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季节养生 >> 春季养生

简单三招教你制服春困

佚名 2024-03-08 13:56:24

简单三招教你制服春困

很多人觉得春困是春天里的正常现象,算不上是病,顶多是一种亚健康状态。但有时候春困是一种疾病的症状。

“春困”或是心理逃避

“三月四月傻子忙。”意思是在春天里,昼夜温差较大易引起精神波动,因此精神疾病发病率有所增加。在生理方面,人体同样处于生发向上的状态,体内能量大量消耗,易引起春困。如果仅是对于季节变化敏感而出现的春困,可以通过食物补充能量,用呼吸新鲜空气和按摩穴位等方法醒脑提神。但是,因逃避而总想睡觉的人则需要从心理调节入手。

贫血

贫血可能在任何年龄段发生,最常见和最早出现的症状就是疲乏、困倦,此外还可能伴有头晕、头痛、耳鸣、眼花、注意力不集中、面色苍白等。因此,如果贪睡同时伴有面色苍白等症状,最好到医院做一个血常规或贫血四项,尽快明确诊断。特别是找到贫血的真正原因,有时原发病比贫血本身危害严重得多(比如胃肠道肿瘤导致出血),其治疗也比贫血更为重要。

大脑缺氧

很多中老年人血管硬化、管腔变窄、脑血流量减少,容易导致脑细胞缺血缺氧,时间长了会引起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如果春困的同时伴有记忆力下降、行为异常、反应迟钝、个性改变等精神、神经症状,要高度怀疑神经系统和脑血管的问题,某些部位的脑卒中症状主要就是嗜睡及反应迟钝。

睡眠性呼吸障碍

由于某些原因而致上呼吸道阻塞,睡眠时出现呼吸暂停,导致机体缺氧,身体器官得不到很好修复,白天很容易出现困倦、乏力、嗜睡等症状。对于肥胖或打鼾比较严重的人,出现上面的问题,最好观察有无睡眠呼吸暂停,必要时及时治疗。

心脏病

冠心病、风心病、肺心病等心脏问题,可能导致心脏功能障碍,使血液循环不畅,乳酸等代谢产物积聚在组织内,使人产生疲劳感。如果同时有心悸、气短、胸闷、头昏等症状,特别是在活动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减轻,最好查查心脏,如做心电图、心脏彩超等。

春困是精神疾病发作前的信号

春季历来是精神疾病的高发期。专家提醒,对一些易激动、易焦虑,有抑郁情绪的人来说,春困是精神疾病发作前的报警信号,要及早治疗。有些有精神疾病的人,比较排斥吃西药,其实中医在调理情志方面也有独到的作用,用中医调理情绪、睡眠问题的同时,还可以缓解服用精神心理疾病西药所致的副作用。

春困怎样预防?

第一招:头面部按摩。头面部有许多经络和穴位。有节奏、有规律地对头面部的它们进行梳理,有利于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解除困乏。有种方法既简单又有效,那就是眼保健操。一套操下来,面部的许多穴位都能得到按摩,安全可靠。

第二招:梳理头部。梳理的方法是,用梳子从前额部往后,一直梳到顶项部,如此反复几次。这一招同样能够改善脑内血液循环,缓解大脑缺氧的状态,省时方便,只要有把梳子就行。

第三招:凉水洗脸。从中医上说,春困可能源于肝阳上亢,凉水洗脸可以清凉头面,提神醒脑;从西医上说,春季气温变暖,引起面部血管扩张,血液过度分布到脸上,而使颅内血量减少,凉水可以刺激血管收缩,帮助更多的血液回流大脑,以达到解困的目的。

春困吃什么好?

韭菜

春季养生重在养肝,吃韭菜可以增加人体脾胃之气,强化肝功能。韭菜除了菜用之外还有药用价值,它能活血散瘀,理气降逆,温肾壮阳,治疗身体虚弱。韭菜不仅能解春困,还对人体有重要药理作用,但是不是多多益善。

春笋

味甘性寒,具有利九窍、通血脉、消食等功效。春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有充足的水分和植物蛋白等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有帮助消化和防止便秘的功能。经常吃点春笋可以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作用。春日里困乏,吃点清淡东西更养生。并且春笋还有吸附脂肪、促进食物发酵、助消化的功能,是减肥的好食物哦!

芡实

芡实又叫做鸡头子,是睡莲科的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可以食用也可以药用。芡实性味甘平,补中益气,是滋养强壮性食物。有健脾祛湿的功效,但是芡实不宜多吃,并且芡实无菜品,最佳食用方法是慢火炖煮到烂熟,然后细嚼慢咽。

山药

健脾益气,提高机体免疫力。山药类型很多,味甘性平,补脾养胃,生津益肺。可以治疗脾虚食少,久泻不止等病。山药能养阴助湿,但是有感冒或者便秘的人要慎用。山药还有镇静作用,可以抗肝昏迷,所以能解春困。山药多和其他药品搭配,做成粥品饮用。

春困害你睡不饱? 试试这几招提神醒脑赶走困神

走过冬季,春神徐徐吹着和暖春风,也吹醒了枝头上粉红、桃红鲜艳娇小的春樱。春天来了,太阳露脸了,鸟语花香、大地复苏,连冬眠的动物们也准备起身,动动窝了一整个冬季的懒骨头,那你呢?春神来了,你醒了吗?

俗话说:「春困秋乏夏打盹」,春暖花开的季节看似让人精神百倍,实际上却不然,许多人在春天来临之际竟会犯困,让人昏昏欲睡,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是生病了吗?

台湾基层中医师协会名誉理事长陈潮宗表示,春困不是病,而是身体受到自然气候的影响,产生的一种暂时性生理现象,为了人体因应季节转换而自然发生的调节反应,因多在春天时节发生,所以才称为「春困」。

热涨冷缩的现象同样会发生在人体,寒冻的冬季会使得血管、皮脂腺等组织收缩,以维持体温的恒定;但到了春天,气温回暖,原本闭缩的毛细孔、汗腺、血管等一一舒张,大大促进了早先低迷的血液循环与新陈代谢,导致身体需要消耗许多氧气来因应身体的复苏,因此,大脑的供氧量减少了,就容易让人感到困倦、思睡,似乎怎么睡都睡不够,赖床的比率大幅增加。

一般来说,春困比较常出现的症状,包括困倦、疲乏、精神难以集中、头昏欲睡等,人体阳气不足容易受到湿气侵袭,而春天的湿气比较旺盛,因此可能发生疲倦的现象。若是脾虚体质的人,还会因为运化水液的功能较差而出现易困嗜睡、精神难以集中、疲倦乏力,甚至会发生肠胃问题,若影响到肝的疏泄,也有可能造成情绪低落或异常的症状。

临床上以喜欢进食生冷食物、饮料或嗜吃大鱼大肉、重口味的人为春困的好发族群,另外像是久坐不动、运动量少、缺乏休息的人,会降低脾胃功能运行能力;婴幼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脾的运化功能尚未完备;老年人、长期患病者脾胃虚弱,都是较容易出现春困症状的人。

每个人应该都曾经有过睡不饱的经验,尤其是长假之后的上班日、上学日,要不赖床真的要有很大的毅力。大部分的人起床后,会来杯咖啡或是茶饮,吃份美味的早餐,可能就能够上紧发条,应付一整天繁忙的工作与课业;但如果你连日来都呈现精神不济、出现严重的疲倦感,即便睡了再久,都有犯困的感觉,这样的情形可能就不是春困,而是其他隐含疾病的警讯了,如贫血、甲状腺机能低下症、肝脏疾病等。

要预防春困来扰,建议从饮食着手,春季饮食应该以清淡、新鲜和易消化的食物为主,最好选择当季的新鲜蔬果,并减少油腻、厚重的肥肉、油炸品,以利肠道的消化吸收。在饮食时,可适量食用葱、姜、蒜等辛温食物,以借由此类食物的祛湿、避秽浊等效用,来达到促进血液循环、兴奋大脑中枢的作用。

陈潮宗提醒,春困的嗜睡感通常较为轻微,若有严重疲倦感或疲劳症状加重,都应该及时寻求专业医师诊断及治疗,以免小病变大病,延误了就医时机。

人为什么会犯春困

1、一切源于湿,春天湿气重,而人阳气不足就容易被湿邪侵犯,脾不能正常运化,从而出现嗜睡、精力不足、疲倦,所以春困也称为“湿困”。

2、吃出来的春困,除了湿气会引起春困外,春天的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春困,如缺少运动、饮食不均衡都会造成脾胃功能失调,出现春困症状。

3、春困严重可能是病态,春困是季节转换所出现的调节反应,一般来说是正常的。但是如果春困太严重,则可能反应了身体的某些疾病。

扩展资料:

对抗春困的方法:

1、吃:就是饮食均衡。油腻食物会人身体变“酸”,就会使人发困,所以平时要多吃一些碱性的蔬果,如马铃薯、香菇、洋葱、茄子、萝卜、花菜、柿子椒、藕、百合、南瓜、香 蕉、苹果、梨,可以中和体内的酸性物质,有效缓解“春困”。另外,像葱、姜、蒜等辛散之物可以适当吃,它可以振奋人的阳气,缓解“春困”。

2、动:导致春困的另外一个原因就是缺乏运动,所以要适当地动起来才能有效解决春困。当有困意时,不要任由自己打瞌睡,起身活动身体关节,使大脑兴奋,人在活动时,身体的循环加快,就有更多的血液运输到大脑,大脑也会更清醒。平时抽空进行一些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瑜伽等。

3、睡:春困给人的每一感觉就是睡,所以很多人以为只有尽量睡才不会困。这种想法是错的。睡得多并不能解决春困,反而会导致生物钟不规律,影响健康。我们要保持规律的入睡习惯,在每天11点前入睡,早上7点起床,就算是周末也不能赖床。在温暖的中午,还可以来20分钟的午睡,补充睡眠,让下午的身体活力百倍。

参考资料:春困来袭 中医教你消解春困 人民网

2020年暖冬加倒春寒,简单三招帮你升发阳气!

春之计,宜生发宜养阳 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打破了春节假期该有的喜乐气氛。紧张、焦虑、恐慌,各种负面情绪蜂拥而至。好多网友留言:一觉醒来,真希望能够重启2020。但2020能重启吗?抱歉,人生没有返回键,无论前方的路如何,我们只能被时间推著往前。不过虽然不能重启,但是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天的养生调理将会影响全年的身体健康,我们可以抓住这个机会让身体的健康重新出发。

黄帝内经》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春季是人体阳气生发的季节,应顺应天地阴阳之气,给予适当的调摄,使阳气得以宣达。因此这是一年健康的起点。

暖冬和倒春寒,让今年春升特别困难 春天需要升发阳气,已经被大家都普遍认知了。但是今天的春天升发尤为困难,因为它经历了暖冬和倒春寒。

暖冬造成天地之间气机逆乱,冬天当冷而不冷,天地之间的阳气当藏而不藏,反而提前疏泄了出来。人生于天地之间,气交之中,人的阳气也受天地气机影响而不能封藏。暖冬造成人的木气疏泄。而按常理冬天寒冷,水气封藏,这是来年春天阳气生发的阳根。现逢冬天而阳气提前疏泄出来,导致木气拔根,虚阳外越,由此而造成阳脱而亡。

倒春寒,是指初春气温回升较快,但是在春季后期却突然出现持续的低温天气的一种现象。原本处于升发当中的阳气,就像刚刚萌芽小草,被寒冷压下去,萌芽被寒气所压,虽然后期寒气已去,大地回暖,但萌芽的生生之力已经收到损伤,升发之力不足。

简单三招,帮你升发春天的阳气 一、补充升发动力 这种方法专门针对平素体质偏弱,容易怕冷,气短乏力的人群,这类人群春升难是因为动力不够,导致升发无力。宜减酸增辛,辛味有辛散的作用,有利于辅助肝的升发,这些食物常见的有如韭菜、香菜、大葱、春笋等。

1、温中行气的韭菜 :俗语说「春食韭则香,夏食韭则臭」,经历了一个严冬的「养精蓄锐」,初春是韭菜品质最佳的时候。韭菜性味辛甘,具有温中行气的作用,所以有个别名叫「起阳草」,相传元朝皇帝元仁宗的部队在新疆克服寒冷的天气打败沙皇侵略军队,靠的就是太医忽思慧提供的羊肾韭菜粥。最适合扶正固阳、预防疾病食用。但要注意的是韭菜对子宫有一定的兴奋作用,孕妇慎食。

2、温静脉、逐寒湿的艾叶 :另外就是艾叶了,中医认为,艾叶苦燥辛散,芳香温热,归肝、脾、肾三经,能暖气血而温经脉,逐寒湿而止冷痛。无论内服还是外用,艾叶皆有理气血、逐寒湿、温经络的功效,除了艾灸,煎水泡脚也是艾叶外用的常见开启方式,用艾叶配伍花椒和生姜泡脚,能温经逐寒,祛风除湿,既可用于防治风寒感冒,又可辅助阳气升发。

3、穴位艾灸推荐 :足太阳膀胱经的肾俞穴,为肾之背俞穴,主虚劳羸弱,少气、五劳七伤、腰寒如冰等问题。

取穴:正坐或俯卧位,取一线过肚脐绕腹腰一周,与肚脐中相对应处即第2腰椎棘突,从其棘突下缘旁开2横指,按压有酸胀感处即为此穴。

(1)太溪是肾经的原穴,也就是说肾经的原气大会于此,是人体当中元气旺盛而又尊贵无比的地方,古代医家称其为「回阳九穴之一」。

取穴 :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脚跟骨筋健之间的凹陷处。

(2)涌泉穴是足少阴肾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位于足底部。《黄帝内经》上说:「肾出于涌泉,涌泉者足心也。」该穴名意指肾经的经气由太阳经的阳气转入而来,促使肾经经气的生发,如同天一生水滋润万物。

取穴 :在足底部,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卷足心时,可看出脚底肌肉形成「人」字纹路,涌泉穴就在这个「人」字纹路的顶点处。

二、保持气机舒畅 这种方法专门针对平素情绪不佳,容易焦虑抑郁,唉声叹气,胸胁胀满的人群,是因为气机不畅,导致不能升发。

这里介绍一款菜式,萝卜丝白鲫鱼汤:

白萝卜1个(约250g),白鲫鱼1条,生姜5片,绿豆芽,芫荽(香菜),芹菜嫩芽叶,葱。立春有吃萝卜的习俗,能理气健脾解春困!

这个菜所选的食材有辛,香,散发,升发之性的。立春有吃萝卜的习俗,能理气健脾解春困,芹菜、芫荽辛香有助机体肝气舒发,绿豆芽寓意萌芽和生机,整个汤膳能理气解困的作用。

但是白萝卜要注意了,并非人人合适。脾虚者少吃萝卜,由于萝卜有下气和消滞的作用,因此对于脾胃虚弱(表现为胃纳不佳、大便溏泻),并且没有积滞的人来说,最好不要经常吃白萝卜。另外,萝卜性偏凉,不适合那些以虚寒为主要表现的咳喘(痰白、质稀或如泡沫)。当然,如果是急性发作期,表现为痰多、色黄、质粘时,萝卜还是可以作为辅助使用的。

三、清理升发的道路 这种方法专门针对平素容易聚湿,舌苔厚腻,便烂的人群,是因为道路不通,导致不能升发。

草鱼(鲩鱼)尾1条,扁豆30克,眉豆30克,薏米30克,陈皮1瓣,生姜数片,食盐、花生油适量。草鱼(鲩鱼)味甘性温,无毒,肉嫩而不腻,营养丰富,具有暖胃和中、开胃滋补的功效。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unjiys/19833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