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茶具文化口号大全_茶具文化口号标语

茶百科 2023-12-01 03:05:57

茶具文化口号大全》是2011年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王建华。本书介绍了中国茶具文化的历史沿革、发展现状、品种特点、制作工艺、茶具艺术术的表现形式等内容。

一:茶具文化口号大全

1、千年景德镇,一品红叶瓷。

2、“瓷”名天下,承载梦想。

3、茶具好品质,精于上等瓷。

4、传奇景德镇,醉美红叶瓷。

5、尚德差距,瓷名天下。

6、泥火淬炼,碧血结晶,孕育荣昌陶品。

7、荣千年匠心,陶万年风范。

8、崇尚好品德,福喜自然到。

9、荣昌陶醉在“瓷”——安富。

10、中国风光,红叶添彩。

11、好品质,硬道理。

12、红叶到家,锦上添花。

13、美好生活,总有一套。

14、荣昌用泥造艺术,用泥彰显文明。

15、陶艺醉古今,创意名天下。

16、尚德纳福,一生慎独。

17、荣昌陶,创艺高。

18、尚品好茶,德福天下。

19、古韵今尚艺陶品,山清水秀美荣昌!

20、品位生活,品位家。

21、魅力国瓷,红叶相约。

22、尚品生活,德承百年,福泽天下。

23、尚德茗传,瓷福天下。

24、品味浓香好茶,享受温馨生活。

25、安富名陶,荣昌成器。

26、崇尚厚德,福至心灵。

27、陶冶性情,创造生活,尽在荣昌!

28、片片红叶情,浓浓国瓷韵。

29、荣昌安陶,世界荣耀。

30、千年荣昌陶,荣耀中国风。

31、功德福到,品茶尚品。

32、一挑二选三比较,还是红叶陶瓷好。

33、尚德有道,福传天下。

34、陶冶千年,华彩璀璨。

35、陶韵之乡,美在荣昌。

36、尚善之人,福德久远。

37、瑰丽文化,陶艺巅峰。

38、尚品品质,颐享德福。

39、家居生活,博华创造。

40、一切皆神韵,当作荣昌陶。

41、中国红叶,世界陶瓷。

42、时尚之选,德福俱备。

43、传承有道,创新永航——荣昌陶。

44、陶韵弘扬,安富荣昌。

45、荣昌陶瓷,富安天下。

46、德尚胸襟,福至心灵。

47、尚德源远,茗至福全。

48、好客景德镇,好瓷瑜晨啸。

49、荣昌陶瓷,荣耀于世。

50、“瓷”情“瓷”景,万家风行。

51、千“礼”挑一,“瓷”名天下。

52、中华陶,荣昌陶!

53、品茗尚品,有德纳福。

54、滔滔江水,巍巍山城。大器荣昌,千古传承。

55、荣昌陶都,传承中华。

56、尚德陶瓷茶具,福寿环保同筑。

57、至尊好礼,国瓷红叶。

58、红叶醉美,国瓷花魁。

59、陶器保鲜真实用,荣昌典雅更出众。

60、厚德载物,福泽天下。

61、装修买陶瓷,博华最超值。

62、属于品牌的力量,经典因你而延续。

63、荣昌安陶,陶誉天下。

64、融合历史精髓,展现陶艺品质。

65、茶尚细品,德厚福馨。

66、盛世荣昌,陶行天下。

67、大爱尚德,福满天下。

68、尚德进取,传福送吉。

69、千年荣昌陶,经典会永恒。

70、陶韵风范,千年荣昌!

71、承古之风韵,塑今之陶魂!

72、美家美户美一天。

73、香茶好水不得饮,品茗还需好茶具。

74、历史的传承——荣昌陶艺。

75、仰慕的不只是幸福,更是高尚的品德。

76、安陶圣地,万古流芳。

77、陶来陶往,陶在荣昌。

78、茶具精品,瓷行天下。

79、树立德业,福佑一方。

80、品上等好茶,用好瓷茶具。

81、尚德造物,福润九州。

82、陶美于品质,茶蕴其香馨。

83、源于艺术,高于生活。

84、美丽荣昌靠人杰续炼泥精,智慧安富依地灵再铸陶魂。

85、茶韵风尚,德润福泽。

86、尚善若诚,福润万家。

87、承千年风韵,载时代品位。

88、国瓷红叶情,精彩天下行。

89、文化经典,灵动人间。

90、陶熔今古,荣昌天下。

91、荣昌陶器美无匹,保鲜生活又第一。

92、荣昌陶,世界荣耀。

93、红叶让中国更美好。

94、博华陶瓷,靓丽展“饰”。

95、皇天得道,尚德福禄。

96、锄出土,劳成瓷。

97、茶香飘溢,福泽永存。

98、时尚佳品,德福绵长。

99、千年风华陶韵情,唯有荣昌经典存。

100、精益求精,华丽绽放。

二:茶具文化口号标语

春茶上市,引领春风。
因为春茶作为一年之中最为新鲜的茶叶,在春天即将到来之时上市,令人想起春天带来的新生和希望。
这是一个非常吸引人的句子,它传达了春茶的独特性和美好的产品口感,令人想要尝试一杯。
此外,它也强调了春茶对人们健康和生活的积极影响,对品牌形象的塑造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茶具文化口号有哪些

“鹧鸪碗面云萦字,兔毫瓯心雪作泓。你看过去的人喝茶有多风雅,有了羽化亮丽的鹧鸪纹和流畅的兔毫的建盏还不够,还得用雪水煮茶。”郑晓涌把玩着手里的一支暗黑色的建盏,眼神里满是喜爱。

十几年前在朋友那里的偶然一瞥,让这位原本从事礼品生意的福建商人跟建盏结下了深厚的缘分,但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在对建盏的不断深入了解过程中,他还有幸成为了建盏文化的推手,让这项濒临失传的古老技艺在新时期重回主流。

福州市骏派商贸有限公司总经理郑晓涌

改革开放40年来,一些濒临消失的古老技艺得以保护传承,传统文化在新时期凸显出巨大的综合价值,成为彰显我国文化自信的金名片。凭借着工匠精神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重新回归主流的建盏,也成为新时期彰显我国科技进步、文化自信的一个小小缩影。

古老技艺绽放新光彩

如果不是慕名前来,临近福建省武夷山的南方小城建阳恐怕鲜少出现那么多外乡人的面孔。就连福建人郑晓涌都想象不到,今天的建阳不仅拥有“建盏文化一条街”,还因为建盏的走俏产生了“建盏文化之旅”的专属旅游线路。

望着窗外热闹的商街,郑晓涌的思绪飘向了几千年前。作为黑瓷的代表,那时的建盏还是宋朝皇室的御用茶具,随着日本禅僧传到海外,被称为天目釉,成为日本的“国宝”。“相比在海外的待遇,建盏文化在国内已经失落多年。”说到这里,郑晓涌的眼睛里写满了遗憾。

至今,他都忘不了2016年那场美国纽约拍卖会。一位日本藏家收藏的古建盏被拍出7800万天价。“我们老祖宗的东西流落在外,国内的人却根本不知道它的历史。”从那一刻起,郑晓涌下定决心,要让建盏文化重回大众视线,并打造新时代的建盏品牌。

想要研究明白建盏文化,找到建盏技艺的传承人最为重要。经过多方打听,郑晓涌得知,建盏师傅不过十余人,且全部聚集在建阳一地。在当地朋友的引荐下,郑晓涌一个个地找到师傅登门拜访,大都婉言拒绝。郑晓涌不甘心,一次不行就再去一次,日子久了,师傅也被他的诚意打动。“后来我才知道,做建盏是个苦活儿,国内知道这个的人也不多,师傅们是怕我光有热情不能坚持下去,最终白忙活一场。”

其实,师傅们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制作一个建盏需要6大步骤,13道工序。从精选底料的矿釉开始,到拉胚、修丕、晒胚,再到配釉、上釉、控火、烧窑,经历1300度的高温,一个形态优美,斑纹独一无二的建盏才会最终出炉。

郑晓涌在建阳一呆就是小半年,他的诚意也打动了建盏师傅。为了让古盏釉纹重现,在很多历史资料都已经失传的情况下,郑晓涌和众多陶瓷专家、工艺美术大师坚持不懈的钻研。“建盏烧制有时候就是看天吃饭,一个炉里面烧出来的精品是非常少的。有可能一炉出来是全废的,也有可能一炉只有一二支是精品。”因为难得,那些最终的成品便显得更加珍贵。“你看那流畅的兔毫,或是羽化亮丽的鹧鸪斑,或是灿若星空的曜变,每种斑纹都是独一无二的。”

好消息总是一齐到来。2011年5月23日,建窑建盏烧制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古老的技艺在新时期终于得到传承,绽放出新的光彩。”郑晓涌兴奋得睡不着觉,他觉得建盏复苏的日子不远了。2013年,郑晓涌在福州市骏派商贸有限公司旗下创办了“沐仙生”建盏品牌,正式开启了建盏生意。

从那一刻起,郑晓涌觉得,自己不仅仅是一个从事建盏生意的商人,还承担起了让优秀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的重任。实际上,从1987年长城、故宫等成为我国首批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到2002年启动“抢救和保护中国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工程,再到2018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前后3700多项非遗宣传展示活动全国同步展开。

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用改革实践走出一条符合中国国情的传统文化保护传承之路。“要不是国家对于传统工艺的重视,建盏可能还走不出我们的小圈子。” 郑晓涌表示,正是因为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让许多像他一样从事文化产业的闽商吃了颗定心丸,撸起袖子加入文化产业的创业浪潮中,也让建盏从小众文化到重新回归主流视野。

市场推广让建盏回归商业主流

建盏文化的复苏是显而易见的。曾经“手指头都数得过来”的建盏工艺师傅数量逐渐增多,也有朋友主动上门打听建盏的细节。可是,给朋友介绍完一圈之后,郑晓涌发现建盏的销路难以突破熟人圈子。但烧盏还要继续投入,合作的匠人师傅、陶艺大师们手上的活也不能停下,郑晓涌的公司经营陷入困难。“最艰难那会儿,员工和师傅们的工资都要找亲戚朋友借钱发。”

郑晓涌决定给建盏做广告。平面广告、杂志登了几篇宣传文章,郑晓涌觉得还远远不够。“谈客户也会说广而告之、广而告之,互联网推广不就是效率最高的广而告知的方式吗?”2015年,郑晓涌开始尝试通过百度推广建盏。“几轮推广下来,很多藏家和茶友找上门,很快窑里的建盏就供不应求了。”郑晓涌对一位天津的茶友印象深刻。那位姓范的顾客在百度上看到了建盏图片和工艺、文化介绍,直接找上门来买了一批。第二次带了十几个朋友过来,还帮助他在天津茶友圈免费张罗了两场小型展会。“沐仙生建盏的品牌一下子突破了福建本地,变得全国有名了。”

郑晓涌表示,很多人都认为爱喝茶的南方人喜欢建盏,其实建盏在北方的销售特别好。“因为北方人对于艺术品的追求会比较高,销路也是非常大的。”凭借着这种天生的“逆向思维”,郑晓涌的建盏生意越做越好。

“其实我就是走到了别人的前头。”2014年,市场对于网络广告还不是很了解的时候,郑晓涌已经操作起来了。“正是因为对于建盏不了解,大家就会习惯性地到各个方面去搜索、查询,那就肯定会去百度上面搜索。百度沉淀了这么久的信息流下来,我们投放的一些广告,用户就会搜索到,找到他们想要的答案。”

建盏成为“一带一路”金名片

“建盏不仅是代表我们福建文化的一个特色符号,也是一种传承。”郑晓涌指出,如果不是国家将建盏评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让古老的建窑建盏烧制技艺得以迅速恢复和发展,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慕名来到建阳,也不会有那么多的老百姓因为建盏富裕起来。

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底,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共有建盏企业和个体户1650家,大到规模企业,小到家庭式的生产作坊,年产值约13.5亿元。截至2018年7月,建阳区共注册建盏企业476家、个体从业者1869家,从业人员2万余人,年产值达16.5亿元。

十几年过去,从建盏爱好者变成建盏从业者的郑晓涌,体会到了建盏带来的诸多改变。曾经“手指头都数得过来”的建盏工艺师傅数量逐渐增多,曾经小众的建盏已经回归了主流,古代时曾经通过海上丝绸之路流传到海外的建盏也在新时期因为新技艺销往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并作为国礼赠送给国外领导人。“整个建盏界都沸腾了。”郑晓涌表示。

今天,我国的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世界认识中国的新窗口。“现在去国外参展底气更足了。”郑晓涌骄傲地说。既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特色,又要创造创新。相比过去单一的柴烧工艺,建盏的技艺流程也利用现代设备进行了改良。郑晓涌介绍道,目前的建盏烧制可以采用电烧和柴烧两种工艺。经过众多陶瓷专家的坚持不懈,许多古盏釉纹被“还原”制作出来,相比古朴的柴烧纹路,电烧工艺也能产生更精细的纹路,质量更可控。

一路走来,郑晓涌不但见证着建盏的沧桑巨变,也见证着改革开放40年来我国经济的腾飞与跨越。“我最大的心愿就是希望建盏技艺能够代代传承,建盏文化能够更加兴盛,中国的传统文化能够一直闪光。”郑晓涌坚定地说。

国家兴旺,文化必然兴盛,文化自信绝不仅仅是一句口号,一个理论名词,它体现在在熊熊燃烧的窑火中,也体现在每一位像郑晓涌这样致力于推广古老技艺复苏的闽商心中。中国正以更坚定的文化自信,在更广阔的舞台上演绎着新时代的改革故事。而我们的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文化的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国梦的光明前景,来自于改革开放40年来对保护传统文化的坚持和将文化与市场有机结合的试水勇气。

(责任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55519.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