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养生要祛湿,在粥里加入祛湿的食材有疗效!祛湿粥的材料主要有菜干、柴鱼、冬瓜、薏米、红豆、玉米等,这类粥品在家也可以制作,煮起来也比较简单方便。
春季祛湿粥的3种做法:
1、薏米红枣粥
做法:薏米半碗,红枣10颗,冰糖少许。将红枣洗净,去核,并在枣皮上划刀口,以利于味道进入粥中;将薏米洗净,用清水浸泡2个小时;将泡好的薏米与红枣放入锅中,加入清水大火烧开,水沸后转小火,熬煮30-40分钟,熬煮过程中注意用勺子搅拌,以防粘锅;熬好后关火,加入几颗冰糖,还可按照个人喜好加入桂花、蜂蜜等,冰糖彻底化后即可盛出食用。
功效:薏米是良好的祛湿利水食材。薏米能健脾益胃,补肺清热,去风渗湿。红枣是滋补脾胃、养血安神、治病强身的良药。
2、茯苓粥
做法:取粳米100克,淘净;粳米100克、茯苓粉20克一起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水,调至武火将水烧沸,水开后转用文火熬至糜烂,然后加入盐、生姜粒若干,搅匀即成。每天早晚各服用一次,根据口味可加入红糖。
功效:长期食用可起到利水渗温、健脾祛湿的功效,对于慢性肝炎也有一定的疗效。
3、薏米红豆粥
做法:薏米30克,红豆15克,冰糖适量。薏米、红豆洗净后浸泡25分钟,然后将其捞出放入锅中,添加适量清水,猛火煮开后用慢火熬至薏米烂熟,做好后,可加少许冰糖调味,会更加甜美。
功效:能够祛除体内的湿气,健脾胃,非常适合春季体内湿气较重的人食用。
除了食疗,春季祛湿还有注意这些:
首先需注意健身场地的空气流畅,环境湿度不宜过高。许多设置在地下室的健身房以及防潮条件较差的地方并不适合锻炼。而在潮湿气候如梅雨季节时,健身房可安放部分祛湿剂或干燥原料来降低湿度。
其次,应选择具有较强吸湿能力的面料(如全棉)制成的宽松服装。一些诸如化纤、腈纶质地的紧身衣服,既不易吸收汗液又有碍汗水的蒸发,易引发湿疹。
另外,活动时身体自然形成的汗水,要及时用干净的汗巾擦拭,尤其是肌肤的褶皱部位(如颈、腋、腹股沟等处),避免汗水长时间粘附在肌肤上并被风干。健身之后,未等汗液全部风干就进行沐浴,且更换干净的衣物。身着湿衣、潮湿的环境和适宜的体温会为细菌繁殖提供条件。若长时间穿着湿衣,还会造成关节部位的病变。
用料
主料
荞麦20克
赤小豆20克
红豆20克
红米10克
薏米20克
小麦15克
辅料
白糖
3勺
#苏泊尔·祛湿粥#的做法
1.
材料备好
2.
用水泡5小时
3.
冷水下锅放入所有的材料
4.
通电。选择2小时煲粥键
5.
煮熟后断电
6.
加自己适合的白糖
生活中,我们常听到“湿气重”这个概念,很多人却不知道湿气是怎么来的,以及该如何祛除。若喜食冷饮、生冷瓜果等寒凉之物,会损伤脾胃导致脾虚,或损伤人体阳气,化生湿气。湿气重的人,晨起舌苔厚腻,大便爱粘马桶,面部油脂多,多汗且黏,口黏腻或甜;或四肢浮肿、按之凹陷,小便不利或浑浊;或头身重困,关节疼痛重着、肌肤麻木;女性白带过多。本期推荐三个化痰祛湿的粥方,读者可根据情况选用。
赤小豆山楂薏仁粥
取赤小豆50克、薏仁50克、白扁豆20克、茯苓15克、生山楂20克、粳米100克;除粳米外,其他材料放入锅中浸泡30分钟;粳米洗净,倒入浸泡食材的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10分钟后改小火煮20分钟即可,趁热食用。
方中,茯苓为利水消肿之要药,也可用于脾虚诸证,与薏仁配伍,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的作用;赤小豆能利湿消肿、清热退黄、解毒排脓。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归脾、胃经,有补脾化湿的功效。山楂具有消食化积的功效。这道药膳对于痰湿体质兼有心神不安、食欲差等症状有较好作用。需注意的是,脾胃虚弱、胃酸过多者禁食此方。
需注意的是,赤小豆与我们平时吃的红豆是有区别的。红豆的形状更接近于椭圆,而赤小豆是圆柱状,看上去十分细长;红豆看上去颜色亮,赤小豆虽然也是红褐色,但有些发暗;口感上,红豆十分软糯,赤小豆则有些硬,比较适合煮粥;在疗效上,赤小豆的功效比红豆强,所以中医多用赤小豆入药。
山药冬瓜粳米粥
取山药100克、冬瓜150克、粳米200克;冬瓜、山药去皮、洗净、切厚片,葱、姜洗净切末;锅内放油烧热,放入葱丝、姜末略爆,加入清水煮沸;放入山药、冬瓜,中火煮至熟透;粳米淘洗干净,倒入锅中,小火慢煮30分钟;加入盐、葱末等调味即可。
方中,山药味甘性平,归肺、脾、肾经,滋补性强,既补气又益阴,乃平补肺脾肾之佳品。《本草纲目》中记载,山药有“补虚羸,除寒热、邪气,补中、益气力、长肌肉、强阳、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等功效。冬瓜味甘淡,性微寒,归肺、大小肠、膀胱经,《本草备要》中记载,冬瓜“寒泻热,甘益脾,利二便、水肿,止消渴,散热毒、痈肿”。两者相辅,起到健脾、益气、利湿之效。
茯苓麦冬
小米粥
准备茯苓15克、麦冬15克、小米100克;茯苓和麦冬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煎煮成浓汁,去渣留汁备用;小米洗净,倒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倒入药汁,改小火继续煮30分钟即可。可做主食,每日两次服用。
方中,麦冬味甘、微苦,性微寒,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作用。《本草新编》中记载:“麦门冬,泻肺中之伏火,清胃中之热邪,补心气之劳伤,止血家之呕吐,益精强阴,解烦止渴,美颜色,悦肌肤,退虚热,解肺燥”。茯苓性平,味甘淡,具有渗湿利水、健脾和胃、宁心安神的功效。《用药心法》中记载:“茯苓,淡能利窍,甘以助阳,除湿之圣药也。味甘平补阳,益脾逐水,生津导气”。这道药膳对于脾虚湿热兼有心阴不足、心胸烦热、惊悸失眠、口干舌燥等症状有很好的改善效果。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unjiys/196002.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春季养生必喝的3款靓汤
下一篇: 春季要如何对抗回南天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