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年须立贡茶价格是多少呢?一般来说,普洱茶的价格主要取决于品质、工艺、包装等因素。品质决定价格,工艺决定价格,包装决定价格。但不管怎么说,普洱茶的价格还是要根据产地来定的。比如云南大叶种茶,一般都是高端茶,价格自然不便宜。再比如福建武夷山大红袍,也是高端茶,但是由于产量少,价格也不便宜。所以,不同地区的茶叶价格也不一样。但是总体来说,茶叶的价格还是比较稳定的。不会出现大起大落的情况。
(南宋)刘松年《撵茶图》
审安《茶具图赞》中所附12件茶具图
◎月满天心
自唐代的陆羽之后,茶文化源远流长,宋徽宗是个艺术家,爱画爱茶爱琴爱书法,他以一国之力将茶文化发展到了一个高峰,经过千年沉淀,这一切都尘封在了史书中。如今《梦华录》的热播,又一次引领观众走入了宋代的茶文化。
《梦华录》主角开着茶坊,演绎着现代人眼中的宋人风情,那么宋代的茶文化到底是什么样的呢?
茶坊夜间不打烊,有的专供女士
《宣和北苑贡茶录》里记载,宋徽宗在位的时候,武夷山北苑的御茶园不能再囿于传统上贡的龙凤团茶,必须跟着皇帝的心思变花样,以悦龙心,至少精制了几十种贡茶,供这位颇有艺术修养的皇帝品味,白茶、龙园胜雪、御苑玉芽、万寿龙芽……
由皇帝带领,两宋时期从皇宫到民间,茶都是生活必需品。王安石在《议茶法》中写道:“茶之为民用,等于米盐,不可一日以无。”《东京梦华录》记载了东京茶坊的盛景:“朱雀门外除东西两教坊,余皆居民或茶坊,街心市井,至夜尤甚。”夜市的茶坊非常热闹。南宋人吴自牧的《梦粱录》也记录了江南的茶坊:“临安,处处各有茶坊。”
北宋时期,夜市繁华,茶楼至夜营业,游客熙熙攘攘,甚至还有专门供女士喝茶的北山子茶坊,里面有仙洞、仙桥,出门游玩的女人们,夜间就去那里喝茶、享乐,风气十分开放。
北宋,商业街的茶坊内不但供应茶果,还挂画、焚香、插时令鲜花,将茶与生活美学完美统一,是会友闲谈,吟诗作赋的清雅之地。
茶坊精致而风雅,价钱也贵。也有那底层穷人没钱进入茶馆享受,他们也爱喝茶,于是街上又出现了提壶叫卖热茶的小贩。
宋人离不开茶,贵族、文人出行,也都有茶童挑担备齐整套点茶工具,茶叶泉水之外,还有如炭炉、汤壶、茶盏……
茶坊众多,饮者无数,具体到一盏茶的细节,与我们今天泡的茶却完全不同。
制茶器具里的“十二先生”
宋代的茶,先要磨成粉,过程十分繁琐。
刘松年有一幅画《撵茶图》,画的是一群文人雅集。画中有一个情景,很好地还原了宋代的磨茶过程,在众人琴棋书画的风雅场景中,左下角的一位男性跨坐在长方形的小几上,小几前方有一个手推小磨,小磨中是炙干的茶叶,男子左右摇动小磨把手将茶叶磨成粉末。他旁边放着茶帚,用来扫茶粉,收入容器。这个将茶磨成粉末的过程,是宋代喝茶的准备工作。
文人聚会,琴棋书画之外,自然要饮茶,研磨茶粉需现场进行,以此保护茶叶的鲜香。
撵茶,是制茶过程的中间环节。
制茶器具繁多,先有茶笼,保护远方运来的茶叶不受潮湿;后有茶钤,用来炙茶,文火将茶叶烤干;再用砧椎来碎茶;茶叶碎后,才用到茶碾,就是《撵茶图》中的磨茶工具,将茶叶一点点磨成粉末;接着用茶罗,磨碎的茶末要用细罗再筛一遍,获取更细腻更纯净的茶粉。
到茶罗这一步,茶粉就制好了。茶粉完成,准备茶匙(量粉)、建盏(盛茶)、执壶(热水)、茶筅(击拂),才算材料备齐。
北宋画家文同有诗句:“惟携茶具赏幽绝。”宋代,爱茶人追求茶具的名贵。南宋审安老人著作《茶具图赞》,用线条勾勒出十二件茶具的模样,还按照宋代的官制对茶具进行“授衔”,称为“十二先生”。十二件茶具分别是:金法曹(茶碾)、漆雕秘阁(茶托)、石转运(茶磨)、汤提点(汤瓶)、竺副帅(茶筅)、陶寳文(茶盏)、罗枢密(茶罗)、木待制(茶臼)、宗从事(茶帚)、韦鸿胪(茶笼)、胡员外(水杓)、司軄方(茶巾)。
这些文人虽弱,冒险取水烹茶却绝不含糊
茶文化兴起之后,水便不可或缺,一盏茶,无非是茶与水的组合,茶要品质,水也不能含糊。
陆羽在《茶经》中写下了煮茶之水的标准:山水、江水、井水。水分优劣,怎么取水,到哪里取水,直接关系到茶的品质。山泉水,要取源头缓慢流动的水,而水流湍急的部分不能饮用,他说会得颈椎病;霜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65728.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