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安吉茶叶山并不十分高,其海拔高度在300至500米之间,是以丘陵为主的山地地形。虽然高度并不惊人,但安吉茶叶山却是茶叶生长的绝佳环境。茶叶山环境温和湿润,气候四季分明,日照充足,土壤肥沃,这种优越的生态环境使得安吉茶茶树茁壮生长,产出了独特的“龙井”,也是绿茶的故乡之一,因此备受茶叶爱好者的喜爱。
2018-03-02 13:17 | 新华社
湖州安吉县藏着一株千年老茶树。作为茶文化的发源地之一,安吉县的这株老茶树今天是否还生机勃勃?记者来到了湖州山区安吉县。
安吉千年老茶树
乘着电瓶车,记者进入安吉县黄杜村的万亩白茶园。初春二月底,茶苗新芽未出,仍在沉睡,满眼的深绿色随山峦起伏蔓延开来。黄杜村静静地坐落在山坳中,像一位隐者正在研习茶道。
“千年古茶树在安吉历史上没有形成白茶产业,这里的山曾经是长满灌木的荒山。百姓们挖矿挖沙,既破坏了环境,又没有过上好日子。”安吉县委副书记赵德清指着绵延的茶海对记者说,“我们树立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用了十多年时间,将一棵千年老茶树创造成一个绿富美的支柱产业。”
安吉溪龙白茶园
一株古茶树如何被创造成一个大产业?为茶奔波了34年的安吉县农业局茶叶站技术推广员赖建红参与了这个过程。1982年,“安吉白茶之父”刘益民在安吉天荒坪镇大溪村横坑坞800米的高山上发现了这株千年白茶树,并运用无性繁殖方法成功进行扦插繁育。此后,赖建红和她的同事们坚持不断地提供技术指导,帮助培育和发展安吉白茶产业。
在古城村的茶山上,浙江安吉宋茗白茶公司董事长许万富端着一杯汤色透亮的安吉白茶给记者看:“安吉白茶叶肉玉白,胫脉翠绿,氨基酸高,在国际上是高端茶叶。”
安吉白茶给山民们打开了一扇“致富门”。许万富说:“我在河道里挖过沙、开过饭店,但都没有挣到钱,安吉白茶让我看到了机会。”
农民在市场上总是处于弱势,个人很难应对市场的波动,小农经济不能把安吉白茶做大作强。安吉走上一条“技术+订单+农户”的发展模式,改变了安吉白茶低、小、散和低价竞争的状态,将产业逐步做大做强。
许万富告诉记者,一开始做白茶的时候,他投资几十万元创建了长思岭茶场,前几年产量仅几千斤,自产自销,寂寂无名。2009年他开始了订单农业合作模式,由公司提供有机肥、技术支撑、管理采摘、统一收购,农户则按照标准和要求负责把茶基地管好。
天子湖镇吟诗村茶农柏德林是许万富公司的订单农户。上午还在茶园干活的他,为接受采访特意洗了澡,换上了整洁笔挺的正装。他给记者看了他与浙江安吉白茶有限公司签订的茶叶种植订购合同,上面约定了产品数量、等级、价格、外观质量、种苗种植管理等一系列条件。“我有300多亩茶园,去年纯收入200多万呢。”柏德林开心地告诉记者。
柏德林的茶叶种植订购合同
一片叶子,绿了一片土地,富了一方百姓。赵德清说,为保持市场竞争力,安吉实行了总量控制,将茶叶面积控制在18万亩左右。现在,安吉白茶年产1860吨,从业人员超过19万人,年产值达到近25亿元。
“安吉白茶不仅富了当地百姓,而且成为安吉走向国际的一张‘金名片’”。赵德清自豪地说,安吉人凭着“抱团精神”走出国门,安吉白茶销往英美日等海外国家,成为了巴黎卢浮宫等地的专供茶。
(原标题《一株千年老茶树如何“长”成国际名产业?》原作者王优玲、魏玉坤、吴帅帅。编辑孟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6522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大益05年500克青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