝君 还将上天炁 以制九天魂救苦诸妙神 善见救苦时 天上混无分 天炁归一身 皆成自然人。自然有别体 本在空洞中 空洞迹非迹 遍体皆虚空。第一委炁立 第二顺炁生 第三成万法 第四生光明。天上三十六 地下三十六 太玄无边际 妙哉大洞经。皈命太上尊 能消一切罪。
东方玉宝皇上天尊 南方玄真万福天尊 西方太妙至极天尊 北方玄上玉辰天尊 东北方度仙上圣天尊 东南方好生度命天尊 西南方太灵虚皇天尊 西北方无量太华天尊 上方玉虚明皇天尊 下方真皇洞神天尊。
道言十方诸天尊 其数如沙尘 化形十方界 普济度天人 委炁聚功德 同声救罪人 罪人实可哀 我今说妙经 念诵无休息 归身不暂停天堂享大福 地狱无苦声 火翳成清署 剑树化为骞 上登朱陵府 下入开光门 超度三界难 迳上元始天。于是飞天神王 无鞅数众 瞻仰尊颜 而作颂曰:天尊说经教 接引于浮生 勤修学无为 悟真道自成 不迷亦不荒 无我亦无名 朗诵罪福句 万遍心垢清。
尔时 飞天神王 及诸天仙众 说是诵毕 稽首天尊 奉辞而退。
太上洞玄灵宝救苦妙经
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
尔时,元始天尊在大罗天上,玉京山中,为诸天仙众,说此升天得道真经。告诸仙曰:吾今为汝,略启身心,明宣道要。十方得道神仙,皆从此经修行,而通微奥。善男子、善女人,依凭斋戒,作是津梁,一切有为,显诸真路,体此法相,乃可受持,能屏众缘,永除染著。外相不入,内想不出,于正念中,乃得五脏清凉,六腑调泰。三百六十骨节之间,有诸滞碍,十恶之业,百八十烦恼之业,众苦罪源,悉皆除荡。即引太和真炁,注润身田,五脏六腑,心目内观,真炁所有,清净光明,虚白朗耀,杳杳冥冥,内外无事,昏昏默默,正达无为,古今常存,总持静念。从兹解悟,道力资扶,法药相助,乃节饮食,驱遣鬼尸,安寂六根,静照八识,空其五蕴,证妙三元,得道成真,自然升度。尔时,诸天仙众上白天尊言:自从无始以来,至于今日,未闻如是,大乘经典,我等缘兹幸会,广及一切,道果圆明。而说偈曰:
杳杳冥冥清静道,昏昏默默太虚空。体性湛然无所住,色心都寂一真宗。
元始天尊说升天得道真经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
尔时,太上道君,与诸圣众,在八骞林下,七宝台中,罗列威仪,敷陈道要,怡神默坐,于玉京山,放七宝光明,照福堂地狱。见福堂之内,男女善人,快乐无为,逍遥自在。复见诸地狱之中,饿鬼穷魂,以日继夜,受种种苦恼。悉无人形,五体坏烂,饥餐猛火,渴饮熔铜,足履刀山,身负铁杖,遍体流血,悲号彻天。是时,会中有一真人,名曰广信,从座而起,稽首前进上白道君曰:不审此辈穷魂,生有何咎,而受兹苦。
道君曰 受诸罪者 在世之时 不敬三光 欺负神理 十恶五逆 不忠不仁 不慈不孝 毁伤物命 杀害众生 福尽寿终 当受斯苦。是时广信真人 心生哀悯 欲其济拔 幸望妙力威光 许令开度 伏蒙道君 垂赐金言 广设法要 为诸众生 演说是经 名曰解冤拔罪 流布于世 利益存亡。若有善男子 善女人 一心专志 入静持斋 焚香行道 六时转念是经 吾当随愿 保佑其人 使宿世冤仇 乘福超度 幽魂苦爽 各获超升 真人广信 欢喜再拜 覼缕胜因 而作颂曰:
伟哉大道君 常普无量功 舟楫生死海 济度超罗酆 罪对不复遇 福报与冥通 用神安可测 赞之焉能穷 是时广信真人 与诸圣众 闻法将毕 各各稽首皈依 信受奉行。
太上道君说解冤拔罪妙经
诸真宝诰 至心皈命礼
斗姥宝诰
至心皈命礼
西天竺国 大智光中 真空妙相法王师 无上玄元天母主 金光烁处 日月潜辉 宝杵旋时 鬼神失色 显灵踪于尘世 卫圣驾于阎浮 众生有难若称名 大士寻声来救苦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圣德巨光天后 摩利支天大圣 圆明道姥天尊。
三官宝诰
至心皈命礼
唯三圣人 乃一太极 普受浩劫家之命 鼎膺无量品之褒 紫微清虚洞阴 总领功过 赐福赦罪解厄 普济存亡 道冠诸天 恩覃三界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三元三品 三官大帝 三官九府 应感天尊。
玄天宝诰
志心皈命礼
混元六天,传法教主。修真悟道,济度群迷。普为众生,消除灾障。八十二化,三教祖师。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三元都总管,九天游奕使。佐天罡北极,右垣大将军,镇天助顺, 真武灵应,福德衍庆,仁慈正烈。协运真君,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荡魔天尊。
祖天师宝诰
志心皈命礼
本来南上,上溯蜀都,先获黄帝九鼎之丹书,后侍老君两度于玉局,千轴得修真之要,一时成吐纳之功。法籙全成,受盟威品而结璘诀。正邪两辨,夺福庭治而化咸泉。德就大丹,道齐七政。 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三天扶教,辅玄体道,大法天师,雷霆都省,泰玄上相,都天大法主,正一冲玄,神化静应,显佑真君,六合无穷,高明大帝,降魔护道天尊。
文昌宝诰
志心皈命礼
不骄帝境。玉真广宫。现九十八化之形藏。显亿千万种之神异。飞鸾开化于在在。如意救劫以生生。至孝至仁。功存乎儒道释教。不骄不乐。职尽乎天地水官。功德难量。威灵莫测。大悲大愿。大圣大慈。九天辅元。开化主宰。司禄职贡举真君。七曲灵应。保德宏仁大帝。谈经演教。消劫行化。更生永命天尊。
吕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
玉清内相,金阙选仙,化身为三教之师,掌法判五雷之令。黄梁梦觉,忘世上之功名,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四生六道,有感必敷, 三界十方,无求不应。黄鹤楼头留圣迹,玉清殿内炼丹砂,存芝像于丹崖, 显仙踪于玄洞, 阐法门之香火,理玄嗣之梯航,大悲大愿,大圣大慈,开山启教,灵应祖师。天雷上相,灵宝真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
邱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
隐显莫测。抱道无穷。腹养黄芽。鼎飞白雪。体静潜而藏天地。心寂默而转乾坤。妙夺阴阳。玄超无极。授金丹之至诀。普度后人。演嗣系之传衍。玄裔万世。全真教主。浩德恩师。大悲大愿。大惠大仁。祖师长春。妙道开玄。宏道真人。广援普度天尊。
萨祖宝诰
志心皈命礼
派流西蜀,迹显龙兴。施财合药济群生,积行累功修至道。授铁师之教旨,掌玉府之雷书。身披百衲伏魔衣,手执五明降鬼扇。代天宣化,咒枣书符。运风雷于咫尺之间,剪妖魔于斗罡之下。道参太极,位列仙班。松筠野鹤任纵横,遐迩孤云常自在。方方阐教,为万法之宗师,处处开坛 ,作后人之模范。都天宗主, 一元无上真君,玄风永振天尊。
太乙救苦宝诰
志心皈命礼
青华长乐界,东极妙严宫。七宝芳骞林,九色莲花座。万真环拱内。百亿瑞光中,玉清灵宝尊,应化玄元始。浩劫垂慈济,大千甘露门。妙道真身,紫金瑞相,随机赴感,誓愿无边。大圣大慈,大悲大愿。十方化号,普渡众生。亿亿劫中,度人无量。寻声赴感,太乙救苦天尊,青玄上帝。
反八天
东极青华妙严宫 紫雾祥光彻太空 千朵莲花迎宝座 九头狮子出云中
南极丹台开宝笈 北都玄冥破罗丰 惟愿垂光来救苦 众等稽首礼慈容。
知表吟偈
慈尊降法界,普度长夜魂。
欲免轮回苦,大众转天尊。
大众出坛 转念 太乙救苦天尊 至孤魂处随堂施食毕回坛三礼毕 跪韵 中堂赞
东华妙严,慈相亿千。身居长乐,尊座金莲。
慧光无碍,照诸幽泉。朽骸枯骨,成得光鲜。
甘露流润,遍洒空玄。拔度沉溺,不滞寒渊。
晚坛功课发愿词
志心发愿愿我等 历劫广修三业善 常持妙法救含灵 不被尘网所包缠 生生超度三途难 愿得寸心如慧日
能出昏暗照虚空 於诸法中无我人 常超慈悲一乘行 愿口常餐甘露味 宣敷净戒度人天 无谈恶语起言辞
不啖声声含血命 愿足不履三恶道 愿手不杀一众生 愿身如形辅天尊 坐起周行无舍愿 愿与一切诸类等
俱辞恶鬼畜牲身 愿与三界天人同 一切勤求无上道 发愿已毕 皈命三宝。
报恩宝诰
志心皈命礼
玄元应化,武曲分真,垂念我等众生,有相脱生。父母怀胎十月。乳哺三年,辛苦百千, 殷勤寸念,怜我父母,日渐衰朽。我今持念平等,悉灭险峻贪嗔,礼帝为师,祈恩报本。 愿我现在父母,福寿增延,过去宗祖,早得超生,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八十二化, 报恩教主,佑圣真武 治世福神,玉虚师相,玄天上帝,金阙化身,终劫济苦天尊。
一愿风调雨顺 二愿五谷丰登 三愿中华万岁 四愿国土清平
五愿民安物阜 六愿福寿康宁 七愿灾消祸散 八愿水火无侵
九愿聪明智慧 十愿学道成真 十一愿诸神拥护,十二愿亡者超升。
一切飞禽走兽 一切蚁蛇虫 一切冤家债主 一切男女孤魂
四生六道 一切寒灵 闻经听法 早得超升。(三遍)
小赞
青华教主,太乙慈尊玉清应化显金身,大千甘露门,接引群生,永出爱河津(重)。
愿灭三障诸烦恼,愿得智慧心明了。普愿灾障悉消除,世世常行无上道。
四恩三有均利益,十洲三岛任逍遥,回向四府众龙神, 礼谢道经师三宝。
向来诵经福无边,风调雨顺民安乐。
愿以此功德,普及于一切。我等与众生,共成无上道。
灵官宝诰
志心皈命礼
先天主将 一气神君 都天纠罚大灵官 三界无私猛吏将 金睛朱发 号三五火车 凤嘴银牙 统百万貔貅神将 飞腾云雾 号令雷霆 降雨开晴 驱邪治病 观过错於一十二年 授命玉帝 积功勋於百千万种 誓佐祖师 至刚至勇 济死济生 方方阐教 处处开坛 豁落猛吏 三五火车 大灵官王天君 太乙雷声应化天尊。
土地咒
此间土地,神之最灵,升天达地,出幽入冥,为吾关奏,不得留停,有功之日,名书上清。
向来诵经功德 上奉高真,下保存平安 赐福消灾 同赖善功 证无上道 一切信礼 志心称念
太乙救苦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大皈依
志心皈命礼
太上三宝 一切诸天 九十九亿十方国土 历劫度人 清静真一 不二法门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先天教主元始天尊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玄中教主灵宝天尊
大悲大愿 大圣大慈 混元教主道德天尊。
晚坛功课终。
附
供养咒:供养三天教主 清净法身 满空圣众 无量群真 黍米一粒 云厨宝鼎 烹为法肴 异香满空 光被十方 照临大众 普同供养 志心称念香厨妙供天尊。
出食咒:一粒佳谷。一滴清泉。不忍自食。施於幽魂。受吾供者。皆赖道恩。惟道惟灵。觉性长存。志心称念
法食普济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入食咒:自然天厨食。吾今与加持。一粒遍十方。河沙共尘迷。饥渴永消灭。食之宴瑶池。今将与幽魂。功德不思议。志心称念
清凉甘露天尊。不可思议功德。
结斋咒 斋供已讫 各发诚心 勇猛精进 证圣成真 志心称念 福生无量天尊 不可思议功德。
检阅道藏金莲正宗龙门法派
丘祖长春真人。山东登州府栖霞县人。创龙门派。正月十九日圣诞。七月九日飞升。号长春全德神化明应主教真君。
道德通玄静 真常守太清 一阳来复本 合教永圆明 至理宗诚信 崇主嗣法兴 世景荣惟懋 希微衍自宁 未修正仁义 超升云会登
大妙中黄贵 圣体全用功 虚空乾坤秀 金木性相逢 山海龙虎交 莲开现宝新 行满丹书诏 月盈祥光生 万古续仙号 三界都是亲。
玄门日诵早晚功课经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64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明清时期:明代著名道士周思得
下一篇: 明清时期:内丹丹法西派始祖――李涵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