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盏,历代有各种不同的称谓,每一种称呼背后即表达了茶人对茶盏之美的诗人想象,也体现了不同时代里茶盏的器型变化。
在饮茶之始,由于茶在当时的生活饮品中还没有占据主流位置,因此也就没有真正专门用来饮茶的器具,喝茶时常与酒器、食器一起混同使用。自秦汉以后,饮茶之风日渐兴起,茶具才开始从日常的食器、酒器中分离出来。至唐代,茶已成了人们日常生活饮品,并且形成了茶人兴茶、皇家重茶、文人写茶、佛教崇茶、举国饮茶的社会现象,此时方才出现了专门用于饮茶的器具茶盏。
在唐代,茶盏常被称为茶碗(盌”、茶”。在唐代诗文中,茶瓯出现的频次要远高于茶碗。
茶碗的诗文,有:卢仝《七碗茶》的“一碗喉吻润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王维《酬严少尹徐舍人见过不遇》的“君但倾茶碗,无妨骑马归”。
茶瓯的诗文,有:边塞诗人岑参《暮秋会严京兆后厅竹斋》的“瓯香茶色嫩,窗冷竹声干”;姚合《杏溪十首杏水》的“我来持茗瓯,日屡此来尝”。
整个唐代诗人中,留下茶盏诗词最多的当数白居易。白居易自号醉吟先生,不独好酒,而且嗜茶如《想东游五十韵》的“客迎携酒榼,僧待置茶瓯”;《重修香山寺毕题二十二韵以纪之》的“烟香封药龟,泉冷洗茶瓯”;《山路偶兴》的“泉憩茶数瓯,岚行酒一酌”;《招韬光禅师》的“白屋炊香饭,荤膻不入家。命师相伴食,斋罢一瓯茶”等等。
到了近现代,随着茶道的发展,日本茶碗逐渐获得较大的名声,非常著名的有乐窑、织部窑、志野窑等出产的茶碗。
除了和物茶碗外,茶碗的另外两个重要来源是中国的天目山建安窑和高丽国。前者被称为天目茶碗,是茶道中最早使用的茶碗,十分名贵,但随着利休等人逐渐将茶道引向朴拙自然,天目茶碗不再流行,现在已经极少使用,价值却与日俱增。而高丽茶碗实际上就是高丽民间的饭碗,十分简单粗糙,但在利休等大茶人眼里,却恰好体现茶道的本质,因此被大量的使用。
根据点茶法的特点,民间兴起了斗茶的风气。斗茶,多为两人比赛,三斗二胜。决定胜负的标准有两条:一是汤色,二是汤花。汤色即茶水的颜色,以纯白为上。青白、灰白、黄白,则等而下之。色纯白,表明茶质鲜嫩,蒸时火候恰到好处;色偏青,表明蒸时火候不足;色泛灰,是蒸时火候太老;色泛黄,则采制不及时;色泛红,是烘焙火候过了头。
郑凌青茶盏是一种精美的青花瓷茶盏,具有独特的图案,可以给人以清新的感受。可以通过在茶盏上涂抹茶叶,然后加入温水,以达到泡茶的效果。除此之外,郑凌青茶盏也可以用来装饰家居,增添家居的美感。
有人说,建盏属于技术品,不是艺术品。认为绘画或器型等才是艺术。其实,不管什么作品,都离不开难度这个标准。就绘画来说,也就是技术上的难度和构思上的难度,而构思上的难度如果没有往高境界突破,只徘徊在一个水平上,虽然画面排布有变(形变),其实神没有变。所以有些画家完成一幅画无需多少时间。这些形变的东西如果是艺术,那么艺术也太贱了。
实际上,真正在境界上的突破谈何容易。所以在境界上有明显超越的作品对一个画家来说是很有限的。达芬奇为了一张画中的几个面孔,要耗费几年时间。追求的是不变中的变。而这不变中的变至少是神变之一。它在细微处,属于技术?或艺术?所以现代对艺术品公认的说法是,艺术品就是具有审美价值的人工技术作品。
建盏艺术就是在追求不变中的变,而且是在窑火中去捕捉最佳的影像。是在窑中作画,追寻神变。斑纹中微细的提高都非常困难。它不是配方知道后,就可以重复制造的东西。它的烧成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无论古今中外,优秀的建盏作品非常稀少。
现代陶艺家,每窑仅烧一件作品,也失败多,成功少,所以一年能烧出二三十件优秀作品就很难了。建盏是土与火高难度结合的艺术,是真正的,纯粹的陶瓷艺术。日本作为国宝收藏的八件古代陶瓷艺术品中,建盏占了四件。
建盏看起来很小,其实不小,一件成功作品的背后不知有多少废品。建盏的特点是,制作难度大,烧成几率低,成本高。所以浓缩的才是精华。建盏器型也很简单,就是一个普通的农家茶碗。正是简朴,才有大巧若拙。剔除表面形形色色障眼的东西,才能展现最原始的纯真之美。
建盏之美属于禅艺术之美,它不是“形色”之美。形色之美就是表面美,特点是漂亮,艳丽,饱满,光润,精美等,表面很张扬,浮燥,外强中干,实际没内涵。禅艺术就是走向内在,走向自然的深层,返蹼归真。特点是隐而不显,含而不露。表面很沉静,实质有活力,有滋味,外枯中膏,无一物中无尽藏。优秀的建盏斑纹形状千变万化,斑纹有立体感,层次感,并有明显的金属感,色彩随光线的强弱而突变。
细细品味,其釉色如同宇宙星辰深邃神秘,冥冥间如有神在,让您感受那透心的美。它的品质胜幽兰,高贵而素雅,饱含中国文化精神,也与茶的品质相符。建盏作为宋代三宝之一受宋徽宗赵佶喜爱,与他结缘的有文字记载的瓷器中唯有建盏。
世界的原色就是残缺,矛盾对立统一。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精美其实是浅层次的美,就是假美。完美无缺永远只是理想境界。真的珠宝,定有美中不足。对于优秀建盏的某些缺陷,要宽容理解,随缘不执。要感知和光同尘,有与无的辨证关系。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813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银壶真的是中看不中用吗,
下一篇: 要饮得好茶就离不开相应的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