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高山白牡丹茶饼是熟茶还是生茶

小小茶农 2023-12-07 10:00:25

高山白牡丹茶饼是熟茶,属于普洱茶类。它的制作过程是通过高温和湿度的处理,促使茶叶中的酶类发生变化,类似于陈化过程,使茶叶呈现出独特的口感和香气。因此,高山白牡丹茶饼具有熟茶的特点,深厚、陈香、柔顺、甘润。它是一种高档的茶品,非常适合茶叶爱好者品尝与收藏。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白牡丹,是福鼎白茶里花香四溢的一个存在。

世人一想到白牡丹,想到的是,如牡丹一般艳如朝霞,如白衣仙子一般明清新脱俗,端的是一个令人浮想联翩的好名字。

大多数人喝过了白牡丹,却不知道白牡丹是怎么做成的。

就像吃过了鸡蛋,却没见过鸡是怎么下的蛋。

本文,将以明前白牡丹为例,着重介绍一下,白茶里的娇艳少女白牡丹,它是如何从青葱少女,成长为丰腴少妇,引发茶友们的疯狂追逐的。

【白牡丹的一生:第一天】

采 摘

清明前三天的清晨,大清早就上山采茶的老奶奶,采下了阳光下的第一筐白牡丹。

白牡丹有着标准的一芽二叶长相。

芽头饱满、叶片瘦小,叶色鲜绿,叶片背后密布着白色的绒毛。

闻起来,有一股清甜的花香。抓一把在手里,握3分钟,手里就能留下芬芳的花香。

别人是“送人玫瑰手留余香”,而村姑陈是“采摘牡丹手留余香 ”。

都是香。

摊 晾

11点多,到饭点了,采茶的老人们,带着采好的牡丹茶青,送到茶厂。

茶厂的工人马上摆开水筛,开始摊晾。

薄薄的一层,3厘米厚度,一筛能摊2.5斤。

摊了白牡丹茶青的房间,一股子清香,像一座大花园,开满了鲜艳的花朵,群花吐蕊,芬芳扑鼻。

在里面站一会儿,连头发丝都沾上了香气。

李麻花说,能不能用这茶青煮水洗头发?一定很香。

我白了她一眼,真是暴殄天物、牛嚼牡丹。

【白牡丹的一生:第二天】

日 晒

经过了大半个白天加一个夜晚的摊晾,白牡丹表层的水蒸发得差不多了。

现在,需要蒸发掉它深层次的水——位于细胞内部、位于茶梗、位于茶芽内的水分。

这些部位的水分,不存在于表层,不容易挥发,光凭房间里自然流动的空气,是不可能让它们散发干净的,只能借助光能。

让太阳光,助力它们的脱水。

温柔的阳光,照耀在茶叶身上,让它们舒展,做着日光浴。

【白牡丹的一生:第三天】

日 晒

经过昨天的晾晒,白牡丹身上开始长起了“皱纹”。

从一个肤白貌美的大长腿,晒成了严重失水的沙漠青年。

想象一下电视里,一个人穿越沙漠,带的水喝光了,尘满面,嘴发干,脸色发白,唇上起皮的样子。

那就是严重脱水的样子。

晒了一天的白牡丹,就是这个模样,严重失水,身体里的水分,正在均匀地丢失。

叶片从充满水分时候的硬朗,变得软绵绵,有气无力。

【白牡丹的一生:第四天】

日 晒

晒了两天之后,叶片和茶梗里的水分,少了许多,但仍然还有一部分,大约占20%左右。

趁着阳光正好,还能再晒一天,让叶脉和茶梗当中的水分,彻底干透。

这一天之后,白牡丹总计已经晒了3天了。体内的水分脱得差不多了。

余下来的水份,光靠阳光也脱不掉了,只能等着炭火烘烤。

今天的牡丹茶青,更加的绵软,茶梗几乎要像软鞭一样柔软了。摸起来,叶片上几乎感觉不到水分。轻轻一掐,就会断掉。

【白牡丹的一生:第五——十四天】

微发酵

达到这种干度,茶农就把白牡丹收起来了,放袋子里,让它陈化。

让它自己转化。

这九天的时间,白牡丹茶青,在大失水之后,身体呈现出极度缺水的状况。

然而,它还有一小部分的水分,它还没有彻底成为方便面里的脱水蔬菜,它还是活的。

所以,它可以转化。

可以利用身体里的一些水分,循环,制造微量的能量和养分。

保证自己在睡眠状态的时候,身体能有物质在支撑。

这就是我们说的陈化。

【白牡丹的一生:第十五天】

炭 烘

到今天,白牡丹的睡眠期结束了。

茶农把它拿出来,挑捡,筛选,把不合格的叶片筛掉,把竹叶、杂草叶子筛掉,不合品级的也筛掉,留下符合标准的叶片,烘干。

炭火,低温,微烘。

反复翻动,让茶叶受热均匀。

直到茶叶发出焦香——植物蛋白遇火之后产生的焦香,比如烤腰果,比如炒黄豆,比如炒豌豆.......

等它冷却,装箱,三层包装,存在仓库里。

仓库里,有抽湿机,有空调,白牡丹会进入漫长的休眠期,在这个休眠期里,它虽然表面上看不出动静,内里,却在缓慢的循环,产生变化。

等焦香退去,等毫香和花香重新聚集起来,等汤水稠滑,就能开箱喝它了。

这个时间,大约是3个月。

如果你心急,15天就能打开,抓一把出来体验一下,再封箱,待30天之后,再抓一把出来体验,看看有什么变化,有什么成长。

这样,每一个月,你喝一次,就能感受它的成熟,像一个青年,从青涩变得圆滑,最后历练成老妖精。

【后记】

今年的高山白牡丹,由于天气忽冷忽热,前期不长,后期疯长,品相长得真的不太好看——长手长脚,梗长叶阔,虽然仍是一芽二叶,但却与寿眉差别不大,不会认茶的人,真有可能认错。

不过,反复无常的天气,没有给白牡丹一副好皮囊,却给了它好内质——芬芳高扬的花香,稠滑甜润的汤水,在半成品阶段就令人惊艳,相信到了成品茶阶段,毫香转化出来之后,会有更加惊人的表现。

今天一口气喝了8款白牡丹半成品,款款都有特色。

有点醉了。

精神亢奋,眼皮沉重。

看来,茶氨酸摄过入量,也很难受。

友情建议各位,收到白牡丹之后, 一天最多喝三款,每款10泡为宜。

牡丹虽好,可不要贪杯哦。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6645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