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班茶叶是安徽黄山一带的传统名茶之一,具有独特的风味和香气,享有“仙茶”之称。它的茶叶细嫩柔软,色泽翠绿,汤色清亮,口感清爽甘甜,而且还带有特有的山花香和果香。徽班茶采用的是一芯一叶的嫩茶芽,鲜叶经过杀青、揉捻、发酵和干燥等多道工序制成,工艺繁琐,量少价高。对于茶叶爱好者来说,徽班茶是一款不容错过的好茶。
一:徽班茶叶怎么样好喝吗
视个人口味而定。二:徽班是什么意思
《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戏曲——迷彩万缕》,张永和 张田著,北京出版社2021年10月版。
前门外大街西侧,有着北京城历史最悠久的戏园茶楼;西城区大栅栏商业街,聚集着七家老戏园子。扎堆的戏园形成了规模效应,引来了大量的戏曲观众,西皮二黄首先在这里唱响,这里是京剧早期的摇篮。
老戏园(《北京中轴线文化游典 戏曲——迷彩万缕》内页插图)
西皮二黄兴起前门外
西城区前门外商业街——大栅栏,宽不足七米、长不足三百米,可是却中外皆知、名闻遐迩。
大栅栏,北京人念“大什烂儿”。这个街名怎么来的?这条街真的曾经有个大栅栏吗?还真有。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明代大将徐达赶走了元顺帝,占领了大都城,将大都改名为北平。明永乐元年(1403),朱元璋的第四个儿子朱棣,从他侄子朱允炆手里夺取了皇位,他又改北平为北京。战乱之后的北京居民减少,商铺关门。朱棣为让北京尽快繁荣起来,就在正阳门外盖起了一些铺面房,让商户来这儿做买卖。
沈榜著《宛署杂记》云:
(永乐)改建都城,犹称行在。商贾未集,市廛尚疏。奉旨:皇城四门,钟鼓楼等处,各盖铺房,……招商居货,总谓之廊房云。
廊房,就是国家出资,在城门外盖起的连排铺面房。正阳门外,一共盖了四条,现称为廊房头条、廊房二条、廊房三条和廊房四条。其中以廊房四条街面相对比较宽阔条件最好,因此招来的铺户也最多。
到了明嘉靖三十二年(1553),为了提高北京城的防御能力,在北京的内城之外,又加了一圈城墙。于是把城南的大片区域圈了进来,北京人称之为外城。正阳门以里,称之为内城。清军入关以后,内城里驻扎八旗军队及其家属,汉人则全都迁到了外城。前面说到清初规定内城不许开戏园子,内城就指的是正阳门以里。
那这个“大栅栏”又是怎么回事呢?在胡同口设置栅栏,是为了维护治安。明弘治元年(1488),明孝宗下令在京城内以及关厢地区的大街小巷设立栅栏,早启晚闭。这个办法也被后来的清代沿袭下来了。清康熙九年(1670),康熙帝下令将城外各巷口照城内街巷一样设立栅栏,并规定:定更(晚7点)后,老百姓均不得随意出入。要是定更以后仍然出来溜达就是“犯夜”,被巡夜的官兵拿获,是要判罪的。乾隆元年(1736),乾隆帝再次下令,在外城街巷口竖立栅栏,并且还派遣专人负责巡查。乾隆以后,北京城内的栅栏多了起来,据《八旗通志》记载:当时仅北京内城就设有栅栏一千多处。
为什么到处都有栅栏,唯独前门外的“大栅栏”叫响了呢?前门外的大栅栏,原来叫廊房四条,这条胡同里聚集着一些大买卖家。商贾们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集资在胡同口处安置了一座高大漂亮的铁栅栏。日久年深,人们就用“大栅栏”这个称呼代替了廊房四条的本名。在《乾隆京城全图》中,廊房四条的位置已被标为大栅栏了。这说明大栅栏这个称呼至少在乾隆初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65181.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白茶的味道是什么味
下一篇: 阿里山茶的功效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