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诸子百家 >> 道家

练气功出偏的原因,环境不好杂念太多

道医 2023-06-24 18:18:47

导读:气功是一种很不错的养生运动,因此逐渐使人们喜欢上练气功。但是也有很多人练习气功出偏了。那么为什么练习气功会出偏?练习气功出偏的原因有哪些?下文将为大家总结。

练气功出偏原因

1、功德不够,杂念太多

练气功出偏的人当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他们本身的功德不够,思想上有邪念引起出偏的。

如有的人老想着用黑气打别人;有的人老想着争名夺利;有的人偷了东西老怕被人发现;有的人老想着低级趣味的事等。由于不健康的心理状态影响了练气功,心不正气也不正,心主神明,神明乱了,自然要出偏。

因而有的人看见有黑气朝自己压来,有的人老看见有人来给自己献皇冠,有的人老觉得有东西捆住手脚,有的人看见有美女来找自己等,诸如此类的现象,大都是思想意识不健康引起出偏的。

练气功出偏的原因,环境不好杂念太多

2、违反练功规定

有些功法不能几种同练,因为信息高的功法之间信息不同会产生较大的反应。有些练功者认为所练功法越多越好,因而不分青红皂白,将几种功同练,也有的早上练一种,晚上练另一种;或半不同功法中的特点硬拼凑在一起练。

那样练即使把原来各种功法中的精华凑在一起成为一种,也是大杂烩,也不一定能有练一种功法的作用大,弄不好还会出偏。因为这里有一个“气合”与“气不合”的问题,气不合时不仅会互相抵消,有时还会产生不良反应,更有甚者就会出偏。

3、精神受刺激

练功的人在大气、大怒之后,或精神受刺激、或长期精神郁闷、或原来有精神病的人练功往往容易出偏。因为按照中医理论肝在志为怒,大怒则伤肝。肝在五脏之中是主疏泄的,肝伤则疏泄失调,气机不畅,清气不升,浊气不降,就会产生气郁、气滞、气逆。

又因为“气为血帅”,“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因而气机不畅又会产生气滞、血凝之疼痛。如心前区疼痛、胸胁串痛、头痛身痛等。由于肝经通巅顶,大怒则肝气上升,肝火上头,因而有的出偏人有头沉、头胀、头痛如裂、头顶似冒火等症。又由于肝开窍于目,肝藏魂,魂魄与精度、神有密切的关系,又对视、听有影响,因而大怒伤肝后有的出偏者有幻听、幻视或有幻觉,能看见稀奇古怪的可怕的幻影等。

4、练功时意念太执着,不自然

练气功的目的不外乎健康、长寿和开发智力、出功能四种。要达到这四种中的任何一种目的都要首先练得自身体内的经络畅通、气机升降平衡、气血运行正常等等,从而达到体内“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所以人练功最好的状态是要达到婴儿在母体内那种先天的、自然的、没有七情、六淫干扰的平衡状态。如果练功的意念太重、太死,破坏了人体原有的“自然平衡”,就会产生一定症状,就会引起练功出偏。

练气功时的意念作用是较强的,练功人的意念能够影响气血运行,敏感的人尤其如此。因而练功时的意念活动应当是“点到为止”,不可过多,过重。这其中的火候正是练功的奥妙之处,有时只能意会,不可言传,这正是练功中要下功夫的地方,决不能掉以轻心。

练气功出偏的原因,环境不好杂念太多

5、练功中受惊吓

练气功最安静的时候也是最怕受惊吓的时候。因为人在似睡非睡半睡眠状态时体内比平常更接近阴阳平衡,如果突然受惊吓打破了体内阴阳的平衡,人就会感到不适应。《内经·素问》中说:“惊则气乱”、“巩则气下”;突然受惊会使心无所倚,神无所归,虑无所定,因而感到惊慌失措,心悸恍惚。

恐惧过度会使肾气不固,气泄以下,因而会产生二便失禁,腰酸腿软,遗精等现象。如果受惊吓之后这些症状长久不消失,继续练气功又无效,这就可能提出偏了。

6、练气功的环境不好

练气功的人在不清洁、不安静的地方练功受了环境的影响也有时会产生出偏,因此练功时要注意选好练功场地。不要随便找一个地方就练,因为有些地方表面不脏但地气不清、阴气(如潮湿、污秽之气)过重,在这样的地方练功之后就容易头晕或产生不良幻觉。

如在空气污染、噪音严重的厂房里,坟地边,臭水坑旁,沼泽地或其它有浊物、浊气之处练功,也有可能出偏。

?练气功不当可能出现偏差

古人对气功的作用留下了许多非常精辟的论述,其中葛洪之说最为「到位」,他在《抱朴子》中将气功的作用归纳为「调不和之气,疗未患之疾」。其他各家关于养气、行气和调气等的论述,实际也包含了对气功作用的概括。要较全面地了解和认识气功的作用,必须首先了解练功的反应,同时还必须了解气功的副作用,由此掌握气功的适宜人群与禁忌人群,以便能对气功的作用做出一个客观的评价。
气功的练功反应
是指在气功锻炼过程中人体出现的与练功有关的生理、心理反应,它可以分为正常反应与异常反应两大类。
正常反应
正常反应的种类有多种,对具体的练功者来说,所产生的反应也是因人、因时而异,常见的有:
1.以「睡的香、吃的香」为代表的非特异性反应,因为这些反应不练功者也可出现,不是气功的「专利」,故称之为「非特异」。包括食欲增强、排便正常、睡眠良好、精神充沛等,这些反应通常出现得比较早,可见于练功后的几天、十几天内。
2.以「八触」为代表的特异性反应。所谓「八触」是古人对于各种练功反应的概括,有两种不尽相同的说法,一说动、痒、轻、重、冷、暖、涩、滑,一说掉、猗、冷、热、浮、沉、坚、软,故有人将两者合称为「十六触」或「八触十六景」。但实际上这里的「八」、「十六」都是约数,是言其多。需要说明的是,八触的出现虽是反应练功入静较好的一项指标,但不是绝对的,练功质量的优劣与八触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故习功者对此应顺其自然,不必刻意追求。
异常反应
即不正常的反应。有人出于喜爱气功的「善意」,除了夸大其作用外,还常称气功「无副作用」。事实上「是药三分毒」,同样适用于气功,且古代医家早就认识到这一点。如李梃在《医学入门》中就例举了内动(静功)及六字诀、八段锦的副作用,谓:「内动运督脉者,久则生痈;运脾土者,久则腹胀;运丹田者,久则尿血;运顶门者,久则脑泄,内动故不然矣。至于六字诀,虽能发散外邪,而中虚者、有汗者忌;八段锦虽能流动气血,而中虚有火者忌。」这些论述多与临床相符。
气功的异常反应轻重不一,轻者为练功而产生的一般性不良反应,一旦停止练功,或经有经验的医生处理,很快多能消除。气功的异常反应以自我感觉异常多见,而客观体征较少。如:头痛头胀、胸闷胸痛、胁肋胀痛、腰酸背痛、腹部酸痛、丹田(或身体)过热(或冷),有时还可见到心悸、便多等,一般都不严重。
严重的副作用称为「气功偏差」,简称「偏差」。古人对气功偏差的记载,最早见于曹丕的《典论》,谓:「军祭酒弘农董芬,学甘始鸱视鸟顾、呼吸吐纳,为之过差,气闭不通,良久乃苏。」张璐在《张氏医通》中将偏差分为走火、入魔两大类,并在该书卷六《神志门·走火入魔》中分别论述了两者的原因、表现与治疗。目前临床将偏差的症状分为躯体性(相对于张氏所说的「走火」)和中枢性(相当于「入魔」)两大类,前者以肢体、胸腹、腰背等部位的疼痛或胀闷为主,但都无精神情绪异常的症状,或此类症状并不突出;后者以精神情绪异常为主,甚者会出现类似精神分裂症样表现,或直接引发精神分裂症。因人选功、专人指导等,是预防偏差发生的有效措施。一旦出现偏差,除了停止练功外,还必须经有经验的气功医师治疗(习称「纠偏」)。
气功的作用与特点
正确地认识、客观地评价气功的作用与特点,是推广气功与气功疗法的关键点之一。
气功的主要作用
综合诸家之论,结合现代诸多气功人士的实践和研究结果,气功的作用主要有三个方面——和、补、通。「和」的意思为调和,其基本含义同八法中的和法,但所指范围较和法为广。
研究发现,气功之「和」主要包括5各方面,即:顺天避邪和天人、动静结合和形神、辨证施功和阴阳、调畅经络和内气、相反相成和脏腑。现代研究所证实的,气功锻炼对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的调整作用,相当于「和」。
「补」在气功中表现为其所具有的强壮作用,如练功后增强了气的防御功能,故能起到御邪治未病的作用;气化功能的增强,可使练功者呈现出脸色红润、反应灵敏等气血、神机充沛等的表现。现代研究发现,气功锻炼能够提高免疫功能,是「补」的基础之一。
「通」主要是指经过锻炼所具有的疏通经络、行气活血的作用,科研人员对气功「通」的作用做了大量相关研究,发现气功锻炼可改善甲皱微循环的形态与功能,还可降低血液黏稠性、提高红细胞变形性,最终起到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
气功作用的特点
作为一种自我身心锻炼方法,气功的作用有其自身的特点,这些特点可以概括为四「性」——主动性、整体性、双向性、协同性。因为气功是一种自我身心锻炼的方法,是否坚持锻炼及锻炼时的认真程度,均由练功者自己控制,这就是气功作用的主动性特点;气功锻炼的整体性主要表现为「三调合一」的操作要求(要领);双向性是指练功对于人体某些指标(如血压、心率、自主神经功能等),所具有的双向性调节作用,它能抑制某些过于亢进的功能,又能提高某些过于低下的功能,使亢进与低下的功能,同时向正常值「靠拢」;协同性是指气功锻炼与药物等治疗措施之间具有相互促进、提高疗效,起到「1+1>2」的作用。
气功作用的主动性特点,决定了好的疗效需要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而患者努力的程度,与其是否真正相信气功有极大的关系,所以「信者灵」在这里有特殊的含义;整体性决定了气功疗法显效较慢,双向性特点决定了不同疾病可练相同功法(同功异病)、同一种疾病可练不同功法(同病异功);协同性特点决定了要获得好的疗效,必须将气功疗法与手术、药物、针灸、推拿等其他疗法有机结合,在养生康复中,还可以与膏方、食疗、药膳等结合应用。
气功的主要适应症
气功的适用病症:气功的适用病症与其主要作用相关,从中医学角度来看,气功疗法主要应用于三大类病证——虚证、瘀证及阴阳平衡失调类病证;从西医角度来看,适宜用气功疗法的疾病主要也是三大类——免疫功能失调相关性疾病、微循环障碍相关性疾病和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相关性疾病。
气功的禁忌人群
绝大多数人都是气功锻炼的适宜人群。在为数不多的不适宜人群中,以精神分裂症为绝对不适宜人群;有神经分裂症家族史者,及患有不同程度神经症者,为相对不适宜人群。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429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