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 茶器

官窑汝窑之辨(下)(如何鉴定汝瓷真品?)

品茶 2023-05-02 23:55:40

官窑汝窑之辨(下)

本文接上一期

官窑在烧制时以“垫烧”的方法,以瓷器底部露出的瓷胎即所谓“铁足”直接与匣钵相接触,避免了瓷器与匣钵烧结成一体。

同时,也有一些官窑瓷器与汝窑一样,采用了支钉烧的工艺。亦即在瓷器施满釉的情况下,用支钉作为支撑物立于匣钵之中,在确保烧结成功(即不发生瓷器与匣钵的粘连)的前提下尽量保存最大面积的釉面完整。同时使用支钉还可以使得瓷器底部内外通联,受热一致,如此瓷器烧制时的各部分都能保持着尽可能一致的温度与氛围(还原态)之下,最后的成品方可有一致的呈色。

同样使用支钉烧,官窑多见圆钉,而汝窑则多使用芝麻钉。不论使用何种支钉,支钉的排列都要配合器型设置,同时不能太过于靠近瓷器底部的中心或边缘,否则在烧制过程中瓷器的自重在支钉的接触点上分布不当,会造成瓷器的变形。

而在新时代陶瓷艺术家的手中,有时也会将不同品种瓷器的工艺加以融合。比如下图这件曜瓷青瓷支烧杯,就是一个范例。

这款茶杯按照胎质与釉水应该属于官窑,但其底部采用了汝窑的芝麻钉来进行支钉烧。因为工艺的精进,使得这个”芝麻钉“不但形似芝麻,连大小都达到了真正芝麻的尺寸。

陶瓷工艺由古至今一直在发展,从未停止。

如何鉴定汝瓷真品?

一、看胎色

汝瓷胎质细腻,胎土中含有微量铜,迎光照看,微见红色,胎色灰中略带着黄色,俗称“香灰胎”,多见汝州蟒川严和店、大峪东沟,汝州文庙、清凉寺等窑址;汝州张公巷汝窑器,胎呈灰白色,比其他窑口的胎色稍白,是北宋官窑的主要特征。

二、看釉色

汝瓷为宫廷垄断,制器不计成本,以玛瑙入釉,釉色呈天青、粉青、天蓝色较多,也有豆绿、青绿、月白、桔皮纹等釉色,釉面滋润柔和,纯净如玉,有明显酥油感觉,釉稍透亮,多呈乳浊或结晶状。

三、看釉质

真品的釉面长期与空气接触,釉面有一种古旧感,但是通过釉质还能鉴别,釉面匀净,气泡廖若晨星,而且釉内没有绒毛状的流动痕迹者为真品,反之则为仿品。通过30倍以上放大镜观看,真品内气泡清晰可见,似晨星闪烁仿品气泡如堆积的肥皂泡。

四、看支钉

宋代宫廷用汝窑器物一般均采用满釉支烧,为了避免窑炉内杂质的污染,需用匣钵装好,并将器物用垫圈和支钉垫起,防止与匣钵粘连。在器物底部可见细如芝麻状的支钉痕三、五、七个,六个支钉的很少,痕迹很浅,大小如粟米。

五、看器型

汝窑器有瓶、尊、盏托、碗、盘、洗、奁、水仙盆等日用器,少数还有堆花、印花等装饰,底部更有青花年号款,多是用刀笔刻画,和印花、模印等工艺。而且,真品厚重而有质感,抚之如脂;仿品却精致无比,重量较轻。

六、看边沿口部

真品边沿口部的釉色与其他部位相比稍微变薄,口部釉色稍显浅铜红色,汝瓷真品的底部如有磨底,露胎部位呈现香灰胎色;而仿品的胎所使用原材料均不属于汝州当地,因而边沿及口部的釉色很浅(俗称脱口也称露白),甚至变成无色透明的玻璃体。

七、看开片纹

釉面开片较细密,多呈斜裂开片,深浅相互交织叠错,象是银光闪闪的片片鱼鳞,或呈蝉翼纹状,给人以排列有序的层次感。釉中细小沙眼呈鱼子纹、芝麻花和蟹爪纹。并有典型的桔皮釉、冰片釉、茶叶沫,部分柳条纹状的开片是因手拉坯辘轳旋转时,使泥料分子排列结构朝一定方向而形成的现象。

汝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

汝窑瓷器特点和鉴别方法如下:

汝窑瓷器特点为香灰色胎,汝窑瓷器古朴稳重,典雅大气,多为宫廷陈设之器、文房用器和日常生活用器,具有一定的观赏性。最为重要的是,汝窑瓷器胎土淘练得十分精细,胎骨坚实,呈香灰色,胎壁较薄。

汝窑瓷器鉴别方法:汝窑瓷器的辨伪方法可以参考以上的基本特征,但是除此之外,芝麻钉痕也是一个比较重要的辨伪方法。北宋汝窑瓷器采用满釉裹足和支钉烧的方法,其支钉痕细小如芝麻粒,支钉痕为白色,这说明当时古人制作支钉时所选用的瓷土是最优质的瓷土。现代仿品的支钉痕通常要比真品更大一些,甚至如绿豆般大小,而且多制成圆点形状。

汝窑简介

汝窑,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因窑址位于宋时河南汝州境内而得名,今河南省汝州市张公巷和宝丰县大营镇清凉寺村均发现汝窑烧造。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钧、定”五大名窑之首,在中国陶瓷史上素有“汝窑为魁”之称。汝窑是中华传统制瓷著名瓷种之一,中国北宋、南宋、明朝时期皇家主要代表瓷器。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699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