煎茶中煮水,是一种传统的中国茶道文化。在煎茶过程中,煮水被视为非常重要的一环。为了保证泡茶的口感和香气,煎茶中煮水有着讲究之处。首先,水质是煎茶中煮水的关键。好的水质需要具备清洁、清凉、甘甜的特点。通常,使用自然山泉水或具备类似特点的纯净水被认为是最佳选择。其次,煮水的温度也十分重要。不同的茶叶有不同的适宜温度。一般来说,绿茶适宜60-70摄氏度,白茶适宜70-80摄氏度,红茶、乌龙茶适宜80-90摄氏度。过高或过低的水温都可能影响到茶叶的味道和香气。最后,煮水的时间也需要讲究。不同种类的茶叶需要不同的浸泡时间。有些茶叶需要较短的时间,而有些茶叶则需要较长的时间,以充分释放其香气。总之,煎茶中煮水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需要细致的观察和操作。只有在水质、温度和时间都得当的情况下,才能泡出极致的茶汤,带给人们最美妙的茶道体验。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村姑陈
《1》
这种梅花凌寒独自开的季节,除了呆在房间里,还真的没有别的户外活动更适合现代人了。
今年的冬季,福建雨水多于阳光,雨和露对茶树诸多的滋养,越明年,相信岩茶也好,白茶也罢,茶叶的汤水会更加甜润与温柔。
煮了2014年的白露散茶,初沸就关了火,任茶汤在壶里被炉子的余温热着。
李麻花带着冷风从外面进来,贪婪地呼吸着空气,啧啧赞叹,连声说好香。
冬天留在记忆里,就纳兰的那一句诗了:
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啥事都做不了,那还是看书吧。
看村姑陈最爱的老苏,在工作的间隙,煎茶玩。
(宋人煎茶图)
《2》
昨天写过,老苏最爱煎茶。他专门写过关于煎茶的诗。
一首是在他政治上失意,去当临考官的时候(试院煎茶)。
一首是他人生最低的低谷,被贬到遥远的天涯海角——海南去的时候,半夜里到江边去打水煎茶(汲江煎茶)。
写第一首煎茶诗的时候,还存在着玩的心态。
那时候他刚刚从风光得意的人生巅峰上下来,虽然摔了一跤,但尚年轻,还有大把的时间可以翻身,心态是极好的。去当监考官,也不务正业,偷偷约了人煎茶喝,还写诗记录,丝毫不怕被人告状到皇帝那里。
写第二首煎茶诗的时候,他人生已经过去了大半,皇帝雷霆之怒下,他几乎没有了翻身的机会,身边的亲近的人也一个一个故去。
去海南前,侍妾朝云就去世了,他身边只有一个儿子陪着。对于政治,他没有了太多的热情,未来只想安稳度日。
但老苏这人就是爱折腾,到了海南生活匮乏,还是会折腾着大半夜去江边取水,煎茶喝。喝了饿得睡不着,正好回忆回忆自己的一生。
他会想起谁呢?王弗,还是朝云?
会想起当年他喝过的那些好茶么?
老龙团,真凤髓,点将来。兔毫盏里,霎时滋味舌头回。——苏轼《水调歌头》
年轻的时候,喝惯了御赐茶,老了,喝的都是普通茶。
这种人生的落差,让老苏这样感情丰富细腻的诗人品尝起来,真的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辽墓壁画《备茶图》
《3》
宋朝极为富庶,末代皇帝宋徽宗赵佶又喜欢精致生活,故宋朝从上到下,从官到民,都在流行喝点茶。
专门为点茶,宋人发明了许多精致的碗盘——建盏,流传至今。
器皿,是最能传承文化,记载历史的文物。
因为这些器物的留存于世,时至今日,茶人们说起宋朝人喝茶,一致会说起“点茶”法。
然而,宋朝人对喝茶,方法是极多的。
在那个精神文明极丰富极灿烂的时代,人们对于茶叶这种小资情调的东西,如何只舍得用一种方法去体味呢。
在大宋一朝,喝茶的方式除了宋人发明的点茶法之外,尚还有老苏喜欢的那种煎茶法。
煎茶,有别于点茶。
煎茶法是从汉唐流传下来的,只在士大夫阶层流行,是小圈子里聚会的必备品。
煎茶,锅小,一锅只够分3-4个人喝。所以只在小范围诗文聚会的时候才煎茶喝。
点茶,瓶大碗多,在大型的社交活动中、在下午茶party上、在新产品的发布会上、在各种相交联谊会上,被广泛使用。
我们今天看到的那些宋朝的名画里,都是点茶的影子。
煎茶,从唐朝传来,茶具古朴,对于宋朝的文化人来说,是一种有别于代表着时尚的点茶法的、更加古老而传统的喝茶方式,是一种上层社会文化人祟古尚今的载体。
像苏轼之流的文人雅士,推祟煎茶超过点茶。
宋人煎茶的银铫
《4》
关于什么是煎茶,陆羽写过。
初沸则水合量,调之以盐味,谓弃其啜余,无乃而钟其一味乎?第二沸出水一瓢,以竹筴环激汤心,则量末当中心。——陆羽《茶经.五之煮》
把茶饼敲下来,炙烤后碾碎,筛或者不筛都行,备用。
锅里先放水,水烧开后,加入盐,再烧开,加入茶末,边煮边搅拌。直到第三次烧开,就可以喝了。
有人习惯这时候加点香料或者姜片什么的,当然也可以什么都不加。
唐人煎茶,最好喝的是前三碗,再往后,五碗之后,就不建议喝了。
诸第一与第二第三碗,次之第四第五碗,外非渴甚莫之饮。——陆羽《茶经.五之煮》
到了宋代,煎茶法仍在沿袭和流行,并在一定时间内成为主流。
直到点茶法的出现,煎茶法成为了只流行于上层社会文人墨客之间的小众喝茶方式。
与点茶法相比,煎茶法更注重茶水本身的味道与品鉴,而点茶法更注重点茶的技巧、画花、拉花等等。
相比之下,点茶法更接近艺术,它是茶艺和茶道的综合。
(宋代点茶工具)
宋人点茶
《5》
煎茶法传承到现代,又出现了改良。
我们现在不叫煎茶,改称煮茶。
当然陆羽也称煮茶,但他的煮茶与宋人的煎茶在技法上同属一派,现我们现今的煮茶大不相同。
不同点有三:
1、水温不同
唐人的煮茶,实为煎茶。
唐宋人煎茶,是茶末投到加了盐的沸水里煎煮。
而我们煮茶,投茶的水,可以是热水,也可以是冷水。
热水投茶,茶汤较清淡。冷水投茶,控制不好火候,则容易让茶汤太浓,发苦发涩。
2、加料和不加料
唐宋煎茶,茶汤里要加盐、加姜片、加薄荷、加肉桂......
现代煮茶,只要讲究水好、茶好便成,重要的是体会用煮的方式,煮出来的茶汤的那份柔软、温和、轻盈。
3、形状不同
唐宋煎茶,是把饼茶敲下小块,再碾成末,再罗筛出细面。
现代煮老白茶,是把饼茶撬下来,投到水里。或者把冲泡过的散茶叶子,夹到水里。
4、质感不同
唐宋煎茶,煎好的茶是糊状的,像婴儿米糊般的质感。
现代煮老白茶,煮好的茶汤是清澈的,透明的,水质的。
(宋人点茶)
《文会图》 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老苏写煎茶,总共写了四首,可见他对煎茶的热爱。
红焙浅瓯新火活,龙团小碾斗晴窗。
君不见:闽中茶品天下高,倾身争茶不知势。
又不见:北方茗饮无不有,酪椒夸满口。
有时间,还是想尝一尝这唐宋煎茶的味道。
唐人喝茶
《6》
拖拖延延,喝喝写写,写了一下午。
现在窗外已黄昏。
江上铅云低垂,微风吹动几枝树叶。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欢迎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或者直接手机端点击下方的“了解更多”!
版权声明:本文归小陈茶事村姑陈(lanxiaoping1988)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60875.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什么是冷泡杯子,冷泡杯是什么东西
下一篇: 普洱茶苦涩味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