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通时达变 (tōng shí dá biàn)
简拼 : tsdb
近义词 : 通权达变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同“通权达变”。
出处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01回:“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有王伯之才,通时达变,足以寄秦国之政。”
成语用法 : 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例子 : 蔡东藩《明史演义》第六回:“你既自称豪杰,正当通时达变,何苦轻生?”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1. 四字成语中,含"文"字的有哪些 含“文”的四字成语好多:偃武修文 偃:停止;修:昌明,修明。
停止武事,振兴文教。 咬文嚼字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
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一文不名 一个钱都没有。
一纸空文 只是写在纸上没有兑现或不能兑现的东西。 以文会友 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以文乱法 文:指儒家的经典。引用儒家的经典,非议国家法令。
允文允武 形容能文能武。 质非文是 徒有华美的外表,而无相应的实质。
主文谲谏 主文:用譬喻来规劝;谲谏:委婉讽刺。通过诗歌的形式,用譬喻的手法进行讽谏。
广文先生 ①唐杜甫称郑虔为“广文先生”。②泛指清苦闲散的儒学教官。
班马文章 汉代史学家司马迁与班固的并称。泛指可与班固、司马迁相比美的文章。
半文半白 文言和白话夹杂。亦作“半文不白”。
半文不白 文言和白话夹杂。同“半文半白”。
秉文兼武 犹言能文能武。 秉文经武 执掌文事,经营武备。
不名一文 名:占有。一个钱也没有。
形容极其贫穷。 不直一文 鄙视之词,犹言毫无价值。
比喻无能或品格卑下。 出文入武 指文武兼备。
单文孤证 仅有的证据。意指不足凭信。
重厚少文 持重敦厚而少于文饰。 大有文章 指话语、文章、或已表露的现象之中,很有令人难以捉摸的意思或别的情况。
大做文章 比喻为达到某种目的,在某些问题上横生枝节,或借题发挥,扩大事态。 百代文宗 宗:被人所效法的人物。
在久远的年代里堪为文人楷模的人物。 表面文章 比喻浮夸或不切实际,敷衍塞责的做法。
博文约礼 博:金我,广;约:约束。广求学问,恪守礼法。
不立文字 佛家语,指禅家悟道,不涉文字不依经卷,唯以师徒心心相印,理解契合,传法授受。 不文不武 既不能文,又不能武。
才兼文武 指人具有文武两方面的才能。 粗通文墨 粗:略微;通:通晓。
文墨:指写文章。稍微懂得一些写作方面的学问。
大块文章 大块:大地。原指大自然锦绣般美好的景色。
后用以称赞别人内容丰富的长篇文章。 道德文章 指思想品德和学识学问。
地下修文 旧指有才文人早死。 典章文物 指法令、礼乐、制度以及历代遗留下来的有价值的东西。
断发文身 剪短头发,身上刺着花纹。是古代某些民族的风俗。
多文为富 以多学知识、技能为富有。 繁文末节 文:规定、仪式;节:礼节。
过分繁琐的仪式和礼节。比喻琐碎多余的事情。
繁文缛节 文:规定、仪式;缛:繁多;节:礼节。过分繁琐的仪式或礼节。
也比喻其他繁琐多余的事项。 反面文章 从事情的反面做的文章。
多指反语。 废文任武 文:文治;任:任用;武:武力。
废掉文治,任用武力。指轻文重武。
分文不名 名:占有。一分钱一个铜板也没有。
比喻非常贫困。 分文不取 一个钱也不要。
比喻不计报酬。 分文不直 直:同“值”。
一分钱一文钱也不值。形容没有任何价值。
浮文巧语 华丽而空泛的言词。 高文典册 指封建朝廷的重要文书、诏令。
官样文章 旧时官场中有固定格式和套语的例行公文。比喻光注意形式,没有实际内容的空话,或照例敷衍的虚文滥调。
龟文鸟迹 指古代的象形文字。 慧业文人 指有文学天才并与文字结为业缘的人。
骥子龙文 骥子:千里马;龙文:骏马名,旧时多指神童。原为佳子弟的代称。
后多比喻英才。 较武论文 较:比较,评论。
评论武艺,谈论文章。 经文纬武 治理国家的本领,文的武的都具备。
临文不讳 临:及;讳:避讳。作文时不须避讳。
被发文身 被发:散发;文身:身上刺花纹。原指古代吴越一代的风俗。
后也用以泛指未开化地带的风俗。 奇文共赏 少见的好文章大家一道欣赏。
奇文瑰句 瑰:珍奇。优美的文章。
深文周纳 周纳:罗织罪名。指苛刻地或歪曲地引用法律条文,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也指不根据事实,牵强附会地给人硬加。 识文断字 识字。
指有一点文化知识。 斯文扫地 斯文:指文化或文人;扫地:比喻名誉、信用、地位等完全丧失。
指文化或文人不受尊重或文人自甘堕落。 酸文假醋 形容装出一副文雅有礼貌的样子。
同文共轨 同文:全国所用的文字相同;共轨:全国车辙阔狭相同。统一文字,统一车辙。
比喻国家统一。 望文生义 文:文字,指字面;义:意义。
不了解某一词句的确切涵义,光从字面上去牵强附会,做出不确切的解释。 微文深诋 想尽办法把无罪的人定成有罪。
纬武经文 指有文有武,有治理国家的才能。 温文尔雅 温文:态度温和,有礼貌;尔雅:文雅。
形容人态度温和,举动斯文。现有时也指缺乏斗争性,做事不大胆泼辣,。
文不对题 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文不加点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
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文从字顺 从:服从,顺从;顺:通顺。
指文章通顺。 文房四宝 俗指笔、墨、纸、砚。
文风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文过饰非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文君新寡 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君新醮 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
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相轻 指文人之间互相。
2. 四字成语中第一个字是文 的成语是什么后面是什么 四字成语中,第一个字是文 的成语:
文不对题 : 文章里的意思跟题目对不上。指人说话或写文章不能针对主题。
文不加点 : 点:涂上一点,表示删去。文章一气呵成,无须修改。形容文思敏捷,写作技巧纯熟。
文从字顺 : 从:服从,顺从;顺:通顺。指文章通顺。
文房四宝 :俗指笔、墨、纸、砚。
文风不动 :一点儿也不动。形容没有丝毫损坏或改变。
文过饰非 : 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文君新寡 : 指妇女死去丈夫不久。
文君新醮 : 醮:旧指女子出嫁,这里指再嫁。原指汉代卓文君嫁司马相如事。后指寡妇再嫁。
文理不通 指文章在词句和内容方面都行不通。
文人无行 喜欢玩弄文字的人,品行常常不端正。
文人相轻 指文人之间互相看不起。
文如其人 指文章的风格同作者的性格特点相似。
文韬武略 韬:指《六韬》,古代兵书,内容分文、武、龙、虎、豹、犬六韬;略:指《三略》,古代兵书,凡三卷。比喻用。
文恬武嬉 恬:安闲;嬉:玩乐。文官安闲自得,武官游荡玩乐。指官吏只知贪图安逸享受,吃喝玩乐,不关心国事。
文武双全 文:文才;武:武艺。能文能武,文才和武艺都很出众。
文武之道,一张一弛 文、武:指周文王和周武王。意思是宽严相结合,是文王武王治理国家的方法。现用来比喻生活的松紧和工作的劳。
文行出处 文:学问;行:品行;出:作官;处:隐居。旧指文人的学问、品行和对待出仕隐退的态度。
文以载道 载:装载,引伸为阐明;道:道理,泛指思想。指文章是为了说明道理的。
文章憎命 憎:厌恶。文章厌恶命运好的人。形容有才能的人遭遇不好。
文治武功 比喻政治与军事。
3. 含有“文”的成语,四字 含有“文”的成语有(列举几个解释如下) :
图文并茂、文质彬彬、咬文嚼字、身无分文、繁文缛节、温文尔雅、文房四宝、
文过饰非、文恬武嬉、分文不取、大做文章、表面文章、一纸空文、以文会友、
斯斯文文、能文能武、文武双全、文奸济恶、潘文乐旨、天下文宗、文不对题、
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深文周纳、通文调武、文君新寡、孔壁古文、深文巧劾、
文案孔目、一文莫名、以郄视文、言之无文,行之不远、文武两全、文宗学府、
文质斌斌、孤文只义、地下修文、才兼文武、市民文学、言之无文、演武修文、
同文共规、不直一文、秉文经武、微文深诋、不通文墨、文川武乡、满腹文章、
文深网密、能文善武、揆文奋武、枕典席文、黼黻文章、舞文弄墨、文人无行、
允文允武、执文害意、广文先生、文采风流
成语:文质彬彬 [wén zhì bīn bīn]
释义:文:文采;质:实质;彬彬:形容配合适当。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出处:《论语·雍也》:“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造句:新来的语文教师戴着一副近视镜,身穿一身学生装,显得~。
成语:咬文嚼字 [yǎo wén jiáo zì]
释义: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e69da5e887aa62616964757a686964616f31333363356531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出处:元·乔吉《小桃红·赠刘牙儿》曲:“含宫泛徵;咬文嚼字;谁敢嗑牙儿。”
造句:我们应该正确理解文字含义,千万不要~。
成语:文过饰非 [wén guò shì fēi]
释义:文、饰:掩饰;过、非:错误。用漂亮的言词掩饰自己的过失和错误。
出处:唐·刘知几《史通》:“期则圣人设教;其理含宏;或援誓以表心;或称非以受屈。岂与夫庸儒末学;文过饰非;使夫问者缄辞杜口;怀疑不展;若斯而已哉!”
造句:犯了错误不改,反而~,就会犯更大的错误。
成语:以文会友 [yǐ wén huì yǒu]
释义:指通过文字来结交朋友。
出处:《论语·颜渊》:“曾子曰:‘君子以文会友;以友铺仁。’”
造句:评比会上,各地的朋友纷纷拿出自己的作品交流,~。
4. 四字成语及意思 洞若观火:形容看得清楚明白。
对簿公堂:在公堂受审。耳濡目染:形容见得多听得多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熟能详:听得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耳提面命 表示长辈的谆谆教导.不用于同辈之间和贬义.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多指处罚过重。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繁文缛节:比喻其他烦琐多余的事项,也说繁文缛礼。
比喻疑神疑鬼,妄自惊慌。方枘圆凿 形容格格不入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发展,一时不会终止。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焚膏继晷: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工作。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比喻登上政治舞台。
(含讥讽意)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奉为圭臬 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否极泰来:坏的到了尽头,好的就来了。
浮光掠影:比喻印象不深刻,好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失了。高谈阔论:大发议论,多含贬义。
隔靴搔痒 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问题的关键 各行其是:各自按照自己以为对的去做。耿耿于怀:对某些事总记在心里,形容心存怨恨。
(一般指自己对某些事不满) 功败垂成: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到失败。(多含惋惜意) 狗尾续貂:泛指以坏续好,前后不相称,多指文艺作品。
孤注一掷:把所有的钱一下子投做赌注,企图最后得胜。比喻在危急时把全部力量拿出来冒一次险。
瓜田李下 经过瓜田,不弯下身来提鞋,免得人家怀疑摘瓜;走过李树下面,不举起手来整理帽子,免得人家怀疑摘李子。比喻容易引起嫌疑的地方。
刮目相看: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挂一漏万:形容列举不全,遗漏很多。
管窥蠡测: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量海水,比喻眼光狭窄,见识短浅。光天化日:比喻大家看得很清楚的地方。
鬼斧神工:形容技艺的精巧,似非人工之能为。(形容人工技艺的精巧) 含英咀华:比喻琢磨和领会诗文的要点和精神。
汗牛充栋:形容书籍极多。汗牛,牛累得出了汗。
充栋,堆满了屋子 皓首穷经:皓首,白头,钻研经典到老 厚积薄发:长期积累,突然暴发。虎视眈眈:形容贪婪而凶狠地注视。
怙恶不悛:一贯作恶,不肯悔改。涣然冰释:嫌隙、误会消除。
荒诞不经:不经,不正常的。虚妄离奇,不合正理。
黄粱一梦:比喻想要实现的好事落得一场空。也说黄粱美梦,一枕黄粱 讳莫如深:紧紧隐瞒 火中取栗:比喻冒危险给别人出力自己上了大当,一无所得。
祸起萧墙:祸乱发生在家里,比喻内部发生祸乱。积重难返 指长期形成的不良风俗、习惯不易改变 集腋成裘:狐狸腋下的皮虽然很少,但是聚集起来就能缝成一件皮袍。
比喻积少成多。计日程功:可以数着日子计算进度,形容数着日子算进度,形容在较短期间就可以成功。
济济一堂 :形容许多有才能的人聚在一起。间不容发:中间容不下一根头发,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
见仁见智:对同一问题,各人从不同角度持不同的看法。见贤思齐:见到好的,优秀的,就向其学习,向其看齐。
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矫枉过正 纠正偏差做得过了头 金科玉律:比喻不能变更的信条或法律条文。
噤若寒蝉:形容不敢作声。敬谢不敏:谢,推辞;不敏,无能。
表示推辞做某事的婉辞。错用于拒绝别人的要求 久假不归 长期借去,不归还 开卷有益:读书就有收获。
开卷,打开书本,借指读书。恪遵功令:严谨地遵守条令制度。
空穴来风:有了洞穴才有风进来,比喻消息和传说不是完全没有原因的。苦心孤诣:费尽心思钻研或经营。
孤诣,别人所达不到的。(中性) 狼奔豕突:狼和猪东奔西跑。
比喻成群的坏人乱窜乱撞。(贬) 良莠不齐:一群人中有好有坏,侧重于品质。
不用于水平、成绩等 临渊羡鱼 比喻只有愿望,不去实干,就无济于事 令人发指:发指,头发竖起来,形容非常愤怒。另眼相看:用另一种眼光看待,多指看待某个人(或某种人)不同于一般。
门可罗雀 大门前面可以张网捕雀,形容宾客稀少,十分冷落。门庭若市 形容交际来往的人很多。
面目全非 事物的样子变得很厉害,贬义.指变得很糟.目无全牛:用来形容技艺已达十分纯熟的地步。(褒义词) 沐猴而冠 沐猴戴帽子,装成人的样子。
比喻装扮得像个人物,而实际并不像 暮鼓晨钟 比喻可以使人警觉醒悟的话 南辕北辙 形容行动和目的相反 南辕北辙:心里想往南去,车子却往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泥沙俱下 比喻好坏不同的人或事物混杂在一起 抛砖引玉:自谦之辞,不能用于对方或第三方 蓬荜生辉:谦辞,表示由于别人自己家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等而使自己十分光荣。披肝沥胆:比喻开诚相见,也比喻极尽忠诚。
披沙拣金:比喻从大量的事物中选择精华。萍水相逢:比喻向来不认识的人偶然相遇。
期期艾艾 口吃.不理解为懦弱犹豫等 杞人忧天:比喻不必要的忧虑。前事不忘,后世之师 指记住过去的经验教训,可以作为以后的借鉴 黔驴技穷:比喻仅有的一点伎俩也用完了(贬) 罄竹难书:把竹子用完了都写不完。
比喻事实(罪恶)很多,难以说完。求全责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 无缺。
曲突徙薪 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 人心不古:今人的心地不如古人淳厚。
5. 文啥达啥四字成语 没有 文啥达啥 的四字成语,达 在第三位的成语如下:
辞不达意 辞:言辞;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立人达人 立:建树,成就;达:发达,显贵。旧指帮助人建立功业,提高地拉。
了身达命 佛家用语,意思是对一生命运归宿看得开,无牵挂,超凡出世。亦指安身的地方。
明目达聪 眼睛明亮,耳朵灵敏。形容力图透彻了解。
守经达权 经:正道,原则;权:权宜,变通。形容坚持原则而能变通、不固执。
通情达理 指说话、做事很讲道理。
通权达变 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通宵达旦 通宵:通夜,整夜;达:到;旦:天亮。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知情达理 通人情,懂道理。
知书达礼 知、达:懂得。有文化,懂礼貌。形容有教养。
词不达意 词:言词;意:意思。指词句不能确切地表达出意思和感情。
辞不达义 指说话写文章不能确切地表达意思。
分宵达曙 犹通宵达旦。
进贤达能 犹言进贤任能。举荐贤者,任用能人。
连昏达曙 犹言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连明达夜 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同“连明连夜”。
连宵达旦 犹言通宵达旦。整整一夜,从天黑到天亮。
求志达道 指隐居以保全自己的意志,行义以贯彻自己的主张。是儒家一种理想的人生观。
识时达变 认清时势,通达权变。
识时达务 认清时势,通达事务。
通变达权 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同“通权达变”。
通材达识 指博学多才、见识练达的人。同“通才练识”。
通古达变 通晓古代的学问,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行事。
通今达古 形容知识渊博。同“通今博古”。
通权达理 通晓权宜与事理。
通儒达识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同“通儒达士”。
通儒达士 指知识渊博、明智达理的学者。
通时达变 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同“通权达变”。
通时达务 指了解客观形势。
通书达礼 指通诗书,懂礼仪。
通天达地 犹言顶天立地。形容形象高大,气慨豪迈。
通文达礼 指有学问懂礼仪。
通文达理 指有学问懂道理。
通文达艺 多才多艺,知识渊博。
通真达灵 与神仙交往。
言不达意 说的话不能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亦作“言不逮意”。
以权达变 用灵活的态度去适应变化发展的时势。
枕戈达旦 枕着兵器,等待天亮。形容杀敌报国心切。同“枕戈待旦”。
6. 四字成语大全带意思 耳熟能详:【解释】:指听得多了,能够说得很清楚、很详细。
【出自】:宋·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近义词】:耳闻则诵、熟能生巧
【反义词】:浅尝辄止、寡闻少见
【语法】:紧缩式;作谓语、定语;指听得多了
亭亭玉立:【解释】:亭亭:高耸直立的样子。形容女子身材细长。也形容花木等形体挺拔。
【出自】:明·张岱《公祭祁夫人文》:“一女英迈出群,亭亭玉立。”
【示例】:花型小,比起~的荷花远逊。 ◎郭沫若《百花齐放·睡莲》
【近义词】:袅袅婷婷、风仪玉立
【反义词】:其貌不扬
【语法】:偏正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斑驳陆离:【解释】:斑驳:色彩杂乱;陆离:参差不一。形容色彩纷杂。
【出自】:战国·楚·屈原《离骚》:“纷总总其离合兮,斑陆离其上下。”
【示例】:铜器一,器大可合抱,重数十斤,侧有双环,不知何用,~,瓶亦古。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古瓶》
【近义词】:五彩缤纷、五光十色、光怪陆离
【语法】: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景物
关于形容变化的成语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一定的意义,以下是我整理的关于形容变化的成语,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大起大落]大幅度地起落。形容变化大。
2、[千形万状]各式各样的形状。形容变化多。
3、[日异月殊]每天每月都有差异。形容变化大。
4、[日异月更]日日不同,月月改变。形容变化快。
5、[白往黑来]比喻变化极大。
6、[神藏鬼伏]比喻变化莫测。
7、[龙化虎变]比喻变化莫测。
8、[黄尘清水]比喻变化迅速。
9、[雾散云披]比喻变化之快。
10、[不可端倪]端倪:头绪。找不着头绪。形容变化莫测。
11、[千变万化]形容变化极多。
12、[地老天昏]形容变化剧烈。
13、[疾如旋踵]旋踵:转动脚跟。快得就像转动一下脚跟。形容变化很快。
14、[瞬息万变]瞬:一眨眼;息:呼吸。在极短的时间内就有很多变化。形容变化很多很快。
15、[变化如神]神:神奇。形容变化迅速而神奇。
16、[五花八门]原指五行阵和八门阵。这是古代两种战术变化很多的阵势。比喻变化多端或花样繁多。
17、[苍黄翻复]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18、[染苍染黄]苍:青色。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19、[苍黄翻覆]苍:青色;苍黄:青色和黄色;反覆:反复无常。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
20、[变化多端]形容变化极多。也指变化很大。
21、[鬼出电入]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
22、[出奇无穷]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23、[出奇不穷]指多出奇兵,多用奇计。比喻变化多端,使人难以捉摸。
24、[地覆天翻]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25、[天翻地覆]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
26、[翻天覆地]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27、[苍黄反复]苍:青色。反复:颠过来倒过去。青的一会儿变成黄的,黄的一会变成青的。比喻变化不定,反复无常。亦作“苍黄翻复”。
28、[鬼出神入]比喻变化巧妙迅速,不易捉摸。同“鬼出电入”。
29、[鱼龙曼衍]原指各种杂戏同时演出。后形容事物杂乱。也比喻变化很多(含贬义)。
30、[风云变态]变态:改变常态。风云改变常态。形容诗文变化多姿。
31、[渤澥桑田]渤澥,渤海的古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犹沧海桑田。比喻世事变化巨大。
32、[白云苍狗]苍:灰白色。浮云象白衣裳,顷刻又变得象苍狗。比喻事物变化不定。
33、[东海扬尘]大海变陆地。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4、[沧海桑田]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5、[桑田沧海]桑田:农田。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
36、[苍狗白衣]同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化无常。
37、[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三十年前风水在河的东面,而三十年后却在河的西面。比喻世事变化,盛衰无常。
38、[变化无穷]形容不断变化,没有止境。
39、[风云变幻]象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
40、[桑田碧海]大海变成桑田,桑田变成大海。比喻世事变化很大。同“桑田沧海”。
41、[反复无常]无常:变化不定。形容常常变化,一会儿是这样,一会儿又是那样,变动不定。
42、[物换星移]物换:景物变幻;星移:星辰移位。景物改变了,星辰的位置也移动了。比喻时间的变化。
43、[天旋地转]天地转动。比喻重大的变化。也形容眩晕时的感觉或闹得极凶。
44、[人世沧桑]比喻人间世事变化很大。
45、[变态百出]形容事物形态变化之多。
46、[叶落知秋]看到树叶落,便知秋天到来。比喻从细微的变化可以推测事物的发展趋向。
47、[山崩地裂]山岳倒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
48、[岸谷之变]比喻政治上的重大变化。
49、[稳坐钓鱼船]比喻不管发生什么变化,仍然沉着镇静。
50、[山雨欲来风满楼]欲:将要。比喻局势将有重大变化前夕的迹象和气氛。
51、[蹈机握杼]脚踩布机,手握筘梭。比喻掌握着事物发展变化的枢键。
52、[蛇化为龙,不变其文]比喻无论形式上怎样变化,实质还是一样。
53、[刻舟求剑]比喻不懂事物已发展变化而仍静止地看问题。
54、[庄生梦蝶]庄生:战国人庄周。庄周梦见自己变成了胡蝶。比喻梦中乐趣或人生变化无常。亦作“庄周梦蝶”。
55、[鱼龙变化]指鱼变化为龙。比喻世事或人的根本性变化。
56、[巧捷万端]巧捷:机灵敏捷。万端:变化极多。机灵敏捷,变化多端。形容动作或思维机敏,变化极多。
57、[大贤虎变]虎变:如虎身花纹的变化。比喻居上位者出处行动变化莫测。
58、[大风大浪]指巨大的风浪。比喻社会的大动荡、大变化。也比喻尖锐、复杂、激烈、艰苦的斗争。
59、[反覆无常]指变化不定。
60、[九变十化]指变化多端。
61、[十变五化]指变化多端。
62、[出鬼入神]指变化多端,不可捉摸。
63、[变幻不测]指变化无常,无法预测。
64、[变化不穷]指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
65、[化性起伪]指变化先天的本性,兴起后天的人为。
66、[虎变龙蒸]指乘时变化而飞黄腾达。
67、[盛衰荣辱]指人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68、[进退消息]指增减;变化。
69、[鸿飞霜降]鸿雁为候鸟,每年深秋归飞,其时开始霜降,因用以指时序的变化和年岁的更换。
70、[盛衰兴废]盛:兴盛;衰:衰败;兴:兴旺;废:废弃。指人与事变化发展的各种情况。
71、[进退消长]指增减;变化。同“进退消息”。
72、[始愿不及此]始愿:当初的愿望。指事势的变化发展,并非起初所料想到的。
73、[饱经沧桑]饱:充分。沧桑:沧海变桑田的简缩。泛指世事的变化。经历过多次的世事变化,生活经历极为丰富。
74、[变化无常]无常:没有常态。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75、[变幻无常]指事物经常变化,没有规律性。
76、[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指人或事物变化无常,分合无定。
77、[变动不居]指事物不断变化,没有固定的形态。
78、[因循坐误]因循:迟延拖拉;坐误:坐失。指情况有了变化,还照老一套办,因而耽误了事情。
79、[加减乘除]算术的四则运算,借指事物的消长变化。
80、[果不其然]果然如此。指事物的发展变化跟预料的一样。
81、[识变从宜]指认识事物的变化,灵活地处理问题。
82、[消息盈虚]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83、[消息盈冲]指事物的'盛衰变化或行为的出处进退。
84、[朝云暮雨]暮:傍晚。早上是云,晚上是雨。原指神女的早晚变化,旧时用以喻指男女的欢会。
85、[星移斗转]斗:北斗星。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86、[斗转星移]星斗变动位置。指季节或时间的变化。
87、[隔世之感]指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大而引起的、象隔了一个时代似的感觉。
88、[恍如隔世]恍:仿佛;世:三十年为一世。仿佛隔了一个时代。指一种因人事或景物变化很大而引起的感触。
89、[龙骧豹变]比喻书法气势壮盛而善于变化。
90、[气象万千]气象:情景。形容景象或事物壮丽而多变化。
91、[宦海浮沉]指官场生涯曲折复杂,变化不定。
92、[连锁反应]连锁:像锁链似的一环扣一环。比喻相关的事物发生相应的变化。
93、[时移势易]指时代、情势等都已发生变化。
94、[时异势殊]指时代、情势等都已起了变化。
95、[一波才动万波随]指一波方动,万波随之而起。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
96、[落纸云烟]笔墨落到纸上如同云烟一样变幻多姿。形容书法或诗文高超玄妙,变化多姿。
97、[从俗浮沉]顺着世俗或浮或沉。指能够随着世俗或时势的变化而变化。
98、[一波万波]比喻事情开端后的不断发展变化。同“一波才动万波随”。
99、[一览无遗]览:看;遗:遗留。一眼看去,所有的景物全看见了。形容建筑物的结构没有曲折变化,或诗文内容平淡,没有回味。
100、[骨化风成]指人的性情气质受感染而变化,一种新的社会风气已经形成。
101、[穷则思变]原指事物到了尽头就要发生变化。现指在穷困艰难的时候,就要想办法改变现状。
102、[鼠臂虮肝]犹言鼠肝虫臂。指或为鼠臂或为虮肝,指人世变化无常。
103、[见时知几]指看到时运的推移而预知事情变化的先兆。
104、[敬授民时]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同“敬授人时”。
105、[敬授人时]指将历法付予百姓,使知时令变化,不误农时。后以之指颁布历书。亦作“敬授民时”。
106、[高岸深谷]指幽僻的处所。形容幽峭深邃。也比喻事物的巨大变化。
107、[掀天揭地]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
108、[今非昔比]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09、[日渐月染]濡:浸润。染:熏染。天长日久地渐渐熏染。指受外界事物的影响而发生逐渐的变化。同“日濡月染”。
110、[掀天斡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同“掀天揭地”。
111、[掀天动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同“掀天揭地”。
112、[夜长梦多]比喻时间一拖长,情况可能发生不利的变化。
113、[风云突变]风云:比喻变幻动荡的局势。局势突然发生了变化。
114、[神出鬼入]出:出现。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115、[神出鬼没]出:出现;没:消失。象神鬼那样出没无常。形容出没无常,不可捉摸。后泛指行动变化迅速。
116、[女大十八变]指女子在发育成长过程中,容貌性格有较多的变化。
117、[一波三折]原指写字的笔法曲折多变。现比喻文章的结构起伏曲折。也比喻事情进行中意外的变化很多。
118、[官场如戏]官场:旧时指官吏们经常出入的地方。戏:戏剧,指随时都在变化。旧时指官场像演戏一样变化无常。
119、[宦海风波]宦海:旧指官场。旧指官场沉浮,像海洋中的浪涛和大风,变化莫测;亦指官场中出现的风险和波折。
120、[潜濡默化]犹潜移默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
121、[潜移暗化]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同“潜移默化”。
122、[默化潜移]指人的思想或性格不知不觉受到感染、影响而发生了变化。同“潜移默化”。
123、[人情冷暖]人情:指社会上的人情世故;冷:冷淡;暖:亲热。泛指人情的变化。指在别人得势时就奉承巴结,失势时就不理不睬。
124、[神机妙算]神、妙:形容高明;机、算:指计谋。惊人的机智,巧妙的计谋。形容善于估计复杂的变化的情势,决定策略。
125、[变化莫测]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126、[翻复无常]变化无常,说变就变。
127、[变化不测]变化无常,无法捉摸。
128、[三翻四复]变化无常或反复多次。
129、[千变万状]变化繁多,呈现出各种情状。
130、[变炫无穷]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131、[变幻无穷]变化多种多样,没有穷尽。极言变化之多。
132、[不出所料]事由变化,在预料之中。
133、[变幻莫测]变幻:变化不可测度。变化很多,不能预料。
134、[鱼龙百变]像鱼龙那样变化多端。
135、[以防万一]万一:意外变化。用以防备难以预料的事情。
136、[感慨万千]因外界事物变化很大而引起许多感想、感触。
137、[持权合变]以权宜之计适应已经变化的局面。
138、[随方就圆]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
139、[朝不保暮]早晨保不住晚上会发生变化。极言情况危急或境遇窘迫。
140、[变生不测]变:有重大影响的突然变化;不测:意外。变故发生于突然之间。
141、[随圆就方]处事顺应形势和情况的变化;待人随和而不固执。同“随方就圆”。
142、[通时合变]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同“通权达变”。
143、[通时达变]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同“通权达变”。
144、[通变达权]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同“通权达变”。
145、[时移势迁]时候不同,情况也发生了变化。
146、[履机乘变]犹随机应变。随着情况的变化灵活机动地应付。
147、[海屋添筹]海屋:寓言中堆存记录沧桑变化筹码的房间;筹:筹码。旧时用于祝人长寿。
148、[万变不离其宗]宗:宗旨、目的。尽管形式上变化多端,其本质或目的不变。
149、[情随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
150、[情逐事迁]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起了变化。同“情随事迁”。
151、[时过境迁]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152、[世异时移]世、时:社会、时代。异、移:不同、变化。社会变化了,时代不同了。亦作“时移世改”、“时移世异”、“时移俗易”、“时异事殊”。
153、[作辍无常]时作时歇、不能持久。辍:停止;无常:变化不定。
154、[时移世异]那个时间已经过去,世情或处境也都发生了变化。
155、[事过情迁]随着事情过去,对该事的感情、态度也起了变化。
156、[彼一时,此一时]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157、[达权通变]通、达:通晓,懂得;权、变:权宜,变通。做理能适应客观情况的变化,懂得变通,不死守常规。
158、[白虹贯日]白色的长虹穿日而过。古人认为人间有不平凡的事,就会引起这种天象的变化。实际上这不是虹而是晕,是一种大气光学现象。
159、[此一时,彼一时]此:这;彼:那。那是一个时候,现在又是一个时候。表示时间不同,情况有了变化。
160、[鉴往知来]鉴:审察或引为教训;往:过去;来:未来。根据以往的情形便知道以后怎样发生变化。
161、[审时度势]审:仔细研究;时:时局;度:估计;势:发展趋势。观察分析时势,估计情况的变化。
162、[时异事殊]殊:不同;差异。时间不同,事情也和以前不一样。意思是事物随着时间改变而发生变化。亦作“时异势殊”。
163、[荆人涉澭]荆人:楚国人。澭:澭水。楚国人过澭水。后用以讽刺拘泥于成法,不知道根据情况的变化而变通的行为。
164、[日新月盛]每天每月都有变化、增加。形容不断发展。
165、[不动声色]声:言谈;色:脸色。在紧急情况下,说话、神态仍跟平时一样没有变化。形容非常镇静。
166、[蜕化变质]蜕化:虫类脱皮变化。比喻人堕落变坏。
167、[唐临晋帖]临:摹仿字画;帖:书法、绘画的范本。唐人书法多临摹晋人范本,脱胎变化而成。比喻善临摹,少独创。
168、[雷动风行]①指万物运动变化迅速。②比喻推行政令的严厉迅猛。
169、[听天由命]由:听从,随顺。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也比喻碰机会,该怎么样就怎么样。
170、[冷血动物]体温随环境温度的改变而变化的动物。比喻缺乏感情、对人对事冷漠的人。
171、[日新月异]新:更新;异:不同。每天都在更新,每月都有变化。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172、[鲤鱼跳龙门]古代传说黄河鲤鱼跳过龙门,就会变化成龙。比喻中举、升官等飞黄腾达之事。也比喻逆流前进,奋发向上。
173、[波谲云诡]谲:诡:怪异,变化。好象云彩和水波那样,形态不可捉摸。原形容房屋构造就象云彩、波浪一样千姿百态。后多形容事物变幻莫测。
174、[一如既往]指态度没有变化,完全象从前一样。
175、[千部一腔,千人一面]比喻都是老一套,没有变化(多指创作)。
176、[故我依然]故我:旧日的我。仍旧是过去的我。指自己的境况和从前一样,没有变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6599.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通商惠工
下一篇: 通天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