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茶器

银壶的寓意是什么,(你知道中国金银错银壶第一人林陵祥老师的历史吗?)

品茶 2023-05-03 16:15:46

银壶的寓意是什么,

那天喝茶聊天中,一位朋友突然问起,你做银壶那么久,你知道银壶的寓意吗?

是的,接触银壶的时间已有20多年了。从没有刻意去思考过银壶的寓意。一出生,就伴随着叮叮当当的敲打声。于我而言,银壶的出现就如日出日落般自然而然。

他并不只是一把壶,一个器物,他是我的一位兰交知己。

不管我如何待他,他总是在光下闪耀着时光沉淀之美,宛如月光般的优雅柔和。总能让我欣喜,纵使岁月流转,韵味不散,折煞的也只有光阴和我。

所谓不出水火,不成真身,银壶是包容万千的。于每个人的寓意都会有所不同,烧水泡茶是基本,只是在烧水泡茶之间,不少好茶之士已意会到了,银壶在其中的陶染。

银壶是一种文化、一种品质、一种生活方式,不仅实用而且可供主人观赏、收藏、把玩,是一生稳重闲适的生活方式的象征,也可静心养性提升品位。

雅则雅矣,洁亦洁矣;不随波逐流,不人云亦云。在自己的轨道上,专注而行,自己的宇宙,自己的心,自然、自由、自在,岁月的温润柔软,在茶事里舒展,一把好壶,一段时光。

你知道中国金银错银壶第一人林陵祥老师的历史吗?

闽东这一方水上,山海之外,若要说特色,聚居了占全国四分之一、福建省大半的畲族人口,也该是特色吧,在地老天荒的年月里,畲民结庐于深山老林、海岛边陬,刀耕火种。偏居僻处的地理位置和生存方式,使他们远离外界侵染,保持山野素性,以纯粹的手工,造就白银熠烟闪耀的传世珍奇。
这,无疑是一束与众不同的“闽东之光”。
但是,说实在话,随着世事变迁,畲银原生态环境已不复存在,打银匠日渐稀少,家庭作坊早被“风吹雨打去”。唯有年代久远的畲银,风韵犹存,精神不失。易老的时光,轻抚着那静静的美、静静的乡愁,勾人作不尽的怀想。
然而,旧事物似乎一不小心就会滑入黑暗。何人,堪为畲银技艺传灯?
这一问,就问到了这本书。本书作为福建美术出版社“中国传统绝活技艺系列”丛书之一,以“畲银技艺”为集名,从文化视角切入,介绍闽东畲族打银技艺的发轫和演变历程,详涉诸多工艺流程,同时也勾勒出了“盈盛号”创始、发展的概貌和闽东大获林氏畲银世家的传承谱系,并对畲银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提出了建设性意见。。生长于畲
银世家,林陵祥十三岁就开始了打银生涯。作为新生代,他接过前辈的薪火,深怀对畲银的热爱和痴迷,以其天赋异禀的才华、勇猛精进的敏锐,快速有效地捕捉他所想要捕捉的东西,从而促成技艺的传承和创变,为畲银的存续开辟新境。
林陵祥,不愧是置身畲银渊源深处和拓展前沿的探索者。
说到林陵祥,自然要提起“盈盛号”。“盈盛号”是中国金银业界的百年老号,亦堪称闽东畲银技艺的典型个案。它所打造的金银器饰,有着世代延续的脉络、古老年代的体温。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独门绝技的别样魅力,手工打造慢工细活的古拙素朴,融汇了传统与现代的优雅、古典与时尚的风流,卓见畲族和闽东本土的异彩。
“盈盛号”的发祥地,是福安市下白石镇辖下的大获村。大获,地处福安、蕉城交界,依山面海,利兼水陆,白银古道隐现其间。据明崇祯年间的方志记载,当时大获村共有二十多个姓氏,人丁兴旺,得地利人和,逐渐形成沿海乡村小集市,坐贾兴盛,行商络绎,一村集市,辐射百里。
“盈盛号”打银,沿波讨源,可以追溯到明朝。从有关记载可知,明万历年间,叮叮当当之声,在大获响起,这是林氏五世祖林玄友从事打银之肇始。由此发端,大获林氏一门,以打银为基业,熔银錾刻,锤声起落,断续相传,至今,沿袭十四代,一百四十九年。
大获与畲族村落地缘密切,环绕它的有九个大大小小的畲村,诸如金腰带、红夏、岩下犁、下赤等等。这里,畲、汉共处,往来频繁。“盈盛号”与畲族结缘深远。清同治年间,林氏银艺传人林隆魁(林陵祥祖父),爱上畲族姑娘钟氏,“何以致契阔?绕腕双跳脱”,“何以道殷勤?约指一双银”,以银为媒,以银定情,汉男畲女,缔结百年之好,金银闪耀,成就一代佳话。林氏、钟氏联姻,林隆魁向其岳父悉心学习畲族打银技艺,开启大获林氏金银器饰援畲入汉,畲、汉融合,以汉传畲的先声。“盈盛号”,正是在这一时期创立。自此。宁德畲银技艺,经由“盈盛号”而世代绵延。林陵祥、林贤学兄弟,20世纪80年代,奋起于沉寂之际,图强于式微之时,三十多年来,克绍箕裘,重振祖业,领跑业界。他们是“盈盛号”的第十四代传人。
对于畲银技艺,林陵祥提出“要着力创新性传承和保护”,因此,他领衔打造的盈盛号畲银器饰,每每独创百年老号的新品牌,匠心独运地呈现畲银奇异神秘的造型、繁复绵密的工艺,炉火纯青地演绎了白银之美,深含吉祥祝福的寓意和纯洁美好的象征,让人们得以共享源远流长的白银之缘、白银之恋和白银之爱。
不用多说,白银的开采和银器饰的出现,不论是在全世界,还是在中国,都由来已久。以银器饰为载体的银器饰文化,源远流长。银器饰实体及其间所无形蕴含的种种,涉及文学、史学、民俗学、美学、宗教、冶金、工艺美学等诸多学科领域。闽东的畲银技
艺,无疑是其中自具个性和特质的支流,是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当下,有关非遗的传承和保护,可谓困局与变局并呈,畲银技艺何为?
据我所知 “盈盛号”畲银技艺传承
中的新变,已在悄然进行。
“盈盛号”的打银重点,正由饰物转向器具,守银饰,而兴银器。具体来说,就是由饰物转向器具--实用器具。这就是告诉你:银器,不单是装饰摆设,过过眼瘾,闹着玩的;银器,是真真可用的。“工艺之美就是实用之美,所有的美都产生于服务之心。”"所言极是。
感受一下吧,银壶、银盏,把玩于掌握之中,唇间茗香轻拂,生命华美的前提,不就是安全和健康吗?
银壶的兴起,岂是所来无由?
古老的手法,如何在一个又一个银壶的捶打成形中容纳多端、沿袭流传,这将是闽东畲银技艺的新看点。

玉漏铜壶什么意思啊

玉漏银壶是计时的器具,古代以漏刻之法计时,具体方法是用铜壶盛水,壶底打通一小孔,壶中立刻度箭,壶中的水逐渐减少,箭上的度数就依次显露,就可按度计时,击鼓报更。此句出自《上元夜六首》其一。

《上元夜六首》

作者:崔液

朝代:唐代

玉漏银壶且莫催,

铁关金锁彻明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

何处闻灯不看来。

释义:元宵夜尽管解除了宵禁,但长安城的钟鼓楼上,仍旧按时报更;人们听了,都嫌时间过得太快,怕不能玩得尽兴,于是说:滴漏箭壶,你不要这样一声比一声紧地催促呀,也不要过得那么快,今夜的城门要一直开到天亮呢!

扩展资料

《上元夜六首》是一组赏灯诗。上元夜,指旧历正月十五夜,又称元宵节。中国素有元宵赏灯的风俗。崔液组诗《上元夜》七绝,共六首。描写当时京城长安元宵赏灯的繁华景象。

据刘肃《大唐新语》记载:神龙(唐中宗年号,705—707年)之际,京城正月望日(即十五),盛饰灯影之会,金吾弛禁,特许夜行。贵族戚属及下隶工贾,无不夜游。车马喧阗,人不得顾。王、主之家,马上作乐,以相竞夸。

文士皆赋诗一章,以记其事。作者数百人,唯中书侍郎苏味道、吏部员外郎郭利贞(苏、郭之作皆五律)、殿中侍御史崔液为绝唱。

—上元夜六首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84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