庵者舍也,一身依倚,身有依倚,心渐得安。炁神和畅,人真道矣。
凡有动作,不可过劳,过劳则损气;不可不动,不动则气血凝滞。须要动静得其中,然后可以守常安分。
王重阳 著.png" />
此是住庵之法。
当宜采意以合心,舍书探意采理。合理采趣,来得趣则可以收入之心。
久久精诚,自然心光洋溢,智神踊跃,无所不通,无所不解。
若到此则可以收养,不可驰骋耳,恐失于性命。
若不穷书之本意,只欲记多念广。人前谈说,垮讶才俊。无益于修行,有伤于神气。虽多看书,与道何益。
既得书意,可深藏之。
学道之人,不可不通。若不通者,无以助道。
不可执著,则有损于阴功。外贪财货,内费修真。不足今生招愆,切忌来生之报。
吾门高弟,仔细参详。
苟或雕梁峻宇,亦非上士之作为;大殿高堂,岂是道人之活计。斫伐树木,断地脉之津液化道货财,取人家之血脉。
只修外功,不修内行,如画饼充饥,积雪为粮,虚劳众力,到了成空。
有志之人,早当觅身中宝殿,体外朱楼。不解修完,看看倒塌。
聪明君子,细细察详。
然先择人,而后合伴。不可先合伴,而后择人。
不可相恋,相恋则系其心; 不可不恋,不恋则情相离。恋欲不恋,得其中道可矣。
有三合三不合:明心,有慧,有志,此三合也。不明、著外境,无智慧、性愚浊,无志气、干打关,此三不合也。
立身之本,在丛林合凭心志。不可顺人情,不可取相貌。唯择高明者,不上法也。
真坐者,须要十二时辰,行住坐卧,一切动静中间,心如泰山,不动不摇,把断四门眼、耳、口、鼻,不令外景入内。但有丝毫动静思念,即不名静坐。
能如此者,虽身处于尘世,名已列于仙位。不须远参他人,便是身内贤圣。
百年功满,脱壳登真。一粒丹成,神游八表。
若随境生心,颠颠倒倒,寻头觅尾,此名乱心也。速当剪除,不可纵放,败坏道德,损失性命。
行动坐卧常勤降,闻见知觉为病患矣。
则又如铸剑,钢多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则剑可矣。
调炼性者,体此二法,则自妙也。
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阴符经》云:"禽之制在气"是也。
修真之士,不可不参。不可泄露于下士,恐有神明降责。
性命是修行之根本,谨紧锻炼矣。
身居一室之中,性满乾坤。普天圣众,默默护持;无极仙君,冥冥围绕。名集紫府,位列仙阶。形且寄于尘中,心已明于物外矣。
心忘虑念,即超欲界。
心忘诸境,即超色界。
心著空见,即超无色界。
离此三界,神居仙圣之乡,性有玉清之境矣。
不空不有,无后无前,不下不高,非短非长。用则无所不通,藏之则昏默无迹。若得此道,正可养之。
养之多则功多,养之少则功少。
不可愿归,不可恋世,去住自然矣。
身如藕根,心似莲花,根在泥而花在虚空矣。
得道之人,身在凡而心在圣境矣。
今之人,欲求不死而离凡世者,大愚,不达道理也。
言十五论者,警门中有志之人,深可详察知之。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daojia/13704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