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茶事活动中,“三心二意”指的是以平常心,感恩心,慈悲心,来待人接物,二意指的是行茶中,要追求意味,意境的表现和引领。
如果能够理解其含义,勇于践行,自然就会获得强大稳定的气场和最佳的工作状态。
这也是身为茶师需要警醒和具备的心理意识,对“三心二意”的掌握和运用程度,决定了能够站多高走多远的程度。
先说说三心:
平常心
很多事,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如果茶师自身修为不够,信心不足,或者是碍于礼法,尊卑,或者潜意识被社会的一些潜规则所困扰,那么在行茶过程中就会困难重重。
唐代禅宗有位高僧,名叫马祖道一,他曾经说过这么一句话:”平常心即是道“。
这句话包含了万物有灵,众生平等,不患得患失,不忘记初心,不计较利益,不在意输赢等多层哲学哲思的思想;
同时,茶师因为职业的便利,经常会和达官显贵,财大气粗,大官,富豪此类人接触,接触多了;
有的茶师可能也会感觉自己好像也是这个层面的人,就容易滋生骄傲,自命清高的心态,所以这个时候茶师更要保持平常心,以平和的心态看待自己,看待周围的人和事。
感恩心
感恩心指的是你应该感谢所有遇到人,甚至包括敌人。感谢他们在茫茫人海中相遇,共同组成了你的命运结构,因为感恩,惜缘,你才能做到善待别人,真心诚意的对待万物众生。
就是一个瓜也是明明白白感恩地来面对世界我反复地咀嚼着体味着:大自然向世人所展现的感恩之心是那么简单美好而纯粹。
花儿因感恩于阳光的热情普照,绽放出绚烂的花朵;云儿因感恩于天空的博大,逝去怨气悄然离去;
鸟儿因感恩于大树温暖的巢穴而在枝头放开歌喉如果我们时时用感恩的心来看这个世间,则会觉得这世间多可爱,多富有!
树上小鸟的轻唱,太阳无私的光明与热能,路旁花朵的芬芳,都会令你感到心旷神恰,感恩是金!林清玄《感恩的心》
实际上很多的人和物品我们见的第一面也是最后一面
仔细想想这句话,还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当下,不珍惜眼前人?
慈悲心
慈悲心指一个人对某物或某事怀有不忍之心。它可以让我们同情并珍重自身和他人,可以心灵可以达到佛的境界。
什么是佛的境界呢?我们说的”人是未来佛,佛是过来人“。佛其实与正常人比较就是更高远的视角,能够追忆过去,洞悉未来,同时思考,综合来看待事物,这种境界,我们可以说是佛的境界。
这个世间,没有一个人,一个物品,不是珍贵,并且可悲可怜的。
即使是位高权重,哪怕富甲天下,也会有很多的压力,隐疾,一些苦楚,难以为外人所知道的,悲伤的地方,承受各种困苦
中医上讲,说能够克制喜,怒,忧,伤,悲,恐,惊这伤人的七情,唯有慈悲心。
慈悲心是大乘菩提心,大智度论说:“慈悲是佛道之根本”。慈爱众生并给与快乐,称为慈;
同感其苦,怜悯众生,并拔除其苦,称为悲;佛陀之悲乃是以众生苦为己苦之同心同感状态,故称同体大悲。
还有一句话说的非常好:”慈悲之心生生之机“。
再说说二意:
意味
茶席间的对话和情景是不能够全面控制的,经常会有突发事件,或者有客人来访,各种情况都有可能意外出现;
但是茶师必须有整体的一个大局观和意识维系,具体来说,其中的意味指的是,你要带客人享受或正视当下对茶的感觉,在视觉,听觉,触觉,在茶在色,香,味,型等方面,最重要的是味,隽永并且基本。
如果说茶汤是一件陶瓷器物,那么香就是一个外观,色釉,则味就是它的瓷质,结构,是基础。
我们知道,一般的茶人会着重香气,而茶师则更应该具体的来表现滋味。
可能有人会问,色,香,味,型哪一个更重要?
我认为“色如烟花,香似流沙”,这两种都是比较直观,也比较表面化,其实归根结底;
所有的茶都是要归结到味道上来的,味道是茶的最终归宿。就像一道菜一样,再好看也是要通过品尝味道才能最终确定厨师的水平。
所以高明的茶师要着重体现的,一定是味儿,把滋味所作为一款茶的品质的基础来看待,才是上策。
意境
意境就是通过茶艺环境,对话,氛围,场景等方面带给人心境的提升和思想的启迪,营造出雅,趣,道等范畴的精神启迪与感悟;
不仅是追求口舌之味,追求享受层面,而是能够展现空间,时间,代入感,使人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中的名山古刹,竹林溪畔等等,就是在有意为之的这个处境中洗涤心灵,感悟美好。
以茶做镜,敬,静,净,境“五境”的延展,令品饮者获得心灵上的游历和舒展,释怀。
镜是指镜子,能够自我反省,敬指尊敬,敬物敬人。静,安静,平静身心。净,干净整洁,境,境界,境地,境况。
掌握了“三心二意”的茶师,经常可以淡化行茶者身份,可以化身为书,如风似锦般的存在,甚至有时候会在是与不是之间;
在与不在之间,犹如会隐身,与这样的茶师举杯论道,也犹如是与自然共处,与高僧同修,似乡间漫步如浴春风;
在不知不觉中,就会使茶客明白了许多事,看清了处境,忘却了烦忧,甚至是离开后,有春秋一梦之感。如从深深的睡眠中醒来,神清气爽。
有的时候茶师茶就是茶与客人之间桥梁,还有时候需要如同隐身一样,是客人与茶的对话。
所以呢,掌握显与藏,收与放,存在感与消失感,是非常难的,是高级茶师应该做到的。
武夷岩茶的品鉴技巧
俗话说“尝尽天下之茶,以武夷山顶所生,冲开白色者为第一”,茶叶是武夷山的主要经济作物,武夷山茶叶生产的历史十分悠久。下面,我为大家分享武夷岩茶的品鉴技巧,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三次观色
分别是干茶茶色,褐绿带宝色,佳者有褐、绿、红的三节色,精者深褐油润;茶汤色,橙黄或金黄,火功高或老茶者色略深至橙红等;叶底色,软绿带红边或红点。
四种感觉
茶水厚重润滑,香气清正幽远,回甘快速明显,滋味滞留长久。
五道闻香
闻干茶香,闻气香,闻汤水香,闻品饮后的杯底香,闻冷汤冷叶底香。优质茶的香气一般锐者需浓长,幽者需清远,有芳香馥郁气的天然香,香气持久而纯则佳。
六类香型
清香,清花香,花香,花果香,果香,特征香。
七个品种的特征香
水仙-->兰花香;肉桂-->桂皮香;乌龙-->水蜜桃香;佛水-->雪梨香;奇兰-->杏仁香;水金龟-->腊梅香;铁罗汉-->中药味。这均指棠规而言,因植地和工艺不同,又会有所变化。
岩茶冲泡的茶水比例
一般1:20左右为宜,即1克干茶20ML水,比如常用120ML的盖碗6-7克干茶即可。无论用壶还是用盖碗,水要冲满,利于保持水温且宜于刮茶沫,水要高冲,即常言的“悬壶高冲”,以促茶叶松动出味。
出汤快慢
浸泡时间的长短,因茶而异。精茶,火功高者,一般只要10-20秒左右,火功低者可略长。二三泡后可视个人可味轻重依次延长浸泡时间。此外,可根据品种、条索粗细、口味浓淡灵活掌握。
品赏
武夷岩茶“重在吃水”,因此要细心感悟其滋味,端起品杯之时,先观其色,再闻其香,再品其味。老茶客品饮技巧多是茶水入口后,翘起舌尖,向口中吸气,使茶汤转动、充盈整个口腔,此为“啜”。
意在感觉茶水有无苦涩、苦涩面大小和苦涩程序轻重,是否醇厚甘活。然后徐徐咽入喉,再体味是否顺滑润畅、清冽甘甜活。
品饮武夷岩茶,最忌粗心大意、三心二意。茶是品出来的,优劣是比出来的.。除用心品啜之外,可将同一种茶常进行对比品饮,也可以不同种茶进行对比品饮。
这样既能分辨同种茶的优异,又能品味出不同茶的不同风格,以增进品饮记忆,茶百科每天都会喝不少茶,并且养成习惯做品茶日记。
洗茶
按茶叶专家詹梓金及吴文南等人的说法,熟香乌龙茶无需洗茶,洗茶之意指茶不卫生。其实,武夷岩茶炒时锅温达200度以上,焙时也超100度,且足火、炖火都要好多个小时,又要经风选扬筛等,不卫生的情况很少,几乎不存在。
有时为了使茶尽快出味,以便品饮,可将茶用开水稍浸一下,即可去水,此我们常称之为“温茶”或“润茶”。
关于“精华”之说
友们会常参与茶会等,听到泡茶人会说“一道汤,二道茶,三道四道是精华。”,这类说法是有此欠妥的。武夷岩茶以茶水厚重为主,第一道会浸出内含物30%左右,只是第一二道咖啡碱、多酚类物质含量大,略有苦涩。
好的岩茶至少可泡七八道,甚至十多道,茶百科本人还时常会在冬日里把泡多道后的岩茶一起再煮上一会品饮。精华何止三四道呢?
关于公道杯闻香杯
公道杯多是为了中和茶汤,便于分茶。至于闻香杯以嗅茶香。这两个茶具,如果泡岩茶掌握熟练,完全可以省略,也建议省略。岩茶水厚香长,品饮宜要有适当的汤温,直接通过“关公巡城”和“韩信点兵”来均分各杯茶汤即可了。
品饮闻香通过品杯即可,品过后闻杯底冷香,此亦不会因通过公道杯再分汤而太过降低茶汤温度及香气。也化繁就简,不失茶人色。
有友问,可能会有茶渣或小叶片影响汤美感,这些需要泡茶人出汤心静,所谓心静汤清。入茶时心静,把碎茶末过掉,出汤时心静气缓,都可以减少这种情况。
香清甘活
此说法首见于清代曾任江苏巡抚、两江总督的长乐人梁章锯。梁晚年因病奏请开缺调理,曾几度前往武夷山游。一次夜宿天游观,与静参羽士谈茶事。
静参把武夷岩茶分为四等。“一曰香,花香小种之类皆有之。等而上之,则曰清,香而不清犹凡品也。再等而上之,则曰甘,香而不甘,则苦茗也。再等而上之,则曰活,甘而不活,亦不过好茶而已。活之一字,须从舌本辨之。”
这种递进式的评第是符合规律的,被茶人奉为经典。而今却很多人把它写成“活甘清香”,意是“活”最为优异,凡此“等而下之”评茶,不符合审评、鉴赏武夷岩茶的程序。
;
一、3分钟教你读懂泡茶的正确步骤
1、温具
确的泡茶步骤图解
用沸水冲淋所有茶具,随后即将茶壶、茶杯沥干,温具的目的是提高茶具温度,使茶叶冲泡后温度相对稳定,同时还起到清洁的作用。
2、置茶
茶就是放茶叶,往泡茶的壶(杯)里置入一定数量的茶叶,茶叶的数量随不同茶叶而不同的,还有随个人喜好而放。
3、冲泡
茶后,将开水冲入壶中,通常以冲水八分满为宜,冲泡时间一般为5分钟左右,冲泡次数越多,浸泡时间越长。
4、倒茶
泡好的茶应先倒进茶海里,然后再从茶海倒进客人的茶杯中。
5、奉茶
茶时,需要用茶盘托着送给客人,放置客人右手前方,请客人品茶。
6、品茶
泡好之后不可急于饮用,而是应该先观色察形,接着端杯闻香,再啜汤赏味。
二、关于茶道入门的基础知识
1.认识中国茶
茶道指的是泡茶规范,为发挥各类茶性优点,抑制不足之处,礼序中应遵循“和俭敬美”基本要义。中国六大类茶叶的品种数以百计、千计,都能以相应的茶道礼序来表现。
2.认识和应用茶具
要学习茶道,首先就要了解清楚各种茶具及其功能。茶道过程实践性很强,初学时不妨亲身使用茶具泡茶,来领略茶道乐趣。
.基本手势
学习泡茶时,手势对于泡茶的效果也会产生影响。传统茶道的礼序过程有很多,不同地区、不同流派会有差异,而普及性大众茶礼则相对简约。
4.备器
学习茶道,一定要知道泡茶所需要用到的茶具。传统的泡茶工具分别有:茶壶、茶杯、茶匙、茶则、茶盏、公道杯、茶托、茶巾、盖碗、茶漏、茶盘、煮水器、茶针、茶荷、茶夹等等。
5.洁具
煮水器中加水煮沸煮,然后注入各茶具中烫洗,这一步骤称为清洗器皿,即清洗茶具、温润器皿的意思。
三、新手必须注意的几个泡茶事项
(1)用保温杯泡茶:沏茶宜用陶瓷壶、杯,不宜用保温杯。因用保温杯泡茶叶,茶水较长时间保持高温,茶叶中一部分芳香油逸出,使香味减少;浸出的鞣酸和茶碱过多,有苦涩味,因而也损失了部分营养成分。
(2)用沸水泡茶:用沸腾的开水泡茶,会破坏很多营养物质。例如维生素C、P等,在水温超过80℃时就会被破坏,还易溶出过多的鞣酸等物质,使茶带有苦涩味。因此,泡茶的水温一般应掌握在70℃-80℃。尤其是绿茶,如温度太高,茶叶泡熟,变成了红茶,便失去了绿茶原有的清香、爽凉味。
3)泡茶时间过长:茶叶浸泡4-6分钟后饮用最佳。因此时已有80%的咖啡因和60%的其它可溶性物质已经浸泡出来。时间太长,茶水就会有苦涩哧。放在暖水瓶或炉灶上长时间煮的茶水,易发生化学变化,不宜再饮用。
(4)扔掉泡过的茶叶:大多数人泡过茶后,把用过的茶叶扔掉。实际上这样是不经济的,应当把茶叶咀嚼后咽下去,因为茶叶中含有较多的胡萝卜素、粗纤维和其它营养物质。
(5)习惯于泡浓茶:泡一杯浓度适中的茶水,一般需要10克左右的茶叶。有的人喜欢泡浓茶。茶水太浓,浸出过多的咖啡因和鞣酸,对胃肠刺激性太大。泡一杯茶以后可续水再泡3-4杯。
成为优秀的茶艺师应该注意什么
茶艺,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以下是我整理的成为优秀的茶艺师应该注意什么,欢迎参考阅读!
1.茶艺师的形象
茶艺师不仅仅要注意形象,更主要的是内在气质哦。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茶艺师,不仅仅要看自己的动作是不是规范的,还要加强自己的文化修养,并且要不断学习,加深理解。茶艺师的举止是很重要的,你的`一颦一笑都能影响到人,因此,茶艺师必须刻苦去训练,在训练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心灵感受。
2.茶艺师的气质
茶艺师的气质是绝对离不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完美艺术造诣的。茶艺表演往往就犹如清澈见底的池水,让人静静地就体会出那种幽香雅韵。如果茶艺师缺乏文化底蕴,那么恐怕只能看到茶艺师在手忙脚乱地“做戏”。
3.茶艺师茶艺表演时的环境
茶友是无不注重喝茶环境的选择。因此,茶的品饮,品茗环境的营造,都是很重要的。就算没有美如画的场地,也要是采光好令人感到明快,整齐清洁,令人入目就觉得舒适即可。
4.茶艺师的插花的运用
茶艺表演插花的手法要单纯简约和朴实,意境要让人觉得应情适意。
5.茶艺师的服饰要求
茶艺师的服装应端庄大方,自然合体,女性可以穿色彩鲜艳的旗袍,男士可以穿西装打领带或者中服。
6.茶艺师茶艺表演时时的音乐配合
茶艺表演应有音乐相配合,音乐选择古典美妙的。
7.茶艺师茶艺表演时的茶叶选择
其实这点就看茶艺师平时的学习了,选用优秀品质的茶叶,再讲解茶的品名后,可引起人们的好奇心,也就提高品茶欲望,提高全场的气氛。
8.茶艺师茶艺表演时的茶具搭配
茶艺师茶具搭配应和谐。泡什么茶就应选什么茶具,选择有韵味的茶具就行。
9.茶艺师待客的言谈举止
言谈举止可是一个人内在素质修养的外在表现。茶艺师的言谈举止应庄重得体,落落大方。
其实行行出状元,每一个行业只要刻苦努力总会得到回报的,不要看茶艺师表演时那样优美自然简单,其实她们付出的是你所看不到的。
;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wenhua/577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下一篇: 茶汤中的修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