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是由蒙古族建立的政权,习惯马背上生活的蒙古族人在建国之初基本上延续了本民族的习俗,以饮酒为主。政权统一后,统治者虽然把原来南宋统治下的臣民列为政治地位最低的“南人”,但为了便于统治,元朝政府也不得不被动接受儒家文化。
中原文化习俗或多或少地影响了元人的生活,饮茶即是一例。也因蒙古族人曾以极其野蛮的方式对南宋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造成破坏,元朝初期的茶文化一度陷于衰退状态。因此元代并没有形成独具时代特色的饮茶方法,与饮茶配套的器具除了晚期几种新的瓷器品种出现外,仍保持南宋时期的釉色和造型制作特色。
元代的统治不及宋代那样重视艺术、生活、文化,贵族统治阶层为了扩大其统治领域,长期不断地战争经历和蒙古人游牧民族的生活习惯,使得茶具设计和制作风格有一定改变,茶具变得厚重、粗狂、豪放,用沸水直接冲泡散茶的饮茶方式也就出现了。从某种意义上说,元代的点茶习惯在延续的同时,茶叶加工、饮茶方法和使用的茶具比宋代简单得多,并发生了一定改变。元代是上承唐、宋,下启明、清的一个茶具史上的过渡时期。
今天在首都博物院寻一寻过渡时期元代各个窑口的瓷器。
龙泉窑青釉褐斑高足杯
敞口,直壁下收,喇叭形高足。通体青釉之上点缀不规则的褐色斑点。青釉褐斑工艺最早见于晋代,元代在青釉、青白釉等多种器物上有这种做法。
景德镇窑青花花卉纹盏托
盏托为一套茶具。盏撇口,弧腹,小圈足,足底有乳状脐。托盘敞口,中间盏座凸起,高足外撇,足内无釉。盏内壁口沿绘卷草纹,内底饰缠枝花卉,外壁绘缠枝菊,托盘内绘有缠枝牡丹,外绘莲瓣纹,颈部绘重叠蕉叶纹。青花呈色浓艳。胎质坚硬,釉色白中闪青。
景德镇窑青白釉串珠纹玉壶春瓶
撇口,细颈,鼓腹,圈足。通体施青白釉。采用贴花和串珠式装饰手法构成覆钟纹和如意云头纹,并饰“寿比南山”和“福如东海”的吉祥语。腹下部贴有花卉装饰。串珠式装饰技法在元青白瓷中比较少,故此器是研究元青白瓷装饰题材和工艺的珍贵实物资料。
景德镇窑青花鸳鸯戏水玉壶春瓶
撇口,细颈,垂腹,圈足。内口沿绘如意云头纹。颈部为缠枝花卉,颈腹之间饰一周几何纹,腹部主题纹饰绘两鸳鸯游弋于莲池之中,其下绘卷草纹,颈绘变形莲纹瓣,足壁是重叠覆莲。用国产青料绘画,青花色调淡雅。胎质细白,釉色细润,白中闪青,工艺精湛,反映出元代景德镇制瓷工艺的水平。
磁州窑白地黑花人物诗文罐
小口,短颈,丰肩,鼓腹,平底。4道弦纹将纹饰分为3部分,肩部用黑彩绘婴戏莲纹,下腹绘折枝花卉,中腹部题草书七言绝句诗一首:“寻慎悟入蓬莱捣(岛),香花不断松花老。采芝何处未归来,白云满地无人扫。至元十八年。”黄褐色釉,胎质较粗。现存元代用诗文作装饰并有年款之器甚少,弥足珍贵。
景德镇窑青花束莲纹梨式壶
直口,垂腹,平底无釉。弯流,曲柄,柄上附小圆系。腹部绘束莲纹,流绘火珠纹。胎骨致密洁白,釉质细润,青花色泽浓重,白釉闪青。梨式壶始见于元代,流行于明代,因形似梨,故名。
景德镇窑青白釉僧帽壶
口似僧帽,束颈,鼓腹,圈足。流作鸭嘴形前伸,盖为珠形钮,平置于口沿之内,扁平柄上贴塑云头形花片。胎质细白,釉面莹润,造型雅致。僧帽壶一般为僧侣做法事时所用,是元代的创新品种。明朝永乐、宣德年间有景德镇烧制的甜白釉、红釉及青花僧帽壶。
景德镇窑青白釉多穆壶
壶身呈圆筒状,上小下大,器身上、中、下、左、右各饰有一条凸起的条带,模印凸起莲瓣纹,线条流畅自然。方形流,扁条形曲柄。通体施青白釉,釉色晶莹,胎质细腻洁白。该器型为仿蒙古传统器物造型,只是将壶身换了个方向,装上流,是体现元大都中原文化与草原文化汇聚、融合、发展的珍贵实物资料。此器物蒙、藏皆用,是用来装、拌酥油茶的器皿。将茶砖煎成浓茶时,倒入少量酥油、盐,有的还加一些牛奶等其他佐料,现在亦有加味精搅拌至茶和酥油交融即可,是蒙、藏同胞生活的必需品
钧窑天蓝釉水丞
收口,垂腹,圈足。通体施天蓝釉,釉不到底,口沿釉垂流呈现胎体颜色。造型别致。
元代版图的扩大,密切了国内外各民族的联系和交往,特别是对外贸易的兴盛,这无疑促进了陶瓷茶具的产量。在中国的陶瓷史上,元代也是一个承上启下的重要时期。承上是指由于外贸的需要,北方地区主要的瓷窑,如定窑、磁州窑、钧窑等以及南方的龙泉窑、景德镇窑等,仍保持着原来的釉色特质继续生产;启下是指元代中期以后,代表时代特色的青花瓷、高温颜色釉瓷等烧制成熟,影响着明代以后的中国陶瓷发展。另外,陶瓷茶具逐渐重视装饰,对明代彩绘茶具的发展产生一定影响。
品尝葡萄美酒要用夜光杯,同样的,饮不同的茶,需要用不同的茶具。那么茶具的种类有哪些呢?下面介绍几种常见茶具种类及其特点,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茶具的种类有哪些之紫砂茶具
气韵温雅的紫砂茶具,典雅精美,气质独特,自明朝正德年间以来已有500年历史,而以江苏宜兴出品最负盛名。
紫砂茶具由一种双重气孔结构的多孔性材料制成,其气孔细微、密度高,有较强的吸附力。用它沏茶,不仅不失茶的色、香、味,更不易霉馊变质,使用较长时间后,以沸水注入空壶亦有茶香。此外,紫砂壶使用越久,壶身色泽越是光亮照人。因此在选Kung Fu购紫砂壶时,凡经打磨抛光、上蜡、擦油而光亮的多为新壶,正宗的紫砂茶具是干净整洁,经一段时间使用才生光泽。 仅一件紫砂壶就要经数十道工序制作,当然,这样纯手工完成的艺术品价格也不斐,市场上有三四万元一把的紫砂壶,最便宜的有一二百元一套紫砂茶具,消费者可以依自己的喜好和经济实力进行选择。
茶具的种类有哪些之陶土茶具
陶器中的佼佼者首推宜兴紫砂茶具,紫砂壶其里外都不敷釉,采用当地的紫泥、红泥、团山泥抟制焙烧而成。由于成陶火温高,烧结密致,胎质细腻,既不渗漏,又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经久使用,还能汲附茶汁,蕴蓄茶味;且传热不快,不致烫手;若热天盛茶,不易酸馊;即使冷热剧变,也不会破裂;如有必要,甚至还可直接放在炉灶上煨炖。紫砂茶具还具有造型简练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点,外形有似竹结、莲藕、松段和仿商周古铜器形状的。
茶具的种类有哪些之瓷器茶具
1)白瓷茶具:白瓷以景德镇的瓷器最为着名,其他如湖南醴陵、河北唐山、安徽祁门的茶具也各具特色。元代,景德镇的青花瓷闻名于世,并远销国外。
2)青瓷茶具:青瓷茶具晋代开始发展,宋朝时五大名窑之一的浙江龙泉哥窑达到了鼎盛时期,生产各类青瓷器,包括茶壶、茶碗、茶盏、茶杯、茶盘等。
3)黑瓷茶具:宋代福建斗茶之风盛行,斗茶者根据经验认为建安所产的黑瓷茶盏用来斗茶最为适宜,因而驰名。宋蔡襄《茶录》说:"茶色白,宜黑盏,建安所造者绀黑,纹如兔毫,其坯微厚,久热难冷,最为要用。出他处者,或薄或色紫,皆不及也。其青白盏,斗试家自不用。"
茶具的种类有哪些之玻璃茶具
在现代,玻璃器皿有较大的发展。玻璃质地透明,光泽夺目,外形可塑性大,形态各异,用途广泛。玻璃杯泡茶,茶汤的鲜艳色泽,茶叶的细嫩柔软,茶叶在整个冲泡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的逐渐舒展等,可以一览无余,可说是一种动态的艺术欣赏。特别是冲泡各类名茶,茶具晶莹剔透,杯中轻雾缥缈,澄清碧绿,芽叶朵朵,亭亭玉立,观之赏心悦目,别有风趣。玻璃器具的缺点是容易破碎,比陶瓷烫手。
漆器茶具始于清代,主要产于福建福州一带。福州生产的漆器茶具多姿多彩,有"宝砂闪光"、"金丝玛瑙"、"釉变金丝"、"仿古瓷"、"雕填"、"高雕"和"嵌白银"等品种,特别是创造了红如宝石的"赤金砂"和"暗花"等新工艺以后,更加鲜丽夺目,逗人喜爱。
中国茶具介绍
有了好茶好水,还要好做茶具。选用雅观,优质的茶具、衬托茶汤的液色,保持浓郁的茶香,是领略品茗情趣不可缺少的条件。
所谓茶具,是指与泡饮茶叶有关的专门器具。人类最初煮饮茶叶,都使用当时日常的饮食器具,没有专用茶具。到了饮茶盛行以后,才发明了茶壶、茶杯、茶碗、茶盘等等茶具。
中国的陶瓷业的发展
我国茶具历史悠久,并与陶瓷业的发展关系极为密切。相传陶器已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最早的兼用茶具就是用陶土制成的缶(肚大口小的容器)。云南、四川的烤茶罐是用砂陶制成,可以证明。砂陶茶具后来发展为釉陶茶具,这种釉陶茶具沿用了一个相当长的时期。
西汉王褒《僮约》中记载的「烹茶尽具」的「具」,可能就是釉陶器一类的茶具。到南北朝,饮茶之风已较普遍,但饮茶风尚的盛行却始自唐代。
唐代贵族家庭多用金属茶具,而民间卸以用陶瓷茶碗为主。当时瓷制茶碗主要有青釉、白釉两种。由於饮茶盛行,茶具需要量大增,促进了当时瓷器生产的发展。宋代饮茶多用茶盏,盏是一种小型茶碗,口敞底小,有黑釉、酱釉、青釉、青白釉及白釉等多种,而以黑釉为主
元代青白釉茶具较多,黑釉茶盏已逐步被青白釉茶盏所代替。明代盛行白茶盏,中期以后又出现了用瓷壶和紫砂壶的风尚。
到了清代,广州织金彩瓷、福州脱胎漆器等茶具相继而起,但仍以「景瓷」「宜陶」为贵,即瓷质茶具以江西景德镇白瓷为首,陶质茶具以江苏宜兴紫砂为最。这时瓷茶具中的茶壶造型有了变化,品种也有了增加,既有青花的,又有粉彩和各种颜色釉的。款待客人用的盖碗茶具也开始出现。宜兴紫砂壶的制作也有很大的进步,出现了不少名工巧匠。
中国的茶具,有史以来出现过的有陶器、瓷器、铜器、锡器、金器、银器、玉器、玛瑙器、漆器,还有玻璃器、搪瓷器等等,真可以说是琳琅满目,丰富多采。
下面简要介绍几种主要的著名茶具:
景德镇白瓷茶具
景德镇原名昌南镇,这裏生产的白瓷早在唐代就有「假玉器」之称。当时当地的胜梅亭窑已能烧制胎釉洁白的茶碗。
北宋景德元年(公元一OO四年),真宗赵恒下令,在浮梁县昌南镇建办御窑并把昌南镇改名为景德镇。当时景德窑生产的瓷器,质薄光润,白裏泛青,雅致悦目,而且已有多彩施釉和各种彩绘。当时彭器资《送许屯田诗》曾有这样的评价:「浮梁巧烧瓷,颜色比琼玖」。宋代的青白盏茶具以景德镇为主要产地。
到元代,景德镇因烧制青花瓷而闻名於世。青花瓷茶具,淡雅滋润,不仅为国内所共珍,而且远远销国外。特别是日本,因「茶汤之祖」珠光特别喜爱这种茶具,后来便把青花茶具定名为「珠光青瓷」。
明朝时,景德镇已经成为全国制瓷中心。景德镇在生产青花瓷的基础上,又先后创造了各种彩瓷,产品造型小巧,胎质细腻,彩色鲜丽,画意生动,在明代嘉靖、万历年间被视同拱璧,十分名贵。明代刘侗、于奕正著的《帝京景物略》一书中有「成杯一双,值十万钱」之说。当时产品畅销海外,名噪天下,国际上誉我国为「瓷器之国」。
清代景德镇白瓷茶具的生产十分繁荣,各地制瓷名手云集於镇,制瓷技术又有不少创新。康熙年间,除继续生产五彩瓷外,还创造了珐琅、粉彩两种新的釉上彩。珐琅彩瓷,是仿照当时铜胎珐琅器的色彩和纹饰烧制的。到雍正时,珐琅彩瓷茶具胎质洁白,薄如蛋壳,已达到了相当完美的程度,但当时仅供宫中享用,民间绝少流传。
宜兴紫砂茶具
宜兴紫砂茶具,早在北宋初期已异军崛起,成为在各种名瓷之外别树一帜的茶具,它不仅具有造型简炼大方,色调淳朴古雅的特色,还具有良好的保味功能:泡茶不走味,贮茶不变色,盛暑不易馊,而且使用的年代越久,色泽越加光润古雅,泡出来的茶汤也越加醇郁芳馨。因此,寸柄之壶,盈握之杯,往往被人视若珍宝,贵如金玉。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850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从宫廷茶具看大唐匠心之美
下一篇: 宜兴紫砂陶都有什么分类和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