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是在传统气功养生文化的土壤中成长起来的,其中蕴藏着我们祖先的养生智慧,说起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什么是智慧?笔者以为就是讲科学,按客观规律办事。
一、对“养生智慧”的理解
现在养生市场很火,乱象丛生,所以提出“科学养生”的口号。
其实养生就应该是科学的,不讲科学,不但无益,反而有害,就不叫养生了。对任何宣传都要多动脑筋,考验一下是否符合实际,不可盲从跟风,时时处处都要打假,要独立思考。经得起考验的、有实效的养生措施都是符合客观规律的,就是科学的,这就是养生智慧。
养生可以说是生物在长期进化中形成的一种保护性本能,因此,自从有了人类,就有了养生实践活动。在实践的基础上,人们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逐渐形成了养生学,古代也称为“黄老之学”(黄帝、老子)。在历史上,医、儒、道、释、武、艺等各家,都有其修身养性的学问,其内容也大同小异,实际上都属于气功养生学的范围。比较起来,医家和道家对养生学贡献较大。医家的养生学,在《黄帝内经》中已经奠基,其中就有道家思想,也有儒家思想。唐代名医孙思邈更熔医、儒、道、释各家于一炉,建立了气功养生学的完整体系。在后世的发展中,更是各家学说互相渗透,互相移植。在《道藏》中,养生思想和养生术更为集中,由于宗教的缘故,养生学往往被蒙上一层神秘的色彩,古今中外,都曾有人把它看成“巫术邪说”。但是,对古代的文化遗产,要分清精华和糟粕,取其精华,弃其糟粕。晋代医家葛洪,在其代表作《抱朴子》中说得好:“凡养生者,欲令多闻而体要,博见而善择,偏修一事,不足必赖矣。”葛洪的见解是对的,其大意是善于养生的人,要有广博的知识,能抓住要领和关键,具有正确认识和选择的能力,偏听偏信,固执片面是不可取的。
用现代观点来看,养生学应该是一门综合科学,是吸取多学科的研究成果而运用于人类的卫生保健,它是运用多学科知识(包括社会人文科学)来研究养生理论和方法的人体科学。外国学者拉隆德的保健理论认为:人类的健康,是由生物学特性、生活环境与生活方式以及社会保健医疗体制决定的。中医传统养生学的观点也正是如此,中医认为生活方式、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对人类康长寿是至关重要的。生活方式包罗万象,其中主要是饮食、运动、作息及心理调节。
那么这些养生智慧在健身气功中都有哪些表现呢?这是一个大题目,只能提出一点个人体会与各位朋友讨论。
二、健身气功中的养生智慧拾零
1、“治未病”是健身气功锻炼的宗旨。
健身气功的最大作用是防病保健。《内经》开卷第一篇就谈养生,《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其中的养生理论和方法就是讲气功,而且奠定了现代气功“三调”的基础。第二篇《四气调神大论》就指出:“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认为已经病了再服药,就好像等到渴了才去挖井,不是太晚了吗!两千多年前的预防思想,开辟世界预防医学之先河。体现在健身气功中就是要“安不忘危”,无论闲忙,天天坚持锻炼,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预防为主”是我国的卫生工作方针,而健身气功的预防措施独具特色,更注重维护心理健康的精神调摄、适度运动的导引吐纳、合理膳食的食疗食养。与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不谋而合。
这种预防医学思想,还包括“见微知著”,“防微杜渐”,早发现早治疗,不要把小病拖成大病。未来的医学应该是健康医学,医生要走出医院,进行健康教育,帮助人们预防疾病,消灭隐患。《黄帝内经•素问•宝命全形论》早就指出:“上工救其萌芽”,“下工救其已成”。工就是医生,是为人民服务的,好的医生能把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而且当时已经有了治病主要靠患者自己的观念,所谓“病为本,工为标”。病指患者,工是医生,本是根本,标是枝叶。那么怎样治未病呢?一句话就是顺应自然规律。《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从阴阳者生,逆之则死,从之者治,逆之则乱。”就是说医生和患者都不要违背自然规律,而天地间最基本的自然规律就是太极阴阳。健身气功的“三调”就是调节阴阳相对平衡。道理谁都懂,就是“知易行难”,很多人不能坚持实践,不能把三调精神贯彻到日常生活和工作中。
老年学与长寿医学认为,人的寿命应在100~150岁左右,大多数人之所以达不到这个天年,多因疾病的折磨,使人夭亡。所以古人认为,延年必以祛病为先。治疗疾病仍然是当前社会的急需。无论保健还是医疗,都需要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我认为健身气功就是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它不仅是体育锻炼,其中包含有深刻哲理的养生理念。
人们的内、外环境总是在不断地变化着,有时会干扰人们的生理机能,产生一些矛盾。一旦超出人们的适应能力,就会感到疲劳、疼痛、精神不振、情绪抑郁、烦燥等种种不适,用现代医学的各种方法又查不出是什么疾病。如果仅仅是功能失调,往往得不到重视,而疾病在确诊之前,也是无法获得正确治疗的。其实许多疾病往往是先出现脏腑功能失调,然后才出现器质性改变。当人们感到不舒服的时候,在中医看来,实际上已经是疾病,或是疾病的早期信号,这时是防止疾病发生、发展的关键时刻。现代人们已经认识到有所谓亚健康状态。初略的估计,70%的人处于亚健康状态,如果在此阶段得到及时调整,就能预防70%的疾病。这就是所谓见微知著,防患于未然。
根据人体机能状态的外部表现和自我感觉,随时调节阴阳平衡,调整脏腑的机能状态,维持内环境的稳定,就能保持机体健康。用太极阴阳理论去分析所出现的异常现象,确定脏腑寒、热、虚、实,及时进行正确的调理,就能预防疾病,健身气功的自我调控,正是治未病的最佳选择。
2、健身气功节约“生命能量”
所谓节约就是以最少的消耗,获得最大的效益。实际上是提高效率,不做无谓的消耗。古人效法自然,运用自然疗法,就地取材,进行疗养,提出“三分治七分养”。健身气功的调心,“用意不用力”,就是最巧妙的节约生命能量的基本方法。
健身气功要求调身、调息、调心三调合一,虽然吐纳、导引都有益于健康长寿,但是这只不过是达到更高境界的手段而已。更有利于养生的是入静养神,也就是健身气功的心理调节,有利于缓解处于竞争激烈中的人们心理压力,善于运用有限的生命去做更多的事情。古人以木材燃烧时间的长短,比喻人类禀赋的寿命,同样体积的木材,质地坚实的柞木耐久,而杨木就不耐燃烧。但是这不等于宿命论,“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则夭,善用则延”(《养性延命录》)。现代有个说法,人体的生命能量是个常数,由遗传基因决定。常常入静养神,在休息时尽量降低新陈代谢水平,就能节约生命能量而延长寿命。《内经》所谓“阴精所奉其人寿,阳精所奉其人夭”。
据报道,动物实验证明,降低热量摄入1/3,就能延长寿命1/3。除了个别的贫困地区,现在人们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营养过剩。英国营养学者霍尔福德在《营养圣经》中指出:压力产生时,身体里会发生一系列生物化学反应,出现能量的分流。也就是说,用于机体常规的修复和保养工作等所需的能量被挪用了过来。所以处在压力之中的每一分钟都会加速身体的衰老。长期持续压力的结果,使脑垂体、肾上腺、胰腺和肝脏不停地释放出激素以控制你根本不需要的血糖,造成代谢紊乱。身体就像一辆汽车行驶过快,车体失去了平衡,一些部件出现了磨损。不久,抗衰老的肾上腺激素的分泌量开始下降,皮质醇的数量也开始减少,再面对压力时几乎就失去了以往的应对能力。国外学者对练“超觉静坐”(静功)的人做过对照实验,证明练功者比不练功者,其神经紧张程度明显减轻,反应速度明显加快,液态智力显著提高,学习速度、记忆力、语言表达能力、灵活性、创造性等都显著地改善。现在积极推广的易、五、六、八等等多套健身气功,经过几年的实践和科学实验证明,都能显著改善人们的心理品质,以前国内也做过气功开发智力潜能的实验,同样证实了气功修练能改善大脑的功能态。当人们进入气功态,大脑的活动更加有序化、同步化,气功态脑电效应研究表明,入静不是休息,不是睡眠,也不是催眠状态,而是一种整合功能状态,称为“气功功能态”简称“气功态”。气功锻炼使大脑在清醒条件下降低其复杂性,减少混乱状态,当高级神经中枢大脑皮质处于抑制状态时,管理内脏活动的中枢却活跃起来,所以紊乱的功能得到自动调整。这就是中医理论所谓“元神用事,识神退位”。国外还做过动物实验,当给动物喂食高质量低能量膳食时,因为它们获得了需要的燃料,所以不会造成过多“燃烧”时的浪费,而“燃烧”正是产生自由基的主要过程,自由基是能量代谢中的毒副产物。受试动物摄入最佳营养后,特别是摄入大量的抗氧化剂以后,不仅可以免受自由基的破坏,还可以在辅助营养素的作用下,确保能量代谢尽量高效进行。总之,通过入静,能够精神内守,减少紧张和压力,使生理机能达到最佳状态;气功有些想像的练习方法,通过想像训练,发展形象思维,可发挥创造力,开发智力潜能。由于心情舒畅,意念集中,不受外界干扰,体内的自动调节机能充分发挥作用,这时本能的免疫能力和适应能力就得到了开发。
调心的基本要求是入静,就是自觉地调控心理活动,通过意守,以达到入静养神的目的。意守的本质特征在于轻松的意念专一,不要求对指向的事物产生明晰的认识。这就是初级的入静,高级的入静则是无思无想,达到忘我的境界,如古书所形容的“心如明镜止水”,“神如浩渺太空”。此时会产生“气功快感”,心理学称为“高峰体验”,这种难以形容的愉快心态,最有利于节约生命能量而达到健康长寿。健康教育专家都强调好心态对健康长寿的重要意义,这已经形成共识。在入静条件下,让人体自动调节系统不受干扰而发挥作用,一切阴阳失调的状态都能调整过来。但是当自动调节系统超负荷运转,已经失灵,就需要其他医疗措施来干预了。气功是发挥主观能动性来自我调控,练功有素者,意守可以主动进行调节控制,这与良性的心理暗示和想象有关。例如意守头部时,血压上升,意守足部时,血压下降。传统气功以意行气,可调节气血升降。阴虚阳亢的人,意守在下的腧穴可以潜阳,还可想象月亮或大水等寒凉意境。反之,意守在上的腧穴可以升阳,阳虚有寒者,应存想太阳或大火等温暖意境。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uantongwushu/66884.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武术流派之健身气功&b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