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首页 >> 茶常识

武夷山马头岩茶叶

品茶 2023-12-01 03:01:37

武夷山马头岩茶叶博物馆、武夷山国家公园等景区,都是不错的选择。此外,福建还有很多美丽的自然风光,比如武夷山、九龙江森林公园、永定土楼等。这这些景区都非常值得一去,如果时间充裕,可以选择一个周末或者节假日去游玩。当然,如果想要避开人山人海的景区,也可以选择一些小众景点。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这个景区,就是位于四川的九寨沟。九寨沟是我国著名的旅游景区,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丨本文由小陈茶事旗下岩茶课堂原创

丨首发于头条号:小陈茶事

丨作者:李麻花

《1》

马头岩高丛水仙,是不是正岩茶?

这再明显不过了。马头岩这个山场,地处正岩景区核心,毗邻九龙窠。

深入马头这个大山场,处处可见典型性风化岩。

虽然在近些年,“马肉”在圈内小有名气。

但马头岩也是正岩内为数不多的,拥有一定存量高丛水仙、老丛水仙的山场。

马头岩作为一个大山场,面积广袤,小山场众多,种茶栽茶历史久远。

早期不少古老品种,被茶农们栽种于此。

据悉,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那会儿,武夷山当地还流行过一段“水仙热”。

当年种下来的那批水仙,留存至今,就成了如今正岩各大山场的高丛水仙(30-60年树龄)主力军。

《2》

各大正岩山场里,马头岩的知名度很高。

哪怕通往马头岩的主路,石阶梯略陡,走起来很费膝盖。

走不惯山路的人,还没爬到半山的亭子那里,多半就累得气喘吁吁。

但这一点也不妨碍无数爱喝岩茶的茶客,爱屋及乌,特意前来打卡。

凭借马头岩这个山场在圈内的江湖地位,若说马头岩高丛水仙不是正岩茶,不论如何也不应该。

但上个礼拜,刚接触了位茶友。

按他的说法:“这马头岩高丛水仙泡出来这么苦,是外山茶,不是正岩茶。”

且慢,且慢。

单凭茶味苦,不能否定“马水”的正岩身份。

因为岩茶的苦,还有“正常苦”与“劣质苦”之别。

万一是被泡苦的,那不是误会一桩嘛。

据了解,那位茶友在泡岩茶时,用的不是盖碗。

而是选了银壶去泡茶。

至于具体茶壶容量、每冲浸泡时间,暂不得知。

但根据排除法,泡浓闷苦的正岩茶,对比先天品质差、苦涩刺激强劲的外山茶存在明显差别。

《3》

出汤不及时,茶味被闷浓的正岩茶。

尝一口浓汤,茶味的确是苦的。

这世上,就不存在闷不苦的好茶。

除非是茶味特别空洞,内在茶味被彻底焙空、掏空的特殊情形。

正岩好茶被闷浓泡苦之后,整体茶味瑕不掩瑜。

浓苦的茶味喝入口,不会带来过多负面刺激。

苦味一瞬而过,等你回过神后,再去细细感受。

这时候,舌面上的苦味早已化为无形。

喝这杯被泡浓的茶,你会感到,茶汤整体依旧是无比醇厚的。

啜茶入口,汤水进入口腔的瞬间,很滑很润,细滑绵密。

当茶水从喉咙当中一滑而过时,甚至不用特意做吞咽动作。稠滑的茶汤,也能轻轻滑下喉间。

这种稠滑细腻感,唯有内在茶味积累丰沛的正岩好茶,才会拥有。

产自贫瘠之处的外山茶,则无法具备。

《4》

除了茶汤的厚度与细滑程度外,还可以感受落水香。

正岩茶的茶香,拥有极高的辨识度。

这里倒不是说,整杯茶会闻起来多么香。

而是茶水当中的落水香,丰富且细腻。

无数的芳香分子,正在被细滑醇厚的茶汤包裹。

啜茶入口,香气次第绽放。

高丛水仙的清幽兰花香、焙火后得来的焦糖香,以及达到高丛树龄才会初步配备的木质丛香,应有尽有。

喝茶啜汤,茶香与茶味的交织交融感,很是美妙。

茶香落水,水中含香。

随便喝下一小口闷得偏浓的茶汤,整个口腔当中,满溢缕缕清幽茶香。

能达到这个清晰度级别的馥郁落水香;

能做到如此交融和谐的茶香、茶味二合一,香水交融;

能实现如此持久强劲,留香持久的茶香魅力,说明这样的茶品质不会差。

除了正岩核心山场外,其他地方的岩茶,很难做到这样的茶香实力。

《5》

反观外山茶的劣质苦,缺陷明显。

哪怕是正常用盖碗快出水,合理调整每一冲的浸泡时间。

泡出来的茶汤,依旧难掩苦味。

因为,外山茶的苦,刺激性较强烈。

与正岩山场的栽茶种茶方式不同,外山地区种茶的模式,不是在山岩缝隙、两山夹峙的谷地、依据天然山势坡地,垒石成园往里种茶。

而是大片大片的密种,四周开阔平坦,没有遮挡物。

除了缺乏正岩地区特有的风化岩碎屑加持土壤养分与疏松透气性外,日照时间过长、光照过分强烈等,也是一处短板。

在通往高速的路上,两边能看到大片连绵起伏,一望无际的低矮外山茶园,受到过分强烈的直射光线影响,产出来的青叶内部容易累积大量的苦茶碱。

哪怕后期做青环节再努力,尽量确保走水走透,也难免会导致做出来的茶,苦味重,涩口问题明显。

啜茶入口,茶汤一点儿也不柔和顺滑,而是苦味强烈。

猛烈的苦味,类似从高处俯冲而下的雪球,猛然冲击喝茶者的味蕾感知。

与苦味相伴的,还有涩涩麻麻的涩口感。

这种又苦又涩的茶味,不论如何也说不过去!

《6》

先天品质缺陷导致的劣质苦,问题多多。

除了苦涩刺激感极强外,还有不少缺陷。

比如,茶汤很薄。

讲真,从喝茶体验看,单纯的苦味还能让人勉强接受。

类似喝黑咖啡。好豆子做出来的咖啡,浓醇香柔,哪怕有着咖啡碱带来的苦意,也能让人欣而接受。

怕的是,苦味极度强劲,但茶味却极度单薄。

喝一口茶,整杯茶水的质感,如同白开水。

这种毫无醇厚感的茶汤,当然不可能是正岩的。

比如,苦味难化开。

在岩茶圈,经常能听到这样一番话。

“有苦味不要紧,最重要的是能化开。”

这有一定道理。化得开,化得快的苦,不至于太恶劣糟糕。

喝茶时,入口瞬间,能尝出茶汤带有几分微苦。

但没过一会儿,茶水吞咽入喉,苦味立马消散。

取而代之的,则是让你感到整杯茶很醇、很润、很是香滑润喉!

比如,涩苦过后没有回甘。

茶圈内经常有“啜苦回甘”的说法。

假设这杯茶,入口微苦,但随后苦味能及时消散化开,取而代之的是绵绵不绝的回甘生津。

那么,这杯茶不会让人留下坏印象。

怕的是,整杯茶的苦涩明显。

强忍不悦,将这杯苦茶涩汤喝下去后,嘴巴里依旧是苦苦的。

没有回甘,没有生津,没有留香。

这样的茶喝着就是受罪,毫无饮茶乐趣!

《7》

岩茶的苦,要分门别类。

冲泡不当,导致茶味泡浓闷苦,以及外山茶本身的先天劣质苦。

两者完全不在同一层面。

喝岩茶,不能因为苦味的存在,全盘否认一款茶的正岩身份。

要想从茶汤滋味里,探究它的真实山场环境是好是坏,整体品质是否出彩?

区分冲泡苦与劣质苦的不同,是一大重要前提!

原创不易,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对您有帮助,请帮忙点个赞。

关注【小陈茶事】,了解更多白茶,岩茶的知识!

小陈茶事村姑陈,专栏写手,茶行业原创新媒体“小陈茶事”主笔,已出版白茶专著《白茶品鉴手记》,2016年-2020年已经累计撰写超过4000多篇原创文章。

本文地址:http://dadaojiayuan.com/cha/55513.html.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站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上一篇:

下一篇:

相关文章