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道家音诵是一种具有悠久渊源的声控技术。它依调式而唱,具有固定旋律,虽然不同于仙歌道曲,但已经具备了音乐的基本功能。将“吟诵”与“音诵”稍作比较,可以发现它们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一方面,吟诵与音诵都依字行腔和运气发声;另一方面,吟诵讲究文读语音,更符合语言原貌,而音诵则讲究黄钟律吕之声律。作为道门的独特技艺,音诵具有陶冶性情、感通大道的神圣属性。在实施过程中,音诵主体配合禹步、存想等方式来进行心性修养,感应客体,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道家看来,音诵既可以带来直接的感官愉悦,又可以使人精神专注,导引内气运行,有助于治病养生。遵循推陈出新的自然完善法,积极而审慎地开发和运用道家音诵资源,对于当今以及未来人们的健康生活来说都有裨益。
一、引言
经过长期发展,道家积累了丰富的文化资源。如何认识其价值?如何运用道家文化资源为人类健康生活服务?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本文拟侧重探讨“音诵”这种咏唱形式。
“音诵”是“诵”的一类,其原型字是“甬”,而“甬”的本义是“通”,表示从头到尾,畅通无阻。延伸到文章的声读上,就形成了“诵”。早在金文里,已经有“诵”这个字,其构形是言字旁加上“甬”,意思是通读文本。根据《佩文韵府》①的记载,古时候所谓“诵”有很多种形式,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吟诵与音诵。如果说,“吟诵”主要是在儒生中流行,那么“音诵”则主要在道家圈内秘传。相对而言,大家对“吟诵”了解要多些,至于“音诵”则是许多人都觉得陌生的,这就是本文为何选择“音诵”作为考察对象的原因。
这里需要稍加说明的是“道家”概念问题。最早使用“道家”概念的是西汉司马谈,他在《论六家之要旨》一文中对“道家”的由来、思想主张、基本特点都做了精辟论述。此后,学术界对“道家”概念内涵做了种种解释,至今看法不一。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研究所已故研究员王明先生曾指出:“习惯上有时把道教也称作道家。”②根据这种说法,笔者以为道家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道家指的是以黄帝、老子为代表,以“道”为核心概念的学术流派;而广义的道家则包括了东汉以来的制度道教。由此延伸于“道家音诵”,在研究范围上也应该有更为广泛的包容性。一方面,先秦时期以黄帝、老子为代表的道家文献当然必须进入研究视野;另一方面,东汉以来的制度道教所留下的诸多经典也应该予以考察。此外,还有一些文献虽被列为杂家,但其中却包含着丰富的“道家音诵”渊源史料,例如《管子》《吕氏春秋》等书多涉音乐养生问题,这是不能忽略的。发掘这部分文化资源,有助于理清“道家音诵”的来龙去脉。
二、道家音诵的明确记载
“音诵”的明确记载,首见于《魏书》卷一百二十四《释老十》,其中有一段文字言及:寇谦之守志嵩岳,精专不懈,于神瑞二年十月乙卯,忽遇“天神乘云驾龙”,集止山顶,称太上老君授予寇谦之天师位,赐《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二十卷。后来关于寇谦之秘传“音诵”的故事大抵以《魏书》记载为蓝本而稍作增删。例如《隋书》卷三十五《经籍四》以及马端临《文献通考》卷二百二十四等处也有类似描述。
考《正统道藏》之“洞神部·戒律类”,收有《老君音诵戒经》,学术界多认定该书即寇谦之所得《云中音诵新科之诫》。一开始,《老君音诵戒经》就叙述:太上老君告知传经的人,初“受诫”时要举行隆重仪式:首先是“受诫”者庄严肃穆地站在《戒经》之前,向《戒经》行八拜大礼;其他的师友则手捧经书,演唱“八胤乐”。所谓“胤”,许慎《说文解字》解释为“子孙相乘续也”,而《尔雅》则用“继”字予以概括。就音乐演唱角度来说,“胤”可以理解为一遍完了再续一遍,如此连续八遍,故称“八胤”。按《说文解字》的说法,“胤”字“从肉从八”,而“佾”字右侧亦由“八”与“肉”构成。由此可以推断,“胤”与“佾”当同出一源。考孔子《论语》有“八佾舞于庭”的记载,而《礼记·祭统》则称“八佾以舞大夏”。此所谓“佾”,指的是乐舞行列。按西周的等级制度,诸侯用“六佾”,凡三十六人,纵横各六排;天子用“八佾”,凡六十四人,纵横各八排。“大夏”,系夏朝大禹时期所创制的一种“韶乐”。因为大禹是夏朝开国君主,所以其礼仪用的是“八佾”。结合《论语》与《礼记》的资料来分析,笔者以为“八胤乐”可能是从上古八佾舞乐脱胎而出的一种仪式音乐。《老君音诵戒经》描述传戒时众人演唱“八胤乐”,这实际上烘托了“音诵”进行前的气氛。接下来,《老君音诵戒经》指出:在演唱了“八胤乐”之后,即由“受诫”之人按照“音诵”调式“伏诵经意”。所谓“伏”就是俯身低头,“伏诵”就是两足跪地、身体前倾如匍匐之状,低头而音诵;诵毕,再行八拜礼。完成了三个基本程序,就算受诫了。为了便于操作,《老君音诵戒经》特别说明:如果不懂得“音诵”,只要“直诵”就行。所谓“直诵”,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般性朗读。可见“音诵”与“直诵”有明显区别。简单地讲,“直诵”不讲究调式,没有固定旋律,节奏自由,乃是最为普通的诵读方式;而“音诵”则要依调式而唱,不仅有固定旋律,而且讲究节奏。音诵虽然不同于仙歌道曲,但已经具备了音乐的基本功能,是介于言说与音乐之间的一种特别的声控技艺形式。
三、道家音诵考源
尽管“道家音诵”的明确记载是到了南北朝时期才出现,但其渊源却非常古远。据《吕氏春秋》记载,早在五千多年前的“朱襄氏”③时期,大臣士达为了解决多风而阳气过盛问题,就创造了“五弦瑟”,通过调理角、徵、宫、商、羽五音,“以来阴气,以定众生”④。这说明“五弦瑟”的演奏在开初并不是为了休闲娱乐,而是作为调理阴阳的手段。《老君音诵戒经》在论及“音诵”的本旨时谓之“土居安宁,风雨时节”⑤,这完全符合“五弦瑟”调理阴阳的内在精神,因为大地之所以能够安宁,就是因为阴阳平衡,而“风雨时节”就是春夏秋冬运行有序的象征,其背后所蕴含的理念还是阴阳平衡。可见“道家音诵”在思想内涵上与上古通过弹奏弦瑟以和阴阳的主旨是合拍的。
从气运路向上看,“道家音诵”与《庄子》中的“洛诵”也有一定关联。该书《大宗师》篇记载“南伯子葵闻道”故事时曾言及洛诵。在庄子笔下,南伯子葵所得的“道”是经过世代相传的,先是闻之于副墨之子,而副墨之子又是从洛诵之孙那里学来的,再往前稽考,最终追溯到“疑始”,也就是混沌的肇端。其中的“洛诵”,按照宋代学者林希逸的解释,就是“苞络而诵之也”⑥。然而,什么是“苞络”呢?“苞”就是花苞,而“络”就是经络。“苞”与“络”连用,所表达的当是如花苞一样含蓄、又如经络那样贯通全体的状态。“络”与“洛”同音相转,意义相通,于是引出了洛水的意象,表征其川流不息。如此看来,“洛诵”当是一种颇为含蓄、圆润的诵唱方式。这种以花苞及流水为法象、以经络为内涵的“洛诵”,尽管是通过寓言故事来表达的,但其操作机理却是明白的,故而对于后来的“道家音诵”当有特别的启迪意义。
如果进一步稽考,我们还会看到,“道家音诵”与远古之“啸”也存在某些关涉。“啸”在先秦古籍已有记载,如《山海经·西山经》在讲述西王母故事时曾以“其状如人,豹尾虎齿而善啸”为形容。其中的“善啸”,讲的是一种发声状态。作者将“善啸”与“豹尾虎齿”联结起来,可以让我们感受到一种很奇异的形象。另外,在《诗经》与《楚辞》里也有关于“啸”的句子,如《楚辞·招魂》云:“招具该备,永啸呼些。”这是上古时期“招魂”仪式的一个片段写照,其大意是讲:准备好了一切招魂的器具,而后就开始长啸大呼。“永”是长久的意思,“些”是语气助词。按照汉代王逸的解释,“长啸”与“大呼”,系一阴一阳,“啸”属阴,而“呼”属阳,两者配合,方可发生感通效果。⑦从这里,我们看到了“啸”这种发声方式的阴阳对应。
汉代以来,“啸”成为道家神仙人物炼气的一种技艺,并且逐渐音乐化。如陶弘景《真诰》卷三所录《英王夫人歌》云:
驾歘敖八虚,徊宴东华房。
阿母延轩观,朗啸蹑灵风。
我为有待来,故乃越沧浪。⑧
意思是讲:驾驶着如火光闪烁一样快速飞行的神兽,遨游天地八方,而后回旋反转,来到了东华帝君住所,看到了西王母倚靠在栏杆上怡情至乐的神态。春风吹拂而过,西王母爽朗长啸。“我”就是为观赏这场景而来的,所以不远万里,越过了汉水,终于领略了无限风光。诗中之“朗啸”,既续存了《山海经》西王母“善啸”的信息,又透露了“啸”在道家神仙中所具有的歌咏特质。
这种走向音乐化的“啸”,在古文献里是可以找到许多佐证的,如《晋书》卷四十九记载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到苏门山拜访孙登时听见孙登之啸,“若鸾凤之音”,这既写出了孙登之啸的悦耳动听,也暗示了其音乐特质,因为鸾凤作为理想中的神鸟,本来就是美妙声音与自然律吕的表征,所以《晋书》以此来形容孙登之“啸”,正暗示了其啸的合律本色。此外,陈晹撰《乐书》卷一百四十一记载,孙登“弹一弦琴,善啸,毎感风雷。嵇康师之,故其赞曰:调一弦兮斡参寥廓,啸一曲兮能骤风雷”。其中的“斡”是旋转的意思,而“参”当指“参星”,二十八星宿分列东西南北四方,“参星”属于西方七宿之一,以一星指代二十八星宿,象征琴声与二十八星宿的周转运化相吻合。从嵇康的赞词可知,孙登是一边弹琴一边长啸的,显然,孙登之啸不仅与琴律合拍,而且还蕴含着遵循二十八星宿自然节律的思想旨趣。“啸”的这些元素从某种意义上为“道家音诵”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滋养。后来,《老君音诵戒经》讲述“音诵”的操作时也一再出现“二十八星宿”名称,这在一定程度上透露了“道家音诵”对于“啸”的元素是有所继承的。
四、道家音诵的特征
具有悠久文化渊源的“道家音诵”有什么特征呢?要回答这个问题,还得从《老君音诵戒经》的文本入手寻求线索。该书开篇云:
老君曰:烦道不至,至道不烦。按如修行,诸男女官见吾诵诫科律,心自开悟。可请会民同友,以吾诫律著,按上作单章,表奏受诫,明慎奉行如律令。⑨
从这段描述来看,“音诵”的目的乃是为了“修行”,其基本要求是“诚”。老子《道德经》第二十二章说“诚全而归之”,唯有诚心才能归往大道。《礼记·中庸》说:“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意思是讲:“诚”系天道的品性;求诚则为人道的路向。“修行”就是以诚挚的心灵感通大道。“音诵”是修行的基本课程,其目的就是要开悟大道。
就形式来看,“音诵”当然不是简单的诵读,而是具有特殊音乐属性的声控技术。关于这一点,《老君音诵戒经》的措辞即可以佐证。该书解释“音诵”时用了“太上老君乐音诵诫令文”⑩,这句话在“音诵”之前加上“乐”字,之后加上“诫”字,形成了“乐音诵诫”的词组,其中的“乐音”强调了“诵”的音乐属性,而“诵诫”则意味着通过“诵”而表达了“知止明律”的修行态度。实际上,我们可以将“音诵”看作“乐音诵诫”的缩略语。这里的“音”当然不是一般的声音,而是具备旋律、节奏并且可以调控速度的一种“气音斡旋”流程。
值得注意的是,《老君音诵戒经》行文多次出现了“科律”“科法”的用语。此经文中的“科”主要是指戒律,这种戒律是通过斋醮科仪来确认和实施的,“音诵”就是在斋醮中履行科戒的必要程序,属于斋醮礼仪中的赞颂类,需要配合乐器来演唱。由于配合了乐器,引入相关的操作环节,“音诵”的实施就不是纯个人行为,而是团队行为。
将“吟诵”与“音诵”稍作比较,可以发现它们既有共同点,也有不同点。笔者曾经就此问题请教过前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陈莲笙道长,他讲出了其中的奥妙。首先,“吟诵”与“音诵”都讲究“依字行腔”和“运气发声”。所谓“依字行腔”就是按照汉字的平仄特点来调整音长和节奏。一般而言,就是平声字的声调相对拉长,仄声字的声调相对短促。所谓“运气发声”就是采用腹式呼吸法,也就是由丹田处运气,从而使得声腔浑厚圆满。这是“吟诵”与“音诵”均有的特点。所不同的是:吟诵讲究“文读语音”,更符合语言原貌;此外,吟诵还讲究“腔音唱法”,其音高、音强、音长不固定,始终依情而定,有随时飘动的趋向;音诵由于是在斋醮科仪中进行,故而特别讲究节奏和声律。更为重要的是:音诵作为道门的一种声控技艺,具有陶冶性情的神圣属性。在实施过程中,音诵者需通过“禹步”“存想”“掐诀”等相关辅助形式的协同使用,来感通大道,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五、道家音诵的养生疗治功效
“道家音诵”到底有什么功效?经典文献有许多神奇故事。例如唐代沈汾撰《续仙传》卷下记载:开元年间,文靖天师与司马承祯参加千秋节。他俩一起在长生殿斋戒,到了午夜时分,斋戒完毕。于是,两人隔着屏风,各自入睡。这时候,文靖天师微微听到“小儿诵经声,玲玲如金玉响”,文靖天师便轻轻提起袍服,蹑手蹑脚地上前细看,只见司马承祯的前额上有一束如铜钱一般大小的圆圆亮光,把枕席都照亮了。再逼近仔细聆听,才知那声音原来是由司马承祯脑袋里发出来的。文靖天师回去后,对他的徒弟们说:《黄庭经》描述了头部泥丸宫有“九真神明”,这泥丸宫的大小仅有方圆一寸多。《黄庭经》有“左神公子发神语”之说,司马先生脑袋既发光又发声,真可以作为《黄庭经》说法的佐证。后来有一天,司马承祯对弟子说:“我今天为东华君所召,一定要前往。”一会儿就羽化,如蝉脱一样。司马承祯的弟子将其衣冠安葬,时年八十九岁,有《修真秘旨》《坐忘论》等书传世。
沈汾《续仙传》是从信仰立场来讲述司马承祯故事的,其情节颇为神秘,当然不必将之作为信史。不过,如果透过那些隐晦性的文字,剔除其过于离奇的情节,还是能够发现一些有价值的因素的。通过比对和统观,笔者以为:《续仙传》卷下所言及的“小儿诵经声”当非一般的诵读,而是一种“音诵”,这一点从《黄庭经》的言辞里可以找到依据。按照梁丘子的解释,《黄庭经》一名“太上琴心文”。所谓“太上”就是“太上老君”,而“琴心文”就是一种依照音乐调式唱诵的歌章。“琴”是有支架、有丝弦的乐器。许慎《说文解字》称,“琴,禁也,神农所作,洞越,练朱五弦,周加二弦,象形”。意思是讲,琴是用来安顿心灵、禁止邪念的巧具,相传为神农氏发明的乐器,琴底有通达的出音口,它在最初只有五根弦,由朱红色的熟绢丝做成,到了周代又增加了两根弦,其字形就像乐器的样子。依照许慎的这个解说,我们再回过头揣摩“琴心文”的比喻,就可以确证《黄庭经》是作为“音诵”之文了。该书用七言诗格式写成,本来就适合咏唱。长期以来,道教上清派很重视《黄庭经》的传承讽咏。司马承祯属于上清派,精通“黄庭音诵”是可以肯定的。按照梁丘子的说法,音诵《黄庭经》,可以“和六府,宁心神”B11。这里讲的“和”与“宁”就是一种养生功效,因为“六府”能够“和”,心神宁静了,人体的魂魄也就得安了。
在道家看来,“音诵”的养生与疗治可以兼而得之。故而,道家文献不仅以灵异故事来暗示养生奇效,而且也叙说其治病疗疾情况。例如梁丘子《黄庭内景玉经注》的序言就说:音诵《黄庭经》达到万遍,不仅“百病不能伤,灾祸不能害”,而且能够“内视肠胃,得见五藏”,从而“神室明正,胎真安宁,灵液流通,百关调畅,血髓充溢,肠胃虚盈,五藏结华,耳目聪明,白发还黑,朽齿再生”B12。这种描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道家音诵”的养生与治病一体化的功效情况,说明了道门中人通过音诵来养生治病不仅有自觉意识,而且积极进行体验,其功效是有案可稽的。
六、道家音诵的当代开发
“道家音诵”在历史上曾经对人们的身心健康、精神升华有所裨益。它在当今社会以及人类未来生活,也应该发挥正面的作用。
近年来,笔者应一些文化部门敦请,先后创作了《大道颂》《上善颂》《修善一家亲》等曲子,就借鉴了“道家音诵”的一些元素。此外,笔者依照“音诵”的特质,着手将老子《道德经》谱上调子,其目的首先是为了自我娱乐,当然也希望能够为朋友们提供一种新的音诵形式,一方面帮助人们在学习《道德经》时增进记忆,另一方面通过具体的颂唱,达到专精注神、宁心静气、和合五脏的效果。
未来,关于“道家音诵”,至少有三个方面工作值得开展。
第一,进一步查找“道家音诵”史料。道家文献以《正统道藏》和《藏外道书》所收为多。此外,“四库全书”等一些集成性的书库里也保存有一定数量的道家文献。通过检索,我们可以看到“道家音诵”史料虽然并不集中,但也并非罕见。广泛搜寻散见于各大丛书中的“道家音诵”史料,尤其是那些表面看起来似乎不是“道家音诵”但实际上却有“道家音诵”元素的史料,加以整理考辨,有助于从多层次多角度来解读诠释“道家音诵”的特质与功能。
第二,探讨“道家音诵”与传统医学的关系,深入发掘蕴含其中的生命健康内涵。众所周知,道家思想文化具有强烈的生命意识。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道家为了修己与济世,积极探索传统医学的脏象学说、经络学说和本草学说,并且以阴阳五行理论予以统摄,而传统的阴阳五行理论本来就包括了角、徵、宫、商、羽五音与肝、心、脾、肺、肾五脏的相互对应与转换。从基础理论上看,“道家音诵”的本质就是以五音的特别组合来调理五脏,其背后遵循着经络运行与气血通畅的机理,将医学心理学、病理学与生理学有机结合起来,将文献解码与音响实验工作结合起来,进行深入探讨,或许可以发现“道家音诵”的更多奥妙。
第三,适应现代生活需要,创作更多的“新道家音诵”,以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文化的继承与建设,说到底是为现实生活服务的,“道家音诵”的研究与创新也是如此。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相应提高了,但也面临着许多新问题。社会结构变化、突发事件增加、环境污染等因素,已经干扰并且继续干扰着人们的健康生活。在这种背景下,通过推陈出新,创作更多的“道家音诵”作品,是开发道家医学养生资源的一项重要工作,应当引起人们的重视。
注释
①《佩文韵府》是清朝张玉书等人奉命编纂的一部关于辞藻、典故的类书,专供皇帝出行查找辞藻使用。其中涉及的“诵唱”方式很多,诸工诵、志诵、坐诵、读诵等。
②王明:《道家和道教思想研究·序言》,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年,第1页。
③“朱襄氏”即炎帝神农,炎于五行属火,其色红,故谓之“朱襄氏”。
④高诱注:《吕氏春秋·仲夏纪第五·古乐》,《诸子集成》本,中华书局,1954年,第51页。
⑤《老君音诵戒经》,《道藏》第18册,文物出版社、天津古籍出版社、上海书店,1988年,第214页。以下凡引《道藏》版本相同。
⑥《南华真经口义》卷九,《道藏》第15册,第733页。
⑦王逸:《楚辞章句》卷九,文渊阁四库全书本。
⑧《道藏》第20册,第504页。
⑨⑩《老君音诵戒经》,《道藏》第18册,第210、211页。
B11B12梁丘子:《黄庭内景玉经注》,《道藏》第4册,第844页。
本文来源:中州学刊 作者:詹石窗
《佛说疗痔病经》经文及咒语 (拼音注音)/nr/article4/44689.html
《佛说疗痔病经》仪轨及感应录/link?url=0Tp_vcZ16TKD6tn3YJ5qvszuv1fgdESMSwC0M8SyAICSMEHp2I_Rc4oUxoWl4_RcGi57MA-s-0jWy3fiWF90J02SxN8I2l-YZJXRabLkQJG
行住坐卧都可以念,念经重在“念”,何为念?
既称念佛之名,须知念佛之道。若心无实,口诵空名,三毒内臻,人我填臆,将无明心不见佛,徒尔费功。且如诵之与念,义理悬殊,在口曰诵,在心曰念。故知念从心起,名为觉行之门;在口中,即是音声之相。执相求理,终无是处。故知过去诸圣所修,皆非外说,唯只推心。即心是众善之源,即心为万德之主。涅盘常乐,由息心生。三界轮回,亦从心起。--《达摩破相论》
道家符是道教特有的一种文化,是道教沟通人神的凭证和秘诀,是道教不可或缺的重要法术。道教内传承有许多符图咒语,在道藏经籍中被大量地保管,在斋醮科仪活动中被大量地运用,具有共同神秘的魅力。下面是我为专门您整理好的:道家符的简介。
道家符的简介
道家符是道教特有的一种文化,是道教沟通人神的凭证和秘诀,是道教不可或缺的重要法术。道教内传承有许多符图咒语,在道藏经籍中被大量地保管,在斋醮科仪活动中被大量地运用,具有共同神秘的魅力。
符指的是用朱笔或墨笔所画的一种点线合用、字图相兼、且以屈曲笔画为主的神秘形象,道教以为经过画符能够召神驱鬼、治病养生、祈福消灾等;咒语,也叫咒词、神咒、视咒、明咒、咒诀、口诀、诀、禁咒、真言、密语等等。在巫术和道教法术中,都普遍以为某些言语具有神力、魔力和法力,这种具有神力、魔力、法力的言语便被称之为咒语。
道家的符咒的故事,来源于古时的巫祝。道家的咒语在东汉时期较为盛行,并且与符有亲密的关系, 符咒画符时要念咒语,用符时也有咒语,作一切法事都有一定的咒语。咒语成为施法者精诚达意,发自肺腑的声音,才干保证一切法术的奏效。祷告时,咒语都是一些赞颂神灵和祈诉如愿之类的言语;治病时,咒语是请求法术显灵百病俱消等语;修炼时,咒语多为安神定意澄心及请求神灵协助等语。道家的咒语每句结尾普通都有"急急如律令"一语。宋代赵彦卫在《云麓漫钞》中解释道:?急急如律令,汉之公移常语,犹今云符到奉行。张天师汉人,故承用之,而道家遂得祖述。?说明这句词是从汉代经张天师传下来,要符到就灵验的意思。
道教画符也有一定程序,不是随意乱画的,绝不能够简单了事、次第颠倒。普通道士画符都要设坛行祭礼,符咒上写有道教信仰的神只--土地、城隍、东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朱雀大将、玄武大将、黑杀大将等。画符前,先要净心,专心致志,诚心诚意,肃清邪念,思想专注,并要净身、净面、净手、漱口,准备好水果、米酒、香烛等祭物,还有笔墨、朱砂、黄纸等。对这些用品,道士先用神咒来敕,以使其具有神威。
道家符在制作之前,还要上香跪拜,祝告天地神只,将要祈祷主事表达出来。祝告完成,取出纸墨或朱砂,正襟危坐,存思运气,一鼓作气画出所要画的符,中间不可有任何连续停顿。画符时要吹气于符中,同时还要一边画一边用嘴悄悄念咒。此外,不握笔之左手要作出书符时必用的日君诀、月君诀、天纲诀等手势。日君诀:变曲左手四指指尖,只要第二指平伸,指尖朝上。月君诀:除第四指平伸,指尖朝上外,其他四指微向内弯。天纲诀:第二指平伸,指尖朝上,其他四指尖微向内弯。用口月君诀的目的,听说是取日、月阴阳真气,引气入符,借神灵助威,驱邪伏鬼,增加符的灵验性。用天纲诀,也在于用此指法,指挥鬼神,画符时借天纲指取纲气引入符内。 画符毕,将笔尖朝上,笔头朝下,以全身之精神贯注于笔头,用笔头撞符纸三次,然后用金刚剑指敕符,敕时手指用力,表现出一种神力已依附到符上的威严感,最后将已画好的符纸,提起绕过炉烟三次,画符典礼才算终了。
《道家符》的品种成千上万,施用的办法更是不胜枚举。例如,施用咒语有默念、轻声念、大声念等。施用符图,则有的佩戴在身,贴于患处;有贴于或放于怪处;有火化为灰,将灰溶于水中,以符水洗头面,洗全身,或以符水擦拭、喷洒全身;有食符法,食符法又有将表(纸符)直接吃下去的"吞服",将符燃烧后的纸灰溶于水中而喝下去的"喝符"。"喝符"还有热喝、冷喝等方式。此外,还有埋于公开,投于水中的,等等。虽然施用符咒的办法千差万别,但在施用中都有一些共同的准绳必需遵照。比方,画符时要存思运气,与气配合;实施符咒时要与动作配合;此外还要配合一定的物品,使施用的符咒有所凭依。
《道家符》是一种古老的文化,不能单纯的归为迷信,符咒是触及到能量、心理等要素的一门学科,需求不时的研讨才干解开它神秘的面纱。
道家符的形成
道家符实被人认为能够召致鬼神的奇特文书,符上的文字让人难以辨认,有的人看着像是某种书法,有的人看着则像一幅图画,被道家大师广泛应用。道家符的形成时间是在东汉,它是将凡间的权利象征搬至鬼神世界的结果,由中原文字变形而成。符最早以前是古代君王用以传达命令或者调动军队的凭信,执符的使者因代表王命,将领须得听从其传达的命令。将人间的符搬到神鬼世界,于是便有天符、神符等的出现。道教符书能够有连贯的文句表达一定的宗教内容,比起散漫于民间的巫师使用的巫符字多量大,表现出自发的民间巫术向人为的、有系统理论的宗教形态过渡的轨迹。东汉以后,新的道家符问世便越来越多了。
道家符的构成中有文字、有星象、有厌胜物,另外一些符还有神像,但以文字为主体:由于道家符的主干是汉字和汉字的变形,所以按其原初状态说是可以读的。道家符广泛地用于道法和斋醮科仪的各个环节,凡建坛、召将、上章、立狱、驱邪、破幽、水火炼度等,都要用道家符。同时,道士又常用道家符水为人治病、镇妖、驱邪,所以符在民间多有流传。道符也融汇到民众的岁时风俗中,挂护身符袋的习俗即遍及全国不少地区。
如果说道家符的信仰较多地继承了巫符的成法,那么道家符箓的出现则突出地表现了道教开创者自己的智慧。箓是一种道教符书,被用作入道凭信与行法依据。在长期的演变中,形成了正一、灵宝、上清、神宵、清微、净明等法箓,以作入道凭信和道阶标志。
道教思想与道教施法仪式中,常有咒语、掐诀、步罡等,它们和书符一起成为道法的基本手段。道士以画符念咒、掐诀步罡来施行法术,以增强人们战胜邪恶的信心。这些法术本身具有使人类在无法控制的异己力量面前保持心理平衡和生活信心的文化功能。道家符的内容都直言不讳地讲清命令的目的,具有很强的功利性,这是道教咒语具备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一般说来,中国的民众对待宗教的态度,以祈求解决眼前的困难为主导,求得平安便算有福。
道家符的形成实际上是根据人们的需求而形成,道家符的发展也是通过人们对道家符不断的认知不断的了解而发展并且延续至今。
道家符文化根源
道家符的出现是和当时的社会情况相符的。那个时候的人们备受封建社会统治者的压迫,所以希望解脱。而道教的出现给这些劳苦大众带来了精神解脱的方法。道家符就是其中一种,例如道家符中的平安符、姻缘符都给这些受压迫的人带来了希望。虽然道家符并没有真正解放这些劳苦大众但是却给他们的精神寻求了寄托,这一点也是道家文化的具体体现。道家文化遵循天地万物皆有常理,所以符也正是遵循了这个法则。作恶之人在道教教义里是会受到惩罚的,然而本分的人却会受到嘉奖。道家符在道教文化中占据了很大一部分地位。后来道教渐渐被统治者所利用,借助道教文化来更好的统治百姓。尽管道教成为了统治者的帮凶但是他又借助传统的道家无为文化影响了统治者。后来历朝开国皇帝都奉行道家的无为而治思想统治百姓,对百姓的生活起到了极好的影响。道家符的出现也给普通大众带来了许多的影响。符作为道家的代表文化特征,在道家文化里表现得十分耀眼。
那么道家符文化根源在哪里呢?最早以前,老子提出"无为"的思想,所谓"无为"就是道家提供给我们为人处事甚至到治国安邦的基本原则。"无为"并不是什么都不做、什么都不为,而是不能妄为,不能乱为,应该顺应客观态势、尊重自然规律。有人会误以为:"无为"就是消极等待、毫无作为,听由命运摆布。其实不然,老子的意思是:不妄为,就没有什事情是做不成的。道家符是道家流派的衍生,由于道家始终都是保持着某种程度的"离俗绝尘"状态,所以对于上古文化的继承是各家当中最接近原生态的。即便经历了后世多次的各种补充和注释,原始的东西还是一直被秘密的传承下来了。其余各流派,由于后来越来越深入其各自的领域,应用方面的实践经验越来越丰富,对人天关系的具体应用,逐渐演化成了各种以实践经验为基础的专业性流派。
道家和道教,尤其是道教,对于"巫"文化的继承和挖掘,是各家当中最为全面和深刻的。其中,符咒之术,就是一种典型代表,于是在经过历史变迁后就形成了道家符。历朝历代以来,它都是中国道教、民间论坛、神坛或庙会都经常使用的为人消灾解厄运用的。而且,也是传统家业社会经常使用的宗教风水秘术。它是最无法以科学的方式来解释其存在之真伪虚实,来证明其功能之大小有无。
道家灵符并不是随便就能绘制的,它必须尊重天人合一,甚至是尊重最早老子提出的"无为"思想,站在需求者的角度上通过专业的、道行高深的法师进行开坛作法,虔心绘制。无为而治,无为而作,无为则为有为。制符者必须身有浩然正气,而浩然正气分为阴阳,阴者为地,阳者为天,天地生养万物与人,这样才能始终如一地关照和爱护众生。这样道家符才能完成自己最大的使命。道家符的信仰在于道家思想,在于"无为",在于"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尊重一切客观事物,寻求浩然正气造福众生。
道家符术的内容
符咒是山、医、卜、命、相、五术之根本;是修行者之宝鉴【宇宙之灵源】
符箓分四大要诀:
符:就是书符,代表灵界公文和法规。
咒:就是咒语,代表灵界密码与歌诵号令、说服作用。
印:就是手印,代表灵界的权威和印信。
斗:就是步罡斗,分五行、七星、八卦等各种不同罡步,是代表不同作用威力。
符咒是中国道家灵修的哲学,也是心灵最高艺术升华。古云:'若知书符穷、惹得鬼神惊。不知书符穷、惹得鬼神笑。'
符咒不是迷信而是古人对宇宙气场深刻体验的记录:
曲线符:表现柔缓的气。
直线符:表现刚烈的气。
咒语:表现的是强大意念。
符箓组成及功能:
符:是用来调整气场的;也就是记号里面存储书符者意念,意念越强存储的时间就越久,释放出来的能量就越强,小者可以治病调心、大者可以消灾解厄。
符者:通取云物星辰之势,皆出自然虚物空中结气成字,生于元始之上出于空洞之中;古云:"上符天、下符地、中合人体。"
符组成:是由圆、螺旋线、卧8、横竖、斜线及方据以及寓意深刻汉字语句所组合。
书符秘诀:上三十六天罡、下七十二地煞、留人门、绝鬼路。
一道符的构成有五个主要部份组织而成:
点符头:符咒开笔最为重要,就如同人的眼睛一般。
主事符神:每道符的功用各有不同,什么事就该找什么主事之神符,如同现今使用者权威或教授。
符腹内:此道符功用要用于何事作用、斩妖除邪或镇宅,在此处即可明瞭。
符胆:为一道符的精华所至[生魂及灵魂],符能不能灵验全在此诀。
叉符脚:[觉魂]为请兵将镇守之意,符脚变化很多,全看此道符本身用途而定,叉符脚也有口诀。
折叠编辑本段道家符介绍
"人天相应,天人合一"这是我们祖先在远古的时候就已经发现的,并应用在预测、解疑、疗病、风水建筑、社会风俗等方面。对于"人天相应,天人合一"的思想,是华夏文明的一大特色。道家,就是继承这一大特色的的代表性流派。
关于符咒:符咒分为先天符咒和后天符咒:
先天道家符相传是天地初判的时候由上古大神由天地处理解而形成的和天地对话的语言和图文。我们可以把它简单地理解为人类与天地自然直接沟通的方法和途径。后天符咒是由后来修道有成者给予后世弟子修炼的方便法门。这些修道有成者,为了方便弟子修道,就在某种程度上,把自身的修为作为了沟通先天的通道和桥梁。而所谓的后天符咒,就是开启这些通道和桥梁的密码和钥匙。
道家符关键之处在于师传。符咒之术,是由符法、咒术这两个显在部分和另外一些潜在部分共同组成的。可以说,应用所有的符咒,都需要两方面的基础。一方面是法师本身沟通天地自然或者历代祖师的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具体的符咒应用技巧。所以,同样一套符咒,不同的人应用起来,效果也是不同的。
这两方面的学习和训练,都是离不开师傅的严格指导的。除了言传身教之外,师傅还可能直接给予弟子一些无法言说的深层帮助。例如在传授某些具体的符咒时,除了传授符咒的内容之外,师傅还要为弟子"封证"。无师封证则一切皆为空谈,也就无符法之"神",更罔谈神效了。另外,除了符法和咒语相互配合之外,做法时往往还要配合以特定的动作、仪式乃至内心状态等要素。这就是通常所说的使用符咒必须要做到心诚。诚则灵,不诚则不灵。符者,阴阳符合也,唯天下至诚者能用之,诚苟不至,自然不灵矣。
后天道家符通常由符头,符身,符心,符胆,符脚等部分构成。其实也是像一个人一样,这样的符咒才具有灵效的。
道家符是一种古老的文化,是道家继承自华夏祖先的一种文化瑰宝,不能单纯的归为迷信,符咒是涉及到能量、心理等因素的一门学科,需要不断的研究才能解开它神秘的面纱。
道家符的用法
每道符因功用不同可分为七种用法,每个人必须了解其用法才可发挥功效,其用法如下:
化法:也就是一般人所说的焚化,直接用火烧即可,要注意火化时,一定要从符尾开始点燃,如果能摺成令剑形状则效果更彰。
佩法:就是将符纸摺带在身上,大多摺成八卦形,然后用胶套装封,便于随身携带。
贴法:直接将此道符贴于物品上,另外有种药符是直接将符的正面贴在患处,或是火化后与药物混合一起使用。
吃法:先将符放在碗中或茶杯中火化成灰,然后再冲阴阳水,等符水澄清后再饮用。
煮法:又叫煎法,就是把符放在药壶里煎煮,煮法有两种不同的形式,一是只用一张符与白水共煮[有时符水会变色,甚至有药味],一是和一些中药合煮。
擦法:符火化后加冲阴阳水,用剑指或金刚指沾符水来擦身体,通常先擦头部,再沾符水拍一拍胸前以及背部,有时可佐以喷法,所谓喷法是施术者口含符水,并用剑指放在自己嘴前,用力一喷,符水经由剑指而到达被施术者的身上。
洗法:可直接在浴盆或脸盆,将符火化成灰后再加阴阳水来洗,洗完后将符水泼出户外或是无人空地,或是让其流入水沟内均可。
猜你喜欢:
1. 武当轻功继承人陈师行的简介
2. 道教符咒的介绍
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京万红痔疮膏的功效与作用,以及京万红痔疮膏经常用有副作用吗?对应的知识点,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
本文目录一览:1、京万红有什么用途2、京万红软膏除了烧烫伤还能做什么用啊?3、京万红痔疮膏如何使用?4、痔疮十种最好的药5、得了痔疮,该用什么药物治疗?6、您好,请问京万红痔疮膏里面有麝香吗??京万红有什么用途京万红
开放分类:药品、医药、中药
商品名称:京万红
规格:10g
单位:盒
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12020440号(ZZ-5045-津卫药准字(1998)第0489号)
【药品名称】京万红
【汉语拼音】Jingwanhong
【药物组成】地榆、地黄、罂粟壳、当归、桃仁、黄连、木鳖子、血余炭、棕榈、半边莲、土鳖虫、穿山甲、白蔹、黄柏、紫草、金银花、红花、大黄、苦参、五倍子、槐米、木瓜、苍术、白芷、赤芍、黄芩、胡黄连、川芎、栀子、乌梅、冰片、血竭、乳香、没药。
性状:
本品为深棕红色的软膏,具特殊的油腻气。
适应症:
活血解毒,消肿止痛,去腐生肌。
用于轻度水、火烫伤,疮疡肿痛,创面溃烂。
用法用量:
用生理盐水清理创面,涂敷本品或将本品涂于消毒纱布上,敷盖创面,消毒纱布包扎,每日换药一次。
注意事项:
1.本品为外用药,不可内服。
孕妇慎用。
2.本药使用时应注意全身情况,如有高烧、全身发抖等症状时,应及时去医院就诊。
3.重度烧烫伤时不宜自我治疗,应去医院就诊。
4.烫伤局部用药一定要注意创面的清洁干净,在清洁的环境下最好采用暴露疗法。
5.轻度烧烫伤者,用药一天内症状无改善或创面有脓苔应去医院就诊。
6.药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7.儿童必须在成人的监护下使用。
8.请将此药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
9.如正在服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药物相互作用】如与其他药物同时使用可能会发生药物相互作用,详情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生产厂家:京万红天津达仁堂达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23137
京万红天津达仁堂达二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12020440
京万红软膏除了烧烫伤还能做什么用啊?可以的,外用,涂敷患处。
对一般烧伤,经清洗创面后可直接敷药或敷一层含药纱布。
如无感染,可不换药,直至痊愈。
对已感染的深度烧伤创面,经过清创后,涂敷该品或敷盖含有该品的纱布,即可收去腐、生肌、长皮之良效。
为了引流创面腐物和加快创面痊愈,可结合浸浴并注意每日换药一次。
敷药后包扎与否,应视具体情况而定。
京万红痔疮膏如何使用?京万红痔疮膏由金银花、地榆、紫草、地黄、土鳖虫、白蔹、槐米、刺猬皮、冰片、黄连、黄柏等37味中草药炼制而成。
故具有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收敛止血的功效。
主要用于初期内痔、肛裂、肛周炎、混合痔等。
针对上述痔疮,患者在使用时应外敷。
便后洗净,将膏挤入肛门内。
一日1次。
患者在使用时应注意,运动员慎用。
痔疮十种最好的药痔疮十种最好的药
痔疮是一种常见的疾病,一旦长了痔疮,就需要及时进行治疗。
痔疮的治疗方法有很多,痔疮药主要分为口服药、外用药。
下面就介绍治疗痔疮十种最好的药以及其功效用法,对症下药,希望能有所帮助。
痔疮十种最好的药1
1、马应龙痔疮膏
成分:马应龙痔疮膏中含有牛黄、麝香、冰片以及炉甘石和珍珠等成分。
功效:主要的功效就是能够清热、解毒,对于伤患部位的肌肉修复和再生能起到去腐生新的作用,所以能治疗痔疮引起额肛门肿痛甚至是肛裂。
用法:用的时候直接把痔疮膏挤到手上然后涂抹到肛门部位即可。
2、麻仁丸
成分:麻仁丸主要含有火麻仁,其次是有大黄、枳实、白芍、厚朴以及苦杏仁等。
功效:大黄能清热解毒,厚朴、白芍能活血散瘀,加上火麻仁对于笑中也有效果,所以麻仁丸能治疗痔疮引起的肿痛,还能润肠通便。
用法:每次口服即可,如果是大蜜丸就每次一颗,如果是水蜜丸就每次9克,一天一到两次。
3、肛泰栓
成分:肛泰栓的主要成分就是人工麝香和冰片。
功效:人工麝香有消炎、清热、解毒、止痛的左右,加上冰片能很好的清热凉血,所以对湿热引起的痔疮有治疗效果,能够缓解痔疮引起的出血、肿痛等症状。
用法:使用的时候就把栓剂塞入到肛门内两厘米的位置,然后保持起效。
4、京万红痔疮膏
成分:京万红痔疮膏的成分十分繁杂,其中包括有地榆、土鳖虫、大黄、血竭、槐角、川芎等二十多味药材。
功效:主要的功效就是能够清热凉血、散瘀、止血、止痛,所以对于痔疮初期的一些症状,以及肛裂、肛周炎等问题都有治疗效果。
用法:使用的时候先把肛门清理干净,然后把药膏剂到肛门内部,一天一次。
5、复方消痔栓
成分:复方消痔栓的成分有五倍子、大黄以及冰片和煅螺蛳壳等。
功效:有很好的收敛止血的功效,所以对于痔疮中尤其是内痔引起的出血情况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使用的时候也是直肠给药,所以要塞入到肛门内两厘米的部位。
6、新清宁片
成分:新清宁片的成分主要是大黄。
功效:大黄本身是很好的清热药物,所以新清宁片的作用就是能够清热解毒,对于清火和通便都有效果,对痔疮有辅助治疗作用。
用法:每次喝3-5片,一天三次。
7、槐角丸
成分:槐角丸的成分有槐角、地榆、以及黄芩、防风、枳壳等。
功效:槐角能消肿,地榆能止血,黄芩清热,加上防风和枳壳能疏风,所以槐角丸有清热、止痒、消肿的左右。
用法:使用等时候先把丸磨碎,然后用米汤送服。
8、麻仁润肠软胶囊
成分:麻仁润肠软胶囊主要成分就是火麻仁。
功效:火麻仁有非常好的润肠通便的效果,所以麻仁润肠软胶囊能够帮助通便,缓解肠道干燥便秘等情况。
用法:使用的时候每次喝8粒,一天两次。
9、太宁栓
成分:太宁栓的主要成分就是角菜酸酯系海藻提取物。
功效:主要的功效就是因为这种海藻提取物能够在粘膜表层形成一种保护膜,所以对受损的粘膜起到修复和润滑的作用,这一点对于痔疮患者来说是很重要的,无论是肛门处的疼痛、瘙痒还是出血情况都能治疗。
用法:栓剂使用同样是塞入肛门内,一次一枚,一天一到两次。
10、肌舒霜
成分:肌舒霜的成分是由中药秘方演化而来,所以没有具体的数据。
功效:能够消肿止痛、解毒,所以对于内痔、外痔和混合痔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
用法:使用的时候也是像膏剂一样涂抹到肛门内。
结语:以上就是治疗痔疮的药物,介绍了这么多,单独使用这些药物对痔疮能起到一定效果,但是最好的方式还是能够合理搭配使用,这样治疗效果能发挥到最好。
痔疮十种最好的药2
治疗痔疮,临床常用的效果较好的十种药物包括:
地奥司明片、裸花紫珠、迈之灵,这类药物可以改善局部的微循环,起到止血的效果。
局部肛内用药,包括有熊胆痔疮栓、麝香痔疮栓、马应龙痔疮栓、太宁痔疮栓,肛门内给药,通过肠道黏膜的吸收,起到清热解毒、消肿、消痛的作用。
外用局部药膏,包括有马应龙痔疮膏、肛泰痔疮膏,这类外用涂抹的药膏,也能起到消炎、消肿的效果。
但是治疗痔疮具体的药,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才可使用,具体用哪一种药物比较好,与个人的体质与吸收都有关系,只要适合患者的药物就是最好的。
在医生的指导下,痔疮能够治愈,注意饮食调理,可避免复发。
得了痔疮,该用什么药物治疗?你好,根据你老婆的情况,建议您可以服用这种药物试试,京万红痔疮膏,主要功效: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收敛止血。
用于初期内痔、肛裂、肛周炎、混合痔等。
主要成份:金银花、地榆、紫草、地黄、土鳖虫、白蔹、槐米、刺猬皮、冰片、黄连、黄柏等37味。
注意在服用期间多喝水,多吃水果蔬菜,调节好自身作息时间,希望能帮到您!
您好,请问京万红痔疮膏里面有麝香吗??你好,京万红痔疮膏清热解毒、化瘀止痛、收敛止血。
用于初期内痔、肛裂、肛周炎、混合痔等。
金银花、地榆、紫草、地黄、土鳖虫、白蔹、槐米、刺猬皮、冰片、黄连、黄柏等37味。
此药里面没有麝香,如果有什么疑问的话,可以询问当地医生。
京万红痔疮膏的功效与作用的介绍就聊到这里吧,感谢你花时间阅读本站内容,更多关于京万红痔疮膏经常用有副作用吗?、京万红痔疮膏的功效与作用的信息别忘了在本站进行查找喔。
养生保健秘诀一:多喝粥
粥补人、养胃,历来都被养生家视为养生保健的最佳食物。它由大米经过熬制而成,易为人体消化吸收。粥温和易进食,摄生养体,适合老年人,尤其是那些消化能力不好,进食比较少的老年人。常喝粥,能为老人补充能量,强身健体,延年益寿。
养生保健秘诀二:常饮茶
茶
也是养生保健的佳品,其抗衰老作用让人惊叹,甚至超过维生素E的18倍。茶叶中含有丰富的茶色素能防治老年人常有的动脉硬化,有些茶还有高效的防癌功能。
经过调查显示,每天饮茶的老年人寿命普遍都比较长。喝茶的确有益健康,比如枸杞参茶就有滋补抗衰老的作用,平日里可以在茶里加入枸杞和西洋参,充分利用了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2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道家点穴治病绝技,道医点穴疗法介绍
下一篇: 道家养生思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