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平常都是用碗吃饭,用碗沏茶,用碗喝酒,用碗做很多日常生活中可以做到事情,碗,我们每日必须要用的日用品,那么碗还能干嘛呢,其实茶碗不仅可以用来喝茶,还可以用来插花,是不是很神奇,下面带各位了解一下~
茶碗喝茶之器 不仅喝茶还可以插花!!
碗,我们每日既需要的日用之器。它藏着华夏民族日久深厚的感情。
我们用碗吃饭,用碗沏茶,用碗喝酒,用碗做许许多多日常之事。
碗花真型第一型
当然还可以用碗盛花,碗的这种用法在宋代就已经非常盛行了。
碗花,是中式插花中按器型应用分类中的一种。
在宋代较为盛行,它又被称作盌花,宋人贯修绘罗汉图,在罗汉图中就有碗花的踪迹。
碗花的花型结构,更为圆融,讲究藏心。
而“心”也被称之为“天心”,在插作碗花时,首先要先定“天心”,“天心”的插作点在极点。
选择做天心的花材应是直立,向上的植物,如鼠尾草、剑兰、马蹄莲、小鸟、紫罗兰等。定好“天心”之后,在定花的使枝和客枝。
碗花的特点还在于藏字,所以碗花的“心”要直立,也要藏,一切枝条、枝叶都要围绕着心,来插作。
碗花行型第一型
碗花多匠气,强调造型,人工之美。很是端庄,所以在插作时,要仔细观察好花材的之势,借势来插作。
袁宏道言:“花之所谓整齐者,意态天然。”所以在插碗花时,丛枝的花材选择是至关重要的,建议可以多选择一叶兰、鸟巢蕨、侧柏等等。
在插作碗花时,主花的位置也是至关重要的,还是要遵循南面而王的原则。
插花如作画,要可表达作者心中逸气蓬勃之气。
碗花草型第一型
综上,大家也可以试试吧,这样不仅美观还给人一种乐在其中的享受,真的是美不胜收~
一、茶杯:茶杯是盛茶水的用具,水从茶壶而来,倒进茶杯,之后给客人品尝茶水。茶杯分大小两种:小杯亦叫品茗杯,是与闻香杯配合使用;大杯也可直接作泡茶和盛茶用具,主要用于高级细嫩名茶的品饮。二、茶漏:常用冲泡茶时,放在壶口上,以导茶入壶,防止茶叶掉落壶外。三、盖碗: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汉族茶具。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四、茶盘:茶盘就是放置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乃至茶食的浅底器皿;它可以很大,也可以很小,形状可方可圆或作扇形;可以是单层也可以是夹层,夹层用以盛废水,可以是抽屉式的,也可以是嵌入式;单层以一根塑料管连接,排出盘面废水,但茶桌下仍需要一桶相承。五、茶则:茶则是汉族茶道六用之一,是汉族民间烹试茶时量取茶末入汤的量具。在茶道中,把茶从茶罐取出置于茶荷或茶壶时,需要用茶则来量取。六、茶挟:茶挟功用与茶匙相同,可将茶渣从壶中挟出。也常有人拿它来挟着茶杯洗杯,防烫又卫生。七、茶巾:茶巾的主要功用是干壶,于酌茶之前将茶壶或茶海底部衔留的杂水擦干,亦可擦拭滴落桌面之茶水。八、茶针:一般是木质、角质材料制作而成。另外喝普洱茶的习惯把撬茶的茶刀放在茶桶中。茶匙,茶针,茶夹,茶则,茶海,连同茶筒,六个器具又称为茶道六君子。茶针的功用是疏通茶壶的内网(蜂巢),以保持水流畅通,或放入茶叶后把茶叶拨匀,碎茶在底,整茶在上。九、煮水器:泡茶的煮水器在古代用风炉,目前较常见者为酒精灯及电壶,此外尚有用瓦斯炉及电子开水机。十、茶叶罐:茶叶是一种干品,极易吸湿受潮而产生质变,它对水分、异味的吸附很强,而香气又极易挥发。从质地上区分,茶叶罐的一般有锡制、铁制、陶瓷、玻璃、纸制等,其中以选用有双层盖的铁制彩色茶罐和长颈锡瓶为佳,用陶瓷器贮存茶叶,则以口小腹大者为宜。十一、茶船:古代汉族民间流行的一种置茶盏的承盘。始于南朝。其用途以承茶盏防烫手之用,后因其形似舟,遂以茶船或茶舟名之。其常用的功能大致为:盛热水烫杯、盛接壶中溢出的茶水、保温。十二、茶海:茶壶内之茶汤浸泡至适当浓度后,茶汤倒至茶海,再分倒于各小茶杯内,以求茶汤浓度之均匀。亦可于茶海上覆一滤网,以滤去茶渣、茶末。没有专用的茶海时,也可以用茶壶充当。其大致功用为:盛放泡好之茶汤,再分倒各杯,使各杯茶汤浓度相若,沉淀茶渣。十三、茶匙:形状像汤匙所以称茶匙,其主要用途是挖取泡过的茶壶内茶叶,茶叶冲泡过后,往往会会紧紧塞满茶壶,加上一般茶壶的口都不大,用手挖出茶叶既不方便也不卫生,故皆使用茶匙。
说起日本的茶道离不开茶道用具,茶具是茶道最具表现力的载体之一,强调同季节时令相适应,同时还要与茶室的布置协调统一,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日本茶道的茶具分类介绍,一起来看看。
日本茶道的茶具分类介绍 一类是浓茶专用的,盛抹茶的陶瓷小罐叫做“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
一类是抹茶专用的,木制上漆的盛抹茶的小罐(枣)叫做“薄茶器”,顾名思义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状。
茶具的种类繁多,陶瓷器、漆器、铁器、铜器、土器、木器、竹器等等都有茶具的身影;大至用具陈设架、茶炉,小到茶勺、酒杯都可称为茶具,但我们常说的茶具则专指饮茶用具,包括茶碗、茶壶、茶入、花入(插花的壶或筒)、水指(洗手的水具)、茶勺等。茶器是兼具观赏与使用的器具,分为客厅用具(公用)和本席用具(专用)。
日本茶道的茶具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泡浓茶用的陶瓷小壶,叫做“茶入”,根据形状不同分为“肩冲”、“茄子”、“海壶”、“文琳”等;另一类叫做“薄茶器”,顾名思义是泡薄茶的,也分很多形状。在所有的茶具中价值最高、品种最多、最为考究的当属茶碗。茶碗一般为陶瓷制品,也有石制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茶碗可算作整个茶具类的代名词。
战国时代由千利休设计指导,著名陶工长次郎制作的“乐”茶碗可算是当时的日本产茶碗的顶级作品,可惜的是在历代日本战国游戏中,乐茶碗的价值总是不高。
日本茶道的茶具 煮水
地炉:位于地板里的火炉,利用炭火煮釜中的水。
风炉:放置在地板上的火炉,功能与炉相同;用于五月至十月之间气温较高的季节。
柄杓:竹制的水杓,用来取出釜中的热水;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柄杓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盖置:用来放置釜盖或柄杓的器具,有金属、陶瓷、竹等各种材质;用于炉与用于风炉的盖置在型制上略有不同。
水指:备用水的储水器皿,有盖。
建水:废水的储水器皿。
茶罐
枣:薄茶用的茶罐。
茶入:浓茶用的茶罐。
仕覆:用来包覆茶入的布袋。
茶杓:从茶罐(枣或茶入)取茶的用具。
茶碗
茶碗:饮茶所用的器皿。
乐茶碗:以乐烧(手捏成型而后低温烧制)成的茶碗。
茶筅:圆筒竹刷,乃是将竹切成细刷状所制成。
茶室
为了茶道所建的建筑。大小以四叠(塌塌米)半为标准,大于四叠半称做“广间”,小于四叠半者称作“小间”。
水屋:位于茶室旁的空间,用来准备及清洗茶道具。
日本茶道的影响 由于寺院禅宗的影响,人们常常过分注意禅和佛教的联系。其实禅具有中国文化的背景,比之佛教,禅与儒家思想的关系更深。世界本来也许是有一个终极真理的,如果人能够完全理解这个真理,那么人世就是天堂。可惜人寿有限,我们短暂的一生不足以完全领悟所有的道,这个矛盾是人类所有哲学的根源问题。佛讲轮回,基督讲末日审判,阴阳家讲长生登仙,马克思讲共产主义。儒家的解决办法是薪尽火传,也就是前人根据自己的经验制定规则,后人通过遵循这些规则,可以从比前人更高的起点,去领悟人生,从而更加接近真理。然而后人怎能理解前人制定的准则呢?这些准则如何不成为对人的束缚呢?孔子也说,自己到了晚年才能随心所欲而不越矩。儒家在此与禅汇合,人必须先遵循一些规矩,修炼自己的本质,遏制欲望的目的是使欲望不必遏制,当人达到随心所欲而不越矩时,规矩就不存在了。人只有通过不断地拂拭内心,才能最终令尘埃无可染之处。所以茶道里禅的内涵,不在于什么“直心就是禅”,什么“喝茶去”,而是通过繁琐的规则来磨练人心,当这些定规不再令饮茶者厌烦,当饮茶人信手而为就符合茶道礼法时,才算领会了茶的真谛,才能喝到一杯好茶。繁复而熟练的礼法是为了使人超然物外,浓如苦药的茶汤正如人生,别出心裁的插花显示有限的生命背后人类生生不息的生命力,棒喝的偈语告诉人处处是真理。日本茶道,是用一种仪式来向人讲述禅的思想,正如参禅需要顿悟一样,其中蕴涵的那些人生的经验,需要饮茶者用生命的一段时光来领悟。
爱茶不知所起,但一往情深。不仅对茶是,对生活更是。
茶的香气,清新幽雅,还伴有或浓或淡的花果香。一口入喉,清新怡人,借一盏茶香,偷得浮生半日闲。远离尘世中的纷乱与恩怨,给心灵寻得一处休憩之所。
唯有一缕茶香飘过秦时明月汉时关,依然在一杯水中安然。一盏茶,不分高低贵贱,名流权贵,乡村野夫,均可在闲暇时光手捧一杯香茗。看庭前花开花落,赏天上云卷云舒,闲话家常,谈古论今。细品慢斟的功夫茶,粗口豪饮的大碗茶,都让淡雅的日子,氤氲着淡淡的香。
茶是水最美的风景,水是茶久等的归人,见面时,无须言欢春花秋月,亦无需倾诉久别重逢的喜悦,只是默默无闻的相依相融。
茶为水释放生命中最美的馨香,水陪茶同甘共苦,冷暖不弃。一盏茶,浓了略显苦涩,淡了便是无味。浓淡相宜的一杯,总能让人回味无穷。伴一心仪之人,把盏临风,仰或是西楼邀月,不用音乐悦耳,亦无须富贵繁华。相对无言,把手中的一盏香茗,慢慢品透,品出茶与水的机遇,彼此荣辱共存的真谛。
我想说~
一杯清茶,品人生沉浮
爱茶不知所起,但一往情深。不仅对茶是,对生活更是。茶的香气,清新幽雅,还伴有或浓或淡的花果香。一口入喉,清新怡人,是让人想留住的味道。借一盏茶香,偷得浮生半日闲。远离尘世中的纷乱与恩怨,给心灵寻得一处休憩之所。唯有一缕茶香飘过秦时明月汉时关,依然在一杯水中安然。一盏茶,不分高低贵贱,名流权贵,乡村野夫,均可在闲暇时光手捧一杯香茗。
看庭前花开花落,赏天上云卷云舒,闲话家常,谈古论今。细品慢斟的功夫茶,粗口豪饮的大碗茶,都让淡雅的日子,氤氲着淡淡的香。茶是水最美的风景,水是茶久等的归人,见面时,无须言欢春花秋月,亦无需倾诉久别重逢的喜悦,只是默默无闻的相依相融。茶为水释放生命中最美的馨香,水陪茶同甘共苦,冷暖不弃。
一盏茶,浓了略显苦涩,淡了便是无味。浓淡相宜的一杯,总能让人回味无穷。
伴一心仪之人,把盏临风,仰或是西楼邀月,不用音乐悦耳,亦无须富贵繁华。
相对无言,把手中的一盏香茗,慢慢品透,品出茶与水的机遇,彼此荣辱共存的真谛。
茶的一生,坎坎坷坷,历经风雨的侵袭,接受采摘时的分离之痛。经过高温的烘烤,日光下的晾晒,方得在一杯沸腾的水中,释放自己的馨香。袅袅香味给唐诗宋词添了韵味,也给春花秋月增了馨香。一程山水一程人生,每一程人生的路途,命运都给我们安排了不一样的风景和机遇。生命的路上不会永远天高云淡,亦不会永远遍植春天。
不管怎样的遇见和磨难,相信都是命运为了我们的成长做的最好的安排。
痴茶的人,拥有内心的平静,有着豁达的心态和不可置疑的执着。闲时,饮一杯清茶,无关风月,不争名利。在氤氲的茶香里,品一品前尘往事,让恩怨得失随茶水翻滚之后,归于平淡。
细品一杯香茗,最终明白,繁华似梦最终回归平静,且让人生随一杯茶水,浓浓淡淡中散发自己的馨香。人生如茶,可以浓烈亦可淡雅,当夜色已沉,万物沉寂之时,不如就让我们举杯共品一杯人生的香茗,感其清洌香醇,念其茶韵清苦,于细细的回味之中去珍藏起却无尽的甘甜吧。
《中国茶艺》——黄茶
来源:《中国茶艺》时间:2005-10-23阅读:139次
特性:
黄茶属轻发酵谷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
品种:
君山银针、蒙顶黄芽、霍山黄芽等。
泡茶具:
用玻璃杯或盖碗,尤以玻璃杯泡君山银针为最佳,可欣赏茶叶似群笋破土,缓缓升降,堆绿叠翠,有“三起三落”的妙趣奇观。
投茶量:
按泡茶具容量置入四分之一茶叶。
水温:
摄氏八十五度
冲泡时间:
第一泡:三十秒
第二泡:六十秒
第三泡:二分钟
保健作用:
提神醒脑,消除疲劳,消食化滞等。
《中国茶艺》——紧压茶
来源:《中国茶艺》时间:2005-10-23阅读:109次
特性:
紧压茶主要是以黑茶、老青茶为原料,进行蒸压干燥、制成各种形状的成品茶,有黑砖茶、青砖茶、花砖茶、康砖茶、金尖茶、方包茶和六堡茶等。还有用晒青绿茶压制的团茶。饼茶、紧茶、沱茶、普洱方茶,以及用红茶片末压制的米砖茶等。紧压茶大多是属全发酵茶,时间越长味越醇和,汤色深红,口感爽滑。
品种:
云南普洱,四川沱茶,广西旧六安等。
泡茶器具:
宜用盖碗冲泡,因其存放时间相对较长,用盖碗洗茶方便有效。备一紫砂壶装过滤的茶水饮用。
置茶量:
按盖碗量置入四分之一或五分之一茶叶。
冲泡方法:
盖碗置入茶叶后,用一百度开水高冲入碗,使其叶翻滚,待其泡沫溢出,以碗盖拂去。将水倒掉,这一道为之洗茶。
浸泡时间:
第一泡:五秒(将落水过滤到备用的紫砂壶内,其一可作公道壶用,其二有使汤产生醇滑的效果。)
第二泡:十秒
第三泡:二十秒
保健作用:
有生津止渴,消食化痰,解毒醒酒,去油腻,调节肠胃,清热祛湿等功效。
《中国茶艺》——红茶
来源:《中国茶艺》时间:2005-10-23阅读:174次
特 性∶属全发酵茶,汤色艳红为贵,气味香浓,入口清甜,爽滑。
品 种∶安徽祈门红茶,云南滇红,英德红茶。
投茶量∶按盖碗量置入五分之一茶叶。
水 温∶摄氏一百度
冲泡时间∶第一泡∶二十秒
第二泡∶一分钟
第三泡∶三分钟
保健作用∶温脾暖胃,消食导滞,化湿祛痰,胃肠虚寒, 帮助消化等功能。
《中国茶艺》——花茶(香片)
来源:《中国茶艺》时间:2005-10-23阅读:83次
特 性∶采天然花香,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香茶,一般采用绿茶经过多次薰花制
成。饮后令人清爽,怡神,解除闷气。
品 种∶茉莉花茶,玫瑰花茶,桂花茶等。
投茶量∶按盖碗量置入十分之一茶叶。
水 温∶摄氏九十度至九十五度
冲泡时间∶第一泡∶十秒
第二泡∶二十秒
第三泡∶四十秒
保健作用∶消炎解毒,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消除疲劳,利尿降火。
《中国茶艺》——白茶
来源:《中国茶艺》时间:2005-10-23阅读:72次
特 性∶属轻微发酵茶,茶叶外表披满白色茸毛,色白隐绿,汤色浅淡,味甘醇。
品 种∶福建白牡丹,白毫银针等。
投茶量∶按盖碗量置入三分之一茶叶。
水 温∶摄氏八十五度至九十五度
冲泡时间∶第一泡∶一分钟
第二泡∶二分钟
第三泡∶四分钟
保健作用∶性消凉,能退热,降火,可治疗麻疹,并有提神,消食等功效,偏於火盛的
人可常饮用。
《中国茶艺》——绿茶
来源:《中国茶艺》时间:2005-10-23阅读:115次
特 性∶不发酵茶,有绿豆香味,颜色青翠,味香醇。
品 种∶西湖龙井,洞庭碧螺春,太平猴魁,黄山毛峰等。
投茶量∶按盖碗量置入十分之一茶叶
作者: u_ter2006-1-26 20:00 回复此发言
--------------------------------------------------------------------------------
2 中国茶艺 转
水 温∶摄氏八十度至八十五度
冲泡时间∶第一泡∶一分钟
第二泡∶二分钟
第三泡∶三分钟
第四泡∶四分钟
保健作用∶生津止渴,提神醒脑,消食化痰,消炎利尿,对上呼吸道传染病,消化道疾
病,急性传染性肝炎有预防及治疗的作用。
《中国茶艺》——青茶(乌龙茶)
来源:《中国茶艺》时间:2005-10-23阅读:88次
特 性∶既有绿茶清香,又具有红茶醇厚滋味和天然花香,饮后回甘力强,独有韵
味。汤色黄红。
品 种∶武夷山大红袍,福建铁观音,广东凤凰单枞,台湾冻顶乌龙。
投茶量∶按紫砂壶量置入三分之一茶叶。
水 温∶摄氏一百度
冲泡时间∶ 第一泡∶五秒
第二泡∶十秒
第三泡∶十五秒
第四泡∶三十秒
第五泡∶六十秒(温润泡)
保健作用∶有提神醒脑,消滞,解烟酒毒,利尿,降血脂,帮助消化,减肥,性温而不
伤胃,防心血管硬化,抑制癌细胞增植等功效。
煮 水:
有了好水,也要煮水得法,方能泡出好茶。
古人饮茶用的是饼茶和团茶,需用煮饮方法,但煮茶也得先煮水,故对掌握火候,辨别汤色均有不少经验。到明代,炒青散茶的出现,煮茶渐被点茶所代替,明代屠隆撰的《茶说》中就有“杭俗烹茶,用细茗置茶瓯,以沸汤点之,名为撮泡”的记载。要煮好泡茶用水,须在煮水过程中不致染上异味,并掌握火候,分辨水沸程度。煮水过“老”或过“嫩”,都会影响到泡茶的效果。陆羽《茶经·五之煮》中指出:“其沸,如鱼目,微有声,为一沸;缘边如涌泉连珠,为二沸;腾波鼓浪,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
《中国茶艺》——中国部分民族饮茶习俗
来源:时间:2005-10-21阅读:463次
藏族人每日都喝酥油茶。其做法是将砖茶用水煮成浓汁,倒入酥油茶桶,放入酥油和食盐后便上下来回搅拌几十下,搅得水乳交融,再倒入锅内加热即成。
维吾尔族人喜好酥油奶茶,酥油从牛羊奶中提炼而成,营养丰富,在茶叶中加上酥油及其他佐料,可冲成味浓醇鲜的酥油茶。
苗族人制作油茶的方法是:先将玉米、蚕豆、芝麻、薯片等分炒熟,用茶油炸好。食用时,将茶叶烧好一锅煮茶,再将以上各种食品放入碗里,将茶冲进,再佐盐、蒜、胡椒粉。油茶香气浓烈,有提神醒脑的作用。
白族的烤茶最为出色。它的制作方法是:以绿茶放入烤热的砂罐中,边烤边摇,待烤至松脆微黄时,将少许沸水倒入罐内,茶水全部化作泡沫,稍后,再用开水冲满。茶汤呈琥珀色,晶莹透亮,香气袭人。
由于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的饮茶方式各有特色。如:彝族爱饮“盐巴茶”,侗族喜欢“煮油茶”,土家族则爱喝“油茶汤”等等,形成了多姿多彩的饮茶风尚。
中国饮茶起源
来源:中国茶网时间:2005-9-11阅读:485次
神农有个水晶肚,达摩眼皮变茶树,中国饮茶起源众说纷纭:追溯中国人饮茶的起 源,有的认为起于上古,有的认为起于周,起于秦汉、三国、南北朝、唐代的说法也都有,造成众说纷纭的主要原因是因唐代以前无“茶”字,而只有“荼”字的记载,直到茶经的作者陆羽,方将荼字减一画而写成“茶”,因此有茶起源于唐代的说法。其它则尚有起源于神农、起源于秦汉等说法。
神农说
根据陆羽茶经的记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而中国饮茶起源于神农的说法也因民间传说而衍生出不同的观点。有人认为茶是神农在野外以釜锅煮水时,刚好有几片叶子飘进锅中,煮好的水,其色微黄,喝入口中生津止渴、提神醒脑,以神农过去尝百草的经验,判断它是一种药而发现的,这是有关中国饮茶起源最普遍的说法。
另有说法则是从语音上加以附会,说是神农有个水晶肚子,由外观可得见食物在胃肠中蠕动的情形,当他尝茶时,发现茶在肚内到处流动,查来查去,把肠胃洗涤得干干净净 ,因此神农称这种植物为“查”,再转成“茶”字,而成为茶的起源。
秦汉说
现存最早较可靠的茶学资料是在汉代,以王褒撰的僮约为主要依据。此文撰于汉宣帝三年(公元前五十九年)正月十五日,是在茶经之前,茶学史上最重要的文献,其文内笔墨间说明了当时茶文化的发
展状况,内容如下: 舍中有客。提壶行酤。汲水作哺。涤杯整案。园中拔蒜。斲苏切脯。筑肉臛芋。脍鱼炰鳌。烹茶尽具。哺已盖藏。舍后有树。当裁作船。上至江州。下到煎主。为府椽求用钱 。推纺恶败。傻索绵亭。买席往来都洛。当为妇女求脂泽。贩于小市。归都担枲。转出旁蹉。牵牛贩鹅。武阳买茶。杨氏池中担荷。往来市聚。慎护奸偷。由文中可知,茶已成为当时社会饮食的一环,且为待客以礼的珍稀之物,由此可知茶在当时社会地位的重要。
本文地址:http://www.dadaojiayuan.com/chaqi/481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602607956@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磨砂玻璃杯好吗,磨砂玻璃杯该如何清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