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吴玉平建水陶新作“窥鱼”
建陶比于其他陶,最大魅力在于书画艺术的演绎。陶坯本身就是书画创作的载体,像纸一样,又区别于纸上书画。应该说在陶坯之上作画,表现形式与手法可以更加多样丰富。烧制所留下的火痕,就是画作最天然的肌理,打磨抛光所成就的明亮,就是传统书画难以表现的光影,刻填时泥料稀实浓淡恰如其分的表现了国画的笔墨晕染。
吴玉平建水陶作品鉴赏
好的作品一定是赋予艺术内涵的。而这份艺术内涵源自作者本人。包括他的学识,阅历,审美,价值观等等。举个例子很多书画家选择临摹,临的惟妙惟肖,我们通常只会称技艺了得,倘若临摹借鉴之余,融入自己个人的思想创作见解,这就赋予了作品新的生命力。成为艺术表现而非工匠表现。而喜欢一件器物,更像是对这件器物所映射出的艺术理念的一种尊重与认同。也难怪有人说寻陶如觅知音。
在诸多建水陶艺人中,不乏各路名师大家,吴玉平这个名字虽不是那么如雷贯耳,但就其精研的传统书画而言,这个80后还是有自己的一些见解。花鸟虫鱼,呆僧古刹,都有机的与紫陶完美融合,古拙平淡,雅意盎然,动心之美仿若穿越了千年的时光,意境隽永。无作态之势,无艳俗之感!美哉!艺术性不言而喻。
此外,对于刚认识云南建水紫陶的陶友,关心得最多的问题,诸如“建水紫陶价格大概价位、云南建水紫陶价格”“建水紫陶图片及价格”“云南建水紫陶名师排名”“紫陶茶具”等相关问题。我们在此梳理了给予新陶友正确认识云南建水紫陶知识。
云南陶艺家吴玉平简介:1988年8月生于甘肃平凉市,在崆峒文化的熏陶下,走上艺术道路,2010年跟随恩师张彪来到云南红河建水,2011年开始从事建水陶。擅长古人物绘画,80后新生代目前绘画水平最好之一。
特别声明:本文由网整理编辑,部分图源于陶韵文化,仅作交流,不代表任何购买建议。
建水紫陶著名的大师有向逢春、陈绍康、陈学、丁吉三、马成林,潘金怀等。
向逢春,建水碗窑村人,制陶匠人。后专攻紫陶,爱书画,创残帖断简装饰工艺,具有浓郁的人文特点。一生佳作不计其数,被人争相收藏。建水陶能跻身全国四大名陶,向氏作品功不可没。其造型、书画、磨光被誉为“向氏三绝”。是我国陶艺发展史上的名家。
陈绍康,云南省红河州建水县临安镇碗窑村人,出生于制陶世家,建水美术陶厂原技术副厂长。能书会画,精于雕刻设计,谙熟一整套建水制陶工艺流程,先后两次获国家轻工部“百花奖”、“优秀创作二等奖”。
陈学,微雕与建水陶融合的始创者。1990年参与云南大型青铜器(金碧宝鼎)制作。2004年接触建水陶并尝试陶壶的设计和制作。其作品陈氏汉方壶,在由中国云南·建水第五届孔子文化节组委会主办的“2009第三届‘向逢春杯’建水紫陶作品大赛”中获一等奖。
丁吉三,民国时期建水制陶名家,他首创“淡艳”装饰手法,在白泥坯上作画填充泥料时,采用相近色彩的泥料由浅至深逐渐过渡,有中国传统水墨画中墨分五色的艺术效果,层次分明,出神入化,气韵生动,在紫陶烟斗中独树一帜,享有极高的声誉。
马成林,彝名瓦渣波,1974年进美术陶厂工作,从取泥炼泥起学习制陶各项工艺。1975年跟随民间老艺人向福功学艺。2004年被红河州人民政府命名为“民间制陶工艺美术师”。其作品造型优美,线条流畅,装饰古朴清新。
潘金怀,生于清代,约卒于民国初年。光绪二十年间,潘金怀在制作白陶烟斗中发现烧成的烟斗上有一小块红色,别具特色,遂研制成紫陶产品,是建水紫陶的创始人。
廉明知府——张 隆
提到苏杭名人,莫过于白居易、苏东坡,可知有被称为“继美白、苏”的张隆。
张隆,字伯兴,明代建水州人。正统贡生。任杭州知府,浚西湖,维修白堤、苏堤,治理彰河,政绩优异,清正廉明,得以觐见皇帝。后因母亲病逝,回乡守墓。明代嘉靖年间建水首祀四贤祠,张隆居四贤之首。如此忠孝廉明的知府,难怪状元杨升庵有碑文,称赞张公“官处脂膏不自肥,润西湖广其利,彰水安其锸,考绩三年,最于全浙”。
仗义谏官——刘 洙
满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古仁人之心”,目睹时政积弊已深,既无力回天,又不肯与奸臣侫幸合流,因仗义执言被调任外职,便辞官回乡,侍养老父,开办书院,教授子弟,施救乡民。
刘洙,字道源,号三贞,明代建水州人。正德进士。任刑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针贬时弊,敢于谏言。著有《奏疏》三卷、《参驳》五卷。杨慎、胡汝翼为其作传记,且其施政已载入史册,对后世有很大的借鉴作用。
琉球使臣——萧崇业
被省史学界称为“滇中航海第二人”,其诗文被誉为“开云南海外文学第一页”。
萧崇业,明代建水州人。隆庆进士。历任兵科都给事中、南京操江提督等职。博学好古,深通国家典章制度。万历皇帝派他率船队渡海册封琉球(今冲绳岛)中山王。萧祟业在对待外邦上主张:“以文德感化”,“识治体者,在修文德以服远,尊中国者,不割齐民以附夷”。在琉球期间,考察了当地的山川物产和风土民情,著有《使琉球录》、《养乾秦议》《航海赋》《南游漫稿》等。为纪念萧崇业,蒙自新安所把镇内的一条街道命名为崇业街。
工部尚书——包见捷
包见捷, 明代建水州人。万历进士。自小便有“神童”的美誉,官至吏部侍郎。以敢于上疏,弹劾不法税使而闻名朝廷内外,并潜心研究历朝典宪。万历皇帝以某朝典章制度询问廷臣,唯见捷能敷陈无遗,受皇帝赞赏,赐额“文献名邦”,下诏建坊于其故乡临安。卒后诏赠工部尚书。雍正在《建水州志》中赞誉其“为一代名臣,南邦文献,汲引后学。”
申法御史——傅为詝
“老去几曾离别惯,夕阳影里玉骢停。”或许耿直的谏臣内心里的孤独无人能懂吧!
傅为詝,清代建水县人。雍正进士。乾隆年间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奉天府府丞,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力主去奸民,除冗苛,申法禁,清狱讼而端风化等,人称“直谏名臣”。后以赡养老母告假归家,著书立说。著有《读礼偶存》、《读汉书论》、《藏密诗抄》等,卷帙浩繁,实为大儒。诗与古人相埒,书法不让南园。涉猎之广泛,才更能体现其为大家的实至名归。
泰山北斗——陈世烈
陈世烈,清代建水县人。乾隆进士,历任广西正考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工诗文,擅书法。归里后任昆明五华书院山长,育才无数,桃李满天下,施应培、钱沣、周樽、李松龄、杨焯等云南名士出其门下,三迤人士视为“泰山北斗”。
慈惠吏儒——张履程
有“出为名吏,处为名儒”之赞的张履程,清代建水县人,乾隆举人。陕西大荔、华阴等县知县。居官慈惠,唯民为亲,开仓出麦,赈济灾民,督工开河,勤治水患,每离任老幼泣送,爱民如子,还乡后主讲崇正书院。诗作有《彩云百咏》、《彩云续咏》等。所咏史事,可补志乘之缺,为云南方志界所推重。
陶艺大师——向逢春
陶艺大师向逢春,专攻紫陶,爱书画,创残帖断简装饰工艺,具有浓郁的人文特点,为我国陶艺一绝。一生佳作不计其数,被人争相收藏。建水陶能跻身全国四大名陶,向氏作品功不可没。其造型、书画、磨光被誉为“向氏三绝”。是我国陶艺发展史上当之无愧的名家。
万卷楼主——梁之相
梁之相,建水县城人,号 “二十万卷楼主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硕士。博学多能,通经史,擅诗文,精书画,喜收藏。对目录学、版本学、方志学、图书馆学以及文学、史学均有研究。个人藏书多达二十余万卷。著作达二三十种之多,是云南近现代的知名学者,有“墨林奇才”之誉。解放后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省文史馆副馆长。
教育名家——刘宝煊
建水西庄新房人。早年两度赴日本留学,后于云南大学任教。一九三八年回乡,任建民、临安中学校长,于校内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培育出大批人才。一九四八年受中共华南分局之托,组织武装斗争,任讨蒋自救军二纵队司令员、思普地区临时人民委员会主任,解放后任昆明市教育局局长。
从一个富家子弟到一个思想进步、追求真理的优秀共产主义战士的蜕变,心系人民、胸怀博大并且令人致敬。
张隆,明代建水州人。正统贡生。任杭州知府,浚西湖,维修白堤、苏堤,治理彰河,政绩优异,清正廉明,得以觐见皇帝。后因母亲病逝,回乡守墓。明代嘉靖年间建水首祀四贤祠,张隆居四贤之首。状元杨升庵有碑文,称张公“官处脂膏不自肥,润西湖广其利,彰水安其锸,考绩三年,最于全浙”。旧志称其“继美白、苏”。
刘洙,明代建水州人。正德进士。任刑科给事中、都给事中等职,针砭时弊,敢于谏言。著有《奏疏》三卷、《参驳》五卷。其施政主张载入史录。后辞官回乡,教授子弟,施救乡民。状元杨升庵为其作《刘都谏阡表》,立碑于町畸寨后。
萧崇业,明代建水州人。隆庆进士。历任兵科都给事中、南京操江提督等职。博学好古,深通国家典章制度。万历皇帝派他率船队渡海册封琉球(今冲绳岛)中山王。中山王以重金酬谢使臣,崇业慨然谢绝。作有《却金行》、《航海赋》、《南游漫稿》等诗文。滇省史学界称其为“滇中航海第二人”,其诗文被誉为“开云南海外文学第一页”。
包见捷,明代建水州人。万历进士。官至吏部侍郎。以敢于上疏,弹劾不法税使而闻名朝廷内外,并潜心研究历朝典宪。万历皇帝以某朝典章制度询问廷臣,唯见捷能敷陈无遗,受皇帝赞赏,赐额“文献名邦”,下诏建坊于其故乡临安。卒后诏赠工部尚书。
傅为詝,清代建水县人。雍正进士。乾隆年间任贵州道监察御史、奉天府府丞,官至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力主去奸民,除冗苛,申法禁,清狱讼而端风化等,人称“直谏名臣”。后以赡养老母告假归家,著书立说。著有《读礼偶存》、《读汉书论》、《藏密诗抄》等,卷帙浩繁,实为大儒。诗与古人相埒,书法不让南园。
陈世烈,清代建水县人。乾隆进士。历任广西正考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等职。工诗文,擅书法。归里后任昆明五华书院山长,育才无数,施应培、钱沣、周樽、李松龄、杨焯等云南名士出其门下,三迤人士视为“泰山北斗”。
张履程,清代建水县人。乾隆举人。陕西大荔、华阴等县知县。居官慈惠,唯民为亲,开仓出麦,赈济灾民,督工开河,勤治水患,每离任老幼泣送。还乡后主讲崇正书院。诗作有《彩云百咏》、《彩云续咏》等。所咏史事,可补志乘之缺,为云南方志界所推重。有“出为名吏,处为名儒”之赞。
向逢春,建水碗窑村人。制陶匠人。后专攻紫陶,爱书画,创残帖断简装饰工艺,具有浓郁的人文特点,为我国陶艺一绝。一生佳作不计其数,被人争相收藏。建水陶能跻身全国四大名陶,向氏作品功不可没。其造型、书画、磨光被誉为“向氏三绝”。是我国陶艺发展史上的名家。
梁之相,建水县城人。号“二十万卷楼主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硕士。博学多能,通经史,擅诗文,精书画,喜收藏。对目录学、版本学、方志学、图书馆学以及文学、史学均有研究。个人藏书多达二十余万卷。著作达二三十种之多,是云南近现代的知名学者,有“墨林奇才”之誉。解放后任云南省美术家协会理事、省文史馆副馆长。
刘宝煊,建水西庄新房人。早年两度赴日本留学,后于云南大学任教。一九三八年回乡,任建民、临安中学校长,于校内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宣传革命思想,培育出大批人才。一九四八年受中共华南分局之托,组织武装斗争,任讨蒋自救军二纵队司令员、思普地区临时人民委员会主任,解放后任昆明市教育局局长。
建水陶,又名建水紫陶,因产于云南建水呈赤紫色而得名。据现有史料和实物考证,建水紫陶产生于清代,始于道光年间,是在明代粗陶生产昌盛的基础上发展起来,在建水陶瓷发展史上,曾有“宋有青瓷、元有青花、明有粗陶、清有紫陶”之说。
建水古城北郊有一个窑火烧出来的村落——碗窑村。碗窑村始于何时已无从考证,后人只知道这里世代以陶瓷为业,村落由制陶而生。村子身后的红土坡由东向西绵亘数里沉寂着一大片行迹清晰的古窑遗址和堆积如山的陶瓷残片。
在1980年,中央工艺美术学院与建水工艺美术陶厂首次对建水古窑遗址和陶瓷残片进行的叩访中,他们惊喜地发现了大量的宋代青瓷、元代青花、明代粗陶和清代紫陶的残片,从此,人们从这种极富灵性的陶瓷语言里,破译出了古人无意中传递出的历史与文明。 在1953年北京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品展览会上,建水紫陶以其卓然不凡的陶瓷品相合深厚的文化内涵,与江苏宜兴陶、广西钦州坭兴陶、四川荣昌陶一并被国家轻工部命名为“中国四大名陶”。
建水紫陶生产之初,主要生产烟斗、茶具、花瓶、笔筒、印盒、烛台等物件,造型大多古朴典雅,别具一格;至清朝光绪年间开始生产一种用于炖鸡的造型独特的“杨林锅”,即新中国成立后曾大量生产的汽锅紫陶汽锅,又称为“杨捏”,为拳头产品,特别是30年代建水艺人向逢春制作的陶汽锅独具匠心,外表饰有花鸟、虫、鱼、草、木、山、水图画、诗词题,精美绝伦,具有“陶具一秀”之誉。 文人的字画移位于紫陶之上,是将古老的建水陶艺点化为一种经典。以陶为纸,既要保留笔墨的法备气至,又要兼顾陶坯在不同弧面和湿润状态的柔糯特性,捉毫濡墨须由厚实的悬肘运笔功底。紫陶上的字画不以斑斓的视角冲击取胜,而以一种纯洁安详的淡雅与观者交流,传导出的是一种优美单纯的宁静。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850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买最贵茶器为什么还是没能把茶泡好,
下一篇: 知茶识器:追溯饮茶起源探索茶器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