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健康生活 >> 季节养生 >> 春季养生

惊蛰时节春雷响万物长

健康管理师 2024-03-07 09:34:07

惊蛰时节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太阳运行至黄经345度时即为惊蛰,这时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惊蛰”是指钻到泥土里越冬的小动物被雷震苏醒出来活动。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外,中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南方大部分地区,亦可闻春雷初鸣; 中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农谚也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能歇”、“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此时,华北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土壤仍冻融交替,及时耙地是减少水分蒸发的重要措施。“惊蛰不耙地,好比蒸馍走了气”,这是当地人民防旱保墒的宝贵经验。沿江江南小麦已经拔节,油菜也开始见花,对水、肥的要求均很高,应适时追肥,干旱少雨的地方应适当浇水灌溉。南方雨水一般可满足菜、麦及绿肥作物春季生长的需要,防止湿害则是最重要的。俗话说:“麦沟理三交,赛如大粪浇”、“要得菜籽收,就要勤理沟”。必须继续搞好清沟沥水工作。华南地区早稻播种应抓紧进行,同时要做好秧田防寒工作。随着气温回升,茶树也渐渐开始萌芽,应进行修剪,并及时追施“催芽肥”,促其多分枝,多发叶,提高茶叶产量。桃、梨、苹果等果树要施好花前肥。“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家禽家畜的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

惊蛰过后万物复苏,是春暖花开的季节,同时却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活跃的季节。惊蛰时节人体的肝阳之气渐升,阴血相对不足,养生应顺乎阳气的升发、万物始生的特点,使自身的精神、情志、气血也如春日一样舒展畅达,生机盎然。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起居应顺肝之性,助益脾气,令五脏和平。宜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清淡食物,少食动物脂肪类食物。尹志超建议,可多食鸭血、菠菜、芦荟、水萝卜、苦瓜、木耳菜、芹菜、油菜、山药、莲子、银耳等食物。由于春季与肝相应,如养生不当则可伤肝。此外,诸如流感、流脑、水痘、带状疱疹、流行性出血热等在这一节气都易流行爆发,因此要严防此类疾病。

惊蛰节气农事谚语

  春雷一响,惊动万物。

  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春雷响,农夫闲转忙。

  二月莫把棉衣撤,三月还下桃花雪。

  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

  二月打雷麦成堆。

  惊蛰地气通。

  惊蛰断凌丝。

  地化通,见大葱。

  九尽杨花开,春种早安排。

  九九八十一,家里做饭地里吃。

  九九加一九,遍地耕牛走。

  冻土化开,快种大麦。

  大地化,快种葵花和蓖麻。

  大麦豌豆不出九。

  豌豆出了九,开花不结纽儿。

  种蒜不出九,出九长独头。

  惊蛰地化通,锄麦莫放松。

  麦锄三遍无有沟,豆锄三遍圆溜溜。

  麦子锄三遍,麦缝像条线。

  麦子锄三遍,等着吃白面。

  麦子锄三遍,皮薄多出面。

  惊蛰不耙地,好像蒸锅跑了气。

  地化通,赶快耕。

  到了惊蛰节,耕地不能歇。

  惊蛰冷,冷半年。

  春季造林好时机,因地制宜分树种。

  栽后护理要认真,光栽不护白搭工。

  家禽孵化黄金季,牲畜普遍来配种。

  天暖花开温升高,畜禽打针防疫病。

  快把鱼塘整修好,放养鱼苗好节令。

  老鼠危害实不小,城乡灭鼠齐行动。

  投饵夹套挖堵灌,鼠想逃命万不能。

  天气渐渐寒转暖,华北田野地化通。

  春季生产掀高潮,从南到北忙春耕。

  麦田追肥和浇水,紧跟锄搂把土松。

  大麦豌豆向日葵,突击播种莫再等。

  大蒜栽种不出九,精细认真管大棚。

  兴修水利好时机,挖沟筑坝打深井。

  冬虽过,倒春寒,万物复苏很艰难。

  惊蛰节到闻雷声,震醒蛰伏越冬虫。

  庄稼歉收一年苦,不修水利代代穷。

惊蛰刘长卿古诗意思

惊蛰刘长卿古诗意思介绍如下:

陌上杨柳刚刚抽芽,枝叶稀少,尚未能成荫。

而池塘中的鲫鱼鲥鱼,却早已迎春嬉戏游动,像杨柳的倒影入水成荫。

忽然间春天的第一声雷响,惊起蛰伏的世间万物,竞春生长!

惊蛰过后,意味着春天的真正到来,惊蛰是二十四节气其中之一。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的冬眠动物。蛰是藏的意思。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

晋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

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出走”的原因。中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惊蛰到,“春雷响,万物长”,这时候,气温回升较快,春意渐浓,特别是广西很多地区,气温回升更加快。这时候,仍然时不时有冷空气南下,可能会出现“倒春寒”。因此,这时节,人们更要注意保暖,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加减衣服,可以早晚穿披肩,避免风寒湿气的侵袭,预防感冒。

长卿在《惊蛰》一诗中云:“陌上杨柳方竞春,塘中鲫鲥早成荫。忽闻天公霹雳声,禽兽虫豸倒乾坤。”惊蛰犹如平地一声雷,冬眠的虫子也苏醒了,家中的爬虫走蚁应声而起,开始摇摇摆摆地爬出洞穴,四处觅食。过冬的'虫卵也要开始孵化,田地里的虫害也增多了。

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艾草,熏家中屋里的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尊称为“药王”的孙思邈编著的经典古传秘方《千金月令》上说:“惊蛰日,取石灰糁门限外,可绝虫蚁。”石灰原本具有消毒杀虫的功效,在惊蛰这天,洒在门槛外和庭院中,希望虫蚁一年内都不敢上门,不要来骚扰自己。

在山东的一些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在庭院之中生火炉烙煎饼,意为烟熏火燎整死了害虫。

在陕西一些地区,惊蛰要吃炒豆。人们将黄豆用盐水浸泡后放在锅中爆炒,发出噼啪之声,象征虫子在锅中受热煎熬时的蹦跳之声。

在山西的雁北地区,农民在惊蛰日要吃梨,意为与害虫别离。广西金秀县的瑶族在惊蛰日家家户户要吃“炒虫”,“虫”炒熟后,放在厅堂中,全家人围坐一起大吃,还要边吃边喊:“吃炒虫了,吃炒虫了!”尽兴处还要比赛,谁吃得越快,嚼得越响,大家就来祝贺他为消灭害虫立了功。

惊蛰过后,才是真正春耕繁忙的时候,在我国的华北地区,冬小麦开始返青生长,要给冬小麦地耕地松土;而江南地区小麦已经拔节,在江南看到更多的是成片成片迎来蜜蜂和游人无数的油菜花开了,需要及时给予浇水施肥;华南地区早稻要开始播种,华南地区的山间茶树开始萌新,明前清茶已经可能出过一水了。

春雷响万物长,马上就“惊蛰”了,这时候打雷有什么说法吗?

在古人来说,如果在惊蛰节气这一天开始出现打雷、下雨,那么就会预示着新的这一年的粮食将会大丰收。

这是因为在古人认为,在惊蛰节气这一天如果打雷了,那也表示这一年的节气是准时无误,这样预示着今年风调雨顺。 在这一天打雷,意味着:?春雷响,万物长?。

惊蛰是24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也就是春天的第一声惊雷。俗话说?春雷惊百虫?,惊蛰的意思是大地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冬眠的昆虫和动物都会在春天的第一声惊雷中苏醒过来。?

我国的惊蛰节气一般是在每年的3月5日或6日,因为气温回升较快渐有春雷萌动。按照往年的一般气候规律,惊蛰前后全国各地天气已开始转暖,雨水也开始渐渐开始躲起来了,大部分的地区都已进入了春耕。不过可能了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装素裹的冬日景象外, 江南一带早已经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有的地方甚至在这种乍暖还寒的节气,让植物误以为春天已经到来,像油菜花、樱花、桃花之类的都提前开放了。

惊蛰当天打雷,就预示新的一年回事一个好年景。 俗话也说,惊蛰春雷响,家家粮满仓;惊蛰响春雷,来年谷满堆;惊蛰闻雷米似泥;惊蛰有雨并闪雷,麦积场中如土堆。这些古人流传下来的谚语、俗语都说明了如果在惊蛰当天打雷,那么,这就预示着当年是一个风调雨顺的好年景。


如果惊蛰节气未到,而雷声先到, 那么,这一年的庄稼的收成可能就不太好。因为在惊蛰这个节气,刚好是在冬天和春天交汇的时候,乍暖还寒,冷空气活动还很频繁,时不时还是有倒春寒,冷空气之类的气象变化。惊蛰雷鸣是十分需要引人注意的。在惊蛰前打雷,说明那一年的雨水就特别多。

惊蛰是开始有雷鸣的时节,?轰隆隆?的鸣雷往往预示着当年的农耕收成将会如何。

惊蛰日当天或者是在惊蛰日之后听到雷声都是正常的,都意味着这一年景会很好。惊蛰打雷也意味着当年的雨水较为丰沛,有利于农业的生产,预示着一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特别是在惊蛰当天打雷的话,寓意着就不管种什么都是可以丰收的。?

如何理解“春雷响,万物长”这句话?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
个节气,时间为公历3月5日或6日,黄道位置为黄经 345°。与惊蛰相关的食物有梨、醪酒。
“惊”是惊醒的意思,“垫”是蛰伏的意思,因此“惊蛰”二词的含义是天气回暖,春雷乍响,惊醒了蛰伏在地下冬眠的动物。“春雷响,万物长”惊热时节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要开始忙碌了。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阳春三月,草木萌芽,桃树的叶子还没长出来,桃花的花芽就巴经早早地开放了。桃花色彩艳丽,是早春抹亮丽的光彩。
二候,鸧鹒鸣
鸧鹒,即黄鹂,它们敏锐地捕捉到了春天的气息,开始在枝头歌唱。棣棠花在惊蛰时 节盛开,金花满树,鲜艳至极,是常见的观赏植物。
三候,鹰化为鸠
此时节,鹰开始躲起来繁殖后代,而一直蛰伏的斑鸠开始活跃起来,于是古人误以为斑鸠是由鹰变化而来的。在三候时节,蔷薇花盛开,蔷薇花枝攀墙绕柱,生机勃勃。
节气农事
惊蛰时节,气温回升,但雨水还较少,此时华北地区的冬小麦己经返青,灌溉显得极为重要。江南地区的油菜开始开花,要注意施肥。
节气活动
过中和节
惊蛰前后最著名的节日就是农历二月初二的中和节,俗称“龙头节” 或“龙抬头”。惊蛰时节万物复苏,传说中行云施雨的龙也苏醒过来,于是人们在这一天庆祝,祈求风调雨顺。另外,北方部分地区有正月不可理发的禁忌,要等到二月初二再理发,寓意辞日迎新,俗称“剃龙头”
蒙鼓皮
蒙鼓皮是惊蛰前后的一项活动,人们认为惊蛰时节之所以打雷,是因为雷神在天庭敲击天鼓,所以人们也纷纷响应,在这一天蒙鼓皮。
惊蛰时的养生,要根据自然物候现象、自身体质差异进行精神、饮食、起居的调养。饮食调养也要根据节气变化和每个人的体质情况而定。主要以“春夏养阳”为原则,可适当多吃能升发阳气的食物,如韭菜、菠菜、荠菜等。
精神调养:阴虚体质的人性情急躁,常常心烦易怒,这是阴虚火旺、火扰神明之故,应遵循“恬淡虚无、精神内守”的养生方法。
加强自我涵养,养成冷静、沉着的习惯。少参加争胜负的文娱活动,节制性生活。
饮食调养:原则要保阴潜阳,应多食滋补肾阴的食物,如芝麻、糯米、绿豆、龟、海参、鲍鱼、鸭肉、百合,鸡蛋,蜂蜜,燕窝,白木耳,豆腐,黑豆,甘蔗,梨,猪蹄,鹅肉等。
有条件的人可食用一些海参、龟肉、蟹肉、银耳、雄鸭等,燥烈辛辣的食物应少吃。
阳虚体质
这种人多形体白胖,或面色淡白,手足欠温,小便清长,大便时稀,怕寒喜暖。
精神调养:阳气不足的人常表现出情绪不佳,善恐或善悲。
这种人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情绪,多听音乐,多交朋友。
饮食调养:多吃壮阳食品,如羊肉、狗肉、鸡肉、鹿肉、栗子、虾、橄榄、萝卜等,还可配合吃中药肉苁蓉、巴戟天、杜仲、补骨脂、胡桃肉、菟丝子、冬虫夏草等。
还有要注意保暖,一些年轻人,尤其是姑娘们,往往在早春时节就穿起了五颜六色的裙装,这种穿着其实对身体很不利。
如气温太低,特别在阴雨绵绵的日子里穿裙装,暴露在外的肢体会因为风寒的侵袭而出现发凉麻木、行动不灵、酸痛等不适,特别是膝关节外皮下脂肪少,缺乏保护,对冷空气的侵袭较为敏感,受寒后更易发生局部麻木、酸痛等症,久之会引发关节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unjiys/19524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