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苦乐之境 (kǔ lè zhī jìng)
简拼 : klzj
近义词 :
反义词 :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偏正式
成语解释 : 境:境地。痛苦与欢乐的境界
出处 : 北魏·温子升《定国寺碑》:“并驰于苦乐之境,皆入于生死之门。”
成语用法 :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一般
1. 境字在后面的四字成语 身临其境 shēn lín qí jìng
学无止境 xué wú zhǐ jìng
开疆拓境 kāi jiāng tuò jìng
渐入佳境 jiàn rù jiā jìng
永无止境 yǒng wú zhǐ jìng
身历其境 shēn lì qí jìng
无人之境 wú rén zhī jìng
亲临其境 qīn lín qí jìng
恍如梦境 huǎng rú mèng jìng
渐至佳境 jiàn zhì jiā jìng
漫无止境 màn wú zhǐ jìng
身当其境 shēn dāng qí jìng
2. 带有境字的成语有哪些 保境息民 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恍如梦境 好象是在梦里一样。 渐入佳境 原指甘蔗下端比上端甜,从上到下,越吃越甜。
后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入境问禁 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身临其境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时过境迁 迁:变动。随着时间的推移,情况发生变化。
事过境迁 境:境况;迁:改变。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
学无止境 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闭境自守 指封闭四境,严加防守。
渐至佳境 比喻境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同“渐入佳境”。
开疆拓境 开拓疆域,扩展领土。同“开疆拓土”。
漫无止境 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 无人之境 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亲临其境 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入境问俗 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及风俗习惯,以免违犯。 身当其境 临:到;境:境界,地方。
亲自到了那个境地。同“身临其境”。
身历其境 历:经历;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境地。
永无止境 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3. 带镜的四字成语 分钗破镜 比喻夫妻失散或分离。
高悬秦镜 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昏镜重磨 昏镜:昏暗的铜镜。将昏暗的铜镜重新磨光。比喻重见光明。
镜花水月 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镜里观花 镜子里头看花。指虽看得见,却得不到或摸不着。
镜破钗分 比喻夫妻失散、离异。
盲者得镜 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明镜高悬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磨砖成镜 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秦镜高悬 秦镜:相传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见人的五脏六腑,知道心的邪正;悬:挂。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山鸡舞镜 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虚堂悬镜 旧时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
以人为镜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分鞋破镜 比喻夫妻分离。
高抬明镜 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孤鸾照镜 比喻无偶或失偶者对命运的伤悼。
昏镜重明 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见光明。
借镜观形 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镜分鸾凤 比喻夫妻分离。
镜里采花 指虽看得见,却得不到或摸不着。同“镜里观花”。
镜圆璧合 比喻圆满。
乐昌分镜 比喻夫妻分离。
乐昌破镜 比喻夫妻分离。同“乐昌分镜”
乐昌之镜 比喻夫妻分离。同“乐昌分镜”。
破镜分钗 破镜:打破的镜子,喻分散。分钗:钗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别在妇女的发髻上,钗股分开就成单个的簪子,因以分钗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别、失散。
破镜重合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同“破镜重圆”。
水月镜花 水中月,镜中花。比喻虚幻景象。
胸有悬镜 指能洞察一切,犹如明镜在胸。
以古为镜 借历史上的成败得失作为鉴戒。同“以古为鉴”。
有色眼镜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见。
4. 境字开头成语大全 亲临其境:临:到;境:境界,地方。亲自到了那个地方。 详细?
永无止境:止境:尽头。永远没有到头的时候。 详细?
无人之境:境:地方。没有人居住的地方。 详细?
事过境迁:事情已经过去;情况也变了。境:情况;迁:变动。 详细?
身历其境:亲身来到某个地方 详细?
入境问俗:进入别的国家;先问明有哪些禁止的事;以免违犯。 详细?
闭境自守:指封闭四境,严加防守。 详细?
学无止境:指学业上是没有尽头的,应奋进不息。 详细?
身临其境:身:亲身;临:到;其:那个;境:环境;地方。亲身到过那个地方。 详细?
时过境迁:迁:变化。时间一过去;境况就会发生变化。 详细?
渐入佳境:佳境:美好的境界。逐渐进入美好境界。比喻情况逐渐好转或兴趣逐渐浓厚。 详细?
恍如梦境:好象是在梦里一样。 详细?
情随境变:情况变了,思想感情也随着变化 详细?
苦乐之境:境:境地。痛苦与欢乐的境界 详细?
身入其境:身:亲身;境:环境。指亲自经历了那种境地 详细?
大同境域:大同:所有地方都这样。古代指人人为公的理想社会,现指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 详细?
身当其境:见“身临其境”。 详细?
漫无止境:指永远不会停止或没有边际 详细?
开疆拓境:同“开疆拓土”。 详细?
渐至佳境:见“渐入佳境”。 详细?
入境问禁:境:国境;禁:禁止,指法令或习俗所不欢物事项。进入一个国家或地区,先要问清楚那里有什么禁令。 详细?
保境安民:安民:安定人民生活。保卫国境,使人民安居乐业 详细?
如入无人之境:境:地方。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 详细?
保境息民:保卫国家边疆,使人民得以安宁。
5. 镜的四字成语大全 昏镜重明 将昏暗的铜镜重新打磨光亮。比喻重见光明
乐昌分镜 比喻夫妻分离
分钗破镜 比喻夫妻失散或分离。
高悬秦镜 秦镜:秦始皇时的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镱子。高挂能照见人心善恶的镜子。后用以比喻官吏断案公正,执法严明。
昏镜重磨 昏镜:昏暗的铜镜。将昏暗的铜镜重新磨光。比喻重见光明。
镜花水月 镜里的花,水里的月。原指诗中灵活而不可捉摸的意境,后比喻虚幻的景象。
镜破钗分 比喻夫妻失散、离异。
镜里观花 镜子里头看花。指虽看得见,却得不到或摸不着。
明镜高悬 传说秦始皇有一面镜子,能照人心胆。比喻官员判案公正廉明。
磨砖成镜 把砖石磨成镜子。比喻事情不能成功。
盲者得镜 形容事物不能发挥正常作用。也比喻埋没人才。
破镜重圆 比喻夫妻失散或离婚后重新团聚。
山鸡舞镜 山鸡对镜起舞。比喻自我欣赏。
虚堂悬镜 旧时比喻地方官廉明公正。
胸有悬镜 指能洞察一切,犹如明镜在胸。
高抬明镜 秦始皇有一方镜,能照见人心等。比喻执法者判案公正严明。
镜分鸾凤 比喻夫妻分离。
镜圆璧合 比喻圆满。
破镜分钗 破镜:打破的镜子,喻分散。分钗:钗是由两股簪子合成的一种首饰,别在妇女的发髻上,钗股分开就成单个的簪子,因以分钗比喻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别、失散,也特指分离。比喻夫妻离异。亦作“镜破钗分”。
秦镜高悬 比喻官员判案公正严明。
水月镜花 水中月,镜中花。比喻虚幻景象。
以古为镜 见“以古为鉴”。
以人为镜 把别人的成败得失作为自己的借鉴。
有色眼镜 比喻看待人或事物所抱的成见。
借镜观形 借:凭借。比喻参考和吸取别人的经验教训。
是痛定思痛么?还是饮鸩止渴?
关于痛苦的成语及解释如下:
【阿鼻地狱】:阿鼻: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阿毗地狱】:阿毗:梵语的译音,意译为“无间”,即痛苦无有间断之意。常用来比喻黑暗的社会和严酷的牢狱。又比喻无法摆脱的极其痛苦的境地。
【爱别离苦】:佛家语,指亲爱的人离别的痛苦。
【百般折磨】:用各种方式使人在肉体上、精神上遭受痛苦。
【悲天悯人】:悲天:哀叹时世;悯人:怜惜众人。指哀叹时世的艰难,怜惜人们的痛苦。
【剥床及肤】:剥:六十四卦之一,坤下艮上,意即剥落、烂;及:到。原指损害及于肌肤。后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剥床以肤】:剥:六十四卦之一,指伤害;床:卧具。损害到肌肤。形容迫切的灾害或深切的痛苦。
【剥肤之痛】:剥:剥去。肤:皮肤。指受害极深而引起的痛苦。
【不堪回首】:堪:可以忍受;回首:回顾,回忆。指对过去的事情想起来就会感到痛苦,因而不忍去回忆。
【不能自拔】:拔:摆脱。不能主动地从痛苦、错误或罪恶中解脱出来。
【苍生涂炭】:涂:泥淖。形容老百姓像陷入泥坑、掉进火坑那样痛苦。
【缠绵悱恻】:悱恻:悲苦的样子。旧时形容内心痛苦难以排解。也指文章感情婉转凄凉。
【楚楚可怜】:楚楚:植物丛生的样子,也形容痛苦的神情。本指幼松纤弱可爱,后形容女子娇弱的样子。
【疮好忘痛】:疮疤好了就忘了疼痛。比喻情况见好以后就忘记了从前的痛苦经历和教训。
【创钜痛深】:比喻受到巨大的创伤,痛苦之极。钜。同“巨”,大。
【创剧痛深】:指创伤大、痛苦深。
【创巨痛深】:创:创伤;痛:疼痛。受了很大创伤,痛苦很深。原指哀痛父母之丧,犹如体受重创。后多比喻遭受很大的伤害和痛苦。
【创深痛巨】:创:创伤。创伤大,痛苦深。比喻遭受很大的伤害和痛苦。
【摧心剖肝】:摧:折。剖:划开。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
【摧胸破肝】:心肝断裂剖开。比喻极度悲伤和痛苦。同“摧心剖肝”。
【寸心如割】:形容内心痛苦不堪,好像被刀割一样。
【恫瘝一体】:指对民间疾苦感同身受,看作是自己的痛苦。
【恫瘝在身】:恫瘝:病痛,比喻疾苦。病痛在自己身上。古时形容爱民的殷切,人民的痛苦就像在自己身上一样。
【锋镝之苦】:锋:刀或剑的尖端;镝:箭头。指刀砍箭射的痛苦。形容遭受战争的苦难。
【甘苦与共】:甘苦:欢乐和痛苦;与共:共同在一起。共同享受欢乐与幸福,共同承担痛苦与磨难。
【甘心忍受】:甘心:情愿。情愿忍受痛苦。
【甘心如荠】:荠:甜菜。荼菜虽苦,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后比喻人只要心安理得,即使承受再大的痛苦也觉得很甜美。
【甘之如饴】:甘:甜;饴:麦芽糖浆。感到象糖那样甜。指为了从事某种工作,甘愿承受艰难、痛苦。
【哽咽难言】:因感情激动难以说出话来。形容很伤心痛苦而说不出话来。
【含悲茹痛】:含:含蕴;茹:吃。忍受痛苦。
【吼天喊地】:吼:大声叫。大声喊叫,形容极为烦躁痛苦。
【呼天号地】:哭叫天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亦作“呼天叫地”。
【呼天唤地】:哭天叫地,形容极为痛苦。
【呼天叫地】:形容极为冤屈、怨恨或痛苦。同“呼天号地”。
【化悲痛为力量】:化:变。把内心的痛苦转化为前进的动力。
【回肠百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同“回肠九转”。
【回肠九转】:好像肠子在旋转。形容内心痛苦焦虑已极。
【己饥己溺】:别人挨饿、落水就象自己挨饿、落水一样。旧时形容在位者关心人民疾苦。也比喻对别人的痛苦深表同情,并将解除别人的痛苦为己任。
【己溺己饥】:视人民的疾苦是由自己所造成,因此解除他们的痛苦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交臂历指】:交臂:两手反缚;历指:古代拶指的刑罚。象罪犯两手反缚、受拶指的刑罚一般。形容痛苦万状,毫无自由。
【叫苦连天】:不住地叫苦。形容十分痛苦。
【九回肠断】: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同“九回肠”。
【九曲回肠】:形容痛苦、忧虑、愁闷已经到了极点。
【酒食地狱】: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
【咳声叹气】:因忧伤、烦闷或痛苦而发出叹息的声音。
【苦不堪言】:堪:能。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苦不可言】:痛苦或困苦到了极点,已经不能用言语来表达。
【苦不聊生】:聊生:赖以维持生活。形容备受痛苦,无法生存。
【苦行僧】:苦行:某些宗教徒的修炼手段,用常人难以忍受的痛苦来磨炼自己。指出家修行的人。现用来形容放弃正当物质享受,一味苦行的人。
【苦乐之境】:境:境地。痛苦与欢乐的境界。
【苦难深重】:遭受的痛苦和灾难既深又重。
【劳筋苦骨】:指劳动繁重,使筋骨疲劳痛苦。
【泪眼愁眉】:流泪的眼,发愁的眉。形容极其痛苦悲伤的样子。
【凌迟重辟】:凌迟:即剐刑,古代的一种酷刑;重辟:即大辟,古指死刑。先砍断罪犯的肢体,然后再割断咽喉,使犯人受尽痛苦而死。也泛指死刑。
【零敲碎受】:用于折磨人,使人不断遭受痛苦。
【乱箭攒心】:攒:积聚。乱箭身在心上。比喻内心极度痛苦。
【民不堪命】:堪:忍受;命:命令。民众负担沉重,痛苦得活不下去。
【惄焉如捣】:惄焉:忧思伤痛的样子。忧思伤痛,心中像有东西撞击。形容忧伤思念,痛苦难忍。
【宁为太平狗,莫作离乱人】: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宁为太平犬,莫作离乱人】:宁:宁愿;莫:不。宁愿做太平年代的狗,也不愿做战乱年代的人。形容人们遭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宁为太平犬,莫作乱离人】:宁可做太平盛世的狗,也不做战乱时代的人。用来表示生逢乱世的痛苦心情。
【皮肉之苦】: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
【七死八活】:如同多次死去活来一般。形容受尽痛苦。
【切肤之痛】:切肤:切身,亲身。亲身经受的痛苦。比喻感受深切。
【求死不得】:形容处境险恶,痛苦之极。
【茹痛含辛】:形容忍受痛苦和艰辛。
【申诉无门】:形容没有地方申诉自己的痛苦和冤屈。
【水深火热】:老百姓所受的灾难,象水那样越来越深,象火那样越来越热。比喻人民生活极端痛苦。
【死要面子活受罪】:指因爱面子而遭受痛苦。
【酸甜苦辣】: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境遇。
【酸咸苦辣】:指各种味道。比喻幸福、痛苦等各种境遇。同“酸甜苦辣”。
【同病相怜】:怜:怜悯,同情。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
【同病相怜,同忧相救】:比喻因有同样的遭遇或痛苦而互相同情、援助。
【痛不堪忍】:痛苦得不能忍受。
【痛不可忍】:痛苦得不能忍受。
【痛彻心髓】:彻:贯通,深造。痛楚深彻于心底以及骨髓。指十分痛苦。
【痛楚彻骨】:形容痛苦万分。
【痛心切骨】:伤痛透到骨头里。形容悲愤之至。亦形容痛苦的程度极深。
【吞声忍泣】:吞声:咽下哭声;忍泣:忍住泪水。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吞声饮泪】:吞声:咽下哭声;饮泪:忍住泪水。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吞声饮泣】:吞声:咽下哭声;饮泣:忍住泪水。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剜心裂胆】:剜:用刀挖;裂:撕开。挖掉心,撕破胆。形容无法忍受的痛苦。
【心如刀刺】:内心痛苦得象被刀刺一样。
【心如刀锉】: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心如刀锉】: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心如刀绞】: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心如刀搅】: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心如刀锯】:犹心如刀割。内心痛苦得象刀割一样。
【心如芒刺】:芒:植物的刺。心里像芒刺扎一样难受。形容心里极其痛苦。
【咬定牙根】:忍受痛苦而坚持到底,或意志坚定不移。
【咬紧牙关】:尽最大努力忍受痛苦或克服困难。
【一路哭】:路: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在一个地区内,到处是老百姓的哭声。比喻一个地区的百姓因遭受灾难而痛苦。
【一路哭声】:路: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在一个地区内,到处是老百姓的哭声。比喻一个地区的百姓因遭受灾难而痛苦。
【一路之哭】:路:宋代的行政区域名。在一个地区内,到处是老百姓的哭声。比喻一个地区的百姓因遭受灾难而痛苦。
【饮泣吞声】:饮泣:忍住泪水;吞声:咽下哭声。眼泪只能往肚里流,不敢哭出声来。形容受压迫时,忍受痛苦,不敢公开表露。
【忧心如薰】:心里愁得像被火熏烤一样。形容十分忧虑痛苦。
【忧心如醉】:忧愁痛苦的情态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忧心若醉】:忧愁痛苦的情态就像喝醉了酒一样。
【油煎火燎】:形容痛苦或焦灼。
【摘胆剜心】:摘:取。剜:用刀剜。用刀子将胆和心取出。形容非常痛苦。
【长痛不如短痛】:长期痛苦还不如短期痛苦。指果断处事。
【至于此极】:至于:到了。到了极点。多形容痛苦之极。
【中心是悼】:悼:哀痛。内心十分悲哀痛苦。
《西游记》第五十六回概括:
神狂诛草寇 道昧放心猿
神狂诛草寇,神,指心神,即悟空。狂,指离自性功德的慈悲本分,是二心修法。诛草寇,对众生没有慈悲心,不能承当心所现的一切众生的善,演变出众生偷盗性德的现象。世人在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生活与环境之间的冲突,都是心行违背性德的表现。不求精神文明,倒求物质文明的生活方针是颠倒了的为人处事之道。如此发展下去,环境必然会和自身演变成必然性的冲突,小处说是自己必须离开这个世界,大处说是最后必然有宇宙大爆炸。科学虽然有能力发现这个规律性,但是却不了解导致这个规律展现的根本原因,是世道人心在默默推动宇宙发展变化的。
道昧放心猿,道,就是心之理事;昧,就是不明了事实真相。放,放纵;心猿,就是起心动念。心与性分离,性无心则昧,心无性则狂。故事让唐僧独马前行,就是开演性无心的情况,后面又令悟空独立解决问题,是表现心无性的作用。当然,这里的道理凡夫是没有办法体会的,这是修行到了一定的高度才会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凡夫的心识要粗重得多,即不能体会到心,更不能觉察到自性。我们生活在自己的意识形态里,而且是左缠右绕了重重障碍之后的意识心。这样的心被种种欲望牵着走,丝毫活动的自由都没有。时不时地有财色名食睡来发号施令,必须听五欲六尘的摆布。反观当今世界人类的历史发展过程,打江山,争名利,搞种种运动和改革,希望得到种种放纵的自由,实在是一种悲剧。跳出来看,都是狗咬狗的故事。不解决道昧的大问题,却要竭尽全力地解放心猿,果报是可想而知的。无道,如何能行德?无德何利益自己和天下众生?解决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唯传播大道之理,这个事要长期做,不间断地努力,才会真正改变人类社会的境界,提升人类社会的生命层次,真正意义上获得自由和解脱。
诗曰:
灵台无物谓之清,寂寂全无一念生。猿马牢收休放荡,精神谨慎莫峥嵘。除六贼,悟三乘,万缘都罢自分明。色邪永灭超真界,坐享西方极乐城。
这是本回纲要,灵台无物谓之清,心不被物染才有清净,不要被众生相染污了;寂寂全无一念生。无来本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念比较难理解,就是二心而有的分别自他之心。多了这一念,真正一念是通达有无的,这里讲有无一念,就是二心。猿马牢收休放荡,解决二心的问题,就是不起心不动念,在境界里不被诸相牵。精神谨慎莫峥嵘。精神,指常醒不昧;时刻谨慎莫执着境界里的事物;峥嵘,就是主观能动性,要发挥自我的作用,张扬自己的个性。除六贼,除色、声、香、味、触、法等六尘,指生活中放下万缘,让世间法不在心中留痕迹。下一回六耳猕猴的本质在这里打下伏笔,乃六贼之总名字也。悟三乘,悟得三乘的差别和共同之处,明白这一点,才会知道菩提心到底是什么。根本上讲,就是悟心佛众生本无差别的真相。万缘都罢自分明,要发菩提心,必须先放下万缘。放缘放下,如如自性才能显现。所以,无论什么法门,都要注意放下万缘。气功里修攀缘,缘境界,缘自身,又是气,又是婴儿之类,都是心去缘了境界,这些都是落在心所法里了。色邪永灭超真界,着相之心是要从根本上彻底除去,色邪可以用四相来总称,人相、我相、众生相和寿者相;坐享西方极乐城。这样就能够见相离相,真相现前,一切苦乐之境都不染,方能坐享极乐,极乐不是苦乐之乐。极乐世界是指自性清净不染时,一切众生示现的真实相。可见,如果认为这个世界是真,那西方极乐世界必是真。如果认为此方世界是虚幻,那西方极乐世界是亦真亦幻,不可思议,妙不可言。
这一回故事应当是属于西行路上最难解的情节之一,如果把《西游记》当成神话故事看就没必要写这一回了。没有神通广大的妖怪,只是普通的人类劫匪而已。然而,这一回故事在内容上要讨论的深度的确更加深入和本质,把修行的本质问题,取经的真实内涵都展露出来了。那就是为谁修行,开发什么功德的问题,这些问题也是佛家特有的。在故事安排上,最难读懂的地方就是最后悟空为什么要杀杨老汉的儿子还要取首级的问题。如果从《西游记》写作特定手法上去读,就比较好理解了。杨,是一个关键姓,和其它姓氏一样,都是有特定内涵的。杨,木日一勿,即木日一月。木者,指业习,或者是种子生长的结果。这个业在大道的阴阳平衡作用下,表现为对等的二个方面,即阴阳,以中道为一,阳者显,阴者隐,事实上就是昜。了解了杨字的特定意义,就容易读懂对这一回的境界的描写诗句:“狐狸糜鹿成双遇,白鹿玄猿作对迎。”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91576.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苦不聊生
下一篇: 好为人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