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黄元吉《道德经讲义》第四十七章

德玄 2024-10-30 09:02:45

图片

原文


不出户,知天下。不窥牖,见天道。其出弥远,其知弥少。是以圣人不行而知,不见而名,不为而成。


黄元吉祖师讲义:

 

子万物皆备,不出户庭以修其身,而世道之变迁、人心之更易,与夫推亡固存、反乱为治之机,无不洞晰于方寸。此岂术数为之哉?良以物我同源,穷一己之理即能尽天下之理,是以不出户而知天下也。


古人造化由心,不开窗牖以韬其光,而无言之帝载、不息之天命,与夫生长收藏、阴阳造化之妙,无不了彻于怀。


此岂揣摹得之哉?亦以天人一贯,修吾身之命即能契帝天之命,是以不窥牖而见天道也。若遨游他乡咨询天下之故,交接良友讲求天命之微,未尝不有所知,吾恐不求诸己而求诸人,不索之内而索之外,纵有所知,较之务近者为更少矣。故曰:“其出弥远,其知弥少”焉。


明明道在户牖之间,奈何舍近而图远耶?孟子曰:“言近指远者善言也,守约施博者善道也。”以此思之,为学愈近愈远,弥约弥博,近与约安可忽乎哉?是以圣人抱一涵三,观空习定,身不出门庐,足不履廛市,木石与居,鹿豕与游,一步不移,一人不友,似乎孤寂矣,而神定则慧生,虽不行而胜于行者多矣,虽无知而胜于知者远矣。


凡人以所见为务,圣人则不见是图,故终日乾乾,惟于不睹不闻之地息虑忘机,莫见莫显之间戒欺求慊,只有内知,绝无外见,似乎杳冥矣,而无极则有生,虽不见而弥彰矣,虽无名而愈著矣。


至于天下人物之繁,幽冥鬼神之奥,皆此无为之道为之,有伦而有要,成始以成终。所患者拘于知觉,著于名象,功好矜持,心多见解,致令此志纷驰,不能一德,此心夹杂,不如太虚,所以道不成而德不就,无惑乎枉劳一世精神,终无所得也。


若此者,以之治世,不能顺理成章,无为而天下自归画一;以之修身,不能炼虚合道,无为而此身自获成真。彼徒外求,奚益耶?故君子惟慎其独,而人道之要,天命之原,有不求而自知者。



此言道以无为为宗,慎独为要,则无为而无不为,无知而无不知矣。然非枯木槁灰之无为也。吾前云“万象咸空,一灵独照”,此为真意;又曰“一觉而动,一阳发生”,是为元炁。


采药炼丹,不过炼此性命二者。若无真意,性将何依?若无真炁,命由何修?以真意采真炁,两者浑化为一,即返于太极之初,斯谓之丹。故无为之中又要有作有为,无知之内又要有知有觉,方不堕空、不著有,迨至功力弥深,空即是色,色即是空,久之空色两忘,浑然物化,斯与道大适矣。不知人道,观天道可知。


孔子曰“天何言哉?四时行矣,百物生矣”,即是无为之为,斯为至道之精。盖无为是天性,有作是天命;无知是元神,有觉是元炁。


天地间非二则不化,非一则不神。神而不神,不神而神,斯得一而两、神而化之妙境焉。此非吾言所能罄也,在尔修士长养虚静,常守虚灵,斯性命常存,而大道可成矣。切勿以无为有为各执一边,虽正宗也,而旁蹊开焉。请各自揣量可也。


625E5BFC2BA16B4CEC0BFA6C52E25108ED228B32_size444_w1600_h1019.jpeg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daodejingzhujie/562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