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瓷水滴有什么作用。首先,我们要知道,为什么要烧制青瓷水滴。其实,这是因为在宋代,人们发现了一种特殊的陶瓷材料,这种材料可以制作出非常精美的瓷瓷器。而且,这种瓷器不仅可以用来烧制青瓷,还可以用来烧制其他的瓷器。所以,宋代的人们开始大量烧制青瓷,并且将其作为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生活用品。在当时,人们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因此,人们对瓷器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
龙泉窑是我国青瓷烧造史上历史长、分布广、产品多的窑口,其产品种类繁多,有的器物生产延续时间长,所以存世量大,如生活用品中的碗等;有的则在短期内生产,故存世量少。而其中更有偶然出现的器物及专用贡器,那是十分罕见的,有仅存的孤品,有的甚至是仅见瓷片标本而未见完整器。所以往往发现类似器物时,总会让人产生一种新奇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些仅存的龙泉窑罕见的器物。
元龙泉窑喇叭座荷叶托蔗段灯
通高23厘米。1986年存丽水地区财政宿舍改建化粪池工程中出土了几件大型龙泉窑青瓷,有元龙泉窑刻花筒腹花盆、元龙泉窑刻花菱花口盆等,均已被民工挖残,并大部分随土被外运填了土方。其中发现了一件从没看过的元龙泉窑喇叭座荷叶托蔗段灯,已残破,仅留约2/3瓷片。后经修复,现在丽水市博物馆展厅内展出。
该灯双缺口小碗形灯碗,下连高圆柱,上细下粗。上段中空与灯碗通,加大蓄油量。网柱外遍体有宽凸弦纹,呈蔗段状。下中部有荷叶形托盏。喇叭足较大。灰白胎,施青灰色厚釉,足底缘无釉处深灰色,略有火石红。
该青瓷灯的造型未见有著录,在其他各大博物馆也从未见类似的收藏,其器形规整,大气,制作精良,在当时不是一般家庭所用。结合当时同一时期出土的其他青瓷残件分析,应该是为当时达官显贵家庭定制的器物。
南宋龙泉窑粉青釉水滴形水注
高8.9厘米。20世纪90年代丽水城区中山街中段东侧晶都商城末期工程施工中出土。出土后被民工以50元的价格卖给一位杭州路过商人,经举报发现后,丽水市文博工作人员赶到汽车站索回,现收藏于丽水市博物馆。
水注敛口,圆唇,水滴形腹,最大径在腹下部、往上渐收至口。腹部对称装把和流足。胎灰白致密,胎面光滑,制作精细。施粉青釉,厚釉滋润。外底无釉,露胎处呈火石红色。
水滴形水注在龙泉窑青瓷中罕见,尚未见同类品著录和展出。且本件水注制作精良,釉色纯正,经修复后是难得精品。经浙江省鉴定委员会专家鉴定,认为可以作为一级标本收藏。
南宋龙泉窑青釉海棠盏
口径11.0厘米。1985年丽水城西路继光街路口西南侧丽水市环卫处宿舍建设工地施工中出土大量文物,且有“府衙”墨书碗底、“值日书铺吴安”背“官”字木牌,结合史料认定为南宋处州府衙附属建筑遗址。其中一件海棠盏残件最为精致,修复后现在丽水市博物馆展出。
盏为扁椭圆形口,有左右两道凹凸棱,使器身成海棠式,椭圆形圈足。胎灰白致密,为香灰胎。通体多次施粉青釉,釉层润泽。圈足底露胎呈铁足(深铁紫色)。制作规整,烧制精良,是龙泉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
该盏多认为是龙泉窑南宋贡器。经分析认为其应是薄胎厚釉产品中的香灰胎即所谓南宋龙泉窑青瓷中的“官窑”型产品。经查询,在龙泉窑青瓷中这种海棠盏仅见此一件,怎么会遗存于丽水这处南宋府衙附属建筑遗址?我认为有两种可能,一是贡品运回府衙准备上运时遇突发事件(遗址文化埋层显淤泥相,疑为洪灾而致)遗留:二是朝廷赐给下属官吏的器物下则赐过程中在府衙库中遭意外而埋于地下。
明龙泉窑青釉桥形器
长14.2厘米。在丽水古玩收藏品市场一经营户中发现、据称收购自龙泉民间,经动员征集人丽水市博物馆。器为拱桥形,桥面圆弧,两面有不同桥栏,一面墙垛形,一面锯齿形。长方形底,桥身有方形桥洞。桥身两侧有铭文,一侧为方洞左右两边各有一个“卐”字,另侧方洞左右有“千”“里”字样。灰白胎,施青灰色厚釉,底面无釉呈火石红色。
该类龙泉窑青瓷桥形器及标本偶有发现、对其用途有不同认识,有人根据无铭文的桥形器残件认为是打制草鞋的工具。而这件桥形器桥身两侧有铭文,铭文中的“卐”字乃佛教中常见的符号,桥形器可能是为信佛墓主陪葬的器皿,意为让墓主灵魂通过桥而进入极乐世界。
明龙泉窑青釉葱管足炉
高14.7厘米。征集品,现藏于处州青瓷博物馆。直口,圆唇外翻、短颈,半球形腹,圆底,唇面有半形竖耳两个,腹下为葱管形三长足。颂与腹间饰凸棱一圈,预部饰如意形纹,腹部压印叶瓣纹。内底无釉,留有泥条垫烧痕,炉可能为口朝下、足朝上烧成。施青釉,釉色鮮艳,有泛光,内腹上单层薄釉。制作精良,釉色纯正,是难得的精品。
龙泉窑青瓷中三足炉的品种较多,其足常见的为三兽足、三圆足、三角足、平条足等类型、而高葱管足少见。本件香炉的圆柱形细长三葱管足更使其显得清秀高挑,亭亭玉立。这种帅应该是小姐闺房用器,或者文人书房用品,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
宋龙泉窑刻花堆塑碗
口径18.6厘米。碧湖平原出土后征集、现藏于丽水市博物馆。敞口,倾斜腹下收足。内壁刻水波荷花纹;碗心堆塑如同一展臂立人,细臂长伸,缩头,着长袍;外壁刻折扇纹。胎深灰白色,施青釉,圈足底无釉。
这件大碗从侧面平视只是一件平常的青瓷碗,没有什么特别。但从上方看碗内、则发现碗内底正中塑立一个展臂的小立人,你看他细臂双举而展开,缩头呈小圆球,身着斜襟长袍,像一人在碗中翩翩起舞中。碗中塑立人有何意义和作用?尚待研究。这种龙泉青瓷碗造型实属罕见。
南宋至元龙泉窑青釉“开心见佛”瓷塑
高27厘米。民间征集,现藏于处州青瓷博物馆。佛头作螺形高髻、眉眼低垂,长耳丰顾,神态安宁,披法衣,祖胸呈瘦骨嶙峋状,双足交叉端坐在半靠圆形座上,两手作拉开衣服和腹部状,并露出七个不同表情的小佛首。佛像头、胸、手、履及佛座露胎,呈朱砖红色,其他施青色厚釉。
在历代龙泉窑青瓷中佛造像本来就少见,而这类“开心”佛像更是少见。许多人可能只在寺庙中见过“开心罗汉”佛像、其源自宋十八(十六)罗汉中的“开心罗汉”。本件龙泉窑青瓷佛像作“开心”形象、呈现喜怒哀乐等不同表情,暗合佛教中的“七情”、具有丰富寓意。
元龙泉窑抛釉水注
高5.3厘米。龙泉民间收藏。小直口,流肩,桶腹,内凹圏足,流嘴缺失,小半圆把。深灰胎.器体抛釉不规则,无种露胎处呈铁锈红色抛釉这种施柚方式的瓷片偶有发现,一直认为是因缩种而形成的残次品。
直到此件及下述碗底的发现、随后又在龙泉一位收藏家手中发现件同类小水注残件,才意识到这是龙泉窑一种特殊的并且极为罕见的装饰方式。
-END-
查看更多文章请关注微信公众号“龙泉青瓷”。如有涉及文章或图片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们将及时纠正删除。同类微信公众号转载本部发布文章,敬请注明出处。非常感谢!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59027.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几十元的茶叶罐能用吗安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