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羽《茶经》第四篇茶之器中有记:“鍑:鍑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其铁以耕刀之趄炼而铸之,内摸土而外摸沙土。滑于内,易其摩涤;沙涩于外,吸其炎焰。方其耳,以正令也;广其缘,以务远也;长其脐,以守中也。脐长则沸中,沸中则末易扬,末易扬则其味淳也。”
此“鍑”,即为唐宋时期煮水器之名称。而以生铁为原料,有利于“味醇”,茶味甘醇。自唐开始,饮茶之风在中国兴起。除茶性外,更讲究茶、水、火、器“四合其美”,可见器具于饮茶之重。而这生铁所制之“鍑”到了今天,演变成了“铁壶”。
对于今人来讲,铁壶煮水不仅能使水变得圆润、甘甜,口感饱满顺滑,且能将原本水中含有的氯离子吸附,释放铁离子,对健康有所裨益。老铁壶润泽,新铁壶精美细腻,随着近几年日本铁壶在国内拍卖市场的风靡,这古老器物带着久远的茶香重回故土。
从2009年开始,日本铁壶在中国市场上初露头角后,嘉德四季的一次茶具专场上,一把“祥云堂造宝船贺寿铁壶”就曾经以35.8万元成交,此后,便一发不可收拾。在我国唐宋时期,经陆羽的推广介绍,煮茶式的茶叶冲泡法十分盛行,铁壶是十分流行的一种煮水器具。而当时在与日本频繁的文化交流中,制壶工艺连同茶树种、制茶方法、茶道一起传入日本。当时的饮茶方式,需通过炙、碾、罗、煮等程序后,方可饮用。这种茶道传入日本,随着日本文化的逐渐注入,演变成如今的日本茶道,随之一同变化的也有铁壶。
早期的日本铁壶形式、技艺完全照搬中国,之后日本特色的技艺渐渐出现。到了在二百多年前的京都地区,一些著名堂号,更将日本独特的富士山、樱花、近江八景等纹饰放在了壶身上。这些老铁壶的壶身浮雕技艺,具有唯一性,如京都老堂号蜡铸法的失传,更使老铁壶有不可复制的特性。铁壶在异邦完成了转化,在很长一段间内,铁壶的记忆只能向异邦去寻觅。
2000年左右,日本老铁壶进入了台湾市场,受到茶友的追捧,成为紫砂热之后又一个新的热点,而国内对老铁壶的关注则从2007年开始升温,关注点也都集中在日本老铁壶身上。这让很多迷恋中国铁壶的人坐不住了。作为有“煤铁之乡”之称的古泽州所在地,晋城有着悠久铁器的历史,它的兴起可追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期。隋唐时代,泽州逐渐发展为冶炼业的集中地。晋城的“锅鼎”远销东南亚国家。唐朝盛世时,铁瓶、铁制煮水器已广泛应用到生活中。明清时期,“大阳钢针”“九头十八匠”负有盛名,晋城城郊一些村落名称至今仍以“九头十八匠”的姓氏命名,如:吕匠、马匠、苗匠等。直至清道光年间,凤台(原晋城县)成为当时山西省铁制品的主要产地和铁货生产贸易中心。据《中国近代手工业史》记载,当时晋城盛产生铁和多种铁制品,但到了近代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铁壶逐渐失去了往日风采。
图为:煮茶器具
有当地商人默默做了一个决定:复活古泽州铁货,不惜代价收集全国各地出土的原汁原味中国古董壶。其中一把是老大爷王秉承家祖传的八仙过海铁壶《莲年有余》“记事起,家里面就一直有这把八仙过海铁壶,早不用了。村里面常搭戏台,可以装很多水,看戏的时候就分给大伙喝。”近些年,国内的老铁壶行情每年的涨幅也在30%左右。原本几千元可以买到的品相不错的老铁壶,现在都已需要几万元。老铁壶的不可再造性和它的稀有性,决定了它具备很大的增值空间,越是精品、极品,升值空间越大。不过与日本老铁壶几十万的拍卖价格相比国内的老铁壶仍属平价,就比如有一年在深圳文博会上一把雕刻有五台山风景的老铁壶售价也仅为5万元。
随着日本铁壶从台湾到国内渐渐风靡开来,铁壶制造在台湾和国内渐渐复苏。随着各地对本土传统铁艺的深挖,一些地方特色的铁壶正在慢慢开始挣脱日本铁壶的枷锁“楔形和图案,重新找回自己。北京奥运会火炬设计者之一、中央美院教授陈慰平,与中央美术学院院长潘公凯先生就曾经倾力创作了一款中国风铁壶《残荷》,在方方正正中,尽显中国器物之美。而根据山西文化特制出来的五台山铁壶、皇城相府、白马禅寺、珏山吐月、关帝圣君、太原双塔等,也表现出典型的地方特色。这些原汁原味的铁壶为纯手工打造出品,且一壶一模。每一把铁壶都要经过60多道工序制成,再以800℃高温氧化的方式最大限度减少水锈的产生。此外,运雾化珐琅技术和植物涂层,有效地释放二价铁离子,延长壶的使用寿命。
一把铁壶从开始制作到成品出炉,至少需要近三个月的时间,再接受半个月的“考验期”,才能确保从造型到色泽再到壶上装饰物的搭配以及触摸壶时的手感。经由此制出的新壶,才可称精品。原题《铁壶煮出来的茶香》
作者简介:黄家双,系宜昌市伍家岗区作协会员,现在供电公司从事宣传工作,业余创作多年。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78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银壶的历史和加工工艺
下一篇: 建水陶:于陶史中非凡可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