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音 : 鱼目混珠 (yú mù hùn zhū)
简拼 : ymhz
近义词 : 以假乱真、冒名顶替、滥竽充数
反义词 : 黑白分明、泾渭分明、是非分明
感情色彩 : 贬义词
成语结构 : 主谓式
成语解释 : 混:搀杂,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处 : 汉·魏伯阳《参同契》上卷:“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成语用法 :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例子 : 可是这些卖国的老爷们不是也在鱼目混珠,也在自称为爱国忧民的志士吗?(杨沫《青春之歌》第二部第三十八章)
产生年代 : 近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读音( yú mù hùn zhū )
解 释
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只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
出 处
汉·魏伯阳《参同契》上卷:“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
用 法
用作贬义。用来比喻以假乱真。主谓式;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示 例
《花月痕》:“他道你是~,你该罚他一钟酒。”
不法商贩;常常干出~的事情;坑害顾客。
近义词
以假乱真、冒名顶替、滥竽充数、鱼龙混珠
反义词
黑白分明、泾渭分明、是非分明、一清二楚
造句
1 一些不法商贩鱼目混珠,兜售假货,坑害群众。
2 我们要严格把好质量这一关,决不鱼目混珠,以次充好。
在饮水机行业过快发展过程中,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健康。 to masquerade;
to offer something bogus;
to pass off fish eyes for pearls.
鱼目混珠,汉语成语,出自《昭明文选》卷四十〈弹事笺奏记·笺·到大司马记室笺〉,指拿鱼眼珠冒充珍珠。该词语作贬义,比喻以假乱真、以次充好。
“秦失金镜,鱼目入珠”,鱼目,鱼眼睛;混,混同,冒充。拿鱼眼睛冒充珍珠。后遂以”鱼目混珠“等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一般形容物,不形容人。亦作“鱼目混珍”、“鱼目间珠”。
运用示例:
《花月痕》:“他道你是鱼目混珠,你该罚他一钟酒。”
《玉娇梨》第十二回:“唯门生以鱼目混珠,有辱宗师藻鉴。”
1、余音绕梁:
意思:形容歌声或音乐优美,余音回旋不绝。也比喻诗文意味深长,耐人寻味。
出处:战国列子及其弟子《列子·汤问》:既去而余音绕梁,三日不绝,左右以其人弗去。意思是(韩娥)离开走了,但听过她歌的人都觉得她那优美的歌声还在梁间回绕,一连好几天都没消失,就好像她没有离去一样。
2、鱼目混珠:
意思:指拿鱼眼睛冒充珍珠,比喻用假的冒充真的。
出处:汉代魏伯阳《参同契》卷上:鱼目岂为珠?蓬蒿不成槚。意思是鱼眼睛怎么会是珍珠?蓬蒿不是槚。假的不能充当真的。
3、玉石俱焚:
意思:美玉和石头一样烧坏,比喻好坏不分,同归于尽。
出处:先秦诸子《尚书·胤征》:火焱昆岗,玉石俱焚。意思是大火焚烧昆山之冈,玉和石全被烧毁。
4、欲盖弥彰:
意思:想掩盖坏事的真相,结果反而更明显地暴露出来。
出处:《左传·昭公三十一年》:或求名而不得,或欲盖而名章,惩不义也。意思是有的人求名声但得不到史书的记载,有的人要隐名埋姓反而名闻于当今之世。
5、浴血奋战:
意思:形容顽强地拼死战斗。
出处:杜鹏程《保卫延安》:战士们在这十五日十五夜中,不是浴血奋战,就是急行军转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972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鱼龙混杂
下一篇: 鱼游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