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宋元时期:全真随山派开祖——刘长生

网络 2023-09-20 21:18:06
繁體中文版

长生辅化宗玄明德真君神像(山东烟台昆嵛山神清观七真殿)

“全真七子”之一的刘长生,修炼奇特,终于功成道满,开道教全真随山派。其徒云集洛阳、崂山、武官,对道教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刘长生的著述丰富,对道教经典著作的阐释,深刻精微,闪耀智慧光芒,诚树一家之言;六册文集,集中蕴含修炼,全为自身经验的结晶,对全真道徒的修炼指导,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一、早慧悟道 拜师重阳

刘长生,法号处玄,字通妙,号长生子。山东莱州(今掖县)武官庄人。世代官宦大家。生于金熙宗皇统七年(公元1147年)七月十二日。自幼丧父,谨事孀母,以孝名闻于乡里。青年时,誓不婚娶,并憎恶荣华富贵,夙愿修道。因母在,不敢违,清静固守。金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其母去世。九月,听说王重阳携邱处机、谭处端、马丹阳一行,来掖城传道,他急忙赶到迎拜。王重阳受拜后,见刘长生神采超群,感叹道:“松之月,竹之雪,故不受于黄尘”。当即赠诗一首说:

钩罢归来又见鳌,己知有分列仙曹。

鸣榔相唤知予意,濯出洪波万丈高。

刘长生聆听再拜,并说:“愿从师学道。”王重阳随即给他取了一道名道字道号便收归门下为弟子,时年二十三岁。

从此,伴随王重阳左右,得受道要。这就是王重阳两年前的五月在洛阳上清宫题诗中说“邱谭王风捉马刘”。至此,“邱谭马刘”均己被王害风完全捉到。刘长生是“全真七子”最后一位为王重阳收为弟子的。

在此前五月,马丹阳妻子孙不二拜重阳为师,出家入道,年五十一。

在此前二年(金大定七年)九月,王重阳刚到宁海两个月,邱长春闻讯赶到全真庵,拜重阳为师入道,时年十九岁。这年冬天,谭长真带病拜师,病好后即弃家入道,时年四十五岁。

在此前一年(大定八年)二月初八日,马丹阳出家入道,时年四十六岁。同一天,王玉阳前来拜重阳为师,正式入道,时年二十七岁。二月底,王重阳率丹阳、长真、长春、玉阳四子到昆嵛山开烟霞洞住了下来。三月,郝广宁来昆嵛山拜重阳为师,出家入道,时年二十八岁。

王重阳的七位弟子,时人称为七朵莲花,后人称为七真。此后,孙不二住金莲堂修炼,王玉阳、郝广宁二人住查山修真传道。

王重阳两年间,在宁海州、莱州、登州,成立了三州五会:七宝会、金莲会、三光会、玉花会和平等会。这些宗教组织都有严密的组织关系,都有会首和信徒信众,并且在这三州地区蓬蓬勃勃地开展起宗教活动来。

二、初迹土地miao 灵开三井洞

王重阳眼看在山东打开了全真道居面,便决定率丘、刘、谭、马四弟子返回关中宣教。大定九年十月,从山东启程,入冬,到达南京(今开封),不幸,王重阳在大定十年正月初四日,在南京去世。丧事办完后,刘长生随马丹阳、邱长春、谭长真一起入关刘蒋村,为重阳修葬所。

金大定十二年(公元1172年)春,刘长生随马、邱、谭三师友出关到南京,将师傅灵柩移居刘蒋村,后又同三师友守墓。

金大定十四年(公元1174年)八月,刘长生与三友守墓期满,四人在户县秦渡镇武miao,月夜共坐,各言其志节。丹阳斗贫,长真斗是,长生斗志,长春斗闲。次日晨,各奔前程,丹阳仍居刘蒋村,长春节西入磻溪,长生居洛阳土地miao,长真居洛阳朝元宫。

刘长春居住洛阳土地miao后,毁形忘身,水浸不顾,“炼形于尘埃混合之中,养素于市廛杂沓之藂。管弦不足以滑其和,花柳不足以挠其精。心灰为之益寒,形木为之不春。人馈则食,不馈则殊无愠容。人问则对之以手,不问则终日用品纯纯。”(《金莲正宗记》)如此营营数年,功力圆满,天光发明。

金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秋,又迁居于洛阳城东北湹水之滨的云溪洞。

崂山太清宫导游词

作为一位出色的导游人员,时常需要编写导游词,导游词的主要特点是口语化,此外还具有知识性、文学性、礼节性等特点。写导游词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我精心整理的崂山太清宫导游词,欢迎大家分享。

崂山太清宫导游词1太清宫位于山东青岛东50里崂山老君峰下、崂山海湾之畔,是崂山历史最悠久、规模最大的一处道教殿堂,迄今已有2100多年历史。崂山地处海滨,岩幽谷深,素有“神窟仙宅”之说。崂山方圆百里,宫观星罗棋布,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之说,其中以太清宫最负盛名。据记载,汉时有江西瑞州府张廉夫弃官来崂山修道,筑茅庵一所,供奉三官大帝,名“三官庙”。唐天佑元年(公元904年),道士李哲玄来此修建殿宇,供奉三皇神像,名“三皇庵”,后称“太清宫”。金章宗明昌年间,全真道士丘处机、刘长生等曾在此弘阐全真道。刘长生在此创全真随山派,信众甚多,太清宫便成为道教全真随山派之祖庭。

太清宫俗称下宫。“峰抱三方列,潮迎一面来”,位于崂山南麓,太清湾北岸宝珠山之老君峰下。三面环山,大海当前,局势之雄,当推崂山第一。据元代大学士张起岩《聚仙宫碑》记载,宫建于宋代初年。又据《太清宫志》记载,西汉建元元年(前140年),张廉夫曾在此处创三官庵。唐天v元年(904年),道士李哲玄又在今三皇殿处建三皇庵。宋建隆元年(960年),道人刘若拙被敕封为“华盖真人”,奉敕回崂山修建道院,公元980年前后在此处创建太清宫。

金泰和八年(1208年),邱处机到崂山,在太清宫谈玄传道,名声大噪。全真道北七真之一的刘处玄于金明昌六年(1195年)到崂山太清宫讲授经典,太清宫道众从此归宗,并成为道教北七真随山派的祖庭。嗣后,许多著名道士闻名而来,如徐复阳、张三丰、齐本守等都曾在太清宫栖居修道。明万历十七年,发生了一起僧道相互争夺太清宫庙址的公案。官司一直打到朝廷,历时十余年,终以道士胜诉而告终。现太清宫前有“海印寺遗址”镌碑记载:“明万历十三年憨山大师建海印寺于宫前,二十八年降旨毁寺复宫。”

明代万历十三年至二十八年(1585~1600年)间,太清宫旧道院曾倾圮。万历三十一年(1603年),又重新确定太清宫的“四至”:东至张仙塔,西至八水河,南至大海,北至分水河。现在的太清宫大体是这一时期重建的,但分为三院三殿则是天启二年(1622年)道人赵复会重修时所为。此次重修,确定了三官、三清、三皇各殿为三院的格局,在三官殿东侧有一处两进的堂院,是清代翰林尹琳基修建的“翰林院”,现为太清宫的客堂。三院都有围墙,各立山门,并有便门相通,共147间殿宇,加上道舍、客房共计240间,建筑面积2500平方米,占地面积3万平方米。后又增建元辰阁、元君阁、祖师殿、钟楼、鼓楼等殿堂。

崂山太清宫导游词2各位游客:

大家好,我们的汽车现在已经进入了崂山的风景区内,从这到我们今天要参观游览的太清宫景区还有20多分钟的车程,接下来小蒋利用这段时间给大家先就崂山做一下简单的介绍,

崂山位于山东半岛东南部,崂山的主峰名为“巨峰”,又称“崂顶”,海拔1132.7米,是我国18000海岸线上唯一的一座高度在千米以上的山峰,因而崂山又被称为“近海名山”。崂山有"海上名山第一”,“神仙窟宅”“灵异之府”。之美称,同时,崂山也是我国著名的道教名山。1982被评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19年,又被国家旅游局评为4A级旅游景区。

那么我们今天要参观游览的太清宫呢,他是属于崂山南线上的一个著名景点,同时也是崂山内规模最大的一座道观。崂山太清宫它始建于西汉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其创始人是江西才子张廉夫,当张廉夫年从终南山云游崂山,在此修建了一所庙,称“三官庙”,又建起了“三清殿”,两殿合成“太清宫”。唐朝末年,道士李哲玄来到崂山,续建了“三皇殿”。到了宋朝时期,道士刘若拙又重修了太清宫,从此太清宫就基本形成了今天的规模。后又经过了丘处机、张三丰的发扬光大,到了今天才闻名天下。

好了,说着呢我们现在已经来到了太清宫门前,我们待会呢会从东门进,西门出,全程不走回头路,由于正值旅游旺季景区大,游人多,所以,请大家待会互相提醒,跟着小蒋,以防走散。

大家注意一下哈,现在我们已经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前,首先大家看到的是太清牌坊,又称牌楼,其高8米,宽16米,由底座、立柱、额枋、字板四部分组成,为四柱三门式。

他呢建于1997年,上面写着“崂山太清宫”五个大字,

继续前行,我们现在来到了太清宫的正门。此正门与2019年4月建成,2019年5月1日正式开放。山门内两侧供奉着道教的四大护法天师:三眼灵光马灵耀、黑虎玄坛赵公明、威灵瘟元帅温琼和南宋名将岳飞。走进山门,我们首先看到的是两侧的钟楼和鼓楼。在我国古代有晨钟暮鼓之说,其目的呢是警示众道士勤修苦练,不可虚度光阴。我们继续往前走,大家可以看懂啊在道路的左右两边呢有两座雄伟的建筑,他们分别是元辰阁和元君阁。元辰阁正中供奉的是斗姆元君,元君阁供奉碧霞元君。我们再往前走,好了我们现在已经穿过太清宫的第二个正门——仪门,来到了三官殿的正门前,三官殿主要供奉的是天官、地官、水官。三官大帝,也就是我们的三位祖先尧、舜、禹。相传尧敬天爱民,上应天象,风调雨顺,被人尊为“天官”。舜在位时,民风高尚,地不生灾,被誉为“地官”。大禹呢继承了父业,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了水患,理所当然地被尊称为“水官”。走出三官殿,我们会看到一块大石头,上面雕刻着“逢仙桥”三个字。相传宋代的道长刘若拙除夕迎神,在这里遇到了一位白须飘飘的老翁,于是他走上前来与老翁交谈。正想问其姓名时,老翁却不见了,只在雪地上留下了两个脚印。于是刘若拙认为自己遇到了仙人,所以就将此桥称为“逢仙桥”。过了逢仙桥我们就已经来到了山上,我们首先会看到的是康有为石刻,上面还有丘祖殿、文昌阁、财神殿。由于时间有限呢我们就不上去了。好了,大家现在呢跟着我往左拐,此时大家会看到这里有一颗弯弯曲曲的榆树,因为它是唐朝道长李哲玄亲手栽植的,所以呢称之为“唐榆”,又因为它树干盘曲,形状似龙头,又被称为“龙头榆”。

参观完龙头榆,我们再往前走,现在我们来到的这个大殿就是太清宫三大殿的主殿三清殿。三清殿是道教供奉主神“三清“的地方,正殿内供奉的是三清真神。中间的这位是玉清----元始天尊,他手持元珠,象征洪元;右边的这位是上清----灵宝天尊,他怀抱如意,象征混元,左边这位是太清----道德天尊,也就是老子,他手持宝扇,象征太初。三清是道教的最高境界,这三位天尊也是道教信奉的三位最高尊神。

在三清殿的外侧,大家看到的这尊神像是镇坛王灵官。在他的东西有两个配殿,东配殿内供奉的是“东华帝君”。西殿供奉的是西王母。

走出三清殿向右拐,我们看到的这个殿堂叫关岳祠,这里供奉的是汉代关羽和宋代忠将岳飞。自古以来炎黄子孙就崇尚“时危见臣节,世乱识忠良。”

继续前行,我们现在看到的这个泉就是崂山四大名泉之一的“神水泉”。传说大旱三年泉水不涸,大涝三年不溢。

好了,现在接下来呢我们前往三皇殿,进入三皇殿院内,首先我们看到的是一颗近7米高、0.6米粗的耐冬,它的树龄呢有600多年了,这棵树呢也就是《聊斋志异》“香玉篇”中“绛雪”的化身。再看走边这株,是由耐冬嫁接的重瓣白花茶,是崂山稀有的茶花品种。

在这两颗树的前面大家看到的这座建筑就是三皇殿了。走入殿内,大家看到中间手里擎着太极图的.就是天皇,也就是伏羲氏;旁边那个手捻稻菽的是地皇神农氏;另一边手握笏板的是人皇轩辕氏。关于这三位老祖先的传说很多,如伏羲制八卦、神农尝百草、轩辕黄帝做兵器、造舟车等,他们都被尊为开创华夏文明的先祖。在正殿的屋檐下大家可以看到此处有两块碑刻。东边是成吉思汗赦谕丘处机的护教文,西边是成吉思汗颁给丘处机的金虎符文,他们至今已有780年的历史了,是崂山庙宇现存碑记中最古老的两块,有很高的历史文献价值。

走出三皇殿,我们看到的是一颗高大的树木,这是一颗桧柏树,是由汉代的才子张廉夫亲手栽植。树上寄生了一颗凌霄树,像龙一样缠在树干上,这一奇景被称为“汉柏凌霄”。在这棵树的北面的第一个树杈上还有一颗小树,经鉴定是一颗刺楸。这一奇迹被称为“三树一体”。

好了各位游客我们的游览到此先告一段落,现在有30分钟的自由浏览时间,大家可以去海印寺遗址看看,游览完毕后我们在太清牌坊前集合。

崂山太清宫导游词3崂山自古有神窟仙宅之说,相传鼎盛时期有九宫八观七十二庵,而今可数者有十七处,最著名的就是太清宫。太清宫建于西汉武帝建元元年(公元前140年),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年),再建庙宇,供奉三清神像,名曰“太清宫”,这就是太清宫的由来,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

唐朝末年,李哲玄东游崂山,又扩建殿房,供奉三皇神像,这时太清宫已初具规模。五代十国时期,道人刘若拙游至崂山,对太清宫进行一次大规模的修缮。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邱处机从昆化山来崂山讲道。从此崂山道教,包括太清宫名扬天下,天下道众多慕名而来,有的在此隐居潜修,有的在此著书立说,如张三丰、徐复阳等均在此修过道。

太清宫占地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为2500平方米。庙宇共分三个院落,各立山门。三官殿供奉“天官”、“地官”、“水官”三神像;三清殿供奉“道德尊”“元始天尊”、“灵宝天尊”;三皇殿供奉“伏羲”、“神农”、“轩辕”三帝。三清殿前碧水一泓,宫中道士名之为神水泉,泉水清冽甘美,大旱不涸,大涝不溢,是崂山第一名泉。三皇殿内壁嵌元世祖忽必烈护教文碑及成吉思汗所颁金虎符文。宫后巨石有康有为题刻。宫东道旁有一巨石,高达丈余,上刻“波海参天”四大字,下有“始皇帝二十八年游于此山”小字一行。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57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