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周天气功是气功中最基本的功法,此功不但可以增强体质,祛病健身,而且可以修身养性,对调节神经系统及各内脏器官的功能有特效。练习此功法不但可以掌握必要的基本概念,而且可以为学习和进修其它功法打好基础。
1.调气方法:开始调气要做到“内三合”。即“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
具体方法是:闭口,用鼻孔呼吸,舌尖抵住上腭,使呼吸深长、细缓、均匀。要求“吐惟细细,纳惟绵绵”,吸气时要设想有气自丹田进入胸中,呼气时胸中的气向丹田挤压。
调气到一定时候,会逐渐感到丹田有撑抵及暧热感觉,此乃炼丹原理中所说的神气融合,心肾相交,火烧脐轮。这是由于血液引向下行,下部机能旺盛的表现;炼到热感便初步得到成功,对身体已有显著效益。
2.打通小周天:由丹田向下经会阴,沿督脉(背后垂直上行)至头顶,再沿任脉(腹侧面垂直向下)下行回至丹田,此称为小周天。
当丹田(脐下三寸)有撑抵及暧热感以后,用意压挤丹田热气下行至会阴穴(肛门与阴茎根部之中间),向后到尾部长强穴(尾闾)。这时通常有想大便的现象,但需忍住,又不可缩住肛门,让气通过长强(感到有热气流及跳动现象)。
仍然用意引导和使气向丹田压挤,当气通过长强以后便向肾俞穴(第二腰椎下二横指处)推动(打通夹脊双关意念继续向丹田压挤,使其通过大椎穴(颈后正中最突出的高骨之下),通过枕后上引至百会(头顶正中),过印堂(两眉中间),下达鹊桥(舌抵上腭处璇玑穴(胸上正中凹下)、膻中穴(两乳突间)、气海穴(脐下1寸5分)最后回归丹田为一周。这就是打通了小周天,使前后任督二脉贯通。凡练功者,一旦打通小周天,周身会感到无比轻爽有力,心情格外愉快,精力旺盛,体验到练功的真正收获。
注意,丹田热力通过尾阏这一关最难。如果坐姿得法,有太极拳和导引术基础的人容易通过。万一练习者遇到困难,可把手轻轻的放在尾闾部,并注意指头与热源之间是否有热感;一旦有一点热感就往上挪,这样一点一点的导引,一过尾闾便顺畅自然了。
”很多功友炼习道家气功多年,却是一直没能收到应有的效果,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没入门,这里其实涉及方方面面的原因,这里,我们就来探讨一下,道家气功入门的方法和标准及注意事项等。供大家参考。 道家气功 功法的特点是性命双修,在性功和命功方面都有修有证,所以这里我们把入门分为性功和命功两部分来探讨。 那么,性功和命功要修到什么程度才叫入门呢?在道家养生气功网里,我们以专修丹田的功法作为标准命功功法,不管您的所修持的功法是采气功、丹田功或小周天功,只要最后是收归丹田,养气丹田的功法,那么就必须能在丹田里产结气团。为什么我们这样界定呢?我们认为,炼功者只有正确地掌握三调(调身,调息,调心)的情况才能产结丹田气,丹田气是全身真气通过意念聚炼的产物,是一种能量团,真正的命功,就是从这个能量团开始进行不同方法的炼养,从而获得养生延寿效果。 这里我举个例子说明一下:当年曾经一起炼功的几位功友中,有一位年轻的小伙子,很聪明,接触气功很多年了,读过不少功书,学过不少功法,每每炼功都能感受到强烈的气感,但却一直没能坚持练习固定的功法,丹田中空空如也。另外一位老师姐,年纪虽大,也没什么文化知识,却是炼功非常的积极,在学习班上学了站桩功和静养功后,也还没搞清什么叫意念,三调,回家就蒙头苦炼了一年多,后来全身毛病都治好了,同时丹田气发动,自动冲关打通小周天 。一次功友聚会交流里,他们同治一位患风湿关节炎的师姐,先是小师兄发功替她治疗,看到他不时变换着奇怪的手印,口里还念念有词的样子,大家还以为“这下有救了”,可是完事后,那位小师姐膝关节痛楚依旧,后来那位老师姐兴致正浓(其实当时她也只是知道发功治病就是用意念把功发到人家病灶而已),她私下提出试试,没想短短十分钟,那位小师姐的痛楚程度竟然大大的减轻,还兴奋地对我们说:“一道凉气,象空调对着吹的感觉,直透骨里,现在整个膝关节还是凉的呢,连那个增生的地方都不怎么痛了。太感谢您了。大妈。”后来,那小师兄也不好意思地笑道:“肚里没气啊。” 另外,我还认识一位练小周天功法的师兄,他炼的是意念搬运小周天,每次炼功都能感觉到任督二脉有强烈的气感,搬运小周天后他也养气守丹田,有一次他跟我说他每次炼功时小周天气感都很明显,但好像治病效果不怎么明显。闲聊中,我发现他在炼功中特别重点小周天的运行,虽然也养气守丹田,但是重视度不够,好比“大火煮空铛”,后来我建议他把养丹田的时间加长,行小周天的时间缩短,注意培养丹田气,几个月后,他对我说身上几个顽病都大大好转,吃得香,睡得好了。而且平时只要一放松,气沉丹田就马上有充实的气感。 从上面两个例子我们可以知道,能不能修出气团,对于气功养生健身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在性功方面,我们是以炼功者能否入静进而见光作为入门标准。炼气功最重要的就是静心,心尚未静就与后天杂念状态无异,谈不上修持,当通过种种炼功方法,使心境平和,进入到一种非常安宁,平和的状态下,气才能随意转,智慧才能得到开发。气功修炼的高层次,不是气,也不是光,而是心。修静就是修心的基础中的基础。心静到一定程度,自性就会显现,这就是见光,生起光明,当你通过松静的修持能在功中见到光明时,可以说你的心境已进入到初静状态,入门了。光明是怎么显现的?它并不是你观想出来,观想只是一个方法,通过一念代万念,静观,寂照而使自性显光,这是本质。 这里得特别指出:修性炼心必先修德。没有平时发善心,起善念,做善事,说善言的修养,入静是很难达到,即使达到也不会太深的。道理将在以后的讲座里再与大家一起探讨。 由于性功得结合一些境界证悟才好讨论,所以这里不多说了。 0.三调 1.松 2.静 3.自然 4.修德 5.养心 6.涵养三宝7.明心见性
如何才能通小周天?小周天怎样才叫通?道家的书中有通周天的标准,我自己也有实践的体会。首先就练功来讲,且不说以意贪气,因为以意领气是达不到通周天的目的。我问问你,“以意领气,你往哪领?”“任督二脉都在什么位置上?”你只知道在身体的中间,从后面中间上来,前面中间下去,可你不知道任督二脉的具体位置。它有多深多浅?多宽多窄?你根本就不知道。这样,无论“后面向前转”,还是“前面向后转”,无论“男的是后面向前面转”,还是“女的从前向后转”等等,大家不必为此再争论不休了,任督二脉在哪里都没搞清楚,结果转了半天,那一点气都在经络外面乱转,与肌肉产生摩擦,感到热烘烘的,以为是得气了。实际上是能量消耗了。摩擦生热嘛。元气是用来活命的。你的元气在运动中就消耗掉了,而并没有在经络中运行。 那么大家要问,我如何知道自己的“小周天”在哪里?那就要“勿妄勿助,无中生有”。首先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妄”,指妄想,或者希望得到不切实际的主观意识去帮忙,让它自己产生。这个过程就牵扯到了下丹田的位置问题。 下丹田在什么地方?说法很多。有的说“是肚脐里面”,有的人说“是肚脐到命门之间”,“前七后三”或“前三后七”,有的说“是脐下三寸”,有的说是“脐下一寸二”,“脐下一寸三”,“脐下一寸三分五”,还有的说“是关元”,“是气海”,甚至有的说“在膀胱的后面,小肠的下面——”,名目繁多。那么丹田到底在哪里呢?就在你小中的那么一块地方。什么地方?不知道,到时候会产生,它自己会告诉你。如果你先知道了,那往往就错了。因为每一个人腰的长短,胖瘦都不一样,那么腹中气的反压力的合力点的位置就不可能一样。下丹田如何产生的?就是当你意守下丹田,你的气不断向下丹田中压缩。压缩的过程中,根据物理学热力学的理论,“气体压缩,体积缩小的过程中,要放出热量”。所以意守丹田的时候,你就会感到热。当气体进一步压缩到一定程度,气态就会转化为液态,如液态氮、液态氧之类就是这样得到的;这就可以产生精液、津液等。液体经过加热以后才能产生蒸发及气化,体积缩小的过程中,就可以放出热量。这时压到一定程度。你就会感到腰、肚子一带非常充实,饱满。当气体压缩时,就会向周围膨胀。而你腰的周围,腹部的肌肉有个反弹力,这个反弹力的合力点的位置就是下丹田。精确位置就每个人来说,多少有些差异。因为有的人内脏下垂,有的不下垂。按“前七后三者”“前三后七”的方法衡量很可能就不行。一些大亨的肚子特别大,“前三后七”的位置,前三的肚子里面全是脂肪,如果说丹田在脂肪里,脂肪里根本没有血液循环,那怎么练哪?(笑)这就没有道理了。所以,每个人要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练,到时候它自己会产生的。 如前所述,气体膨胀后,反弹力压回来,继续膨胀,反弹力又压回来,如此反复,最终在合力点上集聚能量。当能量集聚到一定程度时,就会产生一块东西,或者说是“挤”出来一块东西。这就钻牛角尖为“气”。当压力再继续压,这团东西要运行的,其运行方向自然是选择通常阻力最小最薄弱的部位。在人身体上阻力最小地方在哪?就是经络。这地方电阻最小,电流最大。此处正好是最薄弱的环节。当压力膨胀到一定程度时,首先把这地方先挤开,然后进入经络中去,沿着经络运行。这时走到尾闾,走到尾闾部位拐个弯,再返折而上,这个弯捐得很急。好象咱们浇花用的皮管子,如果离水龙头很远,又要把水源切断,为了节省水,可以把管子折回来,水的流量面积减小,水就被截住了,达到暂时切断水源的目的。然后就可以拿着管子去关龙头。道理完全一样,因为尾闾这个弯太锐了,气要通过地方很困难,这地方有一个很细和很窄的缝,必须把它挤开。这时大家就不要去管它,继续往下丹田里打气、压气。当气打足时,自然就通过了。这就如同救火用的高压水龙头,要想把它折弯,两个人都折不过来。因为能量往前冲,力量很大——也就是压力要足够。这时,只要继续往下丹田打气,打到足够的时候,这个“折”就被撑开了。一撑开马上气息就上来了,气体体积增大了,单位平均面积的压强就减少了——达到后腰背部又顶不过去了。压力又不够了,就需要继续打气。将气打到一定程度时,出现腰背酸痛,因为这地方经常是着,也形成一个比较扁而且贴在那里的头部。同样需要加压。当气力足够时,一下子把通道撕开,“辘轳关”就通过了。过了这关,气再向上走,体积又增大了,单位平均面积的压强和压力又减少了———到了后颈部。那里有枕骨,而且经络通道比较窄,是一个最难过的“关”,就需要继续往下丹田打气。与前面道理一样,只要压力够了就可以过去,压力不够就过不去。气顶得脖子酸、脑袋疼,脑袋里嗡嗡的乱七八糟地响,这时按摩、针炙,吃什么药都不管用,感觉难受极了。而你不要管那些痛苦,坚持意守下丹田,坐在那里。当压力达到足够的情况下,会有这样一种特殊感觉:压力不够时疼得不行,继续加压,当压力达到的一瞬间,突然一下感到头与身体无限大了,好象全身什么都没有了,感到特别舒服。同时还发现一个特点,用鼻子往里吸气,只吸而不呼,吸半个小时好象都吸不代你要想呼气,试着呼出很长时间也还可以呼,这时就进入了“胎息”状态。这就是通了“小周天”。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35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秦汉时期:帛和与他的帛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