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大道家园 >> 羲黄大学 >> 学术之声 >> 百家论道

“道医学”的定义

网络 2023-09-20 16:32:01

一、“大道家园”定义的提出

2008年12月,祝守明研究员在他主编的《道医概说》一书中提出:道医,是以 老子道德经》的大宇宙的“道”为理论核心支柱,它汲取了道家的神治思想,又 采纳了传统医学的《黄帝内经》及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论,自成学派,自成体系,而 沿袭发展出来的一支医学队伍。

道医与中医的区别:

——道医是以《道德经》中的“道”和《黄帝内经》为基本理论及阴阳五行学 说为形神兼治手段。中医是依据《黄帝内经》及阴阳五行学说为标本兼治手段。

道医与道教的关系:

——道医是上至道家,下至宫观大德道士在日常生活中的经验累积。道医汲取了 道家(道教)的文化思想内涵,同时也采用了传统中医的阴阳五行学说和《黄帝内 经》理论,运用一系列独特的内容,医术和方法,在道教中脱颖而出,形成了一个 由教内宫观大德道士、教外的道家学者组成的特殊道医流派。

 二、与“道医”相关的定义

道医概念的提出,解决了相关的一些哲学问题。在开发和重建“道医”这一特 殊学科过程中,祝守明研究员同时还提出与“道医”相关的一些重要概念。

(一)“终极者”的概念

人类理想期望的追求目标,即可称之为终极者(终极关怀)。终极者即精神理 念。它是介于理性、非理性之间的一种情感思维。

(二)“迷信”的概念

对非终极者的事与物,人们所表现出的非理性盲目追求,即称之为迷信。

(三)“神治”的概念

道医的神治,即是以“道”生成及发展运行规律之要素,给予人类社会及个体 病态症结的一种解决方法。在施治过程中的一切手段和方式,其'根本,都是为调动出 病患者本身的自我潜能和免疫抗体,达到自我恢复、自我康复作用。

三、“道”的回归

(一)孙思邈说“大医”

道医能够最终被准确地定义,并非偶然,实在是来自于对先贤的学说正确理解。 一个概念是否正确,一个门派是否存在,未必需要创新才能鉴定,而是要以历史的眼 光,与古代先贤同呼吸、共思考,回归其本来面貌才是重点。道医古称“大医”,是 一门超越单一学科、单一?领域的学问和流派,这才是历史的真相。仅仅以宗教的角度 去定义它,以宗教的领域去研究,即使所涉甚深,也只是一个局部。道教医学这个提 法和角度,只是揭开大道家园面纱的一个前导,一个捷径,但是无论如何,这个提法与 研究本身还只是一个边缘,一个局部。

孙思邈祖师明确指出:“凡欲为大医,必须谙《素问》、《甲乙》、《黄帝针经》、 明堂流注、十二经脉、三部九候、五脏六腑、表里孔穴、本草药对、张仲景、王叔 和、阮河南、范东阳、张苗、靳邵等诸部经方。又须妙解阴阳禄命、诸家相法,及灼 龟五兆、《周易》六壬、并须精熟,如此乃得为大医,若不尔者,如无日夜游,动致 颠殒。次须熟读此方,寻思妙理,留意钻研,始可与言于医道者矣。又须涉猎群书。 何者?若不读五经,不知有仁义之道;不读三史,不知有古今之事;不读《内经》, 则不知有慈悲喜舍之德;不读《庄》、《老》,不能任真体运,则吉凶拘忌。触涂而 生。至于五行休王,七耀天文,并须探赜。若能具而学之,则于医道无所滞碍,尽善 尽美矣”(《千金要方?大医习业第一》)。孙思邈祖师对道医的定义涵盖了太多的内 容,为我们对道医这门科学的研究和继承做出了宏观的指导,指出了明确的方向。

古有“上医医国”之说。上医医国论最早出自《国语?晋语》:平公有疾,秦景 公使医和视之。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上医医国”是医家致知的最高追求。

辛弃疾亦有词曰:“万金不换囊中术,上医元自能医国。”

唐代药王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候诊》中说:“古之善为医者,上医医国,中医 医人,下医医病。”

医道与治国,看似毫不相干,但善于比较的中国人,常常在古代文献里将这两点 相提并论。其实,这两事物是有微妙的相似之处:良医良相均是为了一个共同的目 标:济世救人。良相治国平天下,救民于水火;良医悬壶济世,救死扶伤。不同的方 式,同样的目标,同样的伟大。所以古人总是将相与医相提并论,“医良则相,庸则匠”。

“上医”是古代医家心理上一个很深的文化情结,为历代医家的楷模,古有张仲 景、狄仁杰、陶弘景等,近代以来,也有如鲁迅、郭沫若先习医而后成为思想家、文 学家的“医国”者。成为良医是他们的一种心理慰籍,而“上医医国”则是历代医 家人格精神的最高追求。

(二)鲁迅:从立志救治肉体的疾病到专以改变人们的精神为使命

鲁迅早年在日本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后来弃医从文,致力于“文学救国”, 成为我国现代最伟大的文学家、革命家和思想家。

鲁迅在《我怎么做起小说来》中这样写道:“我的取材,多采自病态社会的不幸 的人们中,意思是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1881年9月,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的的一个大户家庭。在鲁迅13岁时,父亲得了 肺病,因为当时医疗水平低,始终也不能确诊是什么病,父亲因此过世了。从此鲁迅 就立志学医,准备学成后“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就去当 军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呐喊》自序)。于是他便到日本仙台医 学专门学校学习医学。

鲁迅在仙台学习的第二年碰到了一件事情,使他改变了学医的志向。一次上细菌 学课,需要用“电影”(幻灯,当时称电影)来显示细菌的形状和活动情况。教师讲 完后,还没到下课时间,便放了几段时事幻灯片子,映出的是不久前刚结束的日俄战 争的故事:日军抓了一个中国人要枪毙,说他做了俄国间谍,刑场四周围了很多身强 力壮的中国人在看热闹。这时,有的日本学生狂呼“万岁”,有的斜着眼睛看着鲁 迅,议论说:“看看中国人这样子,中国一定会灭亡。”

鲁迅被这件事深深触动了,中国民众的愚昧、麻木,使他深感医学只能解救病人 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的觉悟。病死 多少人不是主要的,主要的在于改变人们的精神,要唤醒人们,中国才能有希望。

没过多久,鲁迅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到了东京,联络了许寿裳等几个志同道 合的朋友,筹办文艺杂志。不久开始了他的文学创作生涯。后来他写了大量的杂文和 小说,成为我国最伟大的现代文学作家。

(三)孙中山: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提到孙中山先生,人们首先想到的是一位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但是为多数 人所不知的是孙先生早年也是一位“良医”。

1886年,孙中山先生进入广州博济医院附设医科学校习医,1887年转入香港西 医书院,精修五年,学习认真刻苦,各门功课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深得该院教务 长、著名的英国医生康德黎博士的器重。1892年他以全优第一名的成绩光荣毕业, 由香港总督亲自为其颁发毕业证书,并被授予医科博士学位。

毕业后孙中山被澳门华人公立的镜湖医院聘为西医科主任。他是这所中医院第一 位受聘的西医,每日上午在该院免费出诊。下午在仁慈堂右邻写字楼应诊,周日10 ?12时在此接种牛痘。刚参加工作不久,就曾为一胆结石病人做手术,成功地取出一 个大如鸡卵,重一两七钱的结石。这在当时着实罕见,从此声名鹊起,口碑载道,求 医者接踵而至,就诊者户限为穿。

1892年12月8日,孙中山筹款在澳门开设了中西药店,孙中山先生以此成为在 澳门西医开业首位华人。

1893年7月25日,《镜海丛报》(全称《镜海丛报——政治、文学、新闻杂志》, 是澳门第一份双语新闻报纸,是中国近代第一份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密切相关的报 纸)。刊登了一篇题为《神乎其技》的文章,大赞孙中山先生的医德和医术。

孙中山在医学上积习深厚,出世不凡,如不从政弃医,当是旷世国手。然而面对 清政府的腐败和人民困苦的社会现实,孙中山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

1894年,孙中山上书直隶总督、北洋大臣李鸿章,提出“人能尽其才,地能尽 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改革主张,却遭际辗转拖沓,不纳而默。这使 孙中山逐渐认识到,行医只能治少数人,革命则能救多数人。

为救国救民,振兴中华,孙中山先生于1894年11月从上海去檀香山,组织兴中会,从此走上了职业革命家的道路。对这段经历,他在《革命原起》一文中写道:

“及予卒业之后,悬壶于澳门、羊城两地以问世,而实则为革命运动之开始也”。

余英时先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中古之人咸重灵界而轻物界。凡我们现在视为虚灵玄秘之事在中古皆是‘真实’,而今日被视为‘真实’的事物如身体与物质世 界,在那时却被看做‘表象’”(《文史传统与文化重建》)。这正是现代社会与古代 社会意识方面的重大区别。正由于现世仅是表象,因此对现实人生所受的苦痛灾难往 往也不加重视,反更重视“来世”或死后的遭遇。中国文化在诸文明中已属最重视 现世观念的一种文明,但仍非例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djy_131/592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