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被誉为五经之首,历朝历代无数人从中了解为人处世,甚至是读懂天人之间的哲学。它可以用于预测,帮助人们了解事情发展的方向,也可以作为人行动的指南和成事的参考。
不了解《周易》的人,容易把《周易》跟迷信联系起来,其实《周易》从成书开始,就是一部破除迷信的著作,是中国上古文化脱离巫术和鬼神崇拜,走向人文理性的伟大著作。
无论是卦爻的推演,还是卦爻辞的书写和诠释过程,都体现出人的精神和意志是世间变化之主宰的主导思想。
《周易》帮助人们领略心意的几微,从人心与人意发动之处反省体察,格物致知,为善去恶,进而改变人生,提振人心,帮助改变命运。
人生的轨迹之变化在于如何实化意念,甚至主要在于如何把握和驾驭意念发动的瞬间。今天我们将以《周易》(经传)中的十句话为例,带你走进这部中国哲学和文化的总源头。
原文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周易》
译文
君子,应效法天的运行那样,自强不息;应效法地的形势一般,厚德载物。
启发:
对于所有存在的事物来说,从无始以来的乾阳元气的获得与保持,是其存续在宇宙和世界之中的根本,也是世间万物生命力量存亡续绝的根基所在。因为物的生机,皆依赖于无始以来的乾阳的创造性力量,这是万物本始内在的生命之力,此力在身体和世间发动,构成了性渊意海,生生不息,流转不止。
心意之力乃元气所保有的内在活力,保持此内在活力对生命的维系至关重要,因为这是元气发动可以感天动地、同于大道的根本所在。
人的心意通达事物,此即人心意之创生力量的开始。宇宙万物流转,如其本然,但没有进人意念的境域,就不能被领会,所以意在道先,宇宙万物的创生力量,是在人的意识境域领会之后而有生机。
性本然地内在于万物之中,但意念领会之后,性的能动性和绵延性オ得以表达和展现。如果没有意念主动对生命之力的领会,人就是被生命元气驱使的肉体存在而已,与动物的存续没有区别。
所以,意力是对性力(原生本性之力)的领会和主动驱动,是人通过意之力化被动为主动的过程。在此意义上说,《周易》是一部通过意念的修持化生命的被动状态为主动状态的书。
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译文:
坤阴之意象征大地的气势,顺承乾阳之意,化生并包容万物。君子修行人天之意要效法大地的气势,不断增厚德行,承载万事万物。
启发:
君子要顺应大地的势态,这样才能模仿坤阴之意的随顺。君子效法大地之无限广博和深厚的状态,起心动念之间,以及心意实化为德行念实化瞬间,都要不断加深加厚意境的广度和深度,这样才能在融通心物的意念实化瞬间,通于包容并承载万物之意境。
乾。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此“象”是指《象传》。孔子做十传诠释《易经》:《彖辞》上下两传,《象辞》上下两传,《系辞》上下两传;专门解释乾坤的《文言》;谈八卦的道理《说卦传》;讲整个六十四卦排列道理的《序卦传》;还有一个是《杂卦传》,就是把两两相对的卦并在一起,变成三十二个组合,譬如“泰卦”跟“否卦”是一组,刚好两两相对,谈三十二卦组合的义理。
《象辞》,是解释整个卦的形状延伸出来的意义,所以叫“象”,解释每一爻所产生的现象的意义。这里讲乾卦,《象传》说“天行健”。“行”,运行,那么天的运行是什么样的?春夏秋冬气象转变,日出日落永久不止。君子效仿天道,就是要像天这样自我发愤图强,永不止息,这样才能够学好天道。正如《中庸》言“至诚无息”。为什么强调“无息”?《中庸》上这一段话,把这个“无息”的意义、作用讲得特别地清楚。
“不息则久”,久就是长久。天的运行没有休息,没有休息才能够长久。假如我们做了一桩事情,做了之后又停止了,这就不算长久。长久就是一直做下去,不要停止,这就是不息。为什么不能停止?因为我们做事情不是一蹴而就的,必得要有恒心,一直做下去。做久了以后,效果就出现,这就是“久则征”。据郑康成的解释,“征”当作效验来讲。效,有效果。验,有效果来验收。“征”,征候,有效果表现出来了就有现象,那就是一种征候,说明那个事情能够有成就了。
“征则悠远”,因为得到效验之后,信心增长,知道所下的功夫是正确的,譬如人走路,走着走着看到方向路标了,就有信心一直往前走,这就是“悠远”。在刚开始用功修行的时候,要经常省察自己的功夫是否用得对。对待一切人都是用一种很和气的态度,这就是一种效验出来了,这就是修道人修行得力的征候。
“悠远则博厚”,悠远就是长久了,用功不止息,有前面这些征候出现了,自己的信心也有了,长远的路一直往下走的时候,就达到了博厚。“博”,广大,无论心胸和见识都很广博;“厚”,深厚,无论德行和学养既广大又深厚。这样不仅学道,在世间办事情的时候,也一定能够办好。因为有“博厚”。
博厚再进一步则高明。高明,“高”,物体的高度;“明”,光明,照得很清楚。“博厚则高明”,日积月累地求学修道,那么无论是说话还是办事都比别人高明且容易。因为学了圣贤教诲,是按着规律办事,自然而然会成功。所谓的“高明”,就是你看事情比人家要高,处理任何一个问题,有能力把它解决好。一般人往往遇到问题,很难解决。因为“明”,明是从自己内心里,智慧开显之后才具有的。一般人不能够明是因为没有学道,处理任何事情都是从自己的私心来考虑也就不明了。所以要有明,要学会处理事情不从私心考虑,要为大众来做事情,以大众的利益为出发点,才能够真正地明。所以智慧是我们自性本有的,在圣不增,在凡不减。但是一般人因为有自私自利,把自己本性的智慧蒙蔽了。
博厚,博到什么程度、厚到什么程度?“博厚,所以载物也;高明,所以覆物也;悠久,所以成物也。”“载”,承载,好像一个车子,上面可以载人、载物。“物”包含了万事万物,任何东西都可以承载,所以这里讲“博厚”。“高明,所以覆物也”,“覆”就是覆盖,一个东西把它覆盖起来,就是保护之意。高明所以覆万物,那就是它可以真正地保护万物。万事万物只有在高明之下,才可以得到保护。“悠久”的作用是“所以成物也”。“悠久”就是长久不断地、不停息地去用功夫,不断地去学习,所以“成物”,“成”就是成就。无论做哪一件事情,学任何东西,明了任何道理,都不是短时间能够成就的。一定要长期用功,长期学习,这样才能够成物。所以博厚、高明、悠久,是载物、覆物、成物。
“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无疆。”圣人的博厚、高明已经到了极处了。圣人博厚的这种至诚之德,只有拿大地来相比,所以讲“博厚配地”。像大地这么博厚,可以跟大地来相比,这叫“配”。“配”就是圣人的德,跟大地能够平等,可以相配。大地最重要的一个特点、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平等的德。人生长在大地之上,大地能够承载;其他的动物,包括毒蛇猛兽,大地也同样能够承载。任何一种动物、植物、矿物,不管是好是坏,大地都一律平等地来承载,而且还丝毫没有承载不了、负荷不动的感觉,这就是大地的德。大地来比喻圣人,圣人可以载物,圣人的德可以容纳一切的人事物。
“高明配天”,“高”,至高无上,“明”,大放光明,都是从自己的天命之性里开发出来的,可以配天。天的高明可以覆盖万物、保护万物,这就是圣人之德。我们学习圣人也必须这样去做、这样去学。虽然我们还没有达到圣人的境界,但是我们为人处世都要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才能学得好。一说话、一办事,就要想到“高明配天”;我们的德必须像大地那样,平等地容纳一切人事物。这样学才是学得正确,这样的路才走得正确。
“悠久无疆”,“无疆”,没有界限、没有止境。你一直照这样走下去,学天的那种高明,能够覆盖万物、保护万物,学大地的这种博厚,能够承载万物。
学圣人的博厚、高明的德,要回归自性就必须把自己的心量放开,因为这原本就是我们的本性。所以我们必须把心量放宽了,心里没有任何界限,这样才能够悟到天性、本性。
“如此者,不见而章,不动而变,无为而成。”“天地之道,可壹言而尽也。其为物不贰,则其生物不测。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
“如此者”,就是学博厚、学高明,而且悠久无疆地这样学下去,效果是“不见而章”,虽然这个境界还没有出现,但是事实上已经有彰显了。
“天地之道,博也厚也,高也明也,悠也久也”。我们要学圣人之德,就要学天地,天地之道就是这样博厚、高明、悠久。学成功了,这种道德自然彰显出来,对别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对世间有潜移默化的利益。
君子以独立不惧,遁世无闷。
译文:
君子看到泽水淹没大树这样的灭顶之灾,要坦然面对,以挽教危难的时局为己任,独立支持,毫无惧色,力挽狂瀾,扭转崩溃之勢,即使回天无术,也不怨天尤人,可以退隐避世,毫不郁闷。
启发:
心意之力道来自对通迫自己进入某种情境的外力的领会和操控,迫于情境而生的心意可能非常之大,大大超过平常,所以也就可能超越外力。
心志来自对非常情境的理解与应对,因为这来自人对情境当中非常之力的意会,对情境当中大过寻常之力的感知,要有独立不惧、努力改变意缘的魄力。可见关键时刻,要能够得出去,才可能改变意缘状态。
不事王侯,高尚其事。
译文:
不继续侍奉君王公侯,把自己的退隐行为看得很高尚。
启发:
在权力世界之外,或者看破红尘之后,就应该有一种超脱的意识出来,即放下对权力世界的执念,把自己退隐的行为看得高尚。
无论是入世治蛊,还是出世自高,意识之中生机意识的维系一直都是整治的根本。入世治蛊之人要保持一种出世的意识情怀。一面治蛊,一面应该淡泊处世,在维系权力现状的当下又不过度留恋权位。治理蟲乱固然需要权力,但在运用权力的时候,又要不被外在权力的幻象所迷惑,不过分贪恋权位,随时能够放得下。
君子以致命遂志。
译文:
君子决定为了实现自己的人天之意,可以舍弃自己的性命。
启发:
君子之志是实现道义,道义即真理,在极度困境之中,为了实现自己的人天之意,要有可以放弃自己性命的决心和壮志。
在精神处于困境之时,需要有意能的转化和突破。人在困境之中,首先要能够处之泰然,之后寻求突破,而突破来自意能的提升和改变状态,在此过程之中,能屈能伸是一种基本素质。在困境中,人当纯净自己的意念。
困到极致,需要回到自己的本性,孤注一掷,奋カ一搏,提升意能的等级与志向。大人有大的意能状态,但大的意能来自其经历过大的磨难。心大志大,困境自然相应就大。很多困境是来自没有突破自己的心灵意识境遇,而个人的心灵意识境遇如果不突破,就很难真正摆脱困境。
君子以思不出其位。
译文:
君子有鉴于象征抑制和停止的艮卦,体悟到思考问题不应当超出自己的身位(前面是山,后面也是山,人身被限止在两山之间的地位中,心思活动应该从身位开始,不离其境)。
启发:
象上人在两山之间,人在山中不可不知意之所止,即使不知,心意也无法超越山所设定的界限。所以人当于其意量之分限有清醒的自我意识而不作非分之想。
互坎(隐伏)意味着人无法掌控自己,无法感知到自己身体和心灵的活动,这种感觉是一种奇幻感,好像人的感知力突然达到边界而无法突破,虽然有些怪异,不过应该不会有什么祸患。
修身即修心,而修心以知心之所止为界。儒家心法之不传世已久,而艮止之法为其大本大源,即如何内观,自证意量,为心止之法的根本。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jia/15783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