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情人茶是怎么做的,情人茶是什么茶

品茶 2023-12-07 06:30:20

情人茶又称甜甜圈茶,是将自己喜欢的茶叶与甜甜圈结合的特殊品种。首先,将选好的茶叶放入茶具中,加上适量的水冲泡出来。然后,在另一杯中加入甜甜圈,再倒入已冲好的茶液。将茶叶和甜甜圈的味道混合在一起,焕发出浓郁的香气和美妙的味道。至此,一杯味道独特的情人茶就成功制作完成了。

一:情人茶是怎么做的

主题的,让花草茶带来健美的外形,想自己购买回家冲泡的话,就要恶补下花草茶的功课

。其实,花草茶包含花类、根茎叶类和果类,适合不同的人饮用。

花类

适合:喜欢浓郁味道的人士

1.薰衣草

可舒缓神经紧张、劳累、头痛、肌肉痛,助睡眠

2.玫瑰花

可消脂瘦身,消除疲劳

3.洋甘菊

可减缓紧张情绪,消除眼疲劳,滋润肺部

根、茎、叶类

适合:喜欢味道比较清淡的人

1.蒲公英根

功效:清肝、预防肠胃不适

2.薄荷叶

功效:对消化系统、肌肉系统及呼吸系统均有帮助

3.牛蒂根

功效:清热、清肝、有利身体排毒消脂

果类

适合:喜欢味道酸酸甜甜的人

1.蓝莓

功效:可明目、助消化,增强抵抗力,含丰富的钾

2.红莓

功效:含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C、B等

3.山楂果

功效:增加身体的血液循环,减少食欲

醒目指南:茶具以土耳其生产的耐热透明玻璃壶为好;挑选花草茶时,应以干身无附

着物的为好。

饮用建议:

1.花草茶可单独冲饮,也可以任意组合冲泡。

2.花果茶每日可饮用2~3杯,否则会令胃酸分泌过多。

3.孕妇、高血压人士等不适合饮用。

冲饮建议:

1.以摄氏60度温水在透明耐热玻璃壶中冲泡。

2.等5分钟,让茶味完全渗出,即可饮用。

3.最好不要加糖,需要时加少许蜂蜜。
情人茶;将冰块加入雪克杯中至八分满,加乌梅汁1勺,掺入柠檬汁1勺,加茶水至九分满急速晃动20次即可。

二:情人茶是怎么做出来的

昔归茶的茶气虽强劲,却也内敛、含蓄,兼具男性的刚猛强劲与女性的柔和温雅,所以也被称作“情人茶”。昔归茶是邦东三杰之首,临沧四小龙之一,产于临沧市的邦东乡昔归村忙麓山,具有内质丰富,茶汤浓度高,滋味厚重,香气高锐,茶气强烈却又汤感柔顺,回甘与生津浓强的品质特点。

三:情人茶是怎么做成的

茶与古典文明的结合,孕育了朴素精湛的茶道。

惜茶爱人是茶道的宗旨。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

“惜茶爱人”的茶道思想能与多种哲学理念广泛融通。

中华传统文化主要是由儒、释、道等共同融合发展的结果。茶道也正植根于这种深厚的文化基础之上。

“惜茶爱人”的茶道思想,与儒家的“仁民爱物”,道家的重生贵柔,以及佛家的慈悲济世等思想观念,有着不少相通之处。“惜茶爱人”也可为基督教的博爱思想所接纳。

1

儒家的仁民爱物

儒家的核心思想是“仁”。仁爱被视为独特而崇高的意义与价值所在。

孔子认为,“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互相关爱,所谓“仁者,人也”,“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仁者爱人”,是经典儒学的逻辑起点和理论支点。“人而不仁如礼何,人而不仁如乐何”。从根本意义上,以“仁”为本的哲学,就是以“人”为本的哲学。

孟子则提出要实现“仁”,就要做有德性的主体,爱惜自然万物,与自然万物和谐共生相处,不能与自然万物对立。所谓“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孟子·尽心上》)。

可见,真正的“仁”是将人类的道德情感扩充于自然万物,使人类能与自然万物和谐发展。人类不仅要爱惜自己,更要以 “仁爱”之心去爱惜大自然的万事万物。

在儒学的发展过程中,上述思想一步演化为“万物一体”、“民胞物与”的观念。

朱熹说,“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在天地则决然生物之心,在人心则温然爱人利物之心”(《仁说》)。

张载则说,“民,吾同胞;物,吾与也。”“大抵言天地之心者,天地之大曰生,则以生物为本,乃天地之心也。天地之心惟是生物,天地之大德曰生也。”他所肯定的,是天和人之间的统一、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相处。人类不是大自然的主宰,也不是万物存在的尺度,人只是大自然中的组成部分。

儒家哲学不是把自然当做征服的对象,而是看作认识的对象,把尊重、爱护大自然中的一切生命体看作崇高的道德准则。茶道宗旨与儒家文化之间有着深刻的联系。

首先,“惜茶爱人”,注重以珍惜、感恩之心去制茶做茶,以仁爱、和谐之心去品茶泡茶,其核心精神正是凸显了儒家“仁民爱物”、“民胞物与”的理念。儒家的观念,既体现“以人观之”的视角,也隐含“以物观之”的视域,后者要求从物的角度出发来考察人与自然的关系,“爱物”即尊重自然本身法则。物者,茶也;民者,人也。在思想层面二者是融通的。

其次,“惜茶爱人”的茶道理念,注重道德品质的养成,注重自我的修养,讲究礼仪之用,这些都有儒家文化的痕迹。如仁义为核心的道德观、中庸的方法论、礼仪文化、乐感文化等。

最后,“惜茶爱人”注重生活化实践,通过日常的茶事来提高自身修养,提升生命境界。而儒学也非常强调不离日用生活,要从日用生活中实现自我超越与人格完善。所谓“道在人伦日用间”,诚如王阳明所言“不离日用常行外,直至先天未画前”(《别诸生》)。

从某种意义上,“惜茶爱人”就是“仁民爱物”在茶事上的体现与运用。

2

道家的重生贵柔

道家重视生命的价值,崇尚“贵生”、“重生”与“乐生”,即热爱生命、珍惜生命,并由此构建了一套系统的养生保健方法。

老子说:“出生入死。生之徒十有三,死之徒十有三,人之生,生而动,动之死地亦十有三。”(《道德经》第50章)意在告诉世人,维持生命并非轻易的事情,人生有着许多危机,要加意防护。

庄子在《齐物论》中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正确认识客观外在自然环境,顺应自然,达到修持与天地造化同途的境界。天、地、人三才相生、相养、相成亦相克,是自然大道的法则。人不能孤立看待自身,要在整体协合观念下,妥善处理自身同社会及自然的关系。

上善若水。世间万物,唯有“水几于道”,道之所以能够循环不息,是因为它具备了柔弱的特点,水的“阴柔”、“处下”被认为是老子“贵柔守雌”思想的

“惜茶爱人”体现了对茶的尊重,对生命的尊重与热爱。这与道家的重生贵柔思想是基本吻合的。茶是生命的象征。茶汇集天地之灵气,吸收日月之精华,受纳甘露之润泽,以其丰富的营养成分利益人类。

茶为健康之饮,自古以来,茶者多有长寿案例。道家也把茶当做轻身换骨、羽化成仙的“上药”,有着神奇的功效,可令人“通仙灵”(卢仝诗)。

上善若水,至善如茶,嫩小的一片茶叶,是最为柔弱的,却也是最为坚强的。从采摘到制成饮品,茶叶饱受高温蒸杀,重力揉捻,百般煎熬,却把清新美味无私地奉献给人类世界。

爱茶惜茶,就需要学习茶的柔弱谦和、无欲无求的高尚品格。

3

佛家的慈悲济世

佛教重视人类心灵和道德的进步和觉悟。“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是佛教的核心思想之一。《观无量寿经》说:“佛心者,大慈悲是。”龙树在《大智度论》中说:“大慈与一切众生乐,大悲拔一切众生苦。大慈以喜乐因缘与众生,大悲以利苦因缘与众生。”大慈,即给予众生一切安乐;大悲,即解除众生所有苦难。拔苦与乐是佛教慈悲精神的集中体现。“四无量心”,包括“慈、悲、喜、舍”。佛教把普度众生、救苦救难、饶益有情作为基本的准则。

图:净业寺茶会

佛教里的“六和敬”,即见和同解、戒和同修、身和同住、口和无诤、意和同悦、利和同均,以及大乘佛教菩萨行的自觉觉他、自利利他、 拔苦救难的济世观,都体现了慈悲济世、自利利他的精神,体现了关爱他人、和谐共处、回报社会的公益之心。慈悲心是使人有爱物之心,因为山川草木皆有佛性,故佛教的慈悲观不仅可致人伦社会的融洽,也能成就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这与儒家仁爱观有异曲同工之妙。

分析可知,佛教的慈悲济世观与“惜茶爱人”的茶道宗旨,确实存在一定的共性价值。

慈悲观的核心,就是以爱心去帮助众生,觉悟众生,解救众生,使众生摆脱生死轮回的苦境。“惜茶爱人”的目的,也在于通过一杯茶,去传达人世间真挚的情感。无论贫穷或者富贵,无论男女老少,茶陪伴着人们,带给人们快乐与愉悦,减轻人们的烦恼与痛苦。佛教的八万四千法门,茶道也可以成为之一。

茶席虽小,也是道场;

茶汤虽苦,亦为法水。

一壶佳茗,载慈悲之心;

茶中百味,蕴菩提之味。

茶道仁心,境界自在;

大爱无言,清茶一盏。

在此前提下,禅宗的修行方法,如寂静、专注、平常心、止语、默照等,能够很好地与茶道融合在一起,成就了著名的“茶禅一味”文化现象。

4

基督教的博爱思想

西方文化的发展演进与基督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可以说,基督教构成了西方文化的精神根基。其核心教义可归纳为两个字——"博爱"。博爱,即广泛地爱一切人与生命,它是人文精神的基本规定与内涵。在耶稣眼里,博爱为三个方面:上帝的爱、爱上帝和爱人如己。

耶稣曾经说过:"你要尽心、尽性、尽意的爱主你的上帝,这是诫命中的第一,且是最大的。其次也相仿,就是要爱人如己。这两条诫命是律法和先知一切道理的总纲。"(《马太福音》第二十一章37-40节)。信徒们应该“作光(太5:14),作盐(太5:13),荣神益人”,见证主的大爱在人间。

由此提倡仁爱、喜乐、和平、忍耐、恩慈、良善、信实、温柔、节制等品格。博爱思想是基督教学说的灵魂,正因为如此,基督教也被称为爱的宗教,甚至于基督教的文化也被称为爱的文化。

图:福音云席

我们认为,茶或许可以成为东西方文化交流与融通的经典案例。东西方文化属于不同的文化体系,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很容易产生隔阂与不信任,造成文化冲突。而在全球化的时代里,在两种文化之间的沟通、交流、互动显得尤为重要。多种文明长期共存、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是人类历史发展的主线,是使世界充满活力和不断进步的重要推动力。

茶道是东方文化的代表,而基督精神则代表着西方文化。二者在思想理念层面,存在不少共通、共识之处。

比如,基督信仰中的“荣神益人”的博爱思想与“惜茶爱人”思想如出一辙。“惜茶爱人”以人的内在品德提升为主体内容,并且是多个层次的:既有小爱(亲人之间),也有大爱(天地之间);既有对人的爱,又有对万物的爱。这与博爱精神基本一致。又如茶道与基督都讲究平等精神,茶汤面前人人平等,上帝面前人人平等;而茶的自我牺牲精神与基督教的牺牲精神是一致的,

“经历水与火,生命得丰盛”。茶道与基督教都强调谦卑意识,茶事中的礼仪本身就是诚挚待人的体现,也都强调祝福与感恩。

图:福音八式

大益茶道院已经将基督教福音融汇入中国传统茶文化中,以优雅的茶会形式,作为传播福音的方式。创办了“福音茶会”、“茶道团契”、“福音八式表演活动”等系列文化活动,使得茶道与基督文化有机结合在一起。这无疑是有意义的,使得信仰基督的西方人能够更为顺利地接受中国茶,接受中国文化,有利于中国文化的国际传播。

茶道的包容性与开放性,使其能够跨越文化差异,成为东西方人们共同喜爱的精神饮品。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6619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