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具是用来泡茶和输入茶叶的工具,通常包括茶壶、茶杯、茶盘、茶筅、茶匙、茶荷、茶巾等。茶壶是泡茶的主要工具,分为紫砂壶、陶瓷壶等,还有配以滤网的茶海和茶杯。茶盘是用来装茶具,可以放置空杯子、沾水器等,同时可配合茶荷等使用。茶筅和茶匙则是粉末茶和散茶的输入工具,茶荷则是装茶和拨茶残的工具,茶巾则是擦拭茶具和桌面的利器。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之前晒了一张冷门茶具的图片,发到朋友圈里。
结果有好多人,没能猜出它的用途。
如图所示,这看起来像一个叉子。
只不过中间开了口,后面还带有长长的木质把柄。
奇了怪了,这到底有什么用?
这里就不卖关子了,它的名字叫“茶杯叉”,简称杯叉。
它的使用原理,和叉车类似。
放入茶杯底部,轻轻一抄,能顺利叉起茶杯。
这时无需用手,也不必担心在客人杯子表面留下指纹印,能顺利将茶汤递到对方面前,更加卫生。
杯叉这个物件在茶桌上很冷门,出镜率不高。
因为它很鸡肋,万一遇到杯身宽窄不适合的茶杯,宽了窄了都用不上。
正式喝茶待客场合,茶杯底部还要加上杯垫。
比起单手用杯叉递上一杯茶,双手持杯垫递上更显诚意。
一来二去,茶杯叉在茶桌上存在感弱,没多少茶客会专门购入一件没有实用性的摆设品。
和杯叉相比,下述这些茶桌物件,泡茶实用性更高!
《2》
一、茶盘。
泡茶喝,茶盘是茶桌的身份标志。
若是缺了茶盘,整张桌子看着和书桌、饭桌,并无区别。
摆上茶盘,放置相应茶具,看起来才像泡茶台面。
市面上形形色色的茶盘,让不少茶友犯了选择困难症。
其实,不同材质的茶盘,各有优缺点。
竹木茶盘,入手成本低,性价比高,但是怕潮湿,用久后遇到南方的回南天,容易发霉。
藤编茶盘,造型古朴,风格百搭。
乌金石茶盘,沉稳大气,手感掂起来比较沉。
砚石茶盘,经久耐用,不易磨损,养护简单。
诸如乌金石、玉石、砚石等材质制成的茶盘,外形美观大气。
不易吸水,不易变形,容易清洁。
但在泡茶使用期间一定要轻拿轻放,避免将茶具底部磕损。
二、盖碗。
泡功夫茶,主泡茶器无非是壶与盖碗。
二选一选项里,建议优先选白瓷盖碗。
盖碗泡茶,适用范围广泛。不存在繁琐的一壶一茶要求,几乎所有的茶叶都适宜冲泡。
只要泡茶使用过后,及时清洗干净。
再去冲泡另一款新茶,丝毫不存在串味影响。
白瓷盖碗,有盖也有碗。
完整配套的三才盖碗,底部还配套底托。
泡茶使用期间,盖碗的合盖角度可自由调整。
倒出茶汤时,顺着合盖缝隙缺口,茶水直泻而下。
比起用壶泡茶,盖碗倒出茶汤用时更快、更利落。
快速出汤,沥干茶汤后,趁热揭盖闻香。
揭盖一闻,丝丝绕绕的馥郁茶香,立马飘入鼻端,美妙不已。
三、公道杯。
公道杯是白瓷盖碗的黄金拍档。
盖碗,负责主泡。
公道杯,则是分茶器。用途是盛放茶水,倒茶分汤,均匀茶汤。
买公道杯,主流首选玻璃公道杯。
玻璃材质通透美观,性价比高。
将茶汤倒入公道杯后,汤色是深是浅?茶毫是多是少?汤水是否浑浊?一眼就能看清。
假设一款茶,品质糟糕,汤水浑浊不堪。
倒入透明的玻璃公道杯后,先观察汤色,再分汤饮用。
这样也能得到提前预警。
不至于让自己在不知不觉间,饮下一杯又一杯问题茶!
四、茶杯或主人杯。
主人杯,仅限自己私用。
客人上门喝茶,千万别将主人杯递给对方使用。
比如,养好的建盏、养出漂亮金线的汝窑主人杯等,随意递给他人使用并不卫生。
选主人杯时,没有太多讲究,符合自己眼缘即可。
哪怕容量选大一些,也无妨。
自己独自喝茶为了省事,将完整一道茶水冲入主人杯内,直接饮用即可。
但普通茶杯的容量不适合太大,40-50毫升左右,绰绰有余。
毕竟,喝功夫茶,贵在小口细品,而不是大口牛饮。
标准容量110毫升盖碗泡出来的茶汤,数量有限。
假设同时有四、五人在场喝茶,每人都拿着大茶碗等着分汤。
将茶汤匀分后,每人只能分得浅浅一层,着实尴尬。
倒不如选小巧细致的白瓷小茶杯,更具实用性!
五、杯托/杯垫。
杯垫别称杯托,作用是承托小茶杯。
烧水泡茶喝,滚烫热茶刚冲泡出来时,温度还很高,不适合直接拿起茶杯饮入。
需要将茶杯往自己的方向移近一些时,双手并用。
拿在底部的杯垫上,更加稳妥。
另外,主人在招呼客人喝茶时,不适合用手去碰客人的茶杯。
要么像开篇提到的那样,用上茶杯叉。
要么避开小茶杯的口沿,尽量拿在杯底。
要么在正式喝茶场合下,使用杯垫,双手给对方奉茶。
选杯垫,一般与茶杯配套使用。
茶桌上,杯垫虽小,但作用却无可替代。
六、茶盂(水盂)。
干泡茶台上,茶盂必不可少。
从湿泡台到干泡台,最大的区别时,茶桌底下撤掉了可以连接茶水桶的橡胶管。
湿泡台泡茶期间产生的一切废弃茶水,都可以往桌面直接倒。
倒在桌面后,水流自然往下,能统一汇入下方的茶水桶。
而干泡台,并没有这套繁琐的“下水设施”,得保持桌面干净整洁。
多数时候,为了布置整齐美观的茶席,会往台面铺上素色防水桌布再泡茶。
在干泡台上泡茶,烫碗温杯的废水、喝剩下的残茶、冷透后不打算继续喝的茶水,一概倒入茶盂内。
茶盂,可视作干泡台面的废水收集处。
不过要注意,泡茶使用过后,及时倒掉茶盂内的废水。
用清水加以冲洗,更能确保卫生。
七、茶针、茶刀。
之前在朋友圈内,看到这样的一幕。
有位熟人在围炉煮茶,烧烤桌上,正加热着一壶老白茶。
一旁还顺便烤着几个砂糖橘。
乍一看,颇有过年的气氛。
但看到他发出来的撬茶图时,差点被逗乐了。
哎呀,这不是菜刀吗?
撬茶饼,直接上菜刀,真心没必要!
万一这把菜刀没洗干净,弄脏了茶饼,导致串味怎么办?
菜刀毕竟不是专业撬茶工具,容易将茶饼撬碎。
撬出大量碎茶渣末,损耗太大。
稳妥起见,为避免撬茶过碎,用上茶刀、茶针等专用撬茶饼工具更好。
习惯喝老白茶饼的茶客,家里买一把趁手的茶刀撬茶,很有必要。
八、电子克秤。
过新年,春节的茶桌上,少不了准备几泡好茶撑场面。
比如,荒野银针。
比如,桐木正山烟小种。
又比如,5年左右的高山白露寿眉饼。
但喝茶时,别忽略一个重要细节——称茶。
动辄好几千的荒野银针,随手往盖碗里投入一捧茶芽。
未经称重,本身仅需5克就能泡出味醇香隽、鲜醇甘爽茶味。
硬生生随手抓到了8克、10克,严重超量。
泡出来的茶汤,茶味过浓,有损好茶本身的鲜醇特色。
积少成多,一次浪费3克、4克。
连泡一个月,按每天泡一次茶来计算,浪费接近一两。
换算下来,着实可惜。
为了精准投茶,在茶桌旁备一把电子克秤,很有必要!
九、茶剪。
很早之前,有位外地茶友提了个问题。
“为什么福建人的茶桌上,总要放一把剪刀?”
这个嘛,是用来剪泡袋的。
曾经晒过一张鹤嘴茶剪的图片,结果接连好多位茶友都表示,他们家里有同款。
可见这把小巧的剪刀,看似轻巧,泡茶过程却大有用处。
独立泡袋密封的武夷岩茶,包括水仙、肉桂、大红袍等,即便泡袋旁另设有竖向开口。
类似扯开一袋薯片那样,轻轻一扯,就能扯开一个口子。
但这样倒茶,并不顺畅。
并且万一扯袋口时,用力过猛,还会将里面的干茶条索弄碎。
稍不留神,洒出一大片干茶,那就尴尬了。
拿出一把小茶剪,剪开袋口后,稍微撑开。
投茶进入盖碗时,举动会更优雅。
十、茶巾。
茶巾是茶桌上的清道夫。
在干泡台面泡茶时,但凡有滴落、洒出、倾洒在外的茶水,都要及时擦干。
用公道杯分茶进入小茶杯前,最好用茶巾将底部擦拭一番。
以免一边分茶,一边又有茶水顺流而下,很不卫生。
不过要注意,茶巾不等同于抹布。
除了擦拭茶桌外,其余场合,不要使用。
为了考虑实用,选茶巾最好是选深色耐脏、吸水性好一些的。
泡茶使用过后,将茶巾摊开。
千万别继续堆叠在一起,容易发散出不好闻的气味。
用上几次后,用清水洗净,晒干后再整齐叠放在茶桌上备用!
《3》
泡功夫茶,最基础的三元素,无非是盖碗、公道杯、小茶杯。
剩下的零零散散小工具,挑选起来时只有一个原则——实用为上。
没必要为了买全、买齐,而去买下一大堆闲置物品。
举个例子,像开篇提到的茶杯叉。
这个物件冷门得很,连许多老茶客都认不得,买回来后压根用不上几次。
将这些零碎物件,杂乱无章地摆放在茶桌上,会影响茶席整体美观。
最关键的是,买回来后,根本派不上用场。
长久闲置后,落上厚厚一层灰。
平日打扫卫生时,还徒增麻烦,何苦来哉?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茶具名称有:茶盘,茶叶罐,茶壶,盖碗。
常用的茶具和用法主要如下:
1、茶壶:用来泡茶的常用器具,材质多为瓷质、紫砂或者玻璃。紫砂壶具有透气性好、保温性能好、吸附茶汁等特点,常用于冲泡乌龙茶、普洱茶等。
2、盖置:又名盖托,泡茶过程中,用来放置壶盖的器具。可以防止壶盖直接与茶桌接触,减少壶盖磨损。
3、壶承:又名壶托,是专门用来放置茶壶的器具,可以承接壶里溅出的沸水,让茶桌保持干净,通常用紫砂、陶、瓷等质地。与相同材质的壶配套使用,也可以随时组合。
4、茶盘:茶盘又称茶船,是盛放茶壶、茶杯、茶道组、茶宠等的浅底器皿。材质广泛,款式多样。
5、闻香杯:闻香之用,比品茗杯细长,多于品茗杯搭配使用,一般用于冲泡乌龙茶时使用。双手掌心夹住闻香杯,靠近鼻孔,边搓动边闻香。
6、品茗杯:茶杯也,用来品尝茶汤,常用的品茗杯有三种,一种是白瓷杯,一种是紫砂杯,还有一种是玻璃杯,便于观赏汤色。
7、盖碗:用来冲泡茶叶的茶具,又称三才盖碗,三才者,天、地、人。茶盖在上,所谓“天”,茶托在下,谓“地”,碗居中,谓“人”。盖碗时中国茶文化天人合一的精髓展示。
8、公道杯:又称茶海或茶盅,是用来分茶的器具,用茶叶冲泡完毕以后,可将茶汤倒入公道杯中匀茶,使茶汤均匀,然后平均分给客人,这样就可以使每杯茶的浓度均匀,体现出一种平等。
9、茶荷:用于盛放待泡干茶的器具,用于置茶,还可以用来赏茶。茶荷的形状以有引口的半球形为主,质地多为瓷质。
10、茶叶罐:用来存放干茶的器具。主要作用是为了避免茶叶变质,茶香挥发等。从质地上来说,一般有铁质、锡质、陶瓷等。
茶具可以按照不同材质、形态和用途进行分类。常见的茶具分类如下:
1.瓷器茶具:制作精美,色彩丰富,造型多样,保温效果好,适合泡制绿茶、白茶等清淡茶。
2.紫砂茶具:由宜兴紫砂泥制成,色泽自然,质地细腻,透气性好,适合泡制大红袍、普洱等重口味茶。
3.陶瓷茶具:采用陶器制作,造型多样,使用安全,适合泡制绿茶、红茶等。
4.玻璃茶具:透明度高,易清洗,适合泡制花草茶、白茶等。
茶具的主要功能包括:煮水、水壶、茶杯、茶缸、茶盘、茶叶罐等。其主要功能是给茶叶提供正确的泡茶环境,能发挥茶叶的最佳浸泡效果,令茶叶的香味和口感得到充分的发挥。同时,茶具还能烘托出茶文化的美感,展现出品质和气氛,是品茶仪式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茶道离不开茶艺,茶道依存于茶艺,舍茶艺则无茶道。茶道用具有什么?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道用具的介绍与用途,一起来看看。
茶道用具的介绍与用途 主茶具乃泡茶、饮茶主要的用具,主要有茶壶、茶船、茶盅、茶杯、杯托、盖碗、冲泡器等。
(1)茶壶用以泡茶的器具。也可直接用茶壶来泡茶,独自酌饮。也可用小茶壶当茶盅用。茶壶由壶盖、壶身、壶底和圈足四部分组成。壶盖有孔、钮、座等细部。壶身有口、延(唇墙)、嘴、流、腹、肩、把(柄、板)等细部。由于壶的把、盖、底、形的细微部分的不同,壶的基本形态就有近200种。
以把划分:
①侧提壶:壶把为耳状,在壶嘴的对面。
②提梁壶:壶把在盖上方为虹状者。
③飞天壶:壶把在壶身一侧上方为彩带飞舞状。
④握把壶:壶把圆直形与壶身呈90?状。
⑤无把壶:壶把省略,手持壶身头部倒茶。
以盖划分:
①压盖:盖平压在壶口之上,壶口不外露。
②嵌盖:盖嵌入壶内,盖沿与壶口平。
③截盖:盖与壶身浑然一体,只显截缝。
以底划分:
①捺底:将壶底心捺成内凹状,不另加足。
②钉足:在壶底上加上三颗外突的足。
③加底:在壶底四周加一圈足。
以有无滤胆分:
①普通壶:上述的各种茶壶,无滤胆。
②滤壶:在上述的各种茶壶中,壶口安放一只直桶形的滤胆或滤网,使茶渣与茶汤分开。
(2)茶船承放茶壶等的垫底器具,有竹木、陶瓷及金属制品。既可增加美观,又可防止茶壶烫伤桌面。
其主要种类有:
①盘状:船沿矮小,整体如盘状,侧平视茶壶形态完全展现出来。
②碗状:船沿高耸,侧平视只见茶壶上半部。
③双层状:茶船制成双层,上层有许多排水小孔,使冲泡溢出之水流入下层的储水器。
(3)茶盅亦称茶海、公道杯、公平杯,用于盛放和分斟茶汤。将茶汤及时斟于茶海中,可避免茶叶久泡而苦涩。
其主要种类有:
①壶式盅:壶形,或以茶壶代替。
②圈顶式盅:将壶口部分或全部向外延拉成一翻边,以作把手。有盖或无盖。
③杯式盅:杯形,有把或无把,从盅身拉出一个简单的倒水口。
(4)品饮杯盛放泡好的茶汤并饮用的器具。
其种类有:
①翻口杯:杯口向外翻出似喇叭状。
②敞口杯:杯口大于杯底,也称盏形杯。
③直口杯:杯口与杯底同大,也称桶形杯。
④收口杯:杯口小于杯底,也称鼓形杯。
⑤把杯:附加把手的茶杯。
⑥盖杯:附加盖子的茶杯,有把或无把。
(5)闻香杯直口高杯,用来闻嗅留在杯里的香气之器具。此杯容积和品茗杯一样,但杯身较高,容易聚香。
(6)杯托茶杯的垫底器具。
其种类有:
①盘形:托沿矮小呈盘状。
②碗形:托沿高耸,茶杯下部被托包围。
③高脚形:杯托下有一圆柱脚。
④圈形:杯托中心留一空洞,洞沿上下有竖边,上固定杯底,下为托足。
⑤复托形:高脚托的托碟中心再有一个碗形或碟形的小托,小托承托茶盏或茶碗。
(7)茶碗泡茶器具,或盛放茶汤作饮用器具。
其形状有:
①圆底形:碗底呈圆形。
②尖底形:碗底呈圆锥形,常称为茶盏。
(8)盖碗由盖、碗、托三部件组成,泡饮合用器具或可单用。
(9)大茶杯泡饮合用器具。多为长桶形,有把或无把,有盖或无盖。
(10)冲泡盅、冲泡器冲泡盅用以冲泡茶叶的杯状物,盅口拉出一斜口为出水口。冲泡器是指杯盖连接一滤网,中轴可以上下提压如活塞状,既可使冲泡的茶汤均匀,又可以使渣与茶汤分开。
辅助用品
泡茶、饮茶时所需的各种辅助器具,以增加美感,方便操作。
(1)铺垫是茶席整体或局部物件摆放下的各种铺垫、衬托、装饰物的统称,常用棉、麻、化纤、竹、草杆织编而成。铺垫的形状一般有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菱形、圆形、椭圆形、多边形和不确定形。
铺垫的类型有:
①织品类:棉布、麻布、化纤、蜡染、印花、毛织、织锦、绸缎、手工编织等。
②非织品类:竹编、草杆编、树叶铺、纸铺、石铺、瓷砖铺等。
(2)茶盘摆置茶具,用以泡茶的基座。用竹、木、金属、陶瓷、石等制成,有规则形、自然形、排水形等多种。
(3)茶巾用以擦洗、抹拭茶具的棉织物,或用来抹干泡茶、分茶时溅出的水滴,或用来吸干壶底、杯底之残水;或在注水、续水时托垫壶流底部,也可用来擦拭清洁桌面。
(4)茶巾盘放置茶巾的用具。竹、木、金属、搪瓷等均可制作。
(5)奉茶盘用以盛放茶杯、茶碗、茶食或其他茶具的盘子,向客人奉茶和茶食时也使用,常用竹、木、塑料、金属制作而成。
(6)茶荷是控制置茶量的器皿,用竹、木、陶、瓷、锡等制成。同时可作观赏干茶样和置茶分样用。
(7)茶则则者,准则也,可衡量茶叶用量,确保投茶量准确。用它从茶叶罐中取茶入壶或杯,多为竹木制品。
(8)茶匙取茶或搅拌茶汤用具。常与茶荷搭配使用,从贮茶器中取干茶。
(9)茶夹用来清洁杯具或夹取杯具,或将茶渣自茶壶中夹出。
(10)茶针由壶嘴伸入流中疏通茶叶阻塞,使之出水流畅的工具,以竹、木制成。
(11)茶箸形同筷子,也用于夹出茶渣,在配合泡茶时亦可用于搅拌茶汤。
(12)渣匙从泡茶器具中取出茶渣的用具,常与茶针相连,即一端为茶针,另一端为渣匙,用竹、木制成。
(13)茶漏圆环形小漏斗,当用小茶壶泡茶时,投茶时将其置壶口,使茶叶从中漏进壶中,以防茶叶洒到壶外。
(14)箸匙筒插放茶箸、茶匙、茶夹、茶针等的有底筒状器物。
(15)茶拂用以刷除茶荷上所沾茶末之具。
(16)盖置承托壶盖、盅盖、杯盖的器具,既保持盖子清洁,又避免沾湿桌面。
其种类有:
①托垫式:形似盘式杯托。
②支撑式:圆柱状物,从盖子中心点支撑住盖;或筒状物,从盖子四周支撑。
(17)壶垫圆形垫壶织品,保护茶壶。
(18)滤斗(滤网)过滤茶汤碎末用。网为金属丝制,缘边金属或瓷质。
(19)滤斗架承托滤斗用。有金属螺旋状,有瓷质双手合掌状、单手伸指状。滤斗架及滤斗(滤网)
(20)计时器用以计算泡茶时间的工具,有定时钟和电子秒表,可以计秒的为佳。
(21)茶食盘置放茶食的用具,用瓷、竹、金属等制成。
(22)茶叉取食茶食用具,金属、竹、木制。
(23)餐巾纸垫取茶具、擦手、拭杯沿用。
(24)消毒柜用以烘干茶具和消毒灭菌。
备水器
(1)煮水器由汤壶和茗炉两部分组成,炉以热源分有电炉、酒精炉、炭炉、燃气炉等。常见的?茗炉?,炉身为陶器,或金属制架,中间放置酒精灯。茶艺馆及家庭使用最多的是?随手泡?,用电烧水,方便实用。
(2)暖水瓶贮放开水用。一般用居家使用的热水瓶即可,如去野外郊游或举行无我茶会时,需配备施行热水瓶,以不锈钢双层胆者为佳。
(3)水方贮放清洁用水的器皿。
(4)水注盛水的壶形容器。功用是将冷水注入煮水器内加热,或将开水注入壶(杯)中温器、调节冲泡水温。形状近似壶,口较一般壶小,而流特别细长,多为陶瓷制品。
(5)水盂盛放弃水、茶渣以及尝点心时废弃的果壳等物的器皿,多用陶瓷制作而成,亦称?滓盂?。
备茶器
(1)茶样罐(筒)用于盛放茶样的容器,体积较小,装干茶30-50克即可。以陶器为佳,也有用纸或金属制作。
(2)贮茶罐(瓶)贮藏茶叶用,可贮茶250-500克。为密封起见,应用双层盖或防潮盖,金属或瓷质均可。
(3)茶瓮(箱)涂釉陶瓷容器,小口鼓腹,贮藏防潮用具。也可用马口铁制成双层箱,下层放干燥剂(通常用生石灰),上层用于贮藏,双层间以带孔搁板隔开。
盛运器
(1)提柜用以存储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的木柜,门为抽屉式,内分格或安放小抽屉,可携带外出泡茶用。
(2)都篮竹编的有盖提篮,放置泡茶用具及茶样罐等,可携带外出泡茶。
(3)提袋携带泡茶用具及茶样罐、泡茶巾、坐垫等物的多用袋,用人造革、帆布等制成的背带式袋子。
(4)包壶巾用以保护壶、盅、杯等的包装布,以厚实而柔软的织物制成,四角缝有雌雄搭扣。
(5)杯套用柔软的织物制成,套于杯外。
泡茶席
(1)茶车可以移动的泡茶桌子,不泡茶时可将两侧台面放下,搁架向对关闭,桌身即成一柜,柜内分格,放置必备泡茶器具及用品。
(2)茶桌用于泡茶的桌子。长约120-150厘米,宽约60-80厘米。
(3)茶(椅)凳泡茶时的坐具,高低应与茶车或茶桌相配。
(4)坐垫在炕桌上或地上泡茶时,用于坐、跪的柔软垫物。大都为60厘米?60厘米的方形物,或60厘米?45厘米的长方形物,为方便携带,可制成折叠式。
茶室用品
(1)屏风遮挡非泡茶区域或作装饰用。
(2)茶挂挂在墙上营造气氛的书画艺术作品。
(3)花器插花用的瓶、篓、篮、盆等物。
茶道用具的选配 选择茶具,一要看茶叶、二要看场合、三要看人数。优质茶具冲泡上等名茶,两者相得益彰,使人在品茗中得到美好的享受。选择时应注意色彩的搭配,型式和质地的选择,且整套茶具与环境、铺垫、插花等要相和谐。
1.茶具型式的选配细嫩的名优绿茶,可用无色透明玻璃杯冲泡,边冲泡边欣赏茶叶在水中缓慢吸水而舒展、徐徐浮沉游动的姿态,领略?茶之舞?的情趣。至于其他名优绿茶,除选用玻璃杯冲泡外,也可选用白色瓷杯冲泡饮用。但不论冲泡何种细嫩名优绿茶,茶杯均宜小不宜大。大则水量多,热量大,会将茶叶泡熟,使茶叶色泽失却绿翠。也会使茶香减弱,甚至产生?熟汤味?。
高档花茶可用玻璃杯或白瓷杯冲饮,以显示其品质特色,也可用盖碗或带盖的杯冲泡,以防止香气散失;普通低档花茶,则用瓷壶冲泡,可得到较理想的茶汤,保持香味。
冲泡中高档红绿茶,如工夫红茶、眉茶、烘青和珠茶等,因以闻香品味为首要,而观形略次,可用瓷杯直接冲饮。低档红绿茶,其香味及化学成分略低,用壶沏泡,水量较多而集中,有利于保温,能充分浸出茶之内含物,可得较理想之茶汤,并保持香味。
工夫红茶可用瓷壶或紫砂壶来冲泡,然后将茶汤倒入白瓷杯中饮用。红碎茶体型小,用茶杯冲泡时茶叶悬浮于茶汤中不方便饮用,宜用茶壶泡沏。
乌龙茶宜用紫砂壶冲泡;袋泡茶可用白瓷杯或瓷壶冲泡。品饮冰茶,以用玻璃杯为好。此外,冲泡红茶、绿茶、黄茶、白茶,使用盖碗,也是可取的。
2.茶具色泽的选配茶具的色泽是指制作材料的颜色和装饰图案花纹的颜色,通常可分为冷色调与暖色调两类。冷色调包括蓝、绿、青、白、灰、黑等色,暖色调包括黄、橙、红、棕等色。凡用多色装饰的茶具可以主色划分归类。茶器色泽的选择是指外观颜色的选择搭配,其原则是要与茶叶相配,茶具内壁以白色为好,能真实反映茶汤色泽与明亮度,并应注意主茶具中壶、盅、杯的色彩搭配,再辅以船、托、盖置,力求浑然一体,天衣无缝。最后以主茶具的色泽为基准,配以辅助用品。
(1).绿茶类名优茶:透明无花纹、无色彩、无盖玻璃杯或白瓷、青瓷、青花瓷无盖杯。大宗茶:单人用具,夏秋季可用无盖、有花纹或冷色调的玻璃杯;春冬季可用青瓷、青花瓷等各种冷色调瓷盖杯。多人用具,宜用青瓷、青花瓷、白瓷等各种冷色调壶杯具。
(2).黄茶类奶白瓷、黄釉颜色瓷和以黄、橙为主色的五彩壶杯具、盖碗和盖杯。
(3).红茶类条红茶:紫砂(杯内壁上白釉)、白瓷、白底红花瓷、各种红釉瓷的壶杯具、盖杯、盖碗。红碎茶:紫砂(杯内壁上白釉)以及白、黄底色描橙、红花和各种暖色瓷的咖啡壶具。
(4).白茶类白瓷或黄泥炻器壶杯,或用反差极大且内壁有色的黑瓷,以衬托出白毫。
(5).青茶类轻发酵及重发酵类:白瓷及白底花瓷壶杯具或盖碗、盖杯。半发酵及轻焙火类:朱泥或灰褐系列炻器壶杯具。半发酵及重焙火类:紫砂壶杯具。
(6).花茶类青瓷、青花瓷、斗彩、五彩等品种的盖碗、盖杯、壶杯套具。
3.茶具质地的选配茶具质地主要是指密度而言。根据不同茶叶的特点,选择不同质地的器具,才能相得益彰。密度高的器具,因气孔率低、吸水率小,可用于冲泡清淡风格的茶。如冲泡各种名优茶、绿茶、花茶、红茶及清香乌龙等,可用高密度瓷或银器,泡茶时茶香不易被吸收,显得特别清冽。透明玻璃杯可用于冲泡名优绿茶,香气清扬又便于观形、色。而那些香气低沉的茶叶,如铁观音、水仙、普洱等,则常用低密度的陶器冲泡,主要是紫砂壶,因其气孔率高、吸水量大,故茶泡好后,持壶盖即可闻其香气,尤显醇厚。在冲泡乌龙茶时,同时使用闻香杯和品饮杯后,闻香杯中残余茶香不易被吸收,可以用手捂之,其杯底香味在手温作用下很快发散出来,达到闻香目的。器具质地还与施釉与否有关。原本质地较为疏松的陶器,若在内壁施了白釉,就等于穿了一件保护衣,使气孔封闭,成为类似密度高的瓷器茶具,同样可用于冲泡清香的茶类。这种施釉陶器的吸水率也变小了,气孔内不会残留茶汤和香气,清洗后可用来冲泡多种茶类,性状与瓷质、银质的相同。未施釉的陶器,气孔内吸附了茶汤与香气,日久冲泡同一种茶还会形成茶垢,不能用于冲泡其他茶类,以免串味,而应专用,这样才会使香气越来越浓郁。
1.茶具茶则:从茶壶中取出茶叶并放入茶壶中的工具。茶匙:一种把茶则的茶叶放进茶壶的工具。漏茶(桶):放在壶嘴上引导茶叶入壶,防止茶叶散落在壶外。茶莲是一种多功能器具,不仅具有前三者的功能,还可以通过茶的形状、茶的量、干香的气味来看。茶叶粉碎:用于粉碎茶藕中的茶叶长条,方便放入壶中。茶仓:分装茶叶的小茶壶。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6375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