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养生气功:强壮功

网络 2023-09-20 19:18:32

一、操作技术

(一)调身

包括自然盘膝坐、单盘膝坐、双盘膝坐、站式(高、中、低位站桩)和自由式5种。

1.自然盘膝坐

两小腿交叉盘起,头颈躯干端正,两眼轻闭,头微前倾,颈部肌肉放松,含胸拔背,两上肢自然下垂,两手四指上下互握,也可将一手置于另一手心上,放在小腹前的大腿上。(图1)

2.单盘膝坐

两腿盘坐,左小腿置于右小腿之上,左足背贴于右大腿上,足心向上,或右小腿置于左小腿之上,右足背贴于左大腿上,足心向上,左压右或右压左,可根据个人习惯而定。余同自然盘坐。(图2)

3.双盘膝坐

右小腿置于左小腿之上,再把左小腿搬起置于右小腿上,两小腿交叉,两足心向上,置于两侧大腿上。余同自然盘坐。(图3)

4.站式

高架站桩时两足平行分开与肩同宽,两膝微屈,腰胯放松,两手臂在胸前(膻中穴高度)抱球,松肩垂肘,小臂微屈。两手拇指与四指分开如抱球状。两眼轻闭,鼻吸鼻呼,下颌微内收,百会朝天,含胸拔背,收腹敛臀。(图4)

中架站桩除两手臂在胸腹前(中脘穴高度)抱球与高架站桩不同外,其余均与高架站桩同。(图5)

低架站桩除两手臂在小腹前(脐以下)抱球与高架站桩不同外,余均同。(图6)

站式练习在室内外均可,宜选择空气新鲜、光线适宜、环境安静的地点,以利于入静。

5.自由式

没有固定姿势,完全根据个人所处环境进行练习。在工作疲劳、精神高度紧张时,可以随时随地、不拘形式地调整呼吸和意守丹田,以达到解除疲劳、放松机体、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二)调息

包括静呼吸法、深呼吸法和逆呼吸法3种。采用鼻吸鼻呼的形式,舌尖轻抵上腭,有鼻部疾患者可鼻吸口呼。

1.静呼吸法(自然呼吸法)

不改变原来的呼吸形式,也不用意识注意呼吸,任其自然。

2.深呼吸法(深长的混合呼吸法)。

吸气时胸腹部均隆起,呼气时均回落。深呼吸法需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呼吸逐渐达到深长、静细、均匀的程度,不能急于求成,且不宜在饭后进行。

3.逆呼吸法

吸气时胸部扩张,腹部回缩,呼气时胸部还原,腹部充盈膨隆。逆腹式呼吸法也须在自然呼吸的基础上形成,要由浅入深,逐步练习,自然形成悠匀、细缓、深长的逆腹式呼吸,不可勉强。饭后不宜练习。

(三)调心

1.意守

以意守腹丹田为主,借以达到培肾固本的目的。也可根据练功者的身体状况,选择意守部位和内容。也可以用存想法。

(1)意守丹田。以气海穴为中心,自己拳头大小的范围,位于小腹内。意念勿过重,做到似守非守,绵绵若存,以免出偏。

(2)意守膻中配合高架站桩,可采取意守膻中。对心、肺疾病等均有调治作用。

(3)中脘穴配合中架站桩,可采取意守中脘。对脾胃虚弱、胃肠神经官能症及血液系统疾病有调整和治疗作用。

2.存想

可根据病情和身体状况进行。《文始真经》云:“气缘心生,犹如内想大火,久之觉热。内想大水,久之觉寒。”即是以想的方法建立一个适合自己需要的寒热温凉的环境,以调节温凉寒热。如阳虚者可意想小腹有一火球,阴虚者可以意想山泉、小溪。

二、辨证施功

强壮功以养气壮力、培肾固本、健体强身、增强体质为主,用于神疲乏力、气短、心悸、食少纳呆、便溏、腰膝萎软等元气亏虚、气血不足之证。可用于治疗紧张性头痛、脑血管病后遗症、神经衰弱、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心脏神经官能症等疾患见上述证者。

呼吸方法选用原则:静呼吸法对初学气功、年老体弱、肺结核、贫血患者较适宜;深呼吸法适于神经衰弱、贫血、便秘、精神不易集中者;逆呼吸法适于精神萎靡不振、气虚体弱、中气下陷、心悸等症。

意守部位选择:培补元气选择意守丹田;意守中脘适宜于脾胃虚弱,胃肠神经官能症及血液系统疾病有如上症者;意守膻中适宜于心、肺疾病。

存想选用原则:阳虚患者选用温性存想如太阳、火球等,阴虚患者选用凉性存想如山泉、冰雪等。

练强壮功治疗疾病,每次练功20~40分钟,每天练功2~3次,2~3个月为1个疗程。

 三、病证举例

(一)眩晕(高血压病)

取强壮功坐式或站式,选用静呼吸或深呼吸,吸气宜短,呼气宜长,站式意守涌泉,坐式意守丹田。每天练习3~5次,每次30~60分钟。

(二)胸痹(冠心病、心绞痛等)

取强壮功站式或坐式,意守丹田,静呼吸。每天练习3~5次,每次30~60分钟。

(三)脱疽(雷诺氏病)

取强壮功坐式,选用静呼吸,意守丹田,以静为主。每天练习3~5次,每次30~60分钟。

四、参考文献

1.刘贵珍.《气功疗法实践》.河北科技出版社.1985

2.刘天君.全国高等中医药院校规划教材——《中医气功学》[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中医护理学基础:常用中医护理技术及操作——气功疗法

气功是祖国医药学宝贵的遗产之一,源于“导引”和“吐纳”,是一种自我锻炼的方法,可调动自身的积极因素,通过调息(呼吸)、调心(意念)、调身(身体姿势)相结合的练气和练意的功夫。促进全身血液循环,使人体经络疏通,气血调和,阴阳平衡,精神安宁,邪去正存,提高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防病治病、强身延年的功效。
气功法是指导病人用意念不断地调整呼吸和姿势,以意引气,循经运行,增强元气,调和气血与脏腑功能,恢复病体的阴阳平衡,从而促进疾病康复的方法。

适应范围
“有病治病,无病防身”,能养(生)、能防(病)、能治(病)。
①气功养生:老弱病残者──摄生防病、治病强身。
②气功治病:常见病证──哮喘、心脏病、肺结核、高血压、肿瘤、溃疡病、神经衰弱。
康复期──恢复元气、增强体质、巩固疗效、养生长寿。

气功的种类
总的分为两大类:动功和静功
①动功
特点:外动内静,动中求静,以导引运动、保健气功为主。
练功时必须做肢体运动,以调身为主,即所谓“外练筋骨皮”,亦叫外功。如按摩拍打功。
②静功
特点:外静内动、静中有动,以存想吐纳为主,练功时不做肢体运动,及“内练一口气”也叫“内功”。常见的内功有:放松功、内养功、强壮功、站桩功等。
从功法和效果上分:四种类型
①静养功:以静养精气为主
特点:是运用调息和调心帮助凝神聚气,使心静神宁,真气内养。如内养功、松静功等,运用低代谢产生高效能。
②体操型:以动练筋骨为主
特点:通经活络、强健筋骨
如:强壮功是把儒、道、佛三家用于呼吸养生的练功方法整理而成的一种功法,侧重于调心。
③按摩型:以外动求内静
特点:导引气血、扶正祛邪。如沐浴功,摩腹功、保健功等。
④自发型
特点:内气运行、运动筋骨、壮骨强身。如自发五禽戏功、鹤翔桩、发动功。

练功三要素
练功三要素是气功锻炼的基本技能,首先要掌握练功三要素,即意念(调心)、呼吸(调息)、姿势(调身),这三要素是练好气功的要领。
调身
调整练功的姿势,其目的是帮助入静,自然的、放松的姿态和动作是练好气功的先决条件,全身骨骼肌肉放松,姿势自然舒适,能增强机体内脏功能,可调整人体气血的运行和分配,所以练功时要保持一定的姿势,而不同的功法对练功的姿势亦有不同的要求。
调身的要求:宽衣解带、舒适自然。分为行、站、坐、卧四种类型,常用的为坐、卧、站式。
坐式:分为平坐式(方凳)、靠坐式(椅子)、散坐式(地上)、盘坐式等。
一般选择高低(坐下后脚要落地,膝与椅平)宽平适宜的木椅或凳,身体端正,臀部放平,躯干与两腿垂直,稳坐于凳上,头略向前低,两腿分开,两足距离与两肩的宽度相等。两膝弯曲呈90°,足底着地,两关节自然弯曲放松,两手掌心向下,放于两大腿上,两目轻闭,微露一线之光,眼观鼻尖部,意守丹田,耳如不闻,口自然闭合,以鼻呼吸。
卧式:有仰卧式和侧卧式两种
①仰卧式:人体取仰卧位,头颈部端正地枕于枕上,枕头高矮适宜,肩下垫高10cm的棉垫,使头部与上身成坡形高度,保持呼吸通畅,全身肌肉放松,两腿自然平伸并拢,两足尖向上,两上肢自然伸直,平放于两腿的外侧面,耳、目、口、鼻与坐式同。
②侧卧式:练功者取侧卧位(两侧均可,但以右侧为佳),头略向前倾,平稳地枕于枕上,枕头高低要适宜,上面的手臂掌心向下放于髋关节部位;下面的手臂平放于枕上,掌面向上,手的距离距头约6cm远,腰略向前曲,下面的腿自然伸直微弯曲,以舒适为度,上面的腿弯曲120°,放于下面的腿上。眼、耳、口、鼻同上。
站式:有自然式、三园式、下按式之分。
一般可选择空气新鲜,安静的地方,取立正姿势。头要正直,两腿分开与肩同宽,膝微曲,两手臂微弯曲放于小腹前,掌心向下或向里;或放在胸部如抱球状,两手距离约3cm,以舒适自然不用力为度。
行式:行走时胳膊前后摆动,前摩腹,后捶腰,并配合呼吸的一种方法。有两步一呼、两步一吸法。
调整姿势是气功锻炼的第一步,姿势不正确会直接影响练功的效果,故前人指出:“形不正则气不顺,气不顺则意不宁,意不顺则气散乱”。强调姿势的重要性,初学者尤其要注意这一点。
调息
调息是自觉地调整控制呼吸,一呼一吸为一息,调息的目的主要是为了调心,“息调则心定,心定则息越调”,乃心息相依也。调整呼吸是通向入静状态的桥梁,大多数气功功法都是以调息入手,只有调息娴熟,才能达到应有的练功深度,取得满意的效果。所以古人有“呼吸分明了却仙”的说法。
调整呼吸与思想入静密切相关,柔和而匀长的呼吸,有助于精神的放松和宁静,而用意识调整呼吸的过程,就是使思念、意想单一化,排除杂念而入静的过程。调息的基本要求是细、静、匀、长。随着练功深度的增加,逐步做到无声无息,出入绵绵。初练时要求自然,不要强求细、静、匀、长,而是慢慢做到从有声到无声,由短促到深长,此外要选择空气新鲜、干湿冷暖适度的环境,鼻吸口呼或鼻吸鼻呼皆可。鼻塞不通者,可用两手拇指鱼际相对搓热,轻擦鼻两侧直至发热通气;或以拇食二指按揉迎香穴,如仍不通,也可用口呼口吸法,但口不可开大,只开启一小缝。

前列腺增生患者如何进行气功锻炼

许多患有前列腺增生的患者认为前列腺会有一定程度的充血和水肿,并出现一些不适症状,不应进行体育锻炼,担心体育活动会加重前列腺的病理状态,其实这种想法是不科学的。在日常生活中,适当参加适合的体育锻炼,非但不会加重前列腺增生,还可以帮助患者增强体质,并有助于前列腺功能的恢复。 气功锻炼对于前列腺增生患者是一种很好的锻炼方式,不但有助于治疗前列腺增生,还有一定身体保健的作用。气功作为祖国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能通过不同的功法,调息、调心、调身,最终达到强身健体、防病治病的目的。 常用的气功功法包括提肛吐纳功、返回强壮功、点穴按摩功、提肾功等。其中提肾功较为简单训练时患者可端坐于凳子上,坐时不能坐满凳子,双脚踏地,左右分开与肩同宽,双手放于大腿上,自然放松,掌心向上向下均可。意念集中会阴部,随着呼吸会阴部一提一放,一紧一松,使暗劲往上往里提缩。采用腹式呼吸的方法,随吸气和呼气放松和收腹,用力将会阴部上提。每日可练习3~5次,每次反复20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40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