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经典
传统经典诵读
大道家园
传统典籍
综合浏览区
羲黄大学
文始法脉
道德经集释
药食同源
饮食营养
春季食疗
夏季食疗
秋季食疗
冬季食疗
能不能吃
推拿艾灸
推拿
艾灸
拔罐
药浴
药酒
健康综合
刮痧
诸子百家
儒家
历史探究
宗祠传统
道家
诗词歌赋
古玩字画
国学文化
生肖星座
十二生肖
十二星座
黄道吉日
搬家吉日
开业吉日
装修吉日
嫁娶吉日
道德经集释
实修打卡圈
每日小打卡
登录
道德经注解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八十章
小国寡民,使有什伯之器而不用,使民重死而不远徙。虽有舟舆,无所乘之;虽有甲兵,无所陈之。使人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小国寡民就是地方自治许多写政治哲学论文的人,常提到老子“小国寡民”之治,认为老子反对大国之治。可是我们中国是大国,如果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七十九章
和大怨,必有余怨,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于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把握原则 不求至善尽美老子告诉我们人生最大的秘诀,如果人想做得面面俱到,那就绝对做不好。“和大怨,必有余怨”这一句话,说明人欢喜怨恨,爱埋怨的心理是天生的。一般人指责现代的青少年不满现实,我说不满现实是古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七十八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你能做到以柔克刚吗“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经常拿水做比喻,前面讲过,佛家的因明常用比喻,其实三家道理的最高处都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七十七章
天之道,其犹张弓与?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什么是天之道“天之道,其犹张弓与?”宇宙的法则“天之道”,如拉弓射箭一样,弓拉得满,箭才能射得远。我们中国人说,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七十六章
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弱之胜强,柔之胜刚,天下莫不知,莫能行。是以圣人云:受国之垢,是谓社稷主;受国不祥,是为天下王。正言若反。你能做到以柔克刚吗“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以其无以易之。”老子经常拿水做比喻,前面讲过,佛家的因明常用比喻,其实三家道理的最高处都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七十五章
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夫唯无以生为者,是贤于贵生。老子所处的悲惨时代“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春秋战国几百年的战乱达到了极点,可是老子没有看到战国的时代,只看到春秋的初期;那时的社会已经饥馑到人吃人的时代。庄子也曾经提到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七十四章
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民常畏死,而为奇者,吾得执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代大匠斫,夫代大匠斫者,稀有不伤其手矣。生杀大权不可取代“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老子说一般人并不怕死,以做生意的人来讲,中国老古话说,“杀头的生意有人做,赔本的生意没人做。”只要有钱赚他敢冒险,不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七十三章(2)
如何做到不争、不言、不召“天之道,不争而善胜”,这个“天”不是科学上天体之天,也不是宗教上的天,这个“天”在儒道二家是形而上的一个代名词,一个代号。在印度也可以叫它“如来”,反正就是这么一个东西。这个东西生长万物,不与万物争,但是宇宙万有,在它的手心里翻不过去。“天之道,不争而善胜”,永远不跟人争,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七十三章(1)
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是以圣人犹难之。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繟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敢与不敢的勇气“勇于敢则杀,勇于不敢则活”,这两句话非常重要,举凡政治哲学,军事哲学,经济哲学,甚至做人的哲学都包括在内,文字又非常简单。所以,也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七十二章
民不畏威,则大威至。无狎其所居,无厌其所生。夫唯无厌,是以不厌。是以圣人自知不自见,自爱不自贵,故去彼取此。不愚弄社会人民 自爱而不自贵文字的问题要先说明一下,“厌”这个字,现代普通的解释是“讨厌”之“厌”,可是,古文有时候是借用,作为“压迫”的“压”字解。“民”字,也不能看做专指老百姓或指国民。秦汉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七十一章
知不知,上;不知知,病。夫唯病病,是以不病。圣人不病,以其病病,是以不病。强不知为知 毛病真大“知不知。上,不知知。病。”真正高明之土,什么都知道,一切都非常了解。但是,他虽真聪明却装糊涂,虽然一切知道了,外表显露出来的是不知,这是第一等人。可是其他的人,自己根本不知,却处处冒充什么都懂,这就是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七十章(2)
无知的智慧是什么下面又转了,说真正的智慧是什么。“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这句话有两方面的解释,一方面照它本身的文义来说,老子是在骂人,因为人太无知了,太没有智慧了,所以不容易懂我的话,不容易了解我的意思,这也可以说是老子的一句牢骚。另一方面,这一句话有独立的意思,是说真正的智慧是“无知”;智慧到了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七十章(1)
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言有宗,事有君。夫唯无知,是以不我知。知我者希,则我者贵。 是以圣人披褐而怀玉。平凡的老子,难懂的老子“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老子他自己说,我上面所讲的理论平凡得很,非常容易懂,也容易做到;可是事实上,天下没有人知道,看了也不懂,也做不到。这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六十九章
用兵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是谓行无行,攘无臂,执无兵,扔无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哀者胜矣。兵法中的道德应用这一章是老子引用兵法,以说明道德应用的原理。在后世的军事哲学与兵法运用方面,老了这一段话是极其重要的,更是军事哲学思想的中心之一。老子这一段话,不是老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六十八章
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善用人者为之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人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这一章是上经第十八、十九章的引申,读古书不能像现在考试的是非题或填空改错那样,随便抓到一句做解,必须将前后文连起来读,才能读懂读通。武士的精神和修养“士”,在我们现在看是读书人,代表了知识分子,受过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六十七章
天下皆谓我道大,似不肖⑴。夫唯大,故似不肖。若肖,久矣其细也夫⑵!我有三宝,持而保之⑶:一曰慈⑷,二曰俭⑸,三曰不敢为天下先⑹。慈故能勇⑺,俭故能广⑻,不敢为天下先,故能成器长⑼。今舍慈且勇,舍俭且广,舍后且先,死矣⑽!夫慈,以战则胜,以守则固⑾。天将救之,以慈卫之老子的道与三宝“天下皆谓我道大”,他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六十六章
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是以圣人处上而民不重,处前而民不害,是以天下乐推而不厌。以其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谦和慈悲又不争的领导这些道理,就是根据前面所讲的“上智下愚”政治艺术之变,也是说明帝王学——领导人的哲学原则。这是上经
2024-12-14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六十五章
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民之难治,以其智多。故以智治国国之贼;不以智治国国之福。知此两者亦楷式。常知楷式,是谓玄德。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然后乃至大顺。这一章与上面一章一样,都是上经第十五章的发挥。不过到了这一章就碰到一个严重的问题了。“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这一段研究中
2024-12-10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六十四章(2)
智慧 从势 待时下面的二句很妙,“为者败之,执者失之”,一个人太懂得有所作为,反而会失败。为什么呢?孟子也讲过“揠苗助长”的故事,说宋国有一个人种田,种下以后,天天去看,感觉不到禾苗在长,心里很急,干脆帮忙把禾苗拔高一点。被他这样一拔,结果稻子都死掉了,这是说有所作为反而失败的道理。必须要慢慢地等待,
2024-12-10
南怀瑾《老子他说》第六十四章(1)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泮,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为者败之,执者失之。是以圣人无为故无败,无执故无失。民之从事,长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看起来
2024-12-10
首页
前一页
后一页
道德经注解热门文章
1
白玉蟾点注《道德宝章》二十一
2
李西月《道德经注释》五十二
3
陈致虚《道德经转语》四十八
4
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八十、八十一
5
朱元璋《御解道德真经》七
6
司马光《道德真经论》十五
7
张其成《道德经》第三十九章
8
李荣《道德真经注》二十三
9
李西月《道德经注释》四十一
10
白玉蟾点注《道德宝章》十二
站长推荐
大道家园免费送书啦!!!
为你揭开神秘的修行之路!
道家“丹道密授”
点击获取免费学习方式
万法之王-无为法真传
适合高端人士学习
张三丰《无根树》
道家大成净土法
改命、养性有免费学习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