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并不能够让人闲下来,因为钱永远是不够,但是茶可以。坐在茶桌旁,泡壶茶,偷得浮生半日闲,何等奢侈,何等的享受。
喝好的茶,不仅要有好的茶叶,更要有好的茶具。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了解茶具。
都有哪些茶具可供选择呢?
01青花瓷茶具
青花瓷简称:“青花”,白地蓝花,白地的韵味不同,蓝花发色更是千变万化,如今青花瓷已经是中华风的重要元素,可以说,青花是自唐以来从未衰退的时尚热点。
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色彩鲜明,典雅大方,以元代青花瓷最为名贵。青花茶具以茶壶、盖碗,茶杯,茶仓较为多见。
02仿汝窑青瓷和龙泉窑茶具
近几年来,瓷质茶具中越来越多的“仿汝”和“龙泉”出现在茶叶店铺中,虽然花色品种甚至货源并不是很多,但是受关注度则足以和传统花色的瓷、紫砂茶具平分秋色。
汝窑窑址位于河南省汝州。汝瓷造型古朴大方,以名贵玛瑙为釉,色泽独特,有“玛瑙为釉古相传”的赞誉。随光变幻,观其釉色,犹如“雨过天晴云破处”,“千峰碧波翠色来”之美妙,土质细润,坯体如侗体其釉厚而声如擎,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蝉翼纹细小开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点,被世人称为“似玉、非玉、而胜玉”。
龙泉窑釉色苍翠,北宋时多粉青色,南宋时呈葱青色,没有开片在器皿转折处龙泉窑瓷器,往往露胎呈现胎色,瓷釉厚润,装饰上很少刻花、划花,而流行用贴花、浮雕,例如在盘中常堆贴出双鱼图案,在瓶身上贴出缠枝牡丹图案。“釉层肥厚如凝脂似美玉”。有月白、豆青、淡蓝、青灰等釉色。
03白瓷和玻璃茶具
如果说论及如实反应茶汤之美,白瓷是最佳的选择。专业评茶器具中的审评杯只能是白色。中国出产白瓷的地方很多,江西景德镇白瓷以“白如玉、薄如纸、明如镜、声路罄”著称;唐山的骨瓷轻盈、细密坚硬、色泽乳白;福建泉州德化白瓷质地坚密,釉面乳白如凝脂,有“猪油白”“鹅绒白”等美称;此外湖南、安徽等地均有白瓷出产。
玻璃茶具,玻璃茶具通常是耐高温玻璃制品,晶莹剔透,不仅最能反应出茶汤的色,更能传达出其他茶具无法体现的茶汤的信息茶汤的颜色和清澈透明。好茶的评价标准之一就是茶汤的“明亮”,无论黄色、橙色、红色的茶汤。好的茶汤一定是想丝绸一样闪亮,这时玻璃器就是不能被取代的。
04紫砂和陶艺茶具
紫砂茶具属陶器茶具的一种。它坯质致密坚硬,取天然泥色,大多为紫砂,亦有红砂、白砂。成陶火度在11001200摄氏度,无吸水性,音粗韵长。它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因此,历史上曾有“一壶重不数两,价重每一二十金,能使土与黄金争价”之说。但美中不足的是受色泽限制,用它较难欣赏到茶叶的美姿和汤色。
陶艺茶具之美在于非制式化的多样性和质感的自然质朴。陶器诞生于7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由于它是厂剩余原始阶段的手工制品,所以他天然的带着一种原始、质朴。现在泡起茶来别有一番滋味享受。
各种茶适合的茶具
各种茶适合的茶具,中国是茶的故乡,也是茶文化的发源地,茶具对于茶道的重要性,每种茶的茶性不一样,在冲泡中也应该选择合适对应的茶具泡饮。以下分享各种茶适合的茶具
各种茶适合的茶具1 绿茶
绿茶是采取茶树的新叶或芽,未经发酵,经杀青、揉捻、干燥等工艺而制作的饮品,绿茶是未经发酵制成的茶,保留鲜叶的天然物质,在冲泡绿茶的时候,我们一般选用的是 玻璃直筒杯,正确的冲泡绿茶能使口感更好,而且喝起来更加健康
选用玻璃直筒杯,是因为它质地透明,传热快、不透气,用玻璃直筒杯泡茶,茶叶在整个过程中的上下穿动、叶片逐渐舒展的情形以及茶汤的颜色,都可以一览无余,冲泡绿茶时,茶叶的走向和茶汤颜色的变化,对于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别有风趣的享受。
玻璃杯绿茶
白茶
白茶属轻微发酵茶,基本工艺过程是萎凋、晒干或烘干两道工序。白茶可选用 白瓷壶杯具,或反差很大的内壁施黑釉的 黑瓷茶具,以衬托出茶的白毫。也可选用 玻璃壶、盖碗或紫砂。老白茶中的牡丹、贡眉、寿眉,其实也是可以用紫砂壶来泡或者用玻璃壶和瓷壶煮饮。
玻璃壶煮老白茶
黄茶
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流程是杀青、做形(包括揉捻)、闷黄、干燥,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我们在冲泡黄茶的时候,一般选用的是 玻璃杯、瓷壶、玻璃壶或者是盖碗,因为这样的话,才可以将茶的颜色衬托得更加艳丽。
(青茶)乌龙茶
乌龙茶,亦称青茶、半发酵茶,是中国几大茶类中,独具鲜明特色的茶叶品类。乌龙茶是经过萎凋、做青、炒青、揉捻和干燥等工序后制出的品质优异的茶类。乌龙茶可使用 瓷壶、盖碗或紫砂壶冲泡。一般用紫砂壶较多,紫砂壶耐寒耐热,泡茶无熟汤味,能保真香,且传热缓慢,不易烫手,用它炖茶,也不会爆裂。
而且乌龙茶要先“洗茶”,洗茶完之后就要用沸水加入冲泡,并随时保持温度。茶香浓郁持久。紫砂沏茶,香味醇和,汤色澄清,保温性好,即使夏天茶汤也不易变质。
瓷壶乌龙茶
黑茶
黑茶属于后发酵茶,因成品茶的外观呈黑色,故得名。黑茶制茶工艺一般包括杀青、揉捻、渥堆和干燥四道工序。黑茶可以用 瓷壶、紫砂、盖碗冲泡。实际上我们一般使用紫砂壶去冲泡
因为原矿紫砂料的紫砂壶他是有肉眼看不见的气孔,也就是透气性,使茶叶得到了良好的透气,这样就大大的`增加了泡茶的口感, 而且在紫砂里面是含有微量的铁元素,泡茶的时候使人体得到了吸收。
紫砂壶黑茶
红茶
红茶是一种全发酵茶,经过采摘,萎凋、揉捻,发酵,干燥等步骤生产出来的,红茶可选 内挂白釉紫砂、白瓷、青花瓷、暖色瓷的壶杯具或者玻璃壶过滤茶具。红茶属于全发酵茶,发酵程度较高,它的魅力在于瓷质细洁而色白,釉下彩的蓝色彩绘,幽靓苍翠,图案装饰雅俗共赏。青花瓷泡红茶,能使红茶的汤色清晰,为之泡红色之上选。
白瓷红茶
花茶
花茶不属于目前常见的六大茶类。常见的茉莉花茶,要经过采茶、制茶等近15个步骤。其中,让茶、花的味道能合二为一的关键步骤就是窨制工艺。花茶冲泡当选 青瓷、青花瓷等盖碗、盖杯、壶杯具。瓷器传热不快,保温适中,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沏茶能获得较好的色香味;而且造型美观,装饰精巧,具有艺术欣赏价值。现代小资生活中,更多人年轻人的选择。
青花瓷盖碗花茶
花草茶
花草茶是以花卉植物的花蕾、花瓣或嫩叶为材料,经过采收、干燥、加工后制作而成的保健饮品。花草茶起源于欧洲,一般特指那些不含茶叶成分的香草类饮品,所以花草茶不是茶。但是最近今年花草茶受众越来越多,这里也介绍一下花草茶适配的茶具。花草茶一般用 玻璃壶杯具、瓷壶杯具或者盖碗冲泡。
花草茶属无发酵茶类,且主要选用幼嫩无污染的花蕾、花瓣制作,冲泡时水温不宜过高,因为在高温和恒温条件下花草茶中含有的多种维生素和芳香物质会迅速被破坏而减少,且泡出的花草茶色泽变深、味道变涩。另外在冲泡的过程中,壶及杯具要加盖密闭,尽量减少香味的散失。
玻璃杯花草茶
几乎所有茶都可以用盖碗和瓷壶冲泡
盖碗,堪称万能泡茶利器。只要把握好各种茶的特点,就能够泡出好茶。盖碗泡茶可能是最能接近茶叶原味的方法了,盖碗可操作性强,易于评品茶香,能清晰观察叶底。这样泡茶,能影响茶叶品质的客观因素就相对低很多了。而瓷壶的传热不快,保温适中,而且与茶不会发生化学反应,既健康又能较好地保证茶叶的香味,而白瓷又能更好的衬托茶汤的颜色。
紫砂盖碗
紫砂壶适合冲泡发酵程度较高的茶
发酵程度越高的茶越适合用紫砂壶等陶器冲泡,例如半发酵的乌龙茶、全发酵的红茶、后发酵的黑茶,是可以用紫砂壶冲泡的。而绿茶、黄茶、白茶(老白茶除外)、花茶则不太适合。
紫砂壶
生活是种感觉,泡茶、品茶也是种感觉,茶经过“炒、煎、煮、泡”后,才能成为一壶好茶;茶就是道人,茶道衍生茶德,我们感恩做茶、采茶农人,及雨露、土壤、天地,饮茶者饮水思源,关怀环境,不知不觉中也有了茶德。中华博大的茶文化需要每一个人去品味和传承。品味一壶好茶,从用对茶具开始。
各种茶适合的茶具2 各种茶适合用的不同茶具
绿茶的茶叶比较细嫩,一般可以用无纹的透明玻璃杯冲泡,或者用白瓷、青瓷的盖碗,这样可以利于观赏,黄茶的话可用奶白瓷或者黄釉瓷器的茶具,可以使其颜色衬托的更加美观。
白茶属于微发酵茶类,一般选用白瓷壶或者盖碗冲泡,也可以黑釉的瓷器茶具,红茶可以用紫砂壶或者陶瓷材质的茶壶,这样可以保留茶叶的香味,喝起来更有口感。
乌龙茶可以用白瓷质地的盖碗、盖杯或者壶等,也可以用紫砂材质的茶具,可以吸收茶叶的香味,黑茶可以用紫砂壶或者白瓷的茶具,有利于提升茶汤的口感,还能防止香味散发。
各种茶适合的茶具31、绿茶:可选用透明无花纹的玻璃杯,或是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盖碗等。
以无花纹的玻璃杯为最佳,因为这种茶具可以更好的观赏绿茶的形态和色泽。
2、黄茶:可选用奶白瓷、黄釉瓷器和以黄、橙为主色的五彩瓷壶、杯具、盖碗、盖杯等。能够使茶的颜色被衬托得更艳丽。
3、西湖龙井:可选用白瓷壶杯具,或反差很大的内壁施黑釉的黑瓷茶具,以衬托出茶的白毫。
4、红茶:可选用内壁施白釉的紫砂茶具,白瓷、红釉瓷的瓷壶、盖碗、盖杯等。能更好的烘托红茶如玛瑙般的茶色。
5、乌龙茶:可选用白瓷质地的壶、盖碗、盖杯,或是紫砂质地的茶具。衬茶色,聚拢茶香。
6、黑茶:可选用紫砂壶、白瓷杯具,或是飘逸杯等茶具。
7、花茶:可选用青瓷、青花瓷、粉彩瓷器的瓷壶、盖碗、盖杯等。
因为花茶是需要闷泡的茶品,盖子可使香气聚拢,揭开盖的时候,才能香气扑鼻,最好的体现出花茶的品质。
本着以上的原则,对于不同种类的茶进行茶具的搭配,就可以更好的衬托茶的色泽、形态、香味。
选配茶具,除了看它的使用性能外,茶具的艺术性、制作的精细与否,又是人们选择的另一个重要标准。如果是一位收藏家,那么,他对茶具艺术的追求,更胜过对茶具实用性的要求。
1、因茶制宜
古往今来,大凡讲究品茗情趣的人,都注重品茶韵味,崇尚意境高雅,强调"壶添品茗情趣,茶增壶艺价值"。认为好茶好壶,犹似红花绿叶,相映生辉。对一个爱茶人来说,不仅要会选择好茶,还要会选配好茶具。因此,在历史上,有关因茶制宜选配茶具的记述是很多的。唐代陆羽通过对各地所产瓷器茶具的比较后认为:"邢(今河北巨鹿、广宗以西,?河以南沙河以北地方)不如越(今浙江绍兴、萧山、浦江、上虞、余姚等地)。"这是因为唐代人们喝的是饼茶,茶须烤炙研碎后,再经煎煮而成,这种茶的茶汤呈"白红"色,即"淡红"色。一旦茶汤倾入瓷茶具后,汤色就会因瓷色的不同而起变化。"邢州瓷白,茶色红;寿州今安徽寿县、六安、霍山、霍丘等地)瓷黄,茶色紫;洪州(今江西修水、锦江流域和南昌、丰城、进贤等地)瓷褐,茶色黑,悉不宜茶。"而越瓷为青色,倾入"淡红"色的茶汤,呈绿色。陆氏从茶叶欣赏的角度,提出了"青则益茶",认为以青色越瓷茶具为上品。而唐代的皮日休和陆龟蒙则从茶具欣赏的角度提出了茶具以色泽如玉,又有画饰的为最佳。
从宋代开始,饮茶习惯逐渐由煎煮改为"点注",团茶研碎经"点注"后,茶汤色泽已近"白色"了。这样,唐时推崇的青色茶碗也就无法衬托出"白"的色泽。而此时作为饮茶的碗已改为盏,这样对盏色的要求也就起了变化:"盏色贵黑青",认为黑釉茶盏才能反映出茶汤的色泽。宋代蔡襄在《茶录》中写道:"茶色白,宜黑盏。建安(今福建建瓯所造者绀黑,纹如免毫,其坯微厚,之久热难冷,最为要用。"蔡氏特别推崇"绀黑"的建安兔毫盏。
明代,人们已由宋时的团茶改饮散茶。明代初期,饮用的芽茶,茶汤已由宋代的"白色"变为"黄白色",这样对茶盏的要求当然不再是黑色了,而是时尚"白色"。对此,明代的屠隆就认为茶盏"莹白如玉,可试茶色"。明代张源的《茶录》中也写道:"茶瓯以白磁为上,蓝者次之。"明代中期以后,瓷器茶壶和紫砂茶具兴起,茶汤与茶具色泽不再有直接的对比与衬托关系。人们饮茶注意力转移到茶汤的韵味上来了,对茶叶色、香、味、形的要求,主要侧重在"香"和"味"。这样,人们对茶具特别是对壶的色泽,并不给予较多的注意,而是追求壶的"雅趣"。明代冯可宾在《茶录》中写道"茶壶以小为贵,每客小壶一把,任其自斟自饮方为得趣。何也?壶小则香不涣散,味不耽阁。"强调茶具选配得体,才能尝到真正的茶香味。
清代以后,茶具品种增多,形状多变,色彩多样,再配以诗、书、画、雕等艺术,从而把茶具制作推向新的高度。而多茶类的出现,又使人们对茶具的种类与色泽,质地与式样,以及茶具的`轻重、厚薄、大小等等,提出了新的要求。一般说,饮用花茶,为有利于香气的保持,可用壶泡茶,然后斟入瓷杯饮用。饮用大宗红茶和绿茶,注重茶的韵味,可选用有盖的壶、杯或碗泡茶;饮用乌龙茶则重在"啜",宜用紫砂茶具泡茶;饮用红碎茶与工夫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来泡茶,然后将茶汤倒入白瓷杯中饮用。如果是品饮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君山银针、黄山毛峰等细嫩名茶,则用玻璃杯直接冲泡最为理想。至于其他细嫩名优绿茶,除选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选用白色瓷杯冲泡饮用。但不论冲泡何种细嫩名优绿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量多,热量大,会将茶叶泡熟,使茶叶色泽失却绿翠,其次会使芽叶软化,不能在汤中林立,失去姿态;第三会使茶香减弱,甚至产生"熟汤味"。此外,冲泡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使用盖碗,也是可取的。在我国民间,还有"老茶壶泡,嫩茶杯冲"之说。这是因为较粗老的老叶,用壶冲泡,一则可保持热量,有利于茶叶中的水浸出物溶解于茶汤,提高茶汤中的可利用部分;二则较粗老茶叶缺乏观赏价值,用来敬客,不大雅观,这样,还可避免失礼之嫌。而细嫩的茶叶,用杯冲泡,一目了然,同时可收到物质享受和精神欣赏之美。
2、因地制宜
中国地域辽阔,各地的饮茶习俗不同,故对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样。长江以北一带,大多喜爱选用有盖瓷杯冲泡花茶,以保持花香,或者用大瓷壶泡茶,尔后将茶汤倾入茶盅杯)饮用。在长江三角洲沪杭宁和华北京津等地一些大中城市,人们爱好品细嫩名优茶,既要闻其香,啜其味,还要观其色,赏其形,因此,特别喜欢用玻璃杯或白瓷杯泡茶。在江、浙一带的许多地区,饮茶注重茶叶的滋味和香气,因此喜欢选用紫砂茶具泡茶,或用有盖瓷杯沏茶。福建及广东潮州、汕头一带,习惯于用小杯啜乌龙茶,故选用"烹茶四宝"──潮汕风炉、玉书碨、孟臣罐、若琛瓯泡茶,以鉴赏茶的韵味。潮汕风炉是一只缩小了的粗陶炭炉,专作加热之用;玉书碨是一把缩小了的瓦陶壶,高柄长嘴,架在风炉之上,专作烧水之用;孟臣罐是一把比普通茶壶小一些的紫砂壶,专作泡茶之用;若琛瓯是只有半个乒乓球大小的2~4只小茶杯,每只只能容纳4毫升茶汤,专供饮茶之用。小杯啜乌龙,与其说是解渴,还不如说是闻香玩味。这种茶具往往又被看作是一种艺术品。四川人饮茶特别钟情盖茶碗,喝茶时,左手托茶托,不会烫手,右手拿茶碗盖,用以拨去浮在汤面的茶叶。加上盖,能够保香,去掉盖,又可观姿察色。选用这种茶具饮茶,颇有清代遗风。至于我国边疆少数民族地区,至今多习惯于用碗喝茶,古风犹存。
3、因人制宜
不同的人用不同的茶具,这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们的不同地位与身份。在陕西扶风法门寺地宫出土的茶具表明,唐代皇宫贵族选用金银茶具、秘色瓷茶具和琉璃茶具饮茶;而陆羽在《茶经》中记述的同时代的民间饮茶却用瓷碗。清代的慈禧太后对茶具更加挑剔,她喜用白玉作杯、黄金作托的茶杯饮茶。而历代的文人墨客,都特别强调茶具的"雅"。宋代文豪苏东坡在江苏宜兴蜀山讲学时,自己设计了一种提梁式的紫砂壶,"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独自烹茶品赏。这种提梁壶,至今仍为茶人所推崇。清代江苏溧阳知县陈曼生,爱茶尚壶。他工诗文,擅书画、篆刻,于是去宜兴与制壶高手杨彭年合作制壶,由陈曼生设计,杨彭年制作,再由陈曼生镌刻书画,作品人称"曼生壶",为鉴赏家所珍藏。在脍炙人口的中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中,对品茶用具更有细致的描写,其第四十一回"贾宝玉品茶栊翠庵"中,写栊翠庵尼姑妙玉在待客选择茶具时,因对象地位和与客人的亲近程度而异。她亲自手捧"海棠花式雕漆填金'云龙献寿'的小茶盘",以及其名贵的"成窑五彩小盖钟"沏茶,奉献贾母,用镌有"晋王恺珍玩"的"?"烹茶,奉与宝钗;用镌有垂珠篆字的"点犀"泡茶,捧给黛玉;用自己常日吃茶的那只"绿玉斗",后来又换成一只"九曲十环一百二十节蟠虬整雕竹根的一个大盏"斟茶,递给宝玉。给其他众人用茶的是一色的官窑脱胎填白盖碗。而将"刘姥姥吃了","嫌腌臢"的茶杯竟弃之不要了。至于下等人用的则是"有油膻之气"的茶碗。现代人饮茶时,对茶具的要求虽然没那么多严格,但也根据各自的饮茶习惯,结合自己对壶艺的要求,选择最喜欢的茶具。而一旦宾客登门,则总想把自己最好的茶具拿出来招待客人。
另外,职业有别,年龄不一,性别不同,对茶具的要求也不一样。如老年人讲求茶的韵味,要求茶叶香高味浓,重在物质享受,因此,多用茶壶泡茶;年轻人以茶会友,要求茶叶香清味醇,重于精神品赏,因此,多用茶杯沏茶。男人习惯于用较大素净的壶或杯斟茶;女人爱用小巧精致的壶或杯冲茶。脑力劳动者崇尚雅致的壶或杯细品缓啜;体力劳动者常选用大杯或大碗,大口急饮。
4、因具制宜
在选用茶具时,尽管人们的的爱好多种多样,但以下三个方面却是都需要加以考虑的:一是要有实用性;二是要有欣赏价值;三是有利于茶性的发挥。不同质地的茶具,这三方面的性能是不一样的。一般说来,各种瓷茶具,保温、传热适中,能较好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洁白卫生,不污染茶汤。如果加上图文装饰,又含艺术欣赏价值。紫砂茶具,用它泡茶,既无熟汤味,又可保持茶的真香。加之保温性能好,即使在盛夏酷暑,茶汤也不易变质发馊。但紫砂茶具色泽多数深暗,用它泡茶,不论是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是黄茶、白茶和黑茶,对茶叶汤色均不能起衬托作用,对外形美观的茶叶,也难以观姿察色,这是其美中不足之处。玻璃茶具,透明度高,用它冲泡高级细嫩名茶,茶姿汤色历历在目,可增加饮茶情趣,但它传热快,不透气,茶香容易散失,所以,用玻璃杯泡花茶,不是很适合。搪瓷茶具,具有坚固耐用,携带方便等优点,所以在车间、工地、田间,甚至出差旅行,常用它来饮茶,但它易灼手烫口,也不宜用它泡茶待客。塑料茶具,因质地关系,常带有异味,这是饮茶之大忌,最好不用。另外,还有一种无色、无味、透明的一次性塑料软杯,在旅途中用来泡茶也时有所见,那是为了卫生和方便旅客,杯子又经过特殊处理,这与通常的塑料茶具相比,应另当别论了。本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在市场上还出现一种保暖茶具,大的如保暖桶,常见于工厂、机关、学校等公共场所小的如保暖杯,一般为个人独用。用保暖茶具泡茶,会使茶叶因泡熟而使茶汤泛红,茶香低沉,失却鲜爽味。用来冲泡大宗茶或较粗老的茶叶较为合适。
泡茶要选择于茶相应的茶具,才能把茶本身的品质、香味和口感发挥出来。在日常生活中使用的茶具,也需要根据、人数的多少以及各地饮用习惯而定。
各地饮用习惯
北方人特别喜欢花茶,花茶一般常用瓷壶冲泡,或者直接用瓷杯进行冲泡和饮用,冲泡的瓷壶大小视人数多少而定。
而南方人喜欢炒青或烘青的绿茶为多,就要用盖碗冲泡。如果品饮的是名优绿茶,那么最适宜用玻璃杯冲泡,可以看到茶叶和水的交融,别有情趣。
茶具的材质
在用玻璃杯冲泡名优绿茶时,还需要根据茶的品种和茶叶的重量选择冲泡方法。
紫砂壶因其较好的透气性和保温作用,特别适宜冲泡乌龙茶和普洱茶。
茶叶的种类
再有,品饮绿茶类名茶或其他细嫩绿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用大杯则水量多、热量大,茶叶容易被“烫熟”,对茶汤的色、香、味会有一定影响。
土巴兔在线免费为大家提供“各家装修报价、1-4家本地装修公司、3套装修设计方案”,还有装修避坑攻略!点击此链接:【/yezhu/zxbj-cszy.php?to8to_from=seo_zhidao_m_jiare&wb】,就能免费领取哦~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653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看明代茶人许次纾如何品评茶具
下一篇: 十四世纪之前的陶瓷茶具与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