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养功是以静功为主要功种之一,它强调默念字句,呼吸停顿,舌体起落,气沉丹田等动作,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方法。临床应用过程中已经不仅仅练静功,还有非常规范的初级动功、中级动功(易筋行气法、行气延寿法)和保健按摩法,相互配合交替练习,大大提高了患者练功的兴趣。“内”,就是内求的方法,自己向自己要健康;“养”,是休养,保养,练养相间;“功”,是改善功能,开发潜能。坚持练习内养功,有病治病,无病保健强身。通过练习初级动功,使全身肌肉关节得到牵拉扭转,可促进气血活跃,为练习静功打下良好基础,中级动功一般只练习易筋行气法,共12节,每一节具有各自的特点,通过变换不同的姿势,配合相应的呼吸方法,刺激相应的经络穴位,起到对不同脏器的调理。
失眠症在古代书籍中又称“不得眠”、“不得卧”。中医的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是指,入睡困难、多梦易醒、醒后再难以入睡。失眠患者往往还伴有心悸、心慌、乏力、健忘、精神疲惫、口淡无味等精神系统症状;常伴有食后腹胀、不思饮食、面色萎黄、舌质浅淡、舌苔薄白、脉缓弱等胃肠症状。这种心脾两虚型失眠症是比较多见的。失眠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工作、学习,给病人的身心带来困扰,长时期的失眠对疾病治疗和机体康复带来不利的影响。临床上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大多数催眠药物都存在耐受性和依赖性,不能长期应用。经多年观察针对心脾两虚型失眠症通过练习内养功疗效突出,配合特色护理方法疗效提高,无毒副作用,值得推广应用。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择来我院治疗的心脾两虚失眠患者36例,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在练内养功的基础上,观察组配合特色护理18例,男7例,女1l例;年龄18-76岁;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18例,男6例,女12例。年龄20-72岁。均符合《实用内科学》失眠诊断标准。其中有3例是癌症术后恢复期,有6例伴有胃肠神经官能症,7例伴有更年期综合症,15例伴有高血压或低血压、高血脂,5例伴有糖尿病,有的患者同时伴有多个病症。失眠病史在1个月~30年之间。为保障患者安全,在原有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练功,练功更主要的是辅助作用,随着练功时间的延长和病情的改善,逐渐减少药量甚至停止用药。
1.2 功法内容及护理方法
1.2.1 内养功练习基本内容包括初级动功、中级动功(易筋行气法)、静功(松静筑基法包括5种松静方法)和自我保健按摩法。动功:上午和下午各做一次,每次40分钟;静功:可选择在早起床前和晚熄灯后各练习一次,每次40分钟。疗程60天。在医师指导下练习。掌握调身、调息、调心三大练功要素。
1.2.2 护理方法
1.2.2.1 常规护理按中医气功常规护理,观察病情,做好护理记录。对新人院病人,要了解病情发生和治疗经过以及病人的需求,介绍内养功功法特点、功前功后注意事项,明确该功法是自我疗法。病房环境要安静舒适,温湿度适宜,通风良好。指导患者生活要有规律,劳逸结合,不要过于紧张。过饱或饥饿都不利练功,忌食辛辣、肥腻等厚味,睡前不宜进食或饮浓茶、咖啡等。
1.2.2.2 特色护理是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和辨证护理
心理护理 此类病人性格多内向,心理状态较复杂,护理人员应关心、体贴、热情对待病人,使病人能信任医护人员,通过沟通和交谈,让病人了解疾病特点,消除顾虑及恐惧心理,积极配合治疗,加快恢复进程。
辨证护理 心脾两虚失眠属虚症,护理上应以补益心脾、安神定志、养血为护则。协调医师针对患者指导练习如下内容:
初级动功包括头功、运舌、叩齿、咽津、扣足三里、按摩内关、神门、三阴交、揉腹;静功包括中脘开合松静法、整体升降松静法;动功包括托天按地、内运乾坤、气贯长虹、牵拉天柱。
饮食上应清淡易消化,维生素类及碳水化合物要合理搭配,因体虚需要补充高质量蛋白类食物,如鱼肉、虾等,平时多吃些莲子粥、苡仁粥、黄芪大枣山药粥、龙眼粥或动物心脏等补益心脾的饮食。忌食粘腻、醇酒等助湿困脾之品。
1.3 疗效评价标准 参考卫生部《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在练功1个疗程(60日)后,临床治愈:睡眠时间恢复正常或夜间睡眠时间在6个小时以上,睡眠深沉,醒后精神充沛。显效:睡眠质量明显好转,睡眠时间3个小时以上,睡眠深度增加。有效:症状减轻,睡眠时间较前增加不足3个小时。无效:治疗后失眠无明显改善或加重者。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l2.0统计分析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数资料行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差异。
2 结果
经过1个疗程的练功后,2组患者睡眠都有明显改善,但观察组优于对照组。2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p<0.05。
3 讨论
中医认为,心脾两虚型失眠症的病因病机是劳心过度,伤心耗血,或妇女崩漏日久,产后失血,病人体衰或行大手术后以及年老气虚血少等引起气血不足,无以奉养心神而致失眠;有的病人则饮食劳倦,伤及脾胃,胃气不和,脾阳不运,食少纳呆,气血生化来源不足,无以养心,而致心脾两虚。血虚则无以养心,心虚则神不守舍。
无论是中药,还是针灸,都有较好的疗效。这些失眠患者都是药物、针灸和按摩效果都不见效的情况下来我院治疗,我们采用练习内养功的方法配合不同护理方法来治疗失眠,经临床观察,内养功治疗失眠效果可靠,配合特色护理组效果进一步提高。特色护理根据患者的病机及辨证特点协调指导运用练功中的调身、调息、调神的三大要素,调神就是练功者运用意识,排除杂念、净化思维,达到“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入静状态,入静是大脑皮层处于特有的主动性的内抑制过程,对高级神经活动具有修复和调整的作用,入静时大脑皮层处于耗能状态减弱和储能活动加强的抑制过程,从而对皮层机能状态起良好的恢复调节作用,是气功治疗保健的生理基础;调息是练功者运用呼吸方式不同起到滋阴或补阳的作用,同时膈肌随呼吸上下运动起到按摩内脏的作用,具有“大脑静,脏腑动的锻炼”特点;调身是练功者运用调整姿势起到刺激穴位经络改善血液循环和健脾养心的作用。
气功疗法是通过意、气、行的综合锻炼,达到调整中枢神经系统,增强机体抵抗力和适应能力,因此,气功疗法的作用是从整体治疗出发并在响应的多种疾病上起作用,往往在治疗一种慢性疾病的同时,其他疾病也随之减轻或治愈。所以内养功不但治病还有防病的作用。通过护理工作让患者掌握一定的方法、要领自行锻炼,发挥主观能动性,指导患者动静结合和练养相兼,从而激发体内的潜能,达到治病强身的目的。练功过程中重视精神诱导,也就是意念,通过诱导可使姿势更加自然放松,使呼吸逐步加深,形成深长的腹式呼吸,通过意念诱导,可使思维集中、排除杂念,达入静以促进康复。
实践证明,护理工作在练习内养功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对疾病的恢复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心脾两虚失眠症的特色护理方法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针对病人的病因病机,通过心理疏导,改变病人对疾病的认识。从生活、起居、饮食、练功疗法等方面充分发挥中医气功护理优势,进一步提高疗效。随着临床经验的不断积累,护理方法还会得到进一步提高和完善。
参考文献
[1]刘贵珍.内养功疗法实践[M].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出版社.1983.5—20
[2]张露凡.中医内科护理[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1998,185—190
[3]张玲.不寐中西医结合护理.时珍国医国药,2002,11(12):1148
[4]吕明,刘晓艳.针灸推拿综合疗法治疗失眠(心脾两虚)临床观察.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J].2006.5N,13(3):38
[5]刘贵珍.内养功疗法实践[M].石家庄:河北省人民出版社.1983,5—14
俗话说“人体 健康 有三大宝:睡眠、饮食、运动”,睡眠从来都是第一位,只有睡得好,才能吃的好,才有精力运动。
但当代 社会 ,睡不好觉似乎成了人们身上共通的“痛点”,据中国睡眠研究会发布的《2018中国睡眠诊疗现状调查报告》显示,有高达38%的中国居民存在不同程度的失眠,调查结果还表明,目前我国内地成人中睡眠障碍人群比例高达57%。
按照失眠患者的临床表现,失眠主要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和早醒这三类。
其中,入睡困难主要指开始睡眠30分钟仍然没有正常入睡;睡眠维持困难又称为睡眠不实,包括睡眠不踏实,多梦,易醒;早醒指的是睡眠觉醒时间相比正常时间提前30分钟以上,甚至比平时早醒1-2小时。
在临床中,以前两者为多见,特别是入睡困难型,不少来咨询的病友表示,一躺在床上就睡不着,起来就犯困,而且每次强迫自己入睡,大脑总会忍不住去想很多事情,这种感觉太痛苦了。
在失眠的具体治疗中,中医对失眠的病因病机认识有丰富的理论及临床经验积累。
中医千古名书《黄帝内经》记载“卫气不得入于阴,常留于阳,留于阳则阳气满,阳气满则阳跷盛,不得入于阴则阴气虚,故目不瞑也”。 《黄帝内经》认为气血阴阳失调为失眠的机理。
《景岳全书·不寐》记载“痰火扰乱,心神不宁,思虑过伤,火炽痰郁而致不眠者多矣”,认为失眠主要病因在于心神受扰。
失眠诊断和治疗权威指南《失眠症中医临床实践指南》指出 失眠主要病位在于心脑与脏腑,主要是心神被扰,心脑失养,神不守舍所致。
入睡困难型多为心脾两虚证,中医认为,心主神明,心为失眠的主要病位,心神失养,心血不足就会出现心慌、气短、睡不着觉的表现。而脾主运化,如果脾虚,运化无力,心就很可能得不到充足的养分供给,从而导致心血不足,出现神不入舍,难以入睡。
这种情况的失眠,可以试试人参归脾汤调理。
方药组成:人参、白术、黄芪、当归、远志、酸枣仁、茯苓、木香、龙眼肉、生姜、大枣、甘草。
方药中白术可健脾益气,人参、黄芪、甘草、茯苓亦可补脾益胃,当归、桂圆既可养血益脾,也可以补心安神。
主要表现为睡觉多梦易醒,这一类型多见于肝血不足。肝既可藏血,亦可以藏魂,中医认为如果肝血充足,魂归于肝则安眠,如果肝血不足,人就会出现魂不守舍,多梦易醒的表现。
这种情况的失眠,常用方药有酸枣仁汤。
方药组成:酸枣仁、甘草、知母、茯苓、川芎。
其中酸枣仁有生、熟之分,生的酸枣仁可导虚热,多用于治胆热所导致的嗜睡、倦怠、多卧;熟酸枣仁可收敛津液,用于治疗虚烦不得眠。
在失眠人群中,早醒多见于心肾不交型,心属火,肾属水,如果心火有余,肾水不足,导致心火不能下济肾水,肾水不能上济心火,导致心肾不交让人醒得早。
这种情况的失眠,常用方药有交泰丸。
该方主要由肉桂、黄连组成,方中黄连具有泄心火作用,肉桂则降心火,其性温、入心肾、引火归元,肾水上济;一阴一阳,一寒一热,交通心肾、清心除烦、引火归元,进而达到改善机体平衡,调和脏腑、安定心神,达到治疗目的。
如果有阴虚火旺等表现,可用黄连阿胶汤或天王补心丹加减调治失眠。
(注:中医讲究辨证论治,本文把药物剂量去除,以防大家盲目用药。)
在失眠诊断与治疗中,历代医家对失眠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从阴阳失调,营卫不和理论,到五神藏理论,再到脏腑气血失调理论。过程中也积累了无数经典名方,比如龙胆泄肝汤、归脾汤、酸枣仁汤,在失眠治疗的实际应用中,均有较好的效果。
张绍才医生根据历代医家关于失眠论治的理论并结合自己的经验也总结道 :在我多年的临床实践中,事实证明,中医治疗失眠具有明显的特色和优势 ,我根据实际辨证,结合失眠病友的情况,灵活运用经典名方,不仅能改善失眠症状本身,对于失眠所引起的其他症状如头晕、健忘、注意力难以集中等也有较好的改善效果。 对于中度或重度失眠患者而言,更是能极大地减少了药物的副作用,避免西药所带来的成瘾性。
以上失眠相关内容表述望能让更多深受失眠困扰的朋友受益,有需要交流的朋友也可通过点击我头像进行私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36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秦汉时期:南华真人庄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