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益7452熟茶,一直是茶友们心中的经典。这款茶的口感非常醇厚,汤色金黄透亮,香气浓郁持久,滋味甘甜顺滑,回甘生津快,喝起来很舒服。但是价格点小贵,所以很多人不舍得买。其实只要掌握正确的冲泡方法,普洱熟茶也能泡出好喝的味道。今天就教大家一招,轻松搞定普洱熟茶的泡茶技巧。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冲泡普洱熟茶,用什么水好?“这3点很重要,别忽视了!”。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 文|小小发酵师 图片来源于网络
▼
大益现在毫无疑问是熟茶霸主,不过这一优势的真正奠定是一个长期缓慢的过程,它发轫于1973,成型于2004年以后,登顶于2016年12月,即黑马第三代卧式发酵技术申请专利成功 ,历经43年,终铸一剑。
不过当我们探知历史的细节时,真相和现实总是那么无情,大益早期的熟茶也经历过一段黑暗的时光。
为了叙述的方便,我们以产品为主线,梳理一下大益熟茶进化史。
请记住这几个名称:云南青、7452、7572、8592、7262、老茶头、丹青。
熟茶的开端一般都定于1973年,虽然饱受质疑,很多人跳出来认为自己是熟茶鼻祖,有些也被无辜躺枪。卢铸勋认为1960年以后他最先搞出来红汤红水,后来交给了广东中茶的曾启,曾启也认为自己才是熟茶的创始者,皱炳良、吴启英被成为熟茶之父、之母什么的,现在看来全无根据,这更多的是群体性的智慧,更何况当时的皱、吴二人是小字辈,论资排辈都他们达不着边,此事按下不表。
1973年云南以广州的泼水发酵为蓝本,以小堆子实验渥堆发酵,而泼水发酵是为了加速青饼的陈化,所以注定这种形式发的不会太熟,熟了卖相不佳,损耗太大,所以渥堆发酵的原型就是轻发酵,1975年应用以后,由小堆子改成了大堆子,但是轻发酵继承了下来。
大益的前身勐海茶厂就被轻发酵坑过!
1974年,勐海茶厂开始发酵熟茶出口,年产量6担,600斤,少的实在可怜,取名“云南青”,发的很青,不受市场待见,连普洱茶都不敢叫,而昆明茶厂的却可以叫普洱茶,勐海茶厂的初始尝试铩羽而归!
1976年,为了捞回面子,脸上争光,推出了7452(不是7542,请注意)、7572,一高一低,这一年是中茶系统开始使用唛号的开始,7452是被寄予厚望的,可惜发酵偏轻,等级高,出酸涩苦,7452生产了极少量以后就不了了之,7572反倒成功上位,获得了市场的认可,成为了大益历史上生产量最大的熟饼,并被称为熟茶标杆。
这引出了早期熟茶的一个奇特方面:当时的散茶,五个唛号的,比如79072、79082、79092、79102等等,用料等级不低,有些嫩度很高,但是选择的是全熟发酵,成熟度很高,而紧压茶的成熟度却偏轻,紧压茶的用料普遍很低,这与今天的情况完全相反。现在的发酵高档料轻发,低档料重发,但是轻发的高档料很容易出酸涩苦味,重发的低档料碳化焦黑很明显,而以前的熟茶却不存在这一情况,或许以前的工艺值得我们借鉴。
8592,是粗枝大叶出好熟茶的代表,由香港南天公司定制,加盖印章紫色天字,称“紫天‘’,20世纪90年代初又由香港林奇苑定制,加盖红色“天”字,又称“红天”,8592的意义在于勐海茶厂在低挡产品里摸到了门路,后来的7592、一公斤熟砖受此
影响不小。
而7262的出现则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标志着大益在中高档料方面实现了突破,值得称道的是7262绝佳的拼配,虽然用料等级高了,但是他既有高档料的浓厚,也有低档茶的香甜,经由此,大益在高中低三线全面开花,初具优势。
2006年的老茶头,是大益独家创制和研发的产品,之后引发了市场的跟风和效仿,大益具有了制定了行业游戏规则的能力,领头羊的趋势显现,金针白莲与此类似,大益至此牢牢掌握了市场话语权。
2013的丹青,轻发酵的精品,大益黑马技术的应用,开启了第三代发酵技术的先河,虽然在后期的轻发酵产品有所缺陷,但是仍旧可圈可点,毕竟新技术不太成熟,稳定性不佳,需要改进。
2015-2016年大益不断修正轻发酵遗留的缺陷,熟茶品质不断回升,大家有目共睹,玫瑰大益使用大树料发酵,再开先例,而使用多年的黑马技术,也终于申请专利成功,实现了第三代发酵技术的全面应用,这对于业界是一大利好,通观茶叶界,熟茶达到的技术新高度已经足已让其他茶类惊叹了!
至此,大益无可动摇的熟茶霸主地位真正稳定了下来,今后再挑战大益就需要另寻别路了,小而美、小而精将是其他企业的发展方向,以后的渥堆发酵将会多姿多彩,熟茶盛世或许到来了!
作者简介:小小发酵师,中立客观的普洱茶界观察人,资深评论员;大益行情网特约市场行情分析师,擅长发酵工艺和技术的研究与改进外,更专注于普洱茶产业、市场的动向和发展!
究竟何时开始有了普洱熟茶?
很多人一定会说——1973年。因为在因为市面上有一款很流行的茶叫“73厚砖”, 被誉为第一批人工后发酵普洱熟茶茶砖。
但真相真的是这样吗?普洱熟茶直到1973年才横空出世吗?熟茶自己的演变历程又是什么呢?
我们分5个步骤为大家详解:前身、记载、工艺、诞生、今世。
普洱熟茶的前身
——红汤生普
让我们沿着历史往前追溯,在龙马同庆号的内票上有一段话:
“叶色金黄而厚,水味红浓而芬香”。
“水味红浓”这个词,明显不是用来形容生茶的。但是如果它是熟茶,那么“汤色红浓”就说得清了。
而龙马同庆号始创于雍正十三年,也就是公元(1735)年。
但这个内票也被许多人质疑:
“万一这饼茶是存了10年以上的普洱老茶(生茶)呢?汤色红浓的普洱不一定只有熟茶啊。”
好的,那我们接着往下看。
我们回到1948年,昆明市茶商业同业的一个文件,可以作为它的佐证资料——
文件中写道七子圆茶(即七子饼茶)的汤色标准为红汤。它对应的是哪种茶我们如今很难猜测,但可以肯定的是,这个红汤的七子饼茶有着一定的发酵度。
如果你觉得,光看汤色标准不够严谨的话,那我们来看看它在制茶工艺方面的纪录。
熟茶的工艺记载 ——渥堆发酵 了解普洱生茶、熟茶的茶友应该都知道,熟茶比生茶多了一个渥堆发酵的工艺,所以才能一次定性,发酵出“红浓”的茶汤。
而生茶的制作技艺中,是没有“渥堆发酵”的步骤的。
普洱生茶
普洱熟茶
但我们翻遍了很多关于云南普洱的纪录,却发现,在1939年,就有记载着“渥堆发酵”。
1939年,范和钧先生来到佛海(今勐海),考察西双版纳茶厂实力。在他的调查结果《佛海茶业》文中清楚的记载了当时的制茶工艺,有渥堆发酵的步骤。
“丙、潮茶一盘灶须高品、梭边各百五十斤,概须潮水,使其发酵,生香,且柔软便于揉制。潮时将拣好茶三四蓝(约百五十斤)铺地板上,厚以十寸为度,成团着则搓散之。取水三喷壶匀洒叶上…..潮毕则堆积一隅,使其发酵,热度高时中心达106度,近边约92度”。
——范和钧《佛海茶业》
同样谭方之(1944)也有很详细地记载:
“茶叶揉制前,雇汉夷妇女,将茶中枝梗老叶用手工拣出。粗老茶片经剁碎后,用作底茶,捡好之“高品”、“梭边”,需分别湿以百分之三十水,堆于屋隅,使其发酵。底茶不能潮水,否则揉成晒干后,内部发黑,不堪食用。”
——谭方之
范和钧和佛海茶厂创始团队
而1957年,西双版纳茶厂(勐海茶厂)的负责人唐庆阳先生也说过:
“解放以来,西双版纳茶厂打破过去雨季中不能加工的做法,提前在三季度雨季中生产侨(销)圆茶。经过一定温湿度人为技术管理,不但控制霉菌生长,而且依然能保存圆茶后发酵滋味醇厚的特点。”
可见,当时的圆茶是做成成品后进行“一定温湿度人为技术管理”的,也意味着它有一个轻度的后发酵。
而且口感是“后发酵、滋味醇厚”,从各种特征上来说,都和现在的熟茶非常接近。
熟茶的工艺尝试 ——接近熟茶 1958年,下关茶厂试验成功紧茶蒸汽高温快速发酵,全程翻堆两次,最多15天。
虽然这种发酵的紧茶缺陷较大味道比较奇怪,但仍然为1975年后下关茶厂研制自己的渥堆发酵打下了基础。
到了20世纪60、70年代,广州成为重要通商口岸。云南的普洱茶需要调动到广州才能出口。
同时,由于运输条件比以往更加便利,发到广州,香港的云南青茶老味不够,于是当时以卢铸勋为代表的香港茶商就想办法用云南普洱茶进行泼水发酵,他的做法是:
“每百斤茶加水20斤,用麻袋覆盖使其发热到75度,翻堆数次,茶约七成干时,装入面粉包,吊在仓库里。如果茶包太热,倒出来抖一下,再放入包中。”
这时候卢铸勋的茶无论是发酵时间、还是发酵温度都已经很接近熟茶的要求。但他发酵的目的只是为了追求老茶口感,所以发酵度不够深。
严格意义上来说,卢铸勋的茶还不算真正的熟茶。熟茶的真正诞生,还是得说回1973年。
熟茶的正式起源 ——熟茶诞生 到了1973年,省茶司接到了一份来自港商的订单。
港商想要“红汤”的发酵普洱茶。并拿出了他们想要的样品——在广东发酵过的普洱熟茶。
但省茶司的当时并没有制作过真正的熟茶。他们不知如何是好,于是就想了个法子,派人去样品生产地学习。
于是,由昆明茶厂吴启英、勐海茶厂邹炳良为首的七个技术人员,就来到了广州学习发酵技术。
这里还有一个小插曲,当时茶厂里的老技术人员陈佩仁因故没能去成广州,所以较上劲了,向茶厂申请了1吨的粗老茶叶,要自己搞实验,做出发酵普洱。
去广州的学习小组回来后,开始在昆明茶厂大规模实验,照搬广州的工艺。失败了好几次。
因为广州发酵时是撒热水,且广州空气本身就更湿润一些,而昆明的气候条件和广州不同。
在广州小组失败时,陈培仁已经用传统的方法发酵成功了一批茶,率先生产出当代最早的渥堆熟茶。
而广州考察小组也反应了过来,把广州用的冷水替换成冷水,调整工艺后,很快也获得了成功。
两个小组的成品拼配在一起,组成了1973年第一批出口到香港的、正式的普洱熟茶。这也是1973年被认定为普洱熟茶元年的始末。
普洱熟茶的今世 ——批量生产 后来,1974年,勐海茶厂、下关茶厂的技术员回厂后分别试验,各自改进后,勐海有了勐海自己的工艺,下关则结合了前面所说的紧茶蒸汽热发酵工艺,各自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产品。
同年1974年,勐海渥堆熟茶试制后开始出口,由于汤色没有达到预期要求,被称为云南青;
1975年,勐海茶厂的普洱熟茶基本定型,普洱熟茶园茶7452,7572开始批量生产;下关茶厂则推出出由渥堆熟茶制作的7663。
该茶在1976年后大量出口法国,这就是后面的销法沱。而昆明茶厂推出7581熟茶砖。
也就是说尽管普洱熟茶1973年是指制作成功,而产品大规模上市是从1975年开始。1973年是以散茶的形式出口的,直到1975年才有第一款压制成砖的唛头茶7581。
所以,普洱茶熟茶的产生经历了潮茶工艺,紧茶的泼水工艺,再到香港泰国的仿制老茶工艺,最终才成为现在我们看到的普洱茶熟茶工艺。
经过几十年的完善,这才诞生了我们现有的普洱熟茶的渥堆技术。形成了各式各样、?优良品质、口感丰富、温和顺滑的普洱熟茶。
总结: ——普洱生熟区别 划重点,熟茶诞生的年份—1973年,诞生地—昆明茶厂;熟茶也不是煮熟、炒熟、烧熟,而是人工渥堆发酵,堆熟的。
为避免上当受骗,请牢记,在1973年之前没有真正的人工渥堆熟茶。(之前的普洱茶,于今天的标准来看,都是普洱生茶。)
也就是说,普洱熟茶从诞生到现在只有48的时间,如果你听到茶店老板卖着上百年的普洱熟茶,你就可以一笑了之了。
普洱生茶和熟茶的区别,可以是多角度,多方面,多层次来谈论,但简单来说,可以记住3点:
# 普洱生熟区别 #
1、工艺不同。
生茶的主要步骤是“杀青-揉捻-干燥”。而熟茶的工艺主要步骤是“杀青-揉捻-渥堆-干燥”,多了一个渥堆工艺,发酵度也产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2、汤色、口感不同。
生茶茶汤黄亮透明,而熟茶的汤色则是红浓明亮。生茶清香,熟茶醇厚。
3、性质不同。
生茶会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发生陈化(后发酵),而熟茶是在渥堆的时候已经初步定性。虽然也会“越陈越香”,但变化远没有生茶明显。
还想知道更多的普洱熟茶知识,请关注我们“学茶研习社”。
普洱茶荣誉金奖与金奖的区别是什么?
答:普洱茶荣誉金奖与金奖的区别是:茶的品质、口感、香味不相同。因为普洱茶荣誉金奖比金奖的品质更好,在口感方面具有香、甜、醇、厚、的口感。普洱茶金奖口感方面比普洱荣誉金奖差一些。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6641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普洱茶多少年最好喝
下一篇: 普洱作家黄雁简介普洱市黄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