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词典大全 >> 成语

志士仁人

大道家园 2023-07-07 17:34:33

拼音 : 志士仁人 (zhì shì rén rén)

简拼 : zsrr

近义词 : 耿介之士

反义词 : 无耻之徒

感情色彩 : 褒义词

成语结构 : 联合式

成语解释 : 原指仁爱而有节操,能为正义牺牲生命的人。现在泛指爱国而为革命事业出力的人。

出处 : 先秦·孔子《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成语用法 : 联合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褒义

例子 :

产生年代 : 古代

常用程度 : 常用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仁,有杀身以成仁”该怎么解释?

指有高尚志向和道德的人。该词出自《论语》——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反映了孔子“仁”的重要核心思想,作为一种值得提倡的价值观与可贵的精神品质有着深远的意义。x0dx0a《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x0dx0a解释:x0dx0a“志士仁人,没有为乞求苟全生命而损害仁德的,只有牺牲自己的生命来实现仁道。”

仁人志士的意思

志士仁人的解释 有远大 志向 和 高尚 道德 的人。《论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汉 东 方朔《非有 先生 论》:“故卑身贱体,说色微辞,愉愉喣喣,终无益於主上之治,即志士仁人不忍为也。” 宋 陆游 《 秋雨 叹》诗:“志士仁人万行泪,孤臣孽子无穷忧。” 清 邹容 《 革命 军》第六章:“ 滥用 名器,致贵贱贫富之格大相悬殊,既失保民之道,而又赋歛无度,此 法国 志士仁人所以不辞暴举逆乱之名,而 出于 革命之 原因 也。” 袁鹰 《悲欢·飞》:“多少忧国忧民的 中华 儿女,志士仁人,怀着满腹 豪情 ,都在向往、找寻和 探索 使 国家 民族 腾飞 的道路。”词语分解志士的解释有远大志向和高尚节操的人爱国志士详细解释有远大志向的人。《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 沟壑 ,勇士不忘丧其元。” 三国 魏 曹植 《赠徐干》诗:“志士营世业, 小人 亦不闲。” 唐 雍裕之 《早蝉 仁人的解释有 德行 的人。《书·泰誓中》:“虽有周亲,不如 仁人 。” 汉 贾谊 《惜誓》:“悲仁人之尽节兮,反为小人之所贼。” 宋 苏轼 《 司马 温公神道碑》:“公仁人也,天相之矣。” 清 黄鷟来 《甲戌夏至武威

"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志,有杀身以成仁"的意思

1、“不成功,便成仁。”泛指为正义事业而牺牲生命。这句话是从“舍身取义”和“杀身成仁”这两个词语中演化出来的。
2、“舍身取义”和“杀身成仁”
这两个词语是从《论
语·卫灵公》:“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这句话中演化出来的。
3、“不成功,便成仁。”指儒家为了“仁”这个最高的道德准则而不惜舍弃个人的生命。
4、“不成功,便成仁。”详细解释为——干大事的人不畏惧风险,如果事情没有做成功,那就用自己的生命来承担。只要是为了自己的信念而执著努力了,那就成就了儒家的最高道德标准——“仁”。
5、什么是“仁”呢?“仁”的核心是忠和恕,
通俗讲,“仁”是一种道德标准,一种伦理标准。干大事的人是不怕承担后果和献出生命的。去拼命就不在乎是否成功,所做的一切只是想达到最高的道德标准。只要努力追求过了,就无悔,就乐意献出生命。也就是曾子所说的:“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人仁,有杀身以成仁."见解

孔子说:志士仁人绝不为了自己的享受做出损害仁义的事情,而是宁可牺牲自己也要恪守仁义的原则。原指为正义而牺牲生命,后泛指为了维护正义事业或为了崇高的理想而舍弃自己的生命。
有关故事
其一
有一次,孔子的弟子向孔子请教说:“先生,您讲的仁德、忠义都是极好的。人人相爱,以仁义待人,确实是一种美德。仁德我很想得到,但活在世界上也是我的欲望。假如仁德与生命两者发生了冲突,该怎样处理呢?” 孔子严肃地回答说:“这还有什么可犹豫的呢?凡是真正的志士仁人,都不会因为贪生怕死而损害仁义,应该为了成全仁德,可以不顾自己的生命。” 弟子恭敬地给孔子施礼,表示敬服。这时,孔子的学生子贡又问 先生说:“仁德一定是很难得到的吧?我们应当怎样去培养它呢?” 孔子回答说:“培养仁德可以从头做起。比如说,工匠要做好他的活计,必须先有得心应手的工具。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应该选择那些大夫中的贤者去敬奉他;对于自己来说,就应该挑选那些士人当中的仁者交朋友。这样,才会培养起仁德来。” 出处《论语·卫灵公》
其二
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子曰:“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
出处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engyu/84562.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

成语

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