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盖碗泡绿茶几秒出水

品茶 2023-12-05 13:18:35

盖碗泡绿茶要注意控制时间,宜轻揉轻摇,让茶叶适当沐浴水气。泡制时间不宜过长,一般不超过30秒,以防绿茶的茶水变苦。最后将泡好的绿茶倒入杯中,享受清香滋味。同时,绿茶最好使用温水冲泡,不宜使用开水,以保证绿茶的原有香气和滋味。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坐夏,是一个佛家用语。

南方的夏天,有着长长的雨季。

充沛的降水与热量,让草木树木获得了迅速生长,欣欣向荣。

鸟兽繁殖迅速,蝉声、蛙声、鸟鸣声不息。

过去的出家人,为避免这个时节外出托钵行化,无意当中会伤害生灵。

所以教义上规定这段时间为“安居期”,不宜出门。

适宜坐禅静修,结夏安居。

不论是佛家的禅坐、禅定,还是道家修炼基本功的打坐方式。

古人们相信,这种静修的方式,能涵养心性,增加毅力。

宋代的张元干,就很喜欢打坐。

他曾写:歌舞筵中人易老,闭门打坐安闲好。

夏日高温,静坐养心,心静自然凉。

享受悠闲的时光,当然少不了享受一泡好茶。

既鲜,又香,汤感还特别醇滑的高山白茶,夏天喝起来很舒服。

坐夏消时,可以调养身心,涵养心性。

而白茶的冲泡过程里,也有一个与“打坐”有关的词,称为坐杯。

那到底在盖碗泡白茶时,要不要坐杯呢?

泡好茶,真的没必要坐杯。

那些喜欢坐杯的白茶,背后大多是内质不足!

《2》

坐杯,字面上理解很简单。

用盖碗泡茶时,让茶叶坐在杯子里,增加泡茶时间。

在外面常看到有人把“**茶不怕坐杯”,提炼成卖点。

这背后,藏着不少猫腻。

试问,究竟是怎样的茶,才能怎么闷都苦?

答案很简单,内质积累有缺陷的茶。

浙大的王教授,曾在公开课里介绍茶味物质的组成。

茶叶能够溶于水的滋味物质,主要分为三种。

茶多酚、茶氨酸、咖啡碱。

从风味的角度看,茶多酚滋味涩;茶氨酸风味清甜,鲜爽;咖啡碱物质味苦。

这三种风味各不相同的可溶性茶味物质,构成了一杯茶的主体。

品质优越的好茶,养分丰富。茶氨酸含量高,茶多酚和咖啡碱等苦涩物质含量适中。

正常泡茶过程中,好茶内在物质可以得到有序、循序渐进的释放。

冲泡出来的茶汤风味,饱满鲜香,分外精彩。

如果是用闷泡和坐杯的方法,反而会让茶叶内的滋味物,过多、大量浸出到茶汤内。

所以闷出来的茶,滋味会过浓、过重、太过浓酽苦涩。

且不提内质丰富的高山茶,哪怕稍微正常品质的茶叶,长时间浸泡后也会出现苦味和涩味。

总结来看,正常茶叶闷泡坐杯,必定会又浓又苦。(和茶叶的滋味物组成有关)

如果一泡茶,不论再怎么坐杯,仍旧是不苦不涩。

那这样的茶叶,是违背茶性的。

只有内在物质特别单调、单薄的烂茶,才会出来这样的情况。

劣质茶,本身养分物质积累有限,茶氨酸含量少。

劣质烂茶泡出来的汤水,尝不到丝毫的鲜爽、清甜感受。

与此同时,部分茶味物质积累极度淡寡的劣质茶,茶多酚和咖啡碱含量也极少。

总之,品质差劲的劣质茶,没有任何可圈可点处,短板明显。

它像一个没有一滴水的空瓶子,不论怎么往外倒,也很难倒出水分。

所以,这部分劣质茶在冲泡时,需要加大马力,无限制去延长泡茶时间。

唯有疯狂的坐杯,才能泡出一杯不苦不涩,略微茶味的汤水。

《3》

盖碗泡白茶,不推荐一开始就坐杯。

快出水,才能更好泡出好茶的鲜醇甘爽。

好的白茶,需要快出水冲泡。

从注水开始计算时间,到盖碗内的茶汤大部分倒出,时间建议是7-8秒。

然而,这样短短几秒的泡茶时间,让不少朋友不理解。

他们觉得白茶滋味本身就清淡,再加上“快出水”的泡茶,味道会更加寡淡。

有这种想法的人,要么是喝惯了浓茶,要么是压根没喝明白白茶的滋味。

好的白茶,肯定不会清淡。哪怕是快出水也不会泡出清汤寡水的茶汤。

白茶的风味特色,在于鲜爽,而非清淡。

按正常泡法,泡出来的高山白茶,拥有清雅的滋味。

花香浓郁,回甘明显,清冽醇厚,轻盈鲜香。

而要喝到这样的滋味,除了要茶叶本身品质好以外,还得看泡茶方法。

要用盖碗泡,用快出水泡,用沸水泡。

泡好茶,要用快出水的原因,在于它内在的滋味物太丰富了。

优质的高山白茶,白毫细密,芽头丰满,叶片肥厚。

芽叶之内,蕴藏着丰沛无比的营养物质。

注水泡茶时,干茶一旦与沸水接触,自身的营养物便会快速倾泻。

茶味浸出,溶入到茶汤内,茶水相容,汇成一杯汤水盈盈的好茶。

可见,内在丰富的好茶,不愁快出水之下,泡出来的茶汤会没味道。

短短的几秒泡茶时间,最能真实考验白茶的实力。

实力不强,内质不足的白茶,在快出水这面“照妖镜”的鉴别下,一下子就会露出马脚。

《4》

盖碗泡白茶,快出水可以检验一款茶的真功夫。

内在丰富与否,通过快速的冲泡出汤,一试便知。

那究竟,白茶的快出水,应该怎么做。

将“快出水”的动作,分解出来,它包括了两大步骤。

快注水+快出汤,核心重点在于“快”字。

泡茶时,当一壶水烧沸,就可以正式注水冲泡。

盖碗泡白茶时,一手持盖,一手持壶注水。

往低处注水,环壁浸润干茶。

注水完成后,不要有丝毫的动作犹豫,合盖快速出汤。

倒出茶汤的时候,泡茶人的拇指与中指要按住盖碗的碗沿,而食指则是搭在盖钮之上。

确保杯盖与碗口,形成一个角度适合的开口。

泡茶出汤时,汤水可以顺着开口,快速、干净、利落的倒出沥尽。

出汤时,盖碗的开口对准公道杯。

大部分茶汤倒出后,可以继续重复出汤动作,以至盖碗内滴汤不留。

实现快出水泡茶,要讲熟能生巧。

多练习,才能掌握快出书泡茶的诀窍!

《5》

盖碗泡白茶,快出水很重要。

但也并非意味着,从第一冲一直泡到后面第十冲,还是用快出汤的做法。

一泡茶喝到尾声时,因为茶叶的内质物质已经被自然消耗不少。

再接着冲泡时,自然需要调整泡茶出汤时间,才能让泡出来的茶汤口味浓淡适宜。

坐杯,适合用于内质不大丰富的茶叶。

内质平平的劣质茶,一开始就需要疯狂坐杯。

而品质好的茶,经过多回合的沸水冲刷后,直到尾声时才需要坐杯。

平常在外面喝茶时,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

“这泡茶已经淡了要坐一下杯。”

可见,正常的泡茶情况下,坐杯的目的是为了帮助茶叶内的物质,有更加充足的释放时间。

那么在平时喝茶时,该如何更好的把握一款茶的坐杯时机呢?

可以通过茶汤的醇厚度变化,进行判断。

但泡过了六、七冲后,可以根据茶叶的内质保留情况,留意茶汤风味的变化。

如果是茶汤颜色浅了,汤水变薄了。那么需要适当的坐杯。

当然这里指的“坐杯”,并非是疯狂的直接闷一、两分钟。

盖碗泡茶不论白茶也好,其它茶也罢,适当的坐杯对技巧有很高要求。

从坐杯5秒、10秒、15秒等,循序渐进的增加时间,让茶味释放更均匀。

从坐杯5秒,坐杯10秒,坐杯30秒……循序渐进的增加时间。

坐杯的目的,为的是调整泡茶时间。

让泡出来的茶汤更好喝,不浪费丝毫的茶味物质!

《6》

平心才能静气。

涵养静气的过程,为的是追求一种平衡。

坐得住,能沉下心来,可以获得内心的宁静。

但泡好茶,却不能一直坐杯。

要不然,茶味浸出过多,茶汤太浓。

子曰,过犹不及。

太过浓重的茶汤,打破了滋味的平衡,也不利于修身养性。

掌握好泡茶出汤时间的节奏,才能喝到浓淡适中的好茶。

坐在夏天的清凉处,浸在茶香里,好茶自清心!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cunguchen201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6322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