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气舞是国家体育总局健身气功管理中心推出的“接地气儿”的新形式,是“倡导中华美学精神,推动美学、美德、美文相结合”的一项重要载体之一。其核心是弘扬健身气功艺术之美,展现健身气功的独特文化底蕴,以符合中国人民思想观念、风俗习惯和审美追求。气舞具有使人“兴”的超越功能,通过气舞的艺术性把观众引入一个新的世界,即以一种审美的眼光来审视“气功”域,使气功的魅力与惊人便赫然眼前,王夫之所说的“性之生乎气者”便由气舞油然而生。气舞“接地气儿”的新形式创新绝非只是花样翻新,而是打破学练者日常经验的遮蔽性,还学练者一副新鲜的“儿童眼光”。用“儿童眼光”看气舞,就会发现气功的魅力与惊人,使学练者、观众等人群对气功变得新奇而富有魅力,同时,唤起学练者、观众对气功敏锐的感受。从而使司空见惯的群体项目中脱颖而出,吸引更多群众的审美注意,使群众注意到以前未曾注意到的形态、色彩和造型,来恢复群众对气功的敏锐感受及兴趣,进而具有了新的感性,并以此来保持和强化对气功的审美感。本文通过健身气功具有美的属性、气舞是对美的再创造并通过功法展示、艺术表现等“陌生化”手法来创造一种“陌生的”效果,以此成为展现气舞之美的“功勋”。
健身气功,从17年前的谈“气”色变,到现在热议、热捧中的气舞及其“健身气功上全运”,人们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健身气功的观赏性、艺术性的增强,尤其,气舞,使健身气功的艺术之美,推向了高潮。黑格尔说的好:“审美带有令人解放的性质”。谁能凸显审美,谁就能掌握推广普及的主动权。气舞的出现,使人们对健身气功的认知有了“解放”,以有利于还原于它的本来面目——“美在和谐”。健身气功的养生本质在于保持“身心和谐”,因“和谐”而获得“美”,不管这种“美”以何种方式表现,讲会“亦有在焉”地遍布世界。
气舞的艺术性,首先通过功法展示,来展现意气形与音乐、背景的完美融合,并彰显功法意境。这样一来,气舞变成了“召唤结构”,它不断地向人们发出邀请,吁请观众进入它的视域。从展示的内容上来讲,它应该是精选每套功法的动作、艺术核心的融合与叠加,使之锦上添花;从背景来讲,背景更应该根据创编内容,而增设不同的动态画面,比如有提踵、独立并要求稳定的动作,不妨在背景中出现古松,古松的形象引起高风亮节的联想,学练者的“大气”、稳定动作就会与苍老劲拔的古松姿态成为一种“双向交流”,毕竟,背景更容易接近观众,更亲切,因而显得更易理解。可以说美轮美奂的背景与功法动作的融合是比较容易唤起观众的审美动机,自然就会投以格外的审美注意力,来强化、提高了自己的审美意识,并会以极大的热情去观察、观看。从自配音乐来讲,功法、背景都要与音乐形成交流与互动,使观众的思绪游弋与碰撞,在那充满活力的动态过程中产生极强的审美活动。从自选服装来讲,服装作为提升精神品质的饰物,服饰之美一直意在表现着人体动作之美,蕴涵着学练者的审美追求和审美视觉效果。
由此,作为功法展示,强调更多的不是外在的表现、模拟功法的忠实、再现的可信等,而是内在生命意兴的表达。至于怎样表达内在,还需要功法形象作为载体,功法形象强调得更多的是动作的阴柔与阳刚而带来的“中和”,而不是难度动作的崇高。功法必在圆正,气力纵横匀称,凝神静虑,给动态的观众带来了和谐。这种和谐便是对观众的一种内在的诉求和召唤,内在生命的表达与意兴。所以,功法形象的创编很重要,即“赋形”(是一种“有意味的形式”)要得体。也就是说,从6种功法元素,看似无关联的“无形”到“有形”的“构形”要得体、合理,具体而言,创编的秩序的组织是否合理、动作的融汇是否统一,呼吸调整是否顺畅等,都可以作为判断“赋形”的重要一环。演练者的“赋形”实质是通过不同的肢体所构成的“线”来完成的。观众就看演练者所构成“线”的水平及能力,一般来说,画面贯穿着水平线的构图,传达出一种和平宁静的气氛;圆形构图意味着一种完满平和的氛围,使得画面既有变化又归于统一等等。所以,功法中的弧形圆形、水平等运动所构成的“线”具有完全纯粹的艺术意义,观众就能够用心灵来体会这些线纯粹的内在共鸣,来“获得自己全部的内在力量”。
所以,功法展示是一个“赋形”的过程,需要与服装、音乐的选择及颜色上的搭配、背景主题密切配合,才可表达出内在生命意兴的旨意。
表现,从语义上说,表现指的通过行为或事物来呈现什么;从艺术上说,表现乃中国古典艺术所具有的共同特征,能表现人格,创造意境,表现这个概念涉及演练者的内在精神状态如何通过特定艺术形式传达出来。也就是说,演练者结合自身的人文背景、功法技术优势、审美取向等因素的基础上通过肢体语言将健身气功的内涵展现出来,从而激起观众的审美情感、给观众以强烈的艺术享受。这种审美享受是演练者外在动作的展现和内在精神的表达的完美统一。在“一切艺术问题都必须涉及某种特殊的感情,而且这种感情一般要通过形式而被直觉到。”也就是说,功法动作的路线、形状等并不是仅仅代表难度,而是带有某种情感表现特性和象征意义。LED动态背景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因动态背景是一个虚拟的、想象性的情境,所以在此产生的情感不再是个体切身的、功利的情感,而是看到演练者的动作与动态背景的结合,将观众的情感体验投射到对象中,不过这种情感,不应该是强烈的,而是温和的中等强度的情绪状态,其最终结果使演练者、观众更“虚静”,中和强度的情绪状态过后,内心更澄明虚空,平静而安宁,即处于“空故纳万境”的状态。
气舞的创编应该是科学与艺术的完美结合,也是人文与艺术教育的结晶。在结构上更要凸显对称性。因对称性产生着无限的美感,对称之美主要表现在协调、条理、稳重、整齐、均衡上。这种美绝对不是杂乱无章,因而使观众在视觉上感到安宁、悦目、平和,产生出一种宏阔安稳的愉悦,从心理上给观众的感觉都是稳重均衡、庄严,产生着一种独特的审美效果。对此,培根说的一语中的:“没有一个极美的东西不是在均衡中有着某种新奇。”
总之,通过气舞的艺术表现,能够培养人的感悟能力和形象思维,把健身气功隐藏的美展现出来,让气舞之美成为一种“功勋”,彻底地彰显“高贵的单纯,静穆的伟大”而时时刻刻发射强大的吸引力,以便在世界各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气舞就是突破一些观念陈规和传统,不断创新的必然选择。没有这个“新”就没有文化的进步和发展,也就没有气舞那种千差万别的个性风格和艺术表现形式,正所谓“人未尝言之,而自我始言之”、“不随世人脚跟”之壮举。
从观众的角度来看,当观众进入气舞所营造的想象世界,也就在自觉或不自觉中接受、认可或质疑了它所面对的艺术表现及其观念,因而与特定的社会文化发生了精神上的关联。气舞蕴涵着演练者的创作意图和情感体验,所以它是一个有灵性和精神的对象,召唤着观众的意向性介入。只有当观众面对气舞产生了特定的思想和情感的交流时,艺术的过程才能完成,进而把握到气舞的独特的意蕴和价值。气舞的理论体系既简单,又实用,毕竟,它由原来的功法要素创编而来,其理论体系有其基础。恰恰理论的简单化,更容易产生很深的美感,爱因斯坦说得好:“理论的前提简单性越大,它所涉及的事物种类就越多,它的应用范围就越广,给人们的美感就越深”。气舞,健身气功艺术性的结晶,它不但能让人的感官得到愉悦,还能使人的精神品质得到升华,这是一种从感性接受上升到理性接受的过程,此时学练者才能够真正享受到“天地之美”赋予健身气功的“真”、“天然”与“自然”。
从气舞的本质来讲,“教之以舞,所以均调血气而收束其筋骸,条畅其精神而涵养其心术,是以血气和平,耳目聪敏”(礼记•会元》)。在这里概括了“气舞”的生理、心理、艺术本质。气舞艺术的产生,是以生理、心理和谐为基础的,进而提高学练者生命质量,提升学练者的人格境界,完善着学练者的精神理念,促进实现学练者的人生价值。可以说,在以后的发展中,气舞表现出一种刚柔相济、体态轻盈、含蓄、温文尔雅的自然、天然属性,产生出博大幽深的视觉效果,而具有永恒的魅力。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uantongwushu/6688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武术流派之十四经络与健身气功(三)
下一篇: 武术流派之健身气功中的养生智慧(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