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是以太极、阴阳思想为指导,通过以杖通阴阳的功法练习,强调身体内外平衡,实现健内助外、强身健体的目的。
健身气功·太极养生杖的功法特点是:“以杖导引,形神统一”;“杖行弧线,圆转四方”;“按摩行杖,融为一体”;“腰为轴枢,身械协调”;“两手握杖,相牵相系”。其腰为轴枢的技术要领,表明该功法以腰部等脊柱运动为重点的运动技术特色。与其他功法相比较,太极养生杖借助于器械进行练习,动作形象、意境生动,使人的意念更容易专注于运动,做到减少杂念;另外,通过杖这一器械的引导练功,更易于规范肢体运动的轨迹、方位,让练习者对于意气形的三者配合,有形可依,较容易体会到健身气功的内感外应的内外互动,及动静结合的养生特点。
笔者拜读了韦以宗先生编著的《中国整脊学》一书,并从中获得了很多有启迪、指导或参考意义的研究结论。该书运用传统医学的思维模式,以整体思考代替片段思考,以系统思考代替机械思考,以动态思考代替静止思考,结合脊柱的形态解剖学、运动力学和生物力学的科学理论,从研究脊柱的动力学作为切入点,揭示了脊柱运动的客观规律。
在此,结合整脊学研究理论成果,从解剖学结构和肌肉动力学机制上去探讨太极养生杖脊柱运动的技术要领,进一步加深对 “牵一发而动全身”整体性运动原则的理解。其整脊学理论研究成果有,第一:椎曲的改变,对于脊椎各种运动产生影响最大的是旋转运动;椎曲改变也是脊柱所有伤病的病理基础,甚至影响波及到肢体、脏器。第二:头颅、胸廓、骨盆的运动直接影响着脊椎的伸缩、屈伸、侧屈、旋转的活动,而且头颈、颈胸、胸腰、腰骶各部位有一个关键中枢枢纽关节,彼此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作用,呈现一个整体性的影响和变化作用。在目前普及的几种健身气功功法中,颈椎、腰椎等脊柱部位的运动占有相当比例和分量。这足以表明正确地掌握功法中有关脊柱运动的技术要领,对于提高健身气功的练习质量和功效作用,其影响是巨大的。因此,重视掌握正确的练功技术,技术细节决定整体练功的功效质量。尤其对于初级阶段练功者的进一步提高,是一个重要的、必然的阶段。
头部运动技术对脊柱运动影响的重要性
图1 图2 在太极养生杖功法中,无论怎样动作,头部都应注意百会上领。在头部有虚领劲的状态下,身体进行转动、俯仰。头切勿歪斜、丢顶,一旦出现这些问题,一定是颈部没有处理好。改正方法是百会向上领虚、微收下颌,同时与沉肩、松腰、敛臀形成的向下沉坠劲相协调、对应,使颈椎周围的对称肌肉群的收缩与被伸拉处于一个平衡状态。在此状态下,头部、颈椎做各种转动、俯仰运动。 整脊学研究理论“圆筒枢纽学说”告诉我们,人的头颅、胸廓、骨盆(图1)的运动直接影响着脊椎的伸缩、屈伸、侧屈、旋转的活动。在头颅、胸廓、骨盆带动脊椎运动过程中,必有一关节起传导力量的重要作用。通过解剖学、生物力学等理论论证,证明了头颅与颈椎的连接关节、颈椎与胸椎的连接关节、胸椎与腰椎的连接关节、腰椎与骶椎连接关节(图2),对于颈、胸、腰的脊柱段运动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并对相邻的椎体有控制作用。这表明头部、胸部、腰部、骨盆各自的位置变化与动作,都可以直接影响或改变上下相邻部位之间的运动关系和幅度,体现了某一处的变化,能改变整个脊柱的运动方式。因此,头部运动技术的细微改变,将影响到脊柱运动形式。所以,应高度重视头部运动技术的正确性。 在做预备势及功法过程中站立姿势时,头正则身正,从头到尾闾使整个脊柱上下贯穿、舒伸,有利于人体躯干肌肉间的协同肌和对抗肌的相互平衡,易于稳固人体重心,有利于人体处于最好地自然放松状态。这为太极养生杖功法练习奠定了身心放松、运动圆活的运动基础。例如:风摆荷叶的举杖、抬头上看;船夫背纤的背纤转头向后远看,探海寻宝的转体、转头举杖和抬头探海,头部都不要丢顶。当练习者的头、颈偏斜或仰下颌,就会引起功法中脊柱运动方式的微细改变,从而导致降低甚至失掉该式练习的功效作用。 太极养生杖“腰为轴枢,身械协调”的技术要领
图3 图4 太极养生杖动作虽然简单易学,但每一式都有一些技术细节要给予高度重视。针对于脊柱运动来说,与头、颈椎、胸椎、腰椎运动相关联的各种脊柱运动形式,一定要做到头部的百会上领,明确胸、腰的转动角度,以及整体配合的技术要求。正如整脊学的研究理论——圆筒枢纽学说,它揭示出了人的脊柱运动,是动一处而牵动全身的身体活动规律的。所以,在练功过程中,一定要搞清楚各部位的位置、动作路线和规范技术要求。当胸、腰、髋的相互位置关系改变,或角度太大或不及,都会影响功法的健身效果。 太极养生杖功法中,几乎每式(除第八式气归丹田)都有腰部的转换变动。腰椎是上传下达传递重力的关键部位,它对人体重心移动和稳固程度影响很大。腰椎其上为胸椎,其下为骶骨,骶骨与髂骨形成了骨盆。骨盆前是人的腹部,大多数人的重心在肚脐以下。因此,在练习太极养生杖整个功法时,头部百会上领,腰部应松腰、竖脊。腰的屈伸、转动和虚实转化,对于人体运动变化及其所起到贯通脊柱上下的重要枢纽作用,是显而易见的。 脊柱或脊椎的形状似一个“海马”状(图3),人类是在站立行走后的发育过程中,才逐渐形成腰曲和颈曲的。脊柱在形成颈曲和腰曲同时,脊椎骨为顺应向下的地心吸引力,逐渐形成上小下大的“塔形”结构,腰椎最大;椎体之间有椎间盘,椎间盘由于椎曲形成,以及行走、跳跃的振荡效应力,呈现了前厚、后薄的适应性变化。从脊柱的动力学基础分析,颈椎前缘左右各一组的前中后斜角肌,起于横突(左右)前缘,止于两侧第一二肋骨面(见图4);后面左右各一组肩胛提肌和斜方肌起于横突后缘,止于肩胛骨和肩峰(图5)。在腰椎左右各一组腰大肌,起于第12胸椎及所有腰椎横突前缘,止于股骨小转子(图6);背后是竖脊肌,起于胸腰椎的所有横突后缘,止于髂嵴(图7)。表明脊柱每一椎体的两侧都有对称的肌肉群,其运动动力,维系着轴心产生伸缩、伸屈、左右侧屈和轴向旋转八大活动度。脊椎的各种运动是由各组肌群有序、协同的收缩、牵张作用的结果。脊椎上的肌肉起点大都是附着在椎体横突的前缘和后缘,而肌肉另一端的止点,颈椎则分别在肋、肩上,腰椎的肌肉止点在股骨小转子、髂嵴上。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颈椎的运动与肩有关联,腰椎的运动与髋、股骨有关联。把人体的脊柱与躯干、四肢联系为一个整体。即人的每一部位的运动,最终都是全身协调运动的结果。这为我们认识、掌握脊柱运动技术,提供了脊柱运动的动力学和解剖学基础。 因此,习练太极养生杖要做到腰为轴枢,同时还要身械协调,即以杖为导引,注意上下、左右、前后的周身整体性配合的运动原则。因此,“腰为轴枢,身械协调”,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条件的。这既符合脊柱运动的解剖学结构和动力学基础,又符合太极养生杖阴阳学说的理论依据思想。即局部与整体相互之间的密切关联性。所以,腰为轴枢,说明腰部的运动变化,对于人体上下整体的运动方式,其影响是非常关键和重要的。有道是“失之毫厘,差之千里”,外形看似一样,其练功效果却相去甚远。 图5
图6 图7
太极养生杖的脊柱侧屈技术要领
图8 在太极养生杖功法中,第三式风摆荷叶(图8)有脊柱的侧屈运动。动作时以杖引导,在体前划半圆,引导躯干成脊柱侧屈;头部随杖向体侧划圆转动,做到百会向上虚领、收下颌,注意胸、腰、髋的位置,即胸、腰或髋关节切勿扭转,同时当风摆荷叶的杖运行、停在体侧定住时,在上方的大臂注意贴耳,左右两肩切勿一前一后,以免改变胸部的朝向,使手臂、胸、腹、胯在一个立体的平面上。实现“风摆荷叶”这一式对于整个脊柱侧屈运动的练习效果,即有效地刺激任督两脉、冲脉和胆经。但是,在练习太极养生杖这一式的时候,经常会出现胸、腰、髋相对扭转有角度的位置变化,至使脊柱变为转动运动形式,改变了胸、腰、骶椎周围附着肌肉的收缩和被伸拉的关系,技术动作变形,因而改变了风摆荷叶的贯穿脊柱上下的侧屈伸拉的目的。由此,也就削弱或丢失了这一式的练习功效。 太极养生杖的脊柱拧转技术要领
图9 太极养生杖第四式船夫背纤(图9),是一个贯穿头、腰、腿、脚上下一体的、拧转和伸拉的运动练习。在实践中,练习者经常存在胸、腰、髋转动不到位,使整个脊背拧转不过来,或者不到位,其原因是练此动作时,胸部状态太紧张、僵硬,甚至挺胸、踏腰、翘臀,并仰着下巴转头。根据整脊学的研究理论,当颈椎、胸椎、腰椎的曲度有增大变化,最受影响的是椎体的旋转度。因此,当练习者挺胸、踏腰时,使其腰曲的曲度变化增大,致使限制了转腰的幅度。另外,转头时下颏上扬,也不利于腰椎的拧转幅度。因此,练习此式时,注意以杖引导贴身立圆转动,以杖导引、转腰带动转髋,眼随杖走,转头→拧转腰→转髋,完成船夫背纤。这是一个相互关联的、一气呵成的拧转过程。所以,要注意胸、腰部位的正确技术要求,尤其是仰下巴、挺胸、踏腰致使其椎曲产生微细变化时,将会影响船夫背纤一式贯通上下的整个脊柱拧转技术的发挥。 练习健身气功的过程,包括有初级阶段、中级阶段、高级阶段之分。不同的阶段,对于意气形三方面的练习各有侧重,同时也因人而异。一般情况下,初级阶段的练功者,首先要注重功法运动技术的规范性。在习练太极养生杖功法时,要很好利用以杖引导的练功方式,注意各式运动的头、臂、腕、腰、腿、踝的技术细节变化。这决定了能否很好地发挥太极养生杖器械功法的更大功效和作用。 太极养生杖功法对于人们的颈、腰椎的调理,有着很好地修正和塑型作用,这在大众的健身实践中已得到了验证。颈、腰椎病痛是现代人的常见病种之一,其患病年龄也已趋于年轻化。因此,搞清楚、弄明白每一功法脊柱运动的规范化技术要领和机理,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uantongwushu/6683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武术流派之我所体悟的舌抵上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