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淦庭(1889-1968),字缶硕,原名干庭,号石溪、聋人、大聋、漱石、左腕道人、左民,紫砂七老之一。江苏宜兴人,陶刻大家,左右手能同时篆刻。其陶刻艺术,在我国美术界影响颇大,是当之无愧的陶刻大家。
任淦庭,光绪十五年(1889)出生于宜兴大浦镇一个家境殷实的人家。任淦庭的祖父在大浦镇做的是南北货的生意,商铺叫裕泰字号,祖父过世后,裕泰字号传给了任淦庭的父亲。
任家共四个儿子,任淦庭排行老三,一家人其乐融融。然而父亲的突然离世却打破了这一切的幸福,四个尚未成人的儿子,最大的不过十岁,最小的孩子襁褓之中。
任淦庭的母亲独自带着一群孩子生活,日子日渐艰难起来,到后来更是只能靠变卖家产糊囗。几年后孩子们渐渐长大,到了要自谋营生的时候。
老大任淦坤继承了先辈做生意的传统到别人商铺学做生意,做了朝奉(朝奉:旧时当铺店员)。老二任淦梅去给人画遗像或堂画和走乡串户的挑担货郎样谁家需要就去谁家。
到了老大成家立业的时候,老三任淦庭也终于长成了青葱小伙子,要开始找饭吃了。最终,他决定到吴德盛学紫砂刻字。离家的行李是大嫂亲手为他打点的,临行前母亲又仔细叮嘱一番让他努力上进。
旧时出门做学徒一般都是为期三年。在这三年里,几乎是身家性命都是归了师傅的,学不完学不好是不准回家的。
然而刚过半年,突然有一天他又扛着铺盖卷回来了。这下把母亲和大嫂吓坏了,以为发生了什么事,连忙问他:你怎么回来了?任淦庭干干脆脆地应了一声:学会了!
事实证明任淦庭真的学会了,他悟性极好,特别擅长临摹,一看就会,一刻就像,再加上自己的刻苦钻研,他才能将别人三年的本事,半年就学回来。
后来他又被吴汉文相中,受聘于吴德盛陶器行,也是这个时候任淦庭开始学习使用右手刻绘。任淦庭原是左撇子,故他的别号中有左腕道人、左民等。据说那时为了生产效率等原因,吴汉文便要求他练习使用右手。
任淦庭经过刻苦训练,竟然成功的学会了。特别是在同一器具上作成双成对的飞禽走兽,或是在成对器物上作飞禽动物时,任淦庭能用左手画正面,右手画对称面。这样刻出的作品特别对称,是紫砂陶刻界独创的绝技之一。
到他20岁上下时,刻字的功夫已经在行业里小有名气。那时任淦庭最畅销的一件作品,就是一只刻上整篇心经的小杯子。小小一个茶杯,刻上268字的《般若波罗蜜多心经》,一个就能换来2块大洋,再加上别的收入,在当时已经是相当可观。
不知是少年得意于不谙世事中就随了大流还是内心有难解的苦闷?任淦庭抽起了大烟。虽然瘾并不是很重,但传到家里却足够引起轩然大波。母亲自然是又气又心疼,他的三个兄弟也是极不赞成。家庭关系一度十分紧张。
不过烟没抽上几年,1937年日本人来了,战事艰难,时局动荡,吴德盛遭受日军飞机轰炸而夷为平地,任淦庭被迫离开二十余载苦练成艺、刻骨铭心的吴德盛。
时宜兴窑场败落,陶器行业十分萧条,任淦庭无活可干,流落乡村,以卖书画糊口度生。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日子过得艰难,自然也不抽了。
直到1943年以后,窑场渐有恢复,任淦庭受聘于蜀山毛顺兴陶器厂为技师,并与当时的著名镌刻艺人蒋永西合作书画陶刻直至解放。
解放后,任淦庭参加“蜀山陶业生产合作社,担任技术辅导员,悉心培养艺徒。当今紫砂界徐秀棠、谭泉海、毛国强、沈汉生、咸仲英、鲍仲梅等诸多大师名家均受其技艺传授,得其教诲。
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六十年代期间,任淦庭创作了大量的优秀的紫砂陶刻作品,题材多样,雅俗共赏,为陶刻艺术注入了许多新元素。渔舟听莺、腊梅喜鹊两件作品更是为南京博物院所收藏。
1959年,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任淦庭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在徒弟徐秀棠的陪伴下去北京参加群英会。
群英会从10月25日一直开到11月8日才结束。开幕式时,党和国家领导人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都出席了会议,会议结束,周总理还在人民大会堂宴请了全体会议代表。
这样高规格的会议让任淦庭一直十分激动,连连自语,我都七十多岁了,还能参加这样高规格的会议,做梦也没想到。
任淦庭一生无子,按照以前的风俗,为使无子的人身后有人祭祀,可以和其他人一样享用香火,大哥任淦坤便将自己的第三个孩子为弟弟立了嗣。后来任淦庭领养了一个女儿,叫任淑珍,现在已经过世。
1968年12月31日,任淦庭于家中去世,享年78岁。他的一生对陶刻事业孜孜不倦,对待徒弟如严师与慈父,为后人留下了许多的紫砂瑰宝,是当之无愧的陶刻宗师。
紫砂名家历代都有,无“十大”说法。
鼻祖级人物:金沙寺僧、供春,无传世壶存在,供春已成为一种壶型的名字。
明代:紫砂从创始到成熟,代表人物时大彬、惠孟臣,真品难得一见,极为珍贵,从当时到现在一直被模仿。
清代:紫砂的巅峰期,大师云集。华凤祥、陈鸣远、王南林、陈曼生、杨彭年、邵大亨、徐飞龙、瞿子冶等等,各有特色,各有创新。代表人物陈曼生,经典的曼生十八式把紫砂艺术推向顶点。
二十世纪以后:文人壶盛行,紫砂壶集诗书画印于一体,让紫砂成为文房中不可或缺的一品。代表人物,紫砂七老,有任淦庭、吴云根、裴石民、王寅春、朱可心、顾景舟、蒋蓉。
其中顾景舟为其中成就最高者,也是紫砂壶拍卖纪录的创造者。
紫砂刻绘最早见于元代壶铭“且吃茶,清隐”五字草书,至明清时期茶事兴盛,不少文人墨客参与紫砂壶的刻绘装饰,其中以陈洪绶(曼生)最为突出,其为之后的陶刻文化起了推动作用。特别是在民国时期,陶刻已形成一支专业队伍,涌现出一批批杰出的陶刻艺人。但当时的陶刻落款现在看来眼花缭乱。为方便学习,现归纳如下:
1、崔克顺(1855-1925),宜兴洑东兰右人,字翼文,号巽时,曾任县衙幕僚,为宜兴当地金石书画家,闲暇为壶店陶刻。同时代的还有陈研卿、沈端田、卢兰芳等书画名家。这批人为民国陶刻再度兴起发挥了重要作用。
2、韩泰(1864-1926),号南林、南陵氏、家羽后身,晚清民国陶刻名家,宜兴城南人。出身碑刻世家,常落韩太、潜陶款。
谈泉明(泉石)刻海棠口水仙盆
3、吴汉文(1874-1941),宜兴丁山人,号岐陶、歧陶主人、并用企陶、潜陶、松鹤轩,“吴德盛陶器行”及“金鼎商标”创始人。
4、戴国宝(1875-1926),江苏句容人,号玉屏、玉道人、仿(访)雪、铁画轩主人,上海“铁画轩陶器行”创办人。
5、邵云如(1879—1930),又名邵云儒,艺名北岩、岩氏、岩如生、岩如主人、岩如逸人、筠儒、半山房主、聚莲老人、适然轩主人、云如。晚清民国著名紫砂陶刻艺人,邵大亨侄子。祖上原籍河南宗州,后迁居宜兴。邵家祖公邵敏展和北宋苏东坡同窗。苏东坡晚年曾被邵敏展邀至宜兴闸口邵家,创建“海棠院”(见《宜兴县志》)。
民国三友盆
6、邵宏俊(1882-1942年) ,宜兴潜洛人,号潜陶,清末民初陶刻高手。
7、陈少亭(1885-1960年) ,宜兴西乡人,字颖川,号羽林逸人、於陵子,清末民初陶刻名家,陈伯亭之子,近现代陶刻大师任淦庭的师兄。
8、任淦庭(1889-1968年) ,宜兴陆平人,字缶硕,师承清末宜兴书画名师卢兰芳、韩泰、邵云如,近现代陶刻一代宗师。在艺术生涯60余年间,所用“艺名”颇多。有漱石、干庭、石溪、缶石、企陶、跂陶、友竹、松道人、一孤、聋人、左民、左道人等。
9、饶寿川(1896-1939年) ,宜兴宜城人,号若水,民国陶刻高手。
诸葛勋(玉如)刻圆口笔筒
10、诸葛勋(1897-1957年) ,宜兴丁山人,号友石、卧龙、云石、玉如、竹岩,民国陶刻高手,师从崔克顺。
11、蒋永西(1900-1957年) ,宜兴蜀山人,又名蒋荣熙,号岩如、石生、聚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7386.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穆教授讲银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