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岩茶的岩什么意思

品茶 2023-12-04 01:42:32

岩茶,一种独特的中国传统名茶,深受广大茶爱好者的喜爱。"岩"字在这个词组中的含义非常重要,它不仅代表了岩茶的产地,还暗示了岩茶的特殊品质和独特风味。岩茶产自中国福建省武夷山一带的岩石山脉,因此得名。这些山脉拥有得天独厚的气候和土壤条件,为岩茶的生长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势。岩茶的叶片会吸取岩石的矿物质和香气,为茶叶赋予了特殊的口感和香气。因此,岩茶通常带有岩石的香气和矿物质的味道,令人回味无穷。无论是在品饮还是品鉴上,岩茶都具有独特的魅力,让人仿佛能够感受到大自然的磅礴与神奇。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和一位朋友聊到落水香。

闲聊期间,他提出一点疑惑。

“新买的岩茶肉桂,落水香都有,为什么茶味薄?”

闻言,麻花心底对这个提问的真实性表示怀疑。

落水香馥郁的岩茶,品质不会错。

要说一款茶有落水香,但茶味寡淡单薄,这么矛盾的岩茶,在此之前还真的从未听闻。

于是,请他再往下仔细回忆。

喝那泡肉桂时,感受到的桂皮香是怎么样的?具体香型有哪些?口腔当中有没有留香?留香时间大概又有多长?

果不其然,这一连串细节问题抛出来后,那位朋友沉默半晌。

回复了一句,忘了。

只是随便喝茶,品尝得没那么仔细。

可以肯定,茶味是薄的,汤水不劲道,没有回甘生津,不好喝。

不过茶汤倒出来时,当真感觉到香气在“流动”,桂皮香、花香都从汤水里透了出来……

照这么看,背后大有隐情。

这桩喝岩茶怪事的起源,在于朋友误解了落水香。

倒茶分汤,茶汤流动激荡一番后,藏在汤水里的香气随之扬起。

论本质,这还是属于“闻着香”,并不是“喝着香”!

《2》

什么是真正的落水香?

简单理解,啜茶有香,饮后留香。

喝完这杯茶后,当你感到自己的嘴巴香香的,口腔内满溢清新感,这就是落水香的魅力。

感受岩茶落水香,与其靠闻,不如用喝茶感受更实际!

并且,喝茶方式也有讲究。

最好是“啜”着喝。

迅速啜吸一口茶水后,茶汤与唇齿发生碰撞,藏在茶汤当中的香气,随着茶汤在口腔内的晃动,幽幽释放。

人体的口鼻相连,等这些丝丝绕绕的香气,飘入口鼻后端,立马能察觉出,这泡茶喝着很香。

但这些还是表面,最值得赞叹的地方时,在不知不觉间,包括花香、果香、焦糖香、桂皮香在内的诸多香气,会在喉间回返而来。

似余音绕梁,持久不散。

舌面、口腔、喉间,清一色铺陈着香气,留香持久。

连往外呼出一口气,都能感到香香的。

这种吐气如兰的喝茶境界,才是一流岩茶的落水香实力。

《3》

老茶客为什么不喜“闻着香”的岩茶?

岩茶圈内,很多资深老饕都很担心遇到一泡“太香”的岩茶。

闻起来茶香特别高扬,但喝入口却尝不到香气。

这种茶香,流于浮表。

用行话来概括,香气太轻飘。

认真解释起来,为什么茶香太“飘”,没有落水香的岩茶品质不好?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有损饮茶体验。

喝岩茶时,先闻香,再尝汤,这是常规流程。

当你在闻茶香时,馥郁花香、清新果香、浓郁焦糖香之类的诸多香气,特别迷人。

很香、非常香、香极了。

但这时,啜一口茶进去,画风180度陡然大转折。

奇怪,茶汤怎么半点香气也没有?!

这种巨大的落差,体验感受起来差劲极了。

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4》

为什么闻起来太香的岩茶品质不高?

因为,优质岩茶要求全面综合发展。

重水求香,茶香表现不能太肤浅。

一流岩茶,盖香、水香、回味香,三香一体,不可分离。

只在闻香时,茶香特别浓郁。

汤中无香,回味无香。

这属于茶香方面的重大缺陷,当然品质不高。

何况,落水香的本质,不是追求茶汤香气特别馥郁。

而是茶香闻着没有半点青涩感,不轻飘,茶味香滑醇厚,滋味感很好,连茶味里都能透出恰到好处的沉稳熟香。

这与岩茶的做青与焙火相关。

做青做透的岩茶,花香、果香的清晰度很高。

武夷岩茶正常做青过程,茶香演变规律是,茶香从“清”到“熟”的转变。

做青做透做熟的岩茶,压根没有闻着花香发冲、香气特别轻飘的可能。

焙茶时,焙火焙到位的岩茶,汤水是细软绵滑的,滋味感体验很好,但许多低沸点的香气,已经渐渐退场。

经历高温焙火淬炼后,岩茶香气进一步沉稳。

喝茶闻香时,当然不会出现花香高扬、冲鼻的场面。

包括花香果香在内的做亲发酵工艺香,清一色柔和下来,沉入稠滑茶汤。

当你在闻香时,干茶、盖香、汤面,都不会闻到特别浓郁高调的香氛。

但啜一口茶,自然知道,这泡茶的所有风味精华都浓缩在一口茶汤当中!

《5》

回归正题,一款岩茶肉桂汤面闻着香,茶味很薄。

这肯定是品质问题。

先天积累不足,才会导致茶味寡淡!

之前回答过一个问题。

“我们平时喝岩茶提到的厚与薄,和茶味本身具有的茶味物质成正比吗?这些茶味物质多少是茶叶本身生长环境造成的,还是与后期制茶工艺有关?”

茶味积累丰沛的岩茶,泡出来的茶汤不会寡淡。

两者之间,当然属于正比关系。

但说实话,茶味物质的积累,十之八九取决于先天。

茶味厚不厚,取决于山场环境、种植方式、管理方式等。

先天温度、光照、日照时长、水汽滋润、土壤养分、综合生态环境越有利,产出来的岩茶肉桂汤感更厚。

正岩山场,永远是岩茶汤感醇厚度的先天保障。

外山肉桂vs正岩肉桂,永远没法在茶汤厚度上占优势。

另外,假设同样都是正岩肉桂,并且它们的山场地段接近,小环境接近。

但它们的种茶方式却不同。

一个茶树种得密,一个种得疏,茶树间距控制更合理。

毫无疑问,后者汤感厚度更占上风。

毕竟,同一片山场里,土壤当中的养分物质积累就这么多。

茶树种得密了,僧多粥少,匀分到每一株茶树身上,能吸收获取的先天养分数量有限,很难产出极致优秀的正岩茶!

《6》

岩茶的山场与工艺,可以这么形容。

七分天注定,三分靠制茶。

制茶工艺的尽善尽美,也不能改变一款外山茶的劣质品质。

可以这么说,在香气与汤感之间。

做香容易,求味很难。

茶香方面,只追求面香的话,的确不难。

但做出沉稳内敛,留香持久的落水香,难。

再进一阶,要想做出醇厚汤感,更难。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工艺再好,也不能将外山岩茶做成又香、又醇、又滑的风味!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60630.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