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渊然(1351~1432)为明代著名道士。号体玄子。其先萧县(今属安徽)人,祖父伯成,任赣州路总管,遂家赣县(今属江西)。年十六为道士,受符法于胡、张二师,复师赵宜真。《逍遥山万寿宫》卷五称,刘渊然“每与同辈处,语及修行,辄举忠孝为本。”赵宜真甚为赞赏,乃携之归金精山,授以玉清宗教玉宸黄箓。《龙泉观长春真人祠记》称其能“呼召风雷,役治鬼物,济拔幽显,立有应验。既而又受金火返还大丹之诀,栖神炼气,玄悟超然。”洪武二十六年(1303),应召至阙下,试以法术,有验,赐号高道;命建西山道院于朝天宫以居之。旋受命乘驿传游庐山,上鄂渚,至武当,召还后,擢任道录司右正一。永乐(1403~1424)初年,随驾至北京,迁左正一,与公卿士大夫多相往还。未几,被谪置龙虎山,寻移滇南龙泉观,居三载。仁宗洪熙改元(1425),召命还京,赐号“冲虚至道玄妙无为光范演教长春真人”,寻赐诰,加“庄静普济”四字,给二品银印,与正一真人等,领天下道教。宣德元年(1426),召至内庭,赐法衣、宝剑,进大真人。乃奏请立云南、大理、金齿三道纪司,宣宗从之,命其徒为道纪,阐化南诏。宣德七年(1432)二月,以老乞归朝天宫西山道院,半年后卒。《明史》云:“渊然有道术,为人清静自守,故为累朝所礼”。后被净明道尊为第六代祖师。有弟子邵以正,在英、代之世亦受明室尊崇;第四十三代天师张宇初亦从之学道术。
刘渊然在昆明弘扬道教,相传始于明洪武七年( 1374 年) ,其年创建昆明长春观( 今昆明市文miao所在地) ,并被敬为道教长春派始祖。
明朝宣德年间( 1426~1435 年) ,宣宗朱瞻基对刘渊然更是“宠眷弥厚”,晋其“大真人”号,赐法衣宝剑。刘渊然“奏请立云南、大理、金齿三道纪司以植其教”[5](P1261) ,更使云南道教声望大振,促进了云南道教的发展。
明宣德七年( 1432 年) 二月,刘渊然恳以老辞,返回南京朝天宫,宣宗皇帝亲自洒翰作《山水图》,题诗《歌赐长春真人刘渊然归南京》相送,在歌前还有序曰:“长春真人刘渊然,事太 祖皇帝、太宗皇帝、仁宗皇帝,以至于朕,凡历四朝,阐玄元之妙,著感通之功,摅恭秉诚,老而逾笃。今已耄年,志存闲佚,辞归南京。朕重其去也。因取孔子仁 智寿乐之旨,援笔作《山水图》赐之,题诗其端,以寓所以眷厚於老成之意云。”[13](P142)由此可见宣宗对刘渊然眷注甚笃。
刘渊然回到南京后不久病逝于朝天宫,享年82 岁。逝后7 天才入殓,端坐如生[3]。其高徒邵以正命时任道录司的弟子李希祖,在南京新修“长春刘真人祠堂”。昆明龙泉观内也筑有祠堂( 今黑龙潭碑林) 和衣冠冢,以示怀念。
不管是任何一件事情,都会有一个领头羊,也称作为创建者,例如道教文化中的敬明道,肯定也是有人去做领头羊去做创建者,然后一代代的传承下去,并将之发扬光大。但是你知道敬明道是谁创建的吗。那么我就要出现来告诉你了。
净明道,为道教正一道教派,亦称净明忠孝道,始见于南宋绍兴年间。据道教传说,当时西山(在今江西南昌)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逊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净明大法”遂行于世。元初道士刘玉清整教法教理,正式采用“净明”为教派名称。主要经籍为《净明忠孝全书》,收于《正统道藏》太平部。道教教派之一。
道教四大天师之一许天师许逊为祖师。江西净明道,以忠孝神仙、强调世俗伦理为其主要特色,学界多以为净明派乃是受理学影响而产生的一个道派。净明派历史上有三个比较兴盛的时期,一个是唐朝初年胡慧超真人和万振天师的扶教,一个是宋朝何真公广度弟子,还有就是元朝刘玉真祖师的振兴,而各个时期都有其不同之特点,但是其以忠孝济度为主的精神是不变的
仙家之最正者
净明道奉许逊为教祖。《太上灵宝净明法序》谓许逊“以孝弟为之准式,修炼为之方术”。隋代起,即有对其加以崇奉者。北宋徽宗赐号为神功妙济真君。靖康之变后,战乱频仍,“忠孝”更受推崇。净明道顺应时势,继承道家关于“道”的学说和“涤除玄览”的理论,吸收儒家的伦理观念和道家的“仙道贵生、无量度人”之说,主张融合儒道,认为“以本心净明为要,而制行必以忠孝为贵”,才能合乎“中黄八极天心”,达于“无上清虚之境”。其道术侧重于守一修仙度人。元以后归入正一道。由于净明道强调忠孝,调和儒道,该派在元明时期的士大夫中颇有影响,被誉为仙家之“最正者。”
西山许宅立游帷祠
许逊死后,其后代在西山许宅立游帷祠,后改为观,继续传道。隋炀帝时,“焚修中辍,观亦寻废”。至唐永淳(682~683)年间,道士胡惠超重建。北宋历代皇帝皆尊崇西山道教。大中祥符三年(1010),将西山游帷观升格为玉隆宫,政和二年(1112)诰封许逊为“神功妙济真君”,吴猛等十一人为“真人”,加赠玉隆宫为玉隆万寿宫。宋王朝敕令:禁名山樵采,免除玉隆宫租赋徭役。黄庭坚等二十六位文官相继担任玉隆万寿宫提点、提举、管局、主管等职。
何真公
南宋初,由于民族矛盾尖锐,兵连祸结,生灵涂炭。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根据客观形势,宣称绍兴元年(1131)八月十五日,许真君“自天而下”,降临玉隆宫“降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建翼真坛,传度弟子五百余人,消禳厄会,民赖以安”。何真公假托许逊降授经典,建立了五百人的庞大教团,实为这一道派的形成之始。但何真公一系的净明道传承未久,似即湮没无闻。
刘玉创教
至宋末元初,西山道士刘玉又重新进行创教活。据《西山隐士玉真刘先生传》载:元世祖至元二十年(1283),刘玉二十五岁,自称遇西山道士胡惠超,胡告知“净明大教将兴,当出八百弟子,汝为之师”,刘玉遂在孝行里立腾胜道院,以善道劝化,自至元二十年(1283)至大德元年(1297)的十四年间,自称先后得许逊降授《玉真灵宝坛记》《中黄大道》《八极真诠》;郭璞降授《玉真立坛疏》;胡惠超降授道法和三五飞步正一斩邪之旨,另行开创净明道。
刘玉开创的净明道以许逊为第一代祖师(旌阳公一传),刘玉为第二代传人(旌阳公二传)。元至大三年(1310),刘玉去世,传法于黄元吉,为旌阳公三传。黄元吉于西山造玉真、隐真、洞真三坛以授弟子,并在至治三年(1323)挟其学游于京师,“公卿士大夫多礼问之,莫不叹异”。其后有旌阳公四传徐异、五传赵宜真、六传刘渊然等。
净明道法统
《逍遥山万寿宫志》卷五《净明嗣教四先生传》有黄元吉、徐异、赵宜真、刘渊然四人的传记。刘渊然以下的传承系谱不明。《净明忠孝全书正讹》附载了许迈、许穆、吕洞宾、白玉蟾、傅大师、朱真人、张真人等七人的传记,前四人显非净明道人物。傅大师为宋代豫章人,其名不详,为铁柱宫道士,小有名气,曾得朱熹赠诗。朱真人是明太祖第十五子朱权,因对封藩不满,转而学习净明道法,后被明成祖封为涵虚真人。
张真人,《古今图书集成》卷二百五十九称张逍遥,河南杞县人,慕净明之旨,入南昌西山修道,死于顺治十八年(1661)。据《逍遥山万寿宫志》卷十三《人物志》载:明末清初之际,全真道龙门派邱处机的第八代嗣法弟子徐守诚于顺治九年(1652)入南昌西山研修净明忠孝道,感叹玉隆万寿宫的荒废,曾致力于宫观的修复。康熙三十一年(1692)徐守诚死后,净明道的法统就由其弟子谭太智、张太玄、熊太岸继续维持。以后,净明道的历史已难查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64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明清时期:管天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