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福禄随之,众神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善念是一粒种,善行是一朵花,善报是一枚果。每个人降生的时候,都怀揣着善的种子。有人选择丢弃它,逐渐走向邪恶。有人选择培育它,自然开花结果。善心如花开,福报如泉涌。
《道德经》有言:“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天道无亲,是因为天道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对世间万物一视同仁;
常与善人,是因为善人造福众生、惠及自身,自然受到天道的青睐。
既然天道对我们一视同仁,那么做不做得成一个大写的人,就全靠我们自身。
你的所作所为决定着你的命运,你内心品质的高下,决定了你人生格局的宽窄。
这其中的关键,就在一个善字。
心存善念,其实并不难。
不为钱财算计人,不为利益伤害人,不玩手段陷害人,不耍心机折磨人。能单纯的时候就别算计,能善良的时候就别恶毒,能真诚的时候就别虚伪。对父母,孝敬点;对朋友,真诚点;对伴侣,珍惜点;对同事,热情点。善待周围的人,关心身边的人,永远都有后路可退,永远都有知己相陪。施人以爱,赐人以福,精神上感受到愉悦,福禄也会降临在身边。一个善念,一句善言,与人方便与己方便,还有可能结一段善缘。怀揣善良,心存善念,多做善事,才能享受幸福人生。
曾子曰:“人而好善,福虽未至,祸其远矣。”
《易经》中的“厚德载物”,物是什么?
很多人认为“物”就是金钱,是房子,其实这个“物”指的是我们天天所想的一切事物,健康、长寿、子孙等等都属于物。
所以厚德载物,在这里就换成“厚德后得”,因为只有把德积厚了之后,才能得到。
厚德厚物;薄德薄物;缺德缺物;无德无物。
照着这个公式一看就明白了,
如果我们缺物,就知道我们缺德;
如果我们薄物,就知道我们薄德;
如果无物,就知道我们无德;
如果厚物,就知道我们厚德。
这就是根据能量守恒定律转化的结果,因能量的变化所产生的现象。
你心存善念,就算福气一时还没赶到,灾祸却已经离你远去了。我们一生都在追求吉祥如意,有的人会求神拜佛,想要得到上天的帮助。其实福报不在别人,也不在别处,而在自己的修行。
《警世通言》中记载了这样一则小故事:
古时候无锡城东门外住着吕玉夫妇。二人有一独子,乳名喜儿。喜儿长到三四岁上,看灯会时被人贩子拐走。夫妻俩在城中四处寻遍,也未能找回儿子,只得向大户家借钱,到外地寻子。这一路山高水远、盘缠有限,吕玉只得沿途做些小生意贴补路费,日子过得十分艰难。未成想某日如厕时捡到个青布包袱,里面装有沉甸甸的二百两白银。吕玉虽贫困,却懂不意之财不可取,便在茅厕外苦等一天,最终物归原主。失主感激不尽,热情邀请吕玉去他家中做客,好酒好饭款待,还想赠金为报。吕玉自然不肯接受,失主见他人品可贵,便问他可有儿子,想与他攀一门儿女亲家。提起伤心事,吕玉感慨万分,便将孩子走失、外出寻子的经过如实告诉对方。失主深表同情,表示愿将自家小厮送给吕玉,充作养子侍奉左右。老天有眼,失主送给吕玉的这名小厮,正是被人贩子拐卖的喜儿。故事至此皆大欢喜,喜儿当场与失主女儿订立婚约,其后二人成家,儿女也多有成才者。
可见心善行善,不仅惠及自身,更有利于家庭兴旺,乃至造福后世子孙。
这正是:
善良之人有福报,真诚之人鸿运随;心存善念天必佑,心怀真诚福必来。人有善念,天必佑之,福禄随之,众神卫之,众邪远之,众人成之。善念是一粒种,善行是一朵花,善报是一枚果。每个人降生的时候,都怀揣着善的种子。有人选择丢弃它,逐渐走向邪恶。有人选择培育它,自然开花结果。善心如花开,福报如泉涌。
善良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在周围陷入黑暗的时候,自己仍是一道光。
它不是雍容华贵的外在装饰,既不像钻石那样璀璨夺目,也不像珍珠圆滑晶莹,却是高贵人格的自然流露,令一个人的言行举止熠熠生辉,春风化雨。
有人说,“灵魂是能互相影响的。”行善之人,总有善缘。你若心存善念,就会引来心存善念之人。一个善良的灵魂,总在不经意间,散发芬芳。
但存善念,不问回报《孟子》里有一句话:“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狡诈诡谲的人把圆滑称作成熟;狭隘自私的人把善良当成愚昧。殊不知,善良正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乐于助人的人,遇到困难时,别人也会伸出援手,帮他渡过难关。
而狡猾奸诈的人,人们看清了他自私自利的本质,必然陷入孤立无援的困境。
春秋时期,晋国想向虞国借路,以便攻打虢国。谋士宫之奇劝阻道:“晋国想要强行霸占虢国,非仁义之师,您不应该借道给他。”虞公却不听劝阻,并希望虢国尽早灭亡,自己就能坐收渔翁之利,于是答应了晋国使者。冬天还没过,晋国就将虢国灭掉,后来又趁虞国没有防备,强行进攻。
诸侯都听说了这件事,认为虞公不值得救助,都不愿意伸出援手,虞国就此灭亡。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86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古训:施恩不求报,是最高级的善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